书城亲子家教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
23374500000002

第2章 跟绘本学好性格(1)

近年来,爸爸妈妈们越来越认识到,性格、个性、意志品质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养育孩子并不是让他们吃饱了、喝足了,就够了。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发现,良好的性格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孩子们的心理、行为都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良好性格的培养就越重要。

好性格是“幸福的种子”

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的。而对于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理解。但幸福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勇气、动力、爱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的坚定信念,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并被人们执着追求的。想让孩子具备爱的能力,拥有“幸福力”,从小培养他的好性格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上,个性也称作人格。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主要表现在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面来说,人对现实的态度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包括: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

在性格的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了一个人在追求什么和拒绝什么,反映了这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了一个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了这个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

1.好性格有哪些

从态度上来看,孩子的好性格主要有以下三种:

好性格1:爱生活,爱自然。

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态度,带他们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

好性格2:爱父母,爱朋友。

让孩子懂得爱爸爸妈妈,孝顺长辈;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做个有情有义有朋友的孩子。

好性格3:爱自己,爱他人。

学会爱自己,建立起初步的自我意识;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会礼让和关爱,学会帮助他人,并从中享受快乐。

从行为上来看,孩子的好性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好性格1:不急不躁,不任性。

在行为处事上,形成端庄的举止、温和的态度;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好性格2:热情开朗,善表达。

培养开朗热情的性格,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好性格3:谈吐幽默,有魅力。

幽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养成,使孩子变得讨人喜欢,也将会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那么,人的个性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根据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的观点,人的个性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在多元的一定生活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并且,一个人个性的初步形成,从幼儿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2.好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

儿童的认知活动带有很明显的无意性特点,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受到性格情绪的影响和制约非常大。无论是感知、记忆,还是专注、想象、思维,这些属于认知层面的心理要素,都受到性格情绪的影响。

好性格能推动和组织孩子的认知活动。

比如,孩子一般来说较喜欢憨厚的熊猫、活泼的猴子等动物形象。所以,在很多经典绘本中,主角大都是可爱的熊、猴子、兔子、小老鼠、绵羊等。因为这些形象深受孩子们青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另一方面,孩子一般不太喜欢犀牛、河马、鳄鱼等形象,这些动物不容易吸引孩子,孩子也不爱去观察它们。所以说,能够引起愉快情绪体验的人或物,孩子都很容易记住,并且记忆能保持很长的时间,还不容易混淆。

牛牛最喜欢穿的那双会闪闪发亮的运动鞋,是姥姥在他生日之前特意从老家寄给他的。牛牛每次穿着这双鞋见到别人都要炫耀一番,美滋滋地说:“看,我的鞋,这是我姥姥给我买的!”

奶奶给牛牛买了一双老北京布鞋,让他在家里穿,牛牛每次回家也总是会念叨:“奶奶买的那双布鞋呢?放哪儿去了?”

孩子喜欢某些事物,他们就会特别关注,留心去观察、记忆和辨别。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问孩子:“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吃了2个,还剩几个啊?”大部分2~4岁的孩子,并不乐意回答这个数学问题,还会说:“爸爸怎么吃那么多,应该一人吃一个才对嘛!”这明显是情绪在起作用,并且干扰到了孩子的计算、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

除了对思维活动的影响外,性格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着名心理学家朱曼殊指出,儿童最初所说的话大多是一种情感和愿望的表达。根据一个0~13个月婴儿的语音追踪记录,研究者发现,婴儿的发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4个月的婴儿主要发单音节音,并在发音同时开始出现声调的变化,且往往与情绪相关,如高兴时发的[a]音,发怒时发的[a]音,需要得到满足或感觉舒适发的[a]音,都有声调和轻重的不同变化;第二阶段,4~11个月婴儿的发音进一步增加,可以发出一定的辅音和元音,7个半月的婴儿就会对着玩具娃娃或是镜中的自己说话,表现出了交流的欲望,这一时期的婴儿处于牙牙学语期;第三阶段,12~13个月时,婴儿已经能模仿成人发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发音与意义相联系,处于学说话的萌芽期。

在1岁7个月的时候,悦悦会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了。每次用手挠挠大腿的时候,她会说“痒痒”。每次妈妈给她洗屁屁,不管水是冷的还是热的,她都会说“烫烫”。开始每当她说“烫烫”时,妈妈都会信以为真,把水加凉了。后来发现,水已经加得很凉了,小家伙还是会说“烫烫”,妈妈才知道上当了。尽管如此,妈妈还是每次都会尊重悦悦的感受,直到发现受骗为止,并且乐此不疲。

每次给悦悦喂可口的饭菜时,不管饭菜里有没有加辣椒,她都会说“辣辣”,还直吐着舌头,涨红着脸,做出一副痛苦的表情,吓得爸爸妈妈赶紧给她喝水。每次看到大人在穿衣服,不管天气如何,她都会上去一边帮大人扣衣服,一边说“冷”,而且还俨然一副无比关心的神态。

当孩子说“痒痒”、“烫烫”、“辣辣”、“冷”等与感觉相关的词语时,也会伴随着其相应情绪情感的体验。并且,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语言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其实是不分的。

元元2岁2个月的时候,见到比他大的孩子会喊“哥哥”或“姐姐”。但是,当听到哥哥叫他“弟弟”的时候,他就会满脸的不以为然,还说:“我才是哥哥呢!”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他对“哥哥”、“姐姐”的指称功能已有所认知。但从主观的情绪情感上来说,他则更愿意当“哥哥”,而不愿意做“弟弟”。所以,这也造成了其语言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的混乱。

有一次,奶奶试着用示范法让元元学习“你”字,但孩子总是理解不了。奶奶指着元元喜欢的维尼熊说:“这是你的维尼熊。”元元也模仿着说:“这是你的维尼熊。”这样重复了很多次,元元还是只会鹦鹉学舌地重复着奶奶的话,却并没有理解“你”字的指代意义。

后来,妈妈用了情绪激动法,元元便很快掌握了“你”、“我”等指代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一天,小姨来家里看元元,妈妈趁机问:“元元,这小汽车是谁送给你的啊?”那小汽车是元元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元元说:“是小姨送给你的。”小姨听后在旁边乐了,和妈妈相视一笑。妈妈立刻接着说:“哦,这是小姨送给我的啊!”随即拿起小汽车就要往外走。元元见状,激动地大声叫道:“那是我的!是小姨送给我的!”

从那以后,元元在说“你”、“我”两个字时,就会格外注意。偶尔说了“谁谁给你的”,也会立刻就纠正过来“是给我的”。慢慢地,他学会了说“小手枪是爷爷给我的”这样完整的句子。而且,为了强调某一事物,他还会改变语序。比如,当他说“里面元元排排坐”时,他想强调的是“他要坐在里面,而不要坐在外面”。

另外,孩子的不同性格情绪状态,包括快乐、痛苦、恐惧、愤怒、兴趣等,对其智力的发展也具有显着的影响。比如,在外界新异刺激的作用下,孩子的情绪状态可能在恐惧与兴趣之间浮动。而一旦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游离到兴趣一边时,就会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再比如,孩子走到一个陌生的路口时,到底该往哪里走呢?情绪处于兴奋状态的孩子,可能会选择继续往前走,以探个究竟。但当情绪状态游离到恐惧一边的时候,就可能引起逃避反应,孩子则会选择往回走,或者迅速离开这个陌生的环境。

因此,积极的性格对孩子智力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而消极的性格会破坏和干扰孩子的智力发展。

好性格是孩子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性格的好坏,与人的情绪状态直接相关。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外部表征,也就是表情。我们说人类的语言除了有声的话语之外,还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无声的表达。当看到一个小学生从考场里兴奋地跑出来,满面笑容。他不用说话我们就知道,这次他一定考得很好。反之,一个孩子若是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地曳步挪出考场,我们就会知道他可能考得不太理想。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低幼孩子与他人的交往中,占有着尤为特殊和重要的地位。

不会说话的小婴儿自不必说了,他们几乎是完全凭借着面部表情、动作、姿势,以及发出“嗯嗯啊啊”的不同声音,来让大人了解他们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可能是饿了、渴了、冷了、不舒服了、无法翻身了、孤独了、看不到妈妈了,等等。通过爸爸妈妈的情感应答,孩子与父母进行着各种信息的交流。在孩子掌握语言之前,他们主要是以表情为交际工具的。即使是在初步掌握语言的幼儿期,表情也始终是孩子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珠珠非常爱看爸爸上网打字,因为她很喜欢文字输入软件中各式各样的表情符号,比如笑脸、哭脸、皱眉、生气、不满、难过,等等。于是,爸爸就把珠珠喜欢的表情都打印在纸上。每次珠珠看到这些表情就会很开心,她觉得这些“小人儿”的表情实在太生动形象了!

并且,珠珠自己的表情也渐渐变得非常丰富。高兴了,她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线,还乐得大门牙也露了出来;生气了,她就会眉头紧皱,撅着小嘴,甚至还叉着小腰。

性格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奠基期,而且其形成受情绪情感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在生命的头几年里,在与不同人、不同事物的接触中,父母或长辈对孩子的不同方式和态度,使孩子逐渐形成了他们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情绪态度。比如,有的爸爸妈妈经常对孩子关心、抚爱,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就能使孩子在与父母共处的时候引起良好的情绪反应;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多斥责、忽视和冷漠,即使是孩子的合理要求也不予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诸多不愉快的、负面的情绪反应。慢慢地,孩子反复体验的情绪状态就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较为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案例和研究都表明,父母、亲人的长期关注和抚爱,有助于孩子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情绪特征;而长期缺乏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则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抑郁、胆怯、不自信、不信任他人的性格情绪特征。

所以,基于性格培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做爸爸妈妈的,一定要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多加关注,并悉心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从而形成其活泼、开朗、自信、乐观、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让孩子的心灵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郁和黑暗。

性格中的情绪情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并调控着孩子的行为,促使他们去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或者不去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比如,在愉快的情绪中,孩子就会更愿意去幼儿园。

由于东东的幼儿园改建装修,他被妈妈带回了爷爷奶奶家。一个愉快的假期过去了,东东的幼儿园仍然没有开学,可两位老人都已经有些疲惫不堪了。于是,爸爸妈妈商量着把东东送到楼下的私立幼儿园去托管一段时间。

已经上了一年幼儿园的东东,被妈妈带到私立幼儿园的门口时死活不肯进去。因为他曾跟妈妈说过:“妈妈,别的幼儿园我都不想上,我只想上我的婴2班(东东在原来的幼儿园上的是婴2班,也就是2~3岁孩子上的小小班)。”当时,妈妈也答应过他。可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妈妈不得不把东东送到别的幼儿园、别的班里过集体生活。

经过妈妈的百般哄劝,东东总算是被老师带了进去。

这一天,东东妈妈过得也很煎熬,一直担心儿子在新环境里适应不了。

下班回家,一见到已经被奶奶接回家的东东,妈妈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在楼下的幼儿园玩得怎么样啊?”

没想到东东竟兴奋地回答:“很好!”

妈妈又接着问:“那明天你还要去吗?”

东东居然毫不迟疑地说:“要去!”

妈妈顿时觉得颇为意外和好奇。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东东今天在幼儿园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让他觉得很开心。“老师说我喝水喝得比上一组的同学要快,喝得比他们还多,给我贴了一个笑脸。妈妈,你看!”说着,东东骄傲地直挺起贴着笑脸贴画的小胸脯。

孩子要是喜欢某个老师,就会特别听那个老师的话,老师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也很愿意上那个老师的课,还会特别注意听讲,回答问题时也表现得非常踊跃积极;而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那个老师说的话他就不会听,有时老师叫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上课也不专心,还会做一些淘气的小动作,或是整个人都恹恹的,情绪低落,完全提不起精神。

正如人们常说的:孩子是凭兴趣做事的。“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极大,情绪往往直接支配着他们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因为一件事或大人的一句话,而产生兴奋、快乐、忧伤、恐惧、不安等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当孩子被某种情绪强烈刺激,或是长期为某种心情所影响,就会逐渐形成孩子这个阶段比较固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再向外扩展,便构成了其性格的一部分。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形成积极、乐观、开朗、勇敢、自信的性格特点。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忧伤、愤怒、不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之下,则很可能会慢慢地形成内向、悲观、压抑、怯懦、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质。这种性格特质,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好性格的养成,在于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