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上一集,纪连海老师说到,在努尔哈赤死后的那一场汗位争夺战中,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多尔衮却意外地败在了势单力薄的皇太极手下,但奇怪的是,登上汗位的皇太极却并没有直接处置多尔衮这个危险的对手,这岂不是要放虎归山吗?是皇太极出于兄弟之情,放多尔衮一马,还是他另有什么打算?一向攻于心计的皇太极难道不怕多尔衮卷土重来吗?而失败后的多尔衮是熄灭了他争夺后金最高统治权的雄心,乖乖听命于皇太极了呢?还是在暗暗地卧薪尝胆,积聚力量,等待着东山再起的机会呢?还有,目睹了自己的丈夫皇太极与多尔衮的这一场血雨腥风争夺之后的庄妃,她又将何去何从呢?而此时,她为皇太极所生下的儿子福临,也即将成为皇太极未来汗位的继承人。多尔衮、皇太极、庄妃、福临,在他们表面微妙的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某种危机,这个危机会是什么呢?它又将在何时爆发?
纪连海:
首先我们话说回,从多尔衮争夺汗位失败的时候,庄妃的想法谈起。说起庄妃,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她在1625年嫁给了皇太极,1626年,正好就赶上怎么样,就赶上努尔哈赤去世,在这个时候,她还很小,她才13岁,还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男半女,那这个时候多尔衮争夺汗位失败,她的丈夫争夺汗位成功,她心里面肯定是很矛盾。
第一,她很为多尔衮遗憾,她为多尔衮遗憾,只是从你14,我13,你看你多伤心,爹死了,妈也死了,转眼之间孤儿寡母的,你跟我怎么比,我们家,你看,丈夫也在,爹妈虽然远点,也活着,一个小孩多可怜,你比我可怜多了,是单纯从童心的角度出发,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儿时玩伴而伤心,而遗憾。但是更重要的,庄妃她心里面想得更多的是什么?是喜悦与矛盾交织在一起。喜悦的是什么呢?喜悦的是最终赢得胜利的是自己的丈夫,虽然这个丈夫大点,比自己大上20多岁,但是那也是自己的丈夫,赢得了汗位。矛盾的是,我什么时候才能够给他生下个一男半女的,将来我的儿子继承汗位就好了。于是乎,现在的庄妃其实每天净想什么,哎哟,我赶紧给他生一孩子,说的容易,做起来也挺难。
我这一说,12年就过去了,直到1638年3月,公历,她才为皇太极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爱新觉罗·福临。说起多尔衮争夺汗位失败,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这个失败对他的打击是不是特别大啊?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什么影响,咱们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一个14岁的孩子,他跟一个35岁的人斗气,人家多尔衮年轻,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他可以等待,什么叫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30年对于他来讲都不晚。你皇太极有几个十年?你没有,我有,我有的是时间等待着你。所以,对于多尔衮来讲,他心里想的可能更多的就是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增长才干,增加修养。现在我的处境比当年你的处境难多了,20多年前的你,皇太极,你死了母亲,你自己就觉得势单力孤了,现在的我,父母双亡,我需要的就是比你更加刻苦,比你更加努力,比你更加地小心。所以我们说,经历过一次失败,对于多尔衮来讲,似乎应该说,完全不是坏事,它对于多尔衮的未来来讲,我们可以说,多尔衮你要想走向成功,这次失败似乎来得正是时候。太晚了你就翻不过身来了,太早了你也记不住。
画外音:
也许就是这样一次时机恰当的挫折,成就了日后的多尔衮。但此时,沉浸在失败痛苦中的多尔衮,依然面对着许多的困难,父亲努尔哈赤已经死去,母亲也在刚刚过去的那场汗位争夺战中死去。孤苦伶仃的他将要面对对他怀有戒心的皇太极,年轻的多尔衮该怎样面对这众多的苦难?他怎样才能重新崛起呢?
纪连海:
我们首先来看在战场上的多尔衮,他的英雄本色。从1626年,多尔衮14岁到1636年,多尔衮24岁,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多尔衮参加了六次对于其他民族的战争,这六次战争,其中有三次是对明朝的战争,两次是对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一次是对朝鲜的战争。在这六次对外战争中,多尔衮都显示出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干,这其中对于多尔衮本身来讲,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其中的两次。一次就是多尔衮对朝鲜的战争,另外一次,就是多尔衮对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有人说,多尔衮对朝鲜的战争有什么可圈点的地方吗?没有。多尔衮对朝鲜的战争,赢得很轻松,很顺利,一路之上,如无人之境一般,转眼之间就打到了朝鲜皇宫,这有什么可说的?然后,人家签下了城下之盟,自己就退回来了,有什么可说的吗?这中间,对于他自己来讲,有一个可圈可点的,他从朝鲜的王宫中,带回了两名女子为妻。这两名朝鲜女子中的一个,回来以后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是多尔衮的惟一后代。多尔衮的十个妻妾,只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从朝鲜带回来的女子生的,所以我说对于他个人来讲,算是有个孩子吧,这是说的征朝鲜对他个人的价值之所在。
那对于大清朝来讲,对于他在清朝的地位来讲,最为重要的便是那次争夺与蒙古察哈尔部进行的战争。说起蒙古察哈尔部,这个蒙古,分成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分,察哈尔部属于漠南蒙古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这个漠南蒙古,尤其是以察哈尔部为主,它与明朝的关系是十分地要好,我们可以说,那叫配合得非常默契,所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况,每当后金政权,皇太极的后金政权向南进犯明朝的时候,蒙古察哈尔部就从背后偷袭后金政权,每当后金政权的军队,八旗军队撤回的时候,蒙古察哈尔的部队也就跑了,你只要往南打我就打你,你不往南打我也不打你。所以,这样后金政权就形成了遭到前后两面夹击的态势,就形成了对于皇太极为首后金政权一个致命的威胁。所以,这个时候的皇太极他非常清楚,我一定要除掉察哈尔部,所以在这十年里,皇太极一共前后两次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第一次把蒙古察哈尔部打败,但是,它只是败,没有受到多少损伤,在这种情况下,1635年,皇太极下令,多尔衮,这次你率领八旗部队,给我收拾蒙古察哈尔部,这个时候的蒙古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因为前面的战败,已经退到青海大草原了,到了青海以后,因为偶感饥寒,最后病死在那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蒙古察哈尔部正处在群龙无首的阶段,多尔衮此时受命出征,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西出黄河,出了河套北边,黄河有一个大拐弯在内蒙古自治区,他过了黄河大拐弯,往西一点,到了托里图,这是一个地名,到了托里图的时候,他突然之间发现前面有一支队伍,打着白旗投降了,向他赶来。他一看,来人不是别人,正好是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在苏泰太后的带领之下,多尔衮的八旗兵又迅速地趁着浓浓的迷雾,又包围了林丹汗儿子额哲所率领的部落,当浓雾散去的时候,额哲发现自己被团团包围,这个时候,多尔衮派人与额哲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这方表示投降,结果,多尔衮这次出征,不费一枪一弹,便取得了完全意义上的胜利,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胜利,察哈尔部所有人马,悉数归降,你能不说多尔衮才能杰出?更为重要的是,多尔衮在这次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过程当中,还从苏泰太后那里得到了元朝的传国玉玺。说起这枚传国玉玺,那可是大有来头,我们稍事休息,一会儿再讲。
画外音:
刚才,纪连海老师说到,多尔衮在出征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意外地找到了一枚传国玉玺,这让我们非常奇怪,从来就是帝王权利象征的传国玉玺怎么会不在当时的明朝皇帝手里,却在察哈尔部那里呢?还有,这枚玉玺究竟是真还是假?它究竟从何而来呢?
纪连海:
据说,这枚玉玺便是春秋战国年间,楚国人卞和所发现的那块和氏璧所磨制成的玉玺,后来这枚玉玺辗转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再后来,秦王将其骗去,就引发了我们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故事,完璧归赵。说这枚玉玺完璧归赵以后,秦王不甘心,最终灭掉了赵国,重新把这枚玉玺抢到了自己手里,这个时候已经是秦始皇时期了。秦亡汉兴,秦王子婴最后在秦投降的时候,将这枚玉玺交付给了汉高祖刘邦,刘邦据此称帝,这枚玉玺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它又辗转流落到了孙策手里,孙策死后,这枚玉玺就不知下落,它哪去了呢?在汉人史书中,就再也没有了它的消息。据说,后来这枚玉玺实际上是被北方匈奴人给抢去了,在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这枚玉玺一直流落在蒙古大草原上,直至成吉思汗的时候,他才又到了蒙古人的领袖成吉思汗手里。可惜的是,随着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兴起,这枚玉玺再也没有了消息,它第二次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这一下就是二百多年。自汉至元,这枚有着非凡经历的玉玺,一直没有改变它的形状,“交龙为钮,光气灿烂”,缺了一个角,那是摔的。但是这枚玉玺哪去呢了?200多年以后,苏泰太后拿来的这枚玉玺,恰恰就是那枚,您说,皇太极得到了这枚玉玺,他得多么地高兴啊,我连玉玺都得到了,这不是上天昭示着我应该称帝改元了吗?多尔衮,你太牛了,你本事太大了,出城,迎接多尔衮的凯旋之师,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可不同于十年前了,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他进到沈阳城的时候,一看到皇太极亲自站在当中,所有的文臣武将,还有皇太极所有的福晋们列队两厢,迎接多尔衮的凯旋之师,有了它,皇太极便可以不叫大汗了,有了它,他就可以进攻中原了,他认为,这就是他统一中原的号角。所以,在他有了这枚玉玺以后,皇太极立即下令,当年改女真为满洲,第二年,改金政权为清,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就建立了。
1636年,皇太极得到这枚玉玺,便称帝改元,建立清朝,皇太极便是清太宗,说1636年元旦这一天,这是旧历,元旦这一天,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春节,元旦这一天,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坐在龙椅上,下面所有的人得给他跪着依次磕头,这一回领头的便是多尔衮,这与十年前他凄凄惨惨切切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年仅24岁。
1636年3月,皇太极称帝,正式称帝,大封文武群臣。那多尔衮在他所封的所有的文武群臣中,排在第几位呢?排在第三位,前两位是礼亲王代善,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时候已经50多岁了。第二位,郑亲王济尔哈朗,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的第六个儿子,他代替了阿敏,这两个人都比多尔衮要大上好几十岁之多。第三位,便是多尔衮,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可不是个白丁了,他有了一个自己冠冕堂皇的称谓,这个称谓就是日后被我们用得最多的一个称谓,“和硕睿亲王”,这个“睿”,聪明,睿智的睿。皇太极终于承认了,除我而外,这所有的人当中,最聪明的就是你。这也是对多尔衮的肯定吧。
画外音:
虽然多尔衮的才能得到皇太极的肯定,一切也显得和谐而平静,一派祥和的气氛。但是从来就是工于心计的皇太极,就会这样轻易地放过这个昔日危险的对手吗?多尔衮会在皇太极手下就从此服服贴贴,不思进取了吗?
纪连海:
皇太极也仿照着明朝人的样子,也设置了六部,六部的第一个部就是吏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主管朝政,这六部当中为首者,我们也叫吏部尚书,这个工作应该交给谁呢?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前思后想,觉得我只有把这个职位交给多尔衮才更为恰当,只有交给他,我才最为放心。这个时候,你看,多尔衮除了作外面能征善战之外,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在朝廷中,他管理皇太极以下的一切官员,不管你是老是少,都得经过他的任命,你才能够前去工作。所有官员人等都要在他的手下,这就为他日后担任摄政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吏部尚书的任上,多尔衮还利用一切时机,抓紧时间,打击那个背叛者,代善。代善,你当初要保了我,我会对你很欣赏,你看,你保了皇太极,皇太极要收拾你吧,你没我,我也得收拾你,我要抓紧一切机会,打击两红旗。可巧,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事,说起这个事,我们得解释一个词,佛满洲和伊彻满洲。
女真人在努尔哈赤时期不断地征战,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的一部分,他不断征战,每征战一个,投降一个,他就把他们编入自己的旗,开始是四旗,后来是八旗,这样,投降的人有先有后,先投降的被称为旧满洲,旧满洲,满语就叫佛满洲,新投降的呢,就叫伊彻满洲。结果,皇太极时期,他又征战,结果又扩充八旗兵,就有很多很多的新满洲,也就是伊彻满洲人员来降,结果这些人一看,怎么你对佛满洲跟对伊彻满洲待遇不一样啊?这些人就于心不甘就跑了,结果跑的人,正好是谁手下的呢?正好是代善手下的。皇太极大怒,你怎么管的,结果这个时候,代善顶撞了皇太极几句,皇太极还没不干呢,多尔衮不干了,上书,写了好几千字,弹劾礼亲王代善,削弱他的兵力,他既然管不了,以后咱们别人的旗扩大,他这个旗就不扩大了,您别说,皇太极还果然就听了他的了,以后别的旗,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两红旗,你远点,你人都看不住,你就别扩张了。所以,从此以后的正红旗和镶红旗,人数是死一个少一个,只有死的,没有添的,只要打仗就会有牺牲,最后等到清朝末年的时候,这个红旗的实力,是最小的。
更为重要的是,多尔衮这个人,可不仅仅是善于利用自己的吏部尚书任来打击别人,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小聪明,小算计的话,那能成就日后的多尔衮的辉煌业绩吗?那是远远不行的,睿智的多尔衮他非常地聪明,他知道,要想打天下,就必须重用来降的汉人。所以,多尔衮此时,几次三番地上书给皇太极,要求皇太极改变他们的父亲努尔哈赤时期的政策,努尔哈赤时期的政策是见着汉人杀,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建议皇太极得改,得重用汉人,尤其是要重用范文程这样的汉人。范文程这个人太重要了,有了他,多尔衮便有了一切,他对于清初,对于多尔衮,对于庄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他的情况,我们先休息一下,稍候再讲。
画外音:
在刚才,纪连海老师的讲述中,一个我们以前似乎并不认识的人——范文程,出现在历史的前台。并且说,他对于多尔衮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我们要问了,这个范文程究竟是什么人?他就对这个已经是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如此重要吗?
纪连海:
说起来范文程这个人,可不是一个凡人,范文程,他也是名门之后,可谓是出身名门。据范文程自己说,他是北宋著名的丞相范仲淹的嫡系后裔,提起宋朝的名相范仲淹,相信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最著名的作品,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中,最著名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曾经支持过北宋两次著名改革中的一次,庆历新政,另一次是王安石变法,在庆历新政失败以后,他曾经被流放到湖南,在那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文程本人,他出生于1597年,他在18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所以,也可以说是非常地聪明,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他想我考中秀才,我将来要大展宏图,考中举人,状元等等,正在他做梦的时候,不幸的事情传来了,三年以后他所在的这个地被努尔哈赤所占了,努尔哈赤把这个地儿给打下来了,努尔哈赤打下来以后,一看,全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加牲口30多万,诸位可能听了有点,这怎么说话呢,努尔哈赤就这么说的,人和牲口30多万,分了。男的杀了,女的留下,牲口留下。然后,这样,30多万人畜,就被八旗给平分了,这个时候的范文程,就被分到了镶红旗手下了,就分到了代善的儿子岳讬手下了为奴,他就当了奴隶开始给人家干活。
可巧,后来努尔哈赤死,皇太极继位,皇太极继位以后,多尔衮不是尚书吗?要求开科考试吗?要求从汉人的生员中取一部分,看聪明的有才智的让他辅佐后金还有后来的大清朝,皇太极一听,可以,这样,皇太极就下了这么一个命令,他说,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艺文通明者,优奖之,以昭作人立典,请贝勒以下,满,汉,蒙古家,有生员者,俱令考试,于9月初1日,命诸臣共同考校,各家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赏之。什么意思呢?现在,国家需要人才,既需要文臣也需要武将,文臣是治理国家的,现在我们要开科考试了,所有家里头有认字的都让他们来考试,考上的,考上一个政府再还你一个人,给你补贴一个,你们家不缺一个劳动力吗?还你一个。考不上的那就不管了。谁都不要阻挠。结果,范文程有幸就成为这三百多名参考人员中的一个,从这三百多名当中,就录取了180多个,范文程也有幸被录取了,此后,范文程时来运转,官位不断地升迁。有的人说,老师不对,我看的清史稿不是这么记的,清史稿中说,当努尔哈赤进攻沈阳城的时候,范文程与他的哥哥两个人是仗剑谒军门,主动投降,努尔哈赤一看,这两个好孩子长得这么漂亮,谁家后代啊,说是范仲淹的后代,马上命令镶红旗,这个人是名门之后,你给好好照顾着,咱们将来有大用。您说对了,清史稿还真就是这么记的,不过清史稿这回写得可是错的,它与努尔哈赤本人的行为习惯完全不符。
努尔哈赤,后金的建立者,范文程,清初第一重臣,没有范文程,便没有清军入主中原。这两个人我得罪谁啊?而这两个人关系很不好,所以,清史稿的作者在做这一段的时候做了区别,也就是春秋笔法,婉转地给这个事遮过去。我前面讲的范文程,那才是真实的范文程。
有的人就说了,您净说范文程这么牛,那么棒,真的那么厉害吗?您还别不信,范文程这个人真的很有才,天下第一才子,比他有才的少,我记得咱前面说过一个,那个人也很棒,也是一个文人,不是一个武将,也是一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人,但是那个人一来,就生生地把努尔哈赤给气死了,那个人,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有的人已经想问了,老师我问你,袁崇焕跟范文程两个人站一块儿谁厉害?那当然是范文程厉害。袁崇焕,后金两代大汗,都收拾不了的一个人,一个生生的被他气死,另外一个人跟他斗了十年,没有任何办法取胜,在袁崇焕这儿,你就走不上三个回合,你就必败无疑的一个人,范文程说,我来,一句话,我就让你袁崇焕死无葬身之地。我范文程说到做到。你说,多尔衮,他得到了范文程的支持,他要想夺取清朝的天下,那不是易如反掌吗?这个时候的庄妃,在1638年,她已经给皇太极添了儿子,她要在想,我的儿子要跟范文程辅佐的多尔衮对抗,我们孤儿寡母的,我怎么样才能赢得这个江山呢?咱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