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百科
23339700000028

第28章 婴儿的日常护理(2)

内衣直接接触婴儿娇嫩的皮肤,洗衣粉、肥皂等碱性都比较大,不适于用来洗涤婴儿的内衣,应该选用专为婴儿设计的洗衣液来清洗。这些洗衣液对婴儿身上经常会出现的奶渍、汗渍、果汁渍有特效,去污力强,易漂洗,对皮肤无刺激、无副作用;通常还是无磷、无铝、无碱、不含荧光剂的环保产品。

在没有专用洗衣液的时候,也必须选用纯中性且不含荧光剂的洗衣粉(液),同时注意将成人与婴儿的衣服分开洗。

2.科学保养

婴儿虽然长得很快,衣服刚买不久就穿不上了,但妈妈也应该注意保养好婴儿内衣。先不去管以后是否还有用,至少现在能让婴儿穿得更舒服些。

保养的前提是洗涤方式要正确,应该按照产品标识上的洗烫方法处理,这才是妈妈对宝宝最贴心的呵护。

(第二节)1~2个月婴儿的护理

一、剪指甲

婴儿的指甲长得很快,10天能长1毫米。婴儿的指甲长容易抓破皮肤。但婴儿的指甲小,不好剪,要用小的指甲刀剪,每次少剪些,最好在洗完澡时剪。

二、防窒息

小婴儿自己不能照顾自己,因而家长要特别注意婴儿是否呼吸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

(1)不要给婴儿玩羽绒等软枕或软靠垫。

(2)婴儿不会翻身时,不要俯卧睡眠。

(3)婴儿枕不要太软,以防陷进去妨碍呼吸。

(4)不要把硬币、豆类、小糖粒、纽扣等给小婴儿玩,以防误入呼吸道。

(5)不要让婴儿玩塑料袋类,以防套在头上,遮住口鼻造成窒息。

(6)不要让孩子含着糖块,以防误入呼吸道。

三、换尿布

换尿布说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科学告诉我们,换尿布大有学问。

(1)选用尿布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尿不湿”及一次性尿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用。如果自制尿布,最好先用旧的纯棉白色或浅色布。婴儿皮肤娇嫩,旧棉布柔软易吸水,无刺激性,不易引起臀红、湿疹。

(2)注意尿布的温度

在天气冷时,洗过的尿布不易干,有时家长将室外晾着半干的冷尿布垫在孩子身下,可刺激小婴儿引起伤风感冒。在冬天给孩子换上的尿布不仅要干燥,而且最好用热水袋焐一焐。

(3)注意女婴会阴清洁

婴儿便后换尿布时,应用卫生纸揩拭干净。揩拭时应从上到下,先揩外阴再揩肛门。否则,易将肛门处的细菌带至尿道口及阴道口,造成尿道感染或外阴炎。在揩拭干净以后,应用清水洗净会阴部,洗的顺序也是先上后下。

(4)尿布的清洗

尿布上如有粪便,先将粪便冲掉,然后用肥皂洗净,不要用洗衣粉等洗净剂。将洗好的尿布用开水泡一会儿,放在日光下晾晒。

(5)不要用塑料布

有人用塑料布包垫尿布,这样虽然尿不易渗出湿了被褥,却使孩子的臀部遭受浸渍,不仅易发生臀红,还会因不透气、湿度高而发生霉菌感染。

(6)尿布不要太长

尿布太长易包过脐部,这样尿布湿后盖在脐部,易引起脐部感染。通常女婴的尿往下流,尿布在腰背部垫长一些,叠得稍厚一些;男婴尿向上,腹部垫厚一些即可,尿布一般为55厘米见方,叠成四层三角形或八层长方形使用。

四、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新生儿期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首先是按时睡觉,自然入睡。

有的妈妈对孩子“爱不释手”,孩子吃饱后还要把他抱在怀里,摇晃着、拍着,或是让孩子叼着乳头、空奶嘴,这都不是好习惯。妈妈一定注意在孩子睡前不哄、不拍、不抱、不摇,更不要吃东西、叼奶头。到该睡的时候,把孩子放到床上让他自己睡。小婴儿还没有养成按时睡的习惯,可给他放些轻柔的催眠曲,使孩子建立起睡眠的条件反射。等到孩子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就不必放音乐了。

五、良好的排便习惯

从孩子两个月起就应该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使他按时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可使孩子夜里睡得踏实。饭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孩子排便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识地定时排便。

婴儿两个月时可训练排尿习惯。在孩子睡前睡后,饭前饭后,出去回来时可以把尿。给孩子把尿时妈妈发出一些声音,使孩子对排尿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妈妈发出这种声音孩子便有尿意。训练一段时间后,白天就不用尿布了,睡前尿一次,夜里把一次尿,夜里就不会尿床了。

六、孩子哭有原因

婴儿是通过安静的行为表示爱,通过哭来表示害怕、不适、痛苦。

(1)孤独。大人离开,剩他一人时会哭。

(2)饥饿。饿了的婴儿会不停地哭,喂奶能使他安静下来。

(3)烦躁时。孩子在烦躁时遇到别人引逗会不耐烦地哭。

(4)疼痛。疼痛及肠胃不适会引起孩子啼哭。

(5)温度。室温过低婴儿会哭,并且不能睡眠。

(6)裸体。婴儿不喜欢脱光衣服,穿上衣服会停止啼哭。

(7)尿布湿。尿布湿了不舒服他会哭。

(8)睡眠被打扰。孩子被惊醒会啼哭。

(9)中断喂奶。孩子没吃饱会大哭。

(10)加辅食。孩子第一次加某种辅食拒吃时会哭。

七、宝宝要多晒太阳

不论春夏秋冬,家长每天要抱孩子晒太阳,因为在人体皮肤中含有一种维生素D3源,这种物质经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后,才能转变为维生素D3,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的作用在于促使身体吸收钙,预防佝偻病。

晒太阳时,要尽量暴露孩子的皮肤,才能多接受紫外线。不在室内晒太阳,因为玻璃挡住了大部分紫外线,隔着玻璃晒太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不要让孩子接受日光的直射,强烈的日光照射皮肤对人体是有害的,可以选择上午9:00~10:00和下午4:00~5:00,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刻。在寒冷的冬季,要选择天气较好的中午抱孩子晒一晒太阳,但一定要注意保暖。

八、茶水喂药的坏处

茶是中国人最喜欢喝的饮料,具有提神、助消化和防癌等作用。尽管茶水有这些优点,但是不宜用茶水给孩子喂药。这是因为茶叶里含有鞣质,鞣质略带酸性,遇到某些药物,可引起化学变化,改变药性或发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产生副作用。所以说不能用茶水给孩子喂药。

九、电风扇不能直吹婴儿

在酷暑盛夏季节,可不可以给孩子吹电风扇呢?由于年龄越小的孩子,体温调节中枢越不完善,所以婴儿既怕热也怕冷。电风扇不断地吹会使孩子感冒、腹泻、消化不良。因而即使天气很热,电风扇也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更不要离孩子很近,吹的时间也不能过长,还要避免风流固定在一个方向,最好是让风扇摇头旋转,风量开到最小,形成柔和的自然风,以降低室内温度,促进人体散热。

十、育儿注意事项

1.给新生宝宝打包

当宝宝呱呱坠地后,许多年轻父母听从老人的建议,将新宝宝的手和脚强行拉直,然后捆紧包好,据说这样做不仅抱起来方便,还可让宝宝睡得安稳,并能防止日后形成“罗圈腿”。

下良后果:

(1)打包将影响宝宝今后抬腿、翻身、转身等运动能力的正常发育。

(2)打包时把婴儿肢体强行拉直,很可能会使股骨头一半在胯臼之内,另一半则落在髋臼之外,造成先天性的髋关节“半脱位”,轻者使宝宝手腿抽筋,重者可能造成宝宝终身跛腿。

正确方法:

让宝宝呈“青蛙”式的自然状态,不要打成“蜡烛包”。

2.用热水给宝宝泡脚

常用热水洗脚或泡脚,是成人的养生之道,然而对于宝宝却并不适宜。

不良结果:

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宝宝足弓的形成,不利于双足的发育。脚是由2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骨头组成,彼此之间借助于韧带和关节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向上而起的弓型结构--足弓,以缓冲行走和跑跳时对机体和大脑的震荡,保护足底的血管神经免受压迫。但因足弓是从儿童期才开始形成的,用热水洗浴会使足底的韧带松弛,不利于形成正常的足弓,因此导致扁平足的形成,成年后影响运动及行走功能。

正确做法:

用温水代替热水,避免足底韧带松弛及弹性下降。

3.一旦宝宝哭就制止

许多父母很害怕宝宝啼哭,一见宝宝啼哭就用喂奶等办法加以制止。

不良结果:

婴幼儿啼哭,是他在未能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的人进行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若人为地阻断这种交流,会使婴幼儿的感情无法得到表达,与人沟通的最基本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因此阻碍智力的发展。

正确做法:

宝宝适度地哭一哭有益无害,然而,当宝宝的哭声异常时须留意有无意外情况。

4.让宝宝学走不学爬

人们普遍认为宝宝走路越早越表示身体健康,以致许多父母提前让宝宝学走路。

不良后果:

科学研究人员证实:周岁内婴儿不应当学走路,而应该学习爬行。因为,婴儿出生后都是远视眼,而爬行是宝宝视力正常发育必须经过的一个重要阶段,若不练爬行,易发生视力障碍。另外,让宝宝过早走路,可能增加下肢畸形的发生率,如“X”形腿或“0”形腿等,妨碍健美。

正确做法:

在宝宝7~8个月时,积极调动宝宝学习爬行的热情,当宝宝学爬时父母应该及时鼓励。

5.宝宝缺钙长期吃鱼肝油

鱼肝油能向婴幼儿提供两种维生素:一种是VA,另一种是VD。VD是防治佝偻病的“灵丹”。医学研究表明,宝宝患佝偻病多数在出生2个月后,6~12个月为高发期,2岁以后则大大减少。因为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两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对各种营养需求较多,容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影响宝宝的健康。但当宝宝2岁后,户外活动逐渐增多,接受太阳照射的机会增加,能够在体内大量合成内源性VD,此时再吃鱼肝油,则会造成VA和VD中毒,对宝宝健康造成危害。

正确做法:

当宝宝逐渐长大,户外活动增多,无须再长期服用鱼肝油。

6.打防疫针后“忌口”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打防疫针后不能吃鸡蛋、鱼、水果等食物,认为这些食物会影响免疫力的形成,抵消防疫针的效果。

不良结果:

宝宝打防疫针与生病不同,注射后获得的免疫作用往往体现在抗体的质量上,而抗体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若多吃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身体吸收后就会使制造抗体的原料增多,恰恰能促进免疫力的形成。如果打防疫针后忌这忌那,会使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供不应求,反而削弱了打防疫针的效果。

正确做法:

无须忌口,但尽量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7.给宝宝掏耳垢

人的外耳道皮下组织内有一特殊腺体,谓之耵聍腺,其分泌物即称为“耳垢”或“耳屎”。耳垢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主要有阻止尘埃和小虫的入侵,以及缓冲噪声保护鼓膜。另外,耳垢具有油腻性,也可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然而,有些年轻父母误以为耳垢是废物,往往动用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掏挖耳垢。

不良结果:

宝宝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隙状,皮肤娇嫩。稍有不慎,轻者掏伤宝宝皮肤导致感染,甚至引起疖肿;重者掏破鼓膜,造成宝宝听力丧失。

正确做法: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若因“油耳”或耳垢实在太多而阻塞耳道影响听力时,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8.居室放花草

许多妈妈喜欢在宝宝的卧室内摆放一两盆花草,以让室内空气清新。其实,这样恰恰影响宝宝的饮食、休息和健康。

不良结果:

许多香味浓烈的花草,如茉莉、丁香、水仙、木兰等,都会减退宝宝的嗅觉和食欲,甚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

如果宝宝不小心接触了某些有毒花草,如万年青、仙人掌、五彩球、洋绣球、报春花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粘膜充血、水肿等中毒症状。

宝宝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充分的氧气供应,而花卉在夜间吸进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减少了宝宝室内的氧气量,对宝宝的健康很不利。

正确做法:

宝宝的室内应避免放花草,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图片或床单和窗帘来装点房间。

十一、新生宝宝的保暖要求

1.体温对于宝宝意味着什么

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人体的温度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体温调控特别重要,人体内的酶只有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才起作用,而这些酶又决定了细胞和器官的功能。若婴幼儿的体温低于适宜温度太多,一些机体的功能就会下降到危险水平;若体温过高(发烧),就会影响体内酶活性,呼吸及新陈代谢因此加快,血液内的物质平衡会因而遭到破坏。所以说,宝宝必须要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宝宝是怎样维持体温的

我们先来了解成人是怎样应对温度的变化的。当成人处于较热的环境中时,代谢下降,血管扩张,大量的血液流经体表,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还能够通过出汗,蒸发散热;也可以通过呼吸释放热量。当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体表的血管关闭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并可通过运动或寒颤使机体产生热量;还可以增加衣服达到保温的作用。

与成人相比,刚刚出生的婴儿在维持体温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相对于体重而言,新生儿的体表面积很大,若直接暴露于冷空气中,损失的热量很大。而且,新生儿比成人防止热量散失的脂肪层要少得多,在寒冷环境中处境极为不利。这些因素加起来就会导致新生儿丢失热量的速度是成人的4倍。所以新生宝宝会在出生后迅速开发出应对低温的机制,即在出生后15分钟,就能够收缩体表血管并增加热量的产生来应对低温。2~3小时后,就婴儿的体重而言,其对抗寒冷的代谢水平已经接近成人,但相对于其体表面积,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可见问题不是新生宝宝缺乏体温调节的功能,而是这项调节任务对于宝宝来说过于艰巨了。

新生宝宝的体温调控能力在其降生于医院的环境后,将迅速经受考验。子宫内的温度通常恒定在36.5℃左右,而迎接新生儿的充满空气的环境却要比子宫内的温度低得多,很少高于27℃,有时室温只有15℃。新生宝宝生下来身体是湿湿的,有时还要先洗个澡,通过蒸发和皮肤暴露于空气中,相当多的热量又会因此而损失掉。由于温度的陡降,宝宝产生的热量要是成人的两倍才能够应对这种情况。若是成人从温暖的浴室走到更衣室,若身上挂着水珠,会感觉到特别的冷,这是因为蒸发散失的热量特别的多;即使把身子擦干,也会有发抖的倾向,穿上一两件衣服后就不那么冷了,因为衣服阻止了身体向空气中大量散热。因而不难理解新生儿面临的冲击。许多医院试图将这种冲击减少到最小,但子宫中的环境仍旧比产房要温暖得多,新生宝宝必须能够调节自己的体温以应对这种挑战。像一些早产儿,他们太小了,无法应付外界的环境,只能先呆在温箱中,等待成熟一些再出来。

宝宝除了能够动用生理自动调节方式外,还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可以用来调节体温。一种方式是婴儿紧贴在看护者身上,这样成人的热量会传递给婴儿,这就是婴儿所眷恋的温暖的怀抱。与此同时,安静地躺着,可以减少热量的丧失。另一种方式是当温度下降时,婴儿会蜷起身子,这样能减少体表面积,降低热量的散失。

3.怎样为新生的小宝宝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