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0.01秒
23335200000036

第36章 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7)

懂得循序渐进

表面上看来,许多人似乎一夜成名,成功来得非常迅速而突然,但是事实上,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行动过程,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真正的成功者都懂得循序渐进的艺术,眼着于大处,着手于小处。以大处为目标,从小处开始行动。

美国作家雷因曾是一名记者,二十五岁那年失业了,这让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有一段时间,雷因每天都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散步,只为了躲避房东的讨债。

有一天,当雷因走到四十二号街时,遇到了俄罗斯著名的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记得,自己失业前曾采访过这位歌唱家,让他惊讶的是,夏里宾先生竟然很快就认出自己。

“如果你不忙,去我住的旅馆坐坐好吗?” 夏里宾先生问他。

“不算也别忙。” 雷因回答得很含糊,他猜测也许夏里宾先生看出了自己的窘困。

“我住的旅馆在一百零三号街,我们走过去好吗?”

“但是先生,六十个路口可不是一个很短的距离。”

“没有那么远,只有五个街口而已。”

“是吗?”

“是的,我说的是另一个地方,一家射击场。”

尽管觉得疑惑,雷因还是跟着夏里宾先生走了。到达设计场的时候,夏里宾先生告诉雷因:“现在,我们再走十一个街口就到剧场了。”

“现在,我们再走五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终于,夏里宾先生说:“现在,我们再走十二个街口就到旅馆了。”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这时,他们已经走了六十个街口,让雷因感到惊讶的是,自己似乎并不觉得累。

“这就是生活的艺术,你得把它记在心里。无论你与目标之间有多么遥远的距离,你需要关注的,永远只有五个街口的距离,而不是让遥远的未来让自己感到烦恼。” 夏里宾先生微笑着告诉雷因。

实质上,夏里宾先生所做的就是把一个遥远的目标分解开来,然后循序渐进地去完成它。

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曾经说过:“当我放弃我的工作而打算写一本二十五万字的书时,我从不让自己过多地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涉及的繁重劳动和巨大牺牲。我想的只是下一段,不是下一页,更不是下一章如何去写

。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我除了一段一段地开始外,我没想过其它方法。结果书自然写成了。”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赛瓦里德的成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行动,也会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每一次的行动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分化、具体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话,“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或是“我一定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由于目标太过宏伟,让它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实际。这时,我们就需要懂得循序渐进的艺术。

假如你想要学好一门外语——以英文为例——那么就要制定一个计划,例如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背诵单词,如果一天能记住十个,一个月就能记得三百个,一年就能记得三千多个。这时,我们就可以要求自己每天

看一篇短小的英语文章,然后要求自己在一年内能看懂英文的报纸及杂志。

从这个计划中可以看出,如果只是“我要学好英文”,这个计划就很空乏,也无从入手。如果将它分解为单词——短文——报纸——杂志——书籍,那么就变得很具体,实行起来也简单许多。

最重要的是,这能让我们更有积极性。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人分为两组,让他们同时练习跳高。最初,两组都跳过了六尺高度,这时,实验者让他们分开练习。他们对其中一组成员说:“你们能跳过六尺五寸。”而对另一组成员说:“你们能跳得更

高。”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也就是实验者说他们能跳过六尺五寸的那一组——的每位成员都跳得很高,而另一组,大部分成员都只跳过了六尺多一点,只有极少数人跳过了能跳过六尺五寸。

在这里,“六尺”是一个广泛的目标, 而“六尺五寸”是一个具体目标。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有具体目标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说“我要让自己的业绩更加出色”,由于缺乏一个具体的数据作为目标,实现起来也会觉得很遥远。

如果我们说“我要在这个月让业绩提高5%”,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实现起来也很觉得很容易。假如能够提高了10%乃至更多,则会让我们更加兴奋,也会投入更高的热情。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讲到了人生目标的分解和人生计划的制定,在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目标和计划分配到具体的行动中,并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循序渐进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有了具体的目标,我们才能明白现在的行动是什么,下一步将要做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