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2331400000023

第23章 印象管理: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2)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如何才能做到呢?

1.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2.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3.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4.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可是话说回来,既然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就得坦然面对,就得在这方面努力多争取点“印象分”,以免因小失大,影响自己的进步。如何利用晕轮效应呢?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

1.一定要守时,无论你有什么理由,迟到都会被视为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2.上班期间注重一下自己的“包装”,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提升,突出自己的特点,树立能够代表自己的强势形象。

3.面试时多着正装。一般来说面试是一个很正式、很严肃的场合,务必穿正装出席,宁可保守一点也别追求标新立异。男生穿西装在颜色选择方面,最好穿深色的西装,比如灰色、暗绿色和深蓝色,它们给人以稳重、忠诚、干练的感觉。女士选择相对多一些,但要以整洁美观、稳重大方为原则,服饰色彩、款式、大小应与自身的年龄、气质、肤色、状态和职业相协调。

4.重视个人“软实力”的开发,以独到的优势和见解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5.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

6.嗓音被誉为是人的“第二张脸”,洪亮嗓音,锻炼口才,以此塑造精神,给别人你很自信的感觉。

7.体察管理者的好恶,不做讨人嫌的傻事。

相互取暖的刺猬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像刺猬之间一样就会感到拥挤,从而导致心理上不舒适。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保持一个距离的。这个距离,有空间的,也有心理的。在这个距离之外,我们都能很舒服地去完成不同的动作,然而一旦有人侵入了这个距离,我们便浑身不自在,甚至产生厌恶他人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心理空间。个人心理空间的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即是排他性。即任何他人,进入别人的个人心理空间,都会遇到排斥。

假设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l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这时,你走进了会场,你与这两个人互不相识,你最有可能选择第几个位子坐下呢?

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一般选择3号或4号位。

在这里,这些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彼此不相识的,为什么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会做出几乎相同的选择呢?心理学家发现,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而任由其他许多空位子空着;但同时,也不会坐的离那个陌生人太远。如果你真的紧紧地挨着陌生人坐下,人家就会变得十分不安,有可能把身子移向另一边,甚至很有可能索性换一个位子坐,而你也极有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反过来,如果你选择了离那个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来,你又有可能会无声地伤害了人家,给人以自己有地方不对劲,遭到了嫌弃的感觉。

所以,我们通常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会对人家造成无声伤害的位子。这就是“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的原则”。

生物学上有一个着名的刺猬试验最能说明保持距离的重要性。

寒冷的冬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着名的“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像刺猬之间一样就会感到拥挤,从而导致心理上不舒适。

回想一下,在电梯里,一个陌生人紧挨着你,你都能感觉到他的呼吸,你会有什么感觉?在聊天的时候,一个陌生人老是打听你的家世,你又有什么感觉?

不舒服、不自在,觉得这个人非常讨厌,对吧!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交际处世中,我们要跟别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让彼此感觉比较舒服。“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距离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人际学问。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对彼此人格与隐私的尊重,是彼此保持美好形象的一种方式。反过来,不遵照常规缩短与他人的距离,会破坏他人对空间的需要,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有什么人,这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坐在了紧靠你身边的位子,你会觉得别扭起来,不能再像刚才那样专心地看书的原因。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如何与领导、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个不懂得这种道理的下属,在观念上就没有等级之分,容易侵犯领导的私人空间。这样的下属怎么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博得领导的好感呢?在领导看来,适当的距离是下属对自己心存敬意的表现。

人是一种很怪的动物,一旦心情愉快,就会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开几句玩笑调侃一下,或者结伴消遣一番,许多领导就是如此。此时他们通常会放下工作时的严肃表情,显得非常亲近和随便。往往下属在这个时候就会掉以轻心,与领导乱侃,引起领导反感甚至翻脸。

与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对领导表示由衷的敬意,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如此。

当然,领导与下属也应该保持这种心理距离。这样做即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又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不良行为,还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

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个深谙此道的人。他有一句着名的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参谋们的关系。

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

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明智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一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明智的选择。

选择角落位置的重要性

如果在公众场合或者参加公司举办的聚会时,你不是坐在房间中央,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比起那些在房间中走来走去,不停地与每位领导打招呼的同事,你会显得孤立,但也很特别,就像字母表中的ABC和XYZ,让人感觉与众不同而令人记忆深刻。

在公司聚会的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细心观察领导们在选择位置时的举动,他们是选择正对大门的中央?还是选择入口处看不到的某个角落?

如果你没有细心观察,那也没有关系,你再想想,在各个公司里,领导的办公室与员工的办公室之间,在位置安排上有没有共同之处。

换句话说就是,相比领导的办公室或工作间,员工的办公室或工作间是不是都比较显露?通常都在最显眼的地方?

仔细想想,相信很多人都说“是这样”。这种把员工的办公室或工作间安排在最显眼的地方,而把领导的办公室安排某个角落的现象,不只在中国存在,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在美国大多数公司的办公室,大部分是全体员工的办公桌朝前放置着。而经理或老板总是坐在角落里,从所有员工的后面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

在日本大多数公司的办公室,虽然与美国有些不同,大部分是全体员工的办公桌朝后放置着,但是,老板的办公桌所放的位置肯定能看到全体职员正脸儿。

为什么大多数公司要这样安排呢?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这样便于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的确是这样,但这种安排的用意,不单单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还揭示了领导们偏好以此来凸现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

追根溯源,领导者的这一心理是源于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越重要的人物越应该坐在里面。比如你的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往往坐在下席,或者上菜的位置,而客人则坐在主席。

反过来,在职场,领导者的位置安排又强化了人们的认识:那些静静地待在某个角落的人,不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就算暂时不是大人物,将来也肯定是公司的顶梁柱。

也许你会说,我只是公司里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员,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知道了这一点(不同的位置显示不同的身份地位),你就可以在某些公众场合,选择恰当的位置,激起领导对你的好感。即使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也能让领导注意到你。也就是说,在一个房间里,如果你希望别人高估你的价值,期望获得高于对手的优势地位,你可以选择待在房间的角落而不是中央。

说这话可不是乱侃,而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1894年,心理学家卡尔金斯等人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人们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人们对于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一般以开头的字母如ABC较好,最后的几个字母XYZ效果也很好,但对字母表的中间部分则容易遗忘。

1935年,该认识在冯·雷斯托夫设计的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凡被隔离的信息符号易被回忆起来。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种系列位置效应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以此类推,如果在公众场合或者参加公司举办的聚会时,你不是坐在房间中央,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比起那些在房间中走来走去,不停地与每位领导打招呼的同事,你会显得孤立,但也很特别,就像字母表中的ABC和XYZ,让人感觉与众不同而令人记忆深刻。

当然,在工作期间,身为普通员工的你,位置已经被领导安排好了,不能按照你的意愿选择。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或者公司聚会时,领导通常只把有身份的人的座位安排好了,对于普通员工却没有安排。在这些时候,你就可以有所作为。

你千万不要以为坐在角落会让你默默无闻,也不用担心领导会因此忽视你。相反,他们会注意到你,并对你产生兴趣。所以,如果有一天,公司举行全体员工联欢晚会,在活动场所的中央摆着各种食品,你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嘴馋,而去选择一个靠近这些食品的中央位置,也不要在餐桌周围晃来晃去,你应该找一个让你感到舒适、安稳的角落静静地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