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2331400000002

第2章 从众思想:人为什么喜欢扎堆儿(2)

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其1895年的着作《群众心理学》中,提出了所谓的“群众心理统一律”。他认为,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只要它受到“群众心理统一律”的支配,就构成了群众,从而表现出与组成成员的个体的特征全然不同的独立特征。勒庞将这些特征总结为丧失理智、情感冲动、非理性且缺乏责任感。

在该书中,勒庞写道:“(群众中)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着主导地位,在情绪和观念的感染下以及暗示的影响下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成行动的倾向。”

身处群众中的个人,在群众心理气氛的感染之下,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依随群众的情绪和意见而行动。人们的群众行为与个人独处时的行为迥然相异,时常受其他人影响而出现偏差,他们分不清主观和客观,想象多于实际,毫无逻辑可言,和事实往往有很大的距离。最终,道德感和社会约束机制在狂热的氛围中都失去了效力,在独处时风度翩翩的人,在群众之中却可能迷失了自我,表现出冲动、偏执、狂暴甚至反社会的行为。

群众中的社会感染与暗示,是造成这些现象的元凶之一。试想大家都在一个剧场里安静地观看表演,突然间浓烟滚滚,着火了!观众一下子惊呆了,这时有人猛地冲向安全出口,所有的人马上都跟着向出口挤去,结果人多门小,反而都被堵在了门口。这就是社会感染的一个好例子。

美国学者爱德华·A·罗斯全盘继承了法国学派的观点。指出这其实是刺激与反应一系列递进强化的过程:群众在受到暗示后,就会发生相互影响,在相互影响下,一些荒唐的暗示又更加能鼓动群众,引发某种骚动,而骚动本身再次坚定了群众对暗示的信任。在这样的循环之下,群众趋向于越来越狂热。

这种现象在股市中也会看到。研究股市投机心理的专家曾提出过一个着名的“群羊理论”,解释了股民们随大势非理性地买卖证券,造成股市暴涨或暴跌的现象:当刺激发生时,一个人的反应由他人刺激而来,而这个人的反应又形成了对他人的刺激,并且这些刺激会变得一次比一次强。股市大涨时,引起了人们的极度兴奋,股民甲和乙看到丙与丁在大量买进股票,情绪更加亢奋,继续不断买进,而甲和乙的这一些反应又成为对丙与丁的强有力刺激,使丙与丁买得更多,丙与丁的反应反过来又刺激了甲与乙——就这样,彼此循环刺激,股价涨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最后引发崩盘。

不光是股市,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因为投机过盛而造成经济危机,比如,几百年前荷兰疯狂炒卖郁金香的事件,还有日本、中国香港曾经发生的房地产泡沫,都基本遵循这一道理。

特别是在球场的大环境中,作为松散的无组织的社会共同体,同仇敌忾的球迷不约而同地跟随他人而行动,当人们对比赛的进程,比赛的结果或者比赛中的球员、裁判有意见时,不满的情绪被煽起,并迅速扩散。只要有一个人向赛场扔东西,其他球迷也会扔东西,一下子掷抛物会像暴雨般地向下飞去。同样,那些冲动的暴力行为也会迅速引起共鸣,从而引发一场场的球场骚乱。

除了社会感染外,群众中的个人丧失同一性和责任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个性消失”(或“去个性化”),这时的个体丧失了个人身份,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此常常表现出与内在的标准(主要是道德守则)不一致,表现出正常情况下绝不会发生的行为。

这个心理规律提醒我们,对群体的决策不要过于相信。在群体决策之后,我们还是需要冷静地用一个人的头脑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决策是不是过于大胆和冒险了?如果我们自己是负责人,就更应该如此。因为最后集体不会为这个决定负责的。

社会常态的吸引力

社会常态会像磁铁一样指引着人们的行为。不论人们原来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他们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线标准靠拢。

在美国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国家公园里,游客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告示:“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捡一小片。”看来,经常有游客把公园的硅化木捡回家。这严重威胁了公园的生态。公园为了制止这种行为才竖起了告示。虽然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设计人不明白利用负面案例的弊端,以及从众效应对人们的影响。这样的告示让人们看到了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根本起不了让人们改正不当行为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

为了证实负面劝说的影响,科学家在亚利桑那石化森林国家公园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两种内容的告示:一种是负面性的告示,同时也传达了偷窃行为的普遍性,上面写道:“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文字旁还配有几位游客弯腰拿木片的图片。

第二张告示只是单纯告诉人们偷拿木片是不对的,它写道:“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环境,请不要带走园内的硅化木。”文字旁是禁止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即在游客偷拿木片的图案上画了个大大的红色圆圈外加斜杠)。此外,科学家并没有在园内所有景区都贴上这两类告示。对那些没有贴告示的地方,科学家也在进行观察。

在未惊动游客的情况下,科学家把做好记号的硅化木放在园内的各个通道上。以此来观察各个通道上硅化木的失窃情况。

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乎公园管理方的意料。未张贴告示的地方木片失窃率为2.92%。贴有负面告示的地方失窃率高攀至7.92%,简直是在鼓励偷窃,而张贴禁止类告示的地方失窃率仅为1.67%。

石化森林公园的实验表明,人们容易按大多数人的做法行事,即使多数人的做法并不正确。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如,健康中心或医院在候诊区公示爽约的病人人数,令人沮丧的是,这样一来,病人的爽约率反而越来越高;政客们责备冷漠的选民,以为这样能让人们多多投票,结果人们反而更少去投票站了。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美国科斯特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内部调查,调查显示员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迟到率为5.3%。这项调查结果公布后的积极意义是:那些迟到率超过平均线的员工减少了迟到的次数。可是另一方面,这则消息也带来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就是那些原本守时的员工反而增加了迟到的次数。

公司公布调查结果的本意是想告诫那些迟到率超过平均线的员工,希望他们能够减少迟到的次数。虽然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可是同时却使得原来守时的员工开始迟到。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告诫迟到员工的同时,也使守时的员工不受负面的影响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维斯·舒尔茨和一些研究人员做的一个调查。

首先,研究人员征得了加州300户家庭的同意,对这300户家庭每周的用电量进行记录。研究人员会查看各家后院或屋旁的电表,对其每周耗电量进行测量。之后,他们会在每户门前挂个小牌,写上这户人家与周围住户平均用电量的比较。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研究人员发现,知道自己用电量超过平均线的用户们,后来的电表走速降低了5.7%。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原先用电少的家庭,他们的用电量反而增加了8.6%。看来大多数人是受“中间吸引力”的影响。也就是说,不论人们原来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他们都会努力缩小与平均线的差距,朝中线标准靠拢。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原本守时的员工在知道平均迟到率后会增加迟到的次数。那么,怎样防止言行正确的人们知道自己不在中线标准后,做出向它靠拢的行为呢?

也许可以给他们贴上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以表示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赞赏。因为社会的赞赏除了对他们的行为表示认可以外,还会对他们的心理满足产生积极意义。

为验证这一办法是否有效,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增加了一个步骤。那就是根据每户耗电量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在反馈卡片上加上笑脸或苦脸的图案。门前被贴上苦脸的家庭,也就是那些用电量较大的住户,不管门上有没有贴苦脸标志,都把自己的用电量降低了5%。而那些门上贴笑脸、用电量较低的住户的反应却令研究人员印象深刻。未贴笑脸前,他们的用电量如前所述上升了8.6%,贴上笑脸之后,他们的用电量仍然保持在平均线以下。

以上实验告诉我们,社会常态会像磁铁一样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怎样才能让言行正确的人不受负面的社会常态所影响。当然,我们也找到了在告诫迟到员工的同时,避免守时员工受负面社会常态影响的办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对守时的员工给予奖励,并告诉他们守时是完全正确的。

守“纪律”的毛毛虫

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并无大碍,有时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风险,取得进步。然而,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进行过一个很着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约翰·法伯在离花盆6英寸的地方撤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

这种毛毛虫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个跟着一个,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绕着花盆一圈圈地爬行。令法伯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其间曾稍作休息,但是没吃没喝,连续地走了10多个小时。

时间慢慢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两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这样没头没脑地兜着圈子。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虽然一大堆食物就在离它们不到6英寸远的地方,结果它们却一个个地饿死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毛毛虫总是喜欢盲目地跟着前面的同伴爬行,心理学家把这种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其实,许多人也总是喜欢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对别人走的路盲目跟从,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尽管未知的财富可能就在眼前,他们却得之甚少。要知道:无论跟别人跟得有多紧,也只能成为第二,永远成为不了第一。一直紧随别人,走别人走过的路,最终将会迷失自己的脚步。

假如每一片云都一模一样,“黄山云海”又怎能令人称奇?假如每朵花都如出一辙,那梅、菊又怎能在文人笔下生辉?假如每棵树都惧高怕危,那松柏又怎能在万绿丛中鹤立鸡群?自然界如果从众,我们将丧失许多美丽;人如果一味从众,也终将跌入失败的谷底。所以,创新才是出路。

沃特是奥美广告公司(在广告业,世界排名第八)的一名设计师。在谈到自己是如何进入奥美时,他说:“当时,通过重重考验,他们(奥美的面试官)要求我们(几位面试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一个最好的广告方案,没有主题和内容的限制。他们还告诉我们,如果谁的方案最先设计完成,并且扔到窗外后,最先被路人捡起来看,谁就会被录用。”

“听到这样的要求后,设计师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绞尽脑汁地描绘着精美的图案,甚至有人费尽心思地画出诱人的裸体美女。我没有像他们一样,而是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好方案,然后把自己的方案扔到了窗外,并引起路人的哄抢。”

沃特的方案究竟是什么呢?原来,他只是在那张白纸上贴上了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其他的什么也没画。就在其他人还疲于奔命的时候,他已经稳坐钓鱼台了。

这就是独特创意的威力!

不盲从、不做毫无个性的跟随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创意就是你生命活力的激发。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就趋难免陷入被吃掉或被淘汰的命运。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对个人来说是如此,对于组织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