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23300100000027

第27章 绝不轻言放弃,培养孩子坚强执著的性格(1)

执著是一种信念,无坚不摧的信念。想让孩子成就大事,就必须让孩子拥有坚强执著的性格。虽然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却能渐渐地为孩子带来好处,因为奇迹往往都是执著者创造的。

给孩子出一些难题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如果孩子从小习惯了走平坦的路、听顺耳的话、做顺心的事,那么有朝一日他们遇到困难时,将会束手无策、紧张不安,孩子会在困难面前表现得脆弱不堪、不堪一击,这就很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应对困难,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家长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他给孩子布置了两项特殊的作业:一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家长的观念有关。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在澳大利亚,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道的旁边有一条排水沟。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澳大利亚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跳来跳去,“扑通”一声,掉进水沟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沟边,准备跳到沟里去救孩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霎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着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了上来。他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

当孩子长期生活在顺境里,就容易对困难失去免疫力,变得骄傲起来。父母不妨巧妙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这对培养孩子坚强执着的性格很有好处。试想,如果孩子面对困难时产生退缩的心理,不知道该怎样应对困难,那么他怎么可能与困难战斗到底呢?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困难与挫折,如果父母见孩子有了困难,马上替孩子包办、解决,那么就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相反,父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独自去面对和解决,会使孩子不断走向成熟,也越来越坚强。学会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孩子,在今后遇到重大困难时或实现目标时,也不会轻易放弃。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困难。比如,在外出游玩时,父母与幼小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如果孩子不慎摔跤,不要忙着扶他起来,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坚强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前进。孩子坚强的性格就是在这些日常的小困难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给孩子设置困难不应该盲目,而是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因为设置困难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果,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打击孩子,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父母在为孩子设置困难时,有这样几点需要注意。

(1)设置困难的对象。

经常被表扬的孩子容易骄傲,习惯了顺境生活的孩子容易变脆弱,因此,适时地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能促使他们虚心、坚强。而对那些受挫较多、性格内向、自卑的孩子,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2)设置困难要适度。

由于多数孩子受挫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在设置困难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应该设置少一点困难;对于经常受挫的孩子,应该设置困难更少,甚至可以不设。

(3)设置障碍要循序渐进。

困难应由小到大慢慢设置。如果父母一开始就给孩子制造一个大困难,孩子解决不了,就会备受打击,这可能会击垮孩子的自信心。

(4)设置困难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设置困难应与鼓励、表扬相结合。当孩子排除了障碍、解决了困难,父母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5)不必太在乎孩子的情绪反应。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难免会感到委屈,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对此父母应该有一些心理准备。对孩子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有过度的情绪反应,父母则应该给予孩子温情的鼓励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孩子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反应,及时鼓起勇气,学会坚强。

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偶尔的失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孩子同样逃脱不了偶尔失败的命运。可是,不少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考试前,他们对孩子说:“这次你一定要考好,如果考砸了,你就等着瞧!”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就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有的父母还会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子。这就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没有动力,在失败面前越来越懦弱。

天佑平时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是数一数二的,后来通过全校的选拔赛,被推荐参加全区竞赛考试。考试前,妈妈不停地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要求他必须第一,不许失败;老师同样也给天佑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使他心理压力特别大。考试前一天晚上,8岁的天佑失眠了。第二天早上,他脸色苍白,吃不下饭,神情紧张地走进考场。

考试中,他紧张不安,发挥得很差。当他低着沮丧的小脸蛋,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出考场时,妈妈就知道他这次失败了,彻底给学校丢了脸。还没揭榜,妈妈就忍不住训斥他不努力,没有争第一的进取心。天佑沉默不语。

试卷发下来,天佑果然考砸了,什么名次也没有拿到。从此,他郁郁寡欢,上课没精打采,数学成绩反而越来越差。妈妈越是急躁,他越是不敢面对糟糕的学习成绩。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不能缺少失败的磨炼,在失败的磨砺中,孩子可以锻炼出胆量,摸索出经验。所以,父母应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孩子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培养坚强性格的机会,父母应该说:“孩子,放松些,考试考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尽力了。”父母应该说:“孩子,勇敢一点,失败了也没关系,不就是一次比赛嘛。”父母应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坚强地面对失败,下次努力争取就行了。”

如果孩子失败之后,听到的是这样的声音,孩子不但不会沮丧、自卑,反而越发自信和坚强,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理解、支持和关爱。父母应该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孩子失败了,但是他获得了“痛苦的体验”,就会思考今后怎样去避免。同时,他也有了挑战困难的机会。当孩子成功地从失败中走出来,自身就得到了锻炼。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也使坚强的性格得到了历练。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父母明白孩子失败了没关系,但是又经常为孩子的失败担心、着急,有时就会忍不住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或者干脆帮着孩子解决问题,以确保万无一失。

英杰上小学时,老师经常布置一些手工制作的作业。有一次,英杰做的是古埃及文化研究,他决定做一个狮身人面的雕像。妈妈为英杰准备了一块雕刻用的蜡,并在一旁看着英杰雕刻。

中途由于担心儿子把雕塑弄坏了,妈妈干脆帮着儿子干起来。做模子、浇筑、定型,母子二人干得有滋有味。可是到了后期,两人开始争论不断。雕像已初具规模,往下细雕的时候,粗手粗脚的英杰净出错。“卷入太深”的妈妈,好像忘了谁是这个项目的“主人”,她担心英杰前功尽弃,所以关键的地方就不让他动手。

英杰非常反感,他毫不客气地对妈妈嚷道:“这是您的作业,还是我的作业?”

妈妈急了:“就因为是你的作业,我才这么费心帮你。如果做坏了,你拿什么交作业?”

争论多了,爸爸便参与了进来。他对妻子说:“儿子这么说是对的。就让他自己干吧,好坏都是他自己做的。”

孩子单干了一阵,终于赶在交“货”期前完成了雕像。看看儿子的作品,虽然不够完美,但起码还像那么回事。老师看了英杰的作品后,也赞不绝口。

父母都爱孩子,所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作战”,不忍心看到孩子失败。但是,从于心不忍到“拔刀相助”,然后到“包办代替”,表面上是帮了孩子一把,实际上是从孩子的手里夺走了尝试失败和应对失败的机会。

在生活中,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失败是很必要的。所以,请宽容孩子吧,把失败的权利还给他们。允许孩子失败,就等于是给了他锻炼自己意志力的机会,也给了他增加自己阅历的机会。作为父母,还必须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失败的可能,失败并不可耻,更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不敢坚强面对。

所以,父母不应该给孩子包办代替,是对是错,是甜是苦,是失败是成功,让孩子自己去尝。当孩子失败时,不应该以怜悯的态度对待,或心痛地抱着孩子长吁短叹,更不应该从此把孩子呵护得更紧。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人人都会经历失败,失败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坚强的人应该懂得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有价值的。

鼓励孩子勇敢地接受失败

俗话说:“没有常胜的将军。”每个孩子都会面临失败的遭遇,关键是让孩子学会勇敢地接受失败,从中获得教训、取得进步。因此,当孩子失败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失败或失望所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对失败和困境的忍耐力,并且加强信心去克服这些困难。如果孩子失败,父母就批评孩子,孩子今后就会越来越害怕失败,一旦失败,就会失去面对的勇气。

佟魏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总能拿到班上的第一名。但是,进入初中后,优秀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佟魏的排名到了班上第三名,这让佟魏心里很不好受,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对此,佟魏的妈妈非但没有想到安慰孩子,反而说:“你以前不都是第一吗,怎么这次考了个第三?你退步真是太大了!”一句话说得佟魏更是信心全无……

这样的事情在家庭中特别常见。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而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预料未来的种种困难。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很多风险和困难,甚至是失败。

当孩子遭遇到了失败时,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是怎么搞的?把事情弄得这么糟糕!”“你是不是猪脑子啊?这都能忘?”或是“你不用学了,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诸如此类的话。如果孩子经常处在这种话语的反复“暗示”下,会渐渐接受这种错误的判断,从而将这些错误的判断作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怯懦、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这样下去,孩子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动力,一旦遭到失败,很可能无法面对,一蹶不振。

所以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鼓励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并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继续坚强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郎郎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跑步得了最后一名,但妈妈知道孩子已经尽了全力。

在回家的路上,郎郎沮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得了倒数第一。”妈妈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身来,将双手放在儿子的肩上,慢慢地说:“今天的跑步,妈妈看到了。郎郎已经拼尽全力了,妈妈不会因为郎郎落到了最后就不高兴的。即使是跑最后一名,只要是认真地跑了,就是最好的!所以,失败了没关系,坚强地面对失败,今后加强锻炼,你就能跑得越来越快。”

郎郎渐渐地恢复了平静,他向自己和母亲发誓:“明年,我一定要跑第一名!”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郎郎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跑步锻炼,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郎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当孩子为失败而感到苦恼时,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并用关切的态度表示出自己的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孩子失败了一点都不可怕,只要能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孩子就会获得成功。

如果家长有了“失败非但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反而应该可喜可贺”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就不会为失败担惊受怕了。他会不畏失败,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那么下一步,他将走得更坚实、更勇敢、更稳健。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当今,有一些孩子常因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比如家庭关系、学习、交往等)而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还自杀。让人不得不感叹: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如何能面对以后激烈的竞争呢?

曾经有一份报纸报道了一个应届初中毕业生在15岁的年龄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这个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还那么年轻,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没做,为什么会这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原来,男孩因为中考分数与自己估计的分数相差太远,与重点中学无缘,所以在家服下许多安眠药。据孩子的父亲说,中考分数揭晓那天,孩子发现考试失利,顿时沉默无语,但是看上去还算正常。没想到,当天晚上,男孩的家人就发现他已经服了药,当家人将他送去医院抢救时,已经为时过晚……

男孩死后,父母在他屋里发现了几封遗书,有的是写给同学的,鼓励同学要好好学习;有的是写给父母的,表示自己让父母失望了……

可以说类似现象的出现,“根”在父母。因为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和照顾,什么都为孩子包办,使孩子失去了磨炼的机会,也就渐渐不具备经受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另外,有些父母不懂得给孩子挫折教育,致使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挫折。这就导致这些孩子虽然表面上看个性十足,其实内心都十分脆弱,稍一用力就被捏碎。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竞争无处不在,到处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考试不及格,竞赛没有入围,升不了重点中学,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或是单亲家庭、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指导、对待他们,那么这些孩子心里的郁结更是说不出来,得不到舒展,如此下去,孩子的精神压力自然更大,甚至出现无法承受而自杀的情况。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安妮·梅斯坦博士指出:当孩子遇到一些失败和挫折时,应该告诉孩子困难和挫折都会过去。也许对成人来说这些话算不了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非常重要。孩子还小,缺乏生活经验,当遇到不能逾越的困难时,就以为一切都完了,在他们的想法里,一次失败就可以毁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