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素书》学生活
23243000000008

第8章 正道章 舍“奇谋”守“正道”才是人间至理(3)

“将小事做到极致”的关键就是坚持,只要认定这是应该做的,就要信心满满做下去。《士兵突击》中那个许三多,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事”,抱定这个信念他永不放弃,结果他成功了,这就叫“处义而不回”。

【活学活用】

敢担当的人才有机会成功

按照(《素书》中此章所言,官职虽小,却能够持之以恒,忠于职守;面对利害冲突,能够义无返顾;遇到嫌疑,能泰然处之;利益面前,知道坚定操守,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就是人中之杰。

一般地来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都比较容易做到,唯有“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一般人却很难做到。

关于“见嫌而不苟免”,是说追求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能顾忌世人的风言风语,否则就难免会在你成事的路上出现太多的羁绊。历史上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人很多,其中包括周公和吴起。

周成王元年(约前1063年),太子诵即位。成王年龄很小,便由曾辅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暂时主持朝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篡夺王位,就四处在民众中传播周公旦要篡夺王室的消息,武庚也组织力量复国,与管、蔡联合叛周,纠集徐、奄、薄姑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命进行征伐,经过三年战争,最终把叛乱平定。武庚和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为了消除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周朝首先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邑,这就是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东都修成,成王便把曾经反对过周朝的一些人逐渐迁过去,用这个办法,加以控制。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地,取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余民被分割,逐渐服从于周朝的统治。

吴起是卫国人,到鲁国拜孔子的学生曾参为师,学习儒家义理,因母亲去世未遵守儒家的规矩回家守孝三年,被曾参除名,然后弃儒学兵,来到魏国。魏文侯正想派人去守西河,商议之时,魏国将领瞿璜向魏文侯推荐吴起,说他是个有才能的人,能当此重任。

魏文侯思考之后说:“爱卿,孤听说吴起虽有才能,可品德却不怎么样。他母亲死了,他都不回去守丧,这样的人……”

“大王,您想要成就大业,而吴起又有真才实学,您选拔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点小毛病也是在所难免的。再说,他急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咱们不正应该利用他的这种进取心吗?”

就这样,吴起被派做西河太守,整治边防,加固城墙,训练军队,带领百姓改良土壤,耕种梯田,又时时微服私访,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不几年的功夫,便把西河治理得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公元前49年,吴起带领军队渡过黄河,攻克了秦国的临晋、洛阳、合阳等重要城镇,最后打得秦军大败而逃。吴起率领军队一直追过渭水,打到郑国,把秦国西河一带的要塞全部夺了过来。

不为父母守孝,别说是在儒家学说盛行时期,就是在今天,也难免被人鄙视。由此可以想象吴起当年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也就是说,如果吴起很在意世人的评说,就不可能有勇气、决心和时间追求自己的远大志向了。

关于“见利而不苟得”,最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诸葛亮不篡位、曾国藩不谋反。

公元220年,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国号为汉,以诸葛亮为丞相,然后便决定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重新夺回荆州。众臣苦苦劝阻,希望刘备顾全大局,停止伐吴,但刘备始终不听。公元221年农历七月,刘备统率大军东进伐吴,结果大败。经过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张飞被害和伐吴失败的打击,刘备的身体状况变得很差,在白帝城一病不起。病危之际,他派人到成都把诸葛亮请来,托付后事。公元223年农历二月,诸葛亮奉诏来到白帝城。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一定可以安定国家,成就北伐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争气,你可以取而代之。”然后,刘备又告诫刘禅说:“你与丞相共事,侍奉丞相应如父亲一样。”诸葛亮见刘备如此信任自己,十分感动,流着泪说:“臣将竭尽全力辅佐幼主,贡献忠贞之节。”四月二十四日刘备去世,五月,刘禅登基,恪守父训,事诸葛亮如父。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以丞相身份兼任益州牧,“约官职,修法制”,励精图治,建设蜀汉,休养民力,以培国本,一生没有要取代刘禅的任何言行,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晚清时期,因太平天国运动天下大乱,朝纲不振,身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也曾面对一次倒戈称帝的机会。1854年,湘军建成,曾国藩率湘军东征太平军,1856年12月攻陷武昌。1859年,曾国藩开始把攻取安庆作为湘军的战略重点。1861年9月,湘军大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陈玉成战死,安庆被攻陷。同年,咸丰帝病逝,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诉发动“辛酉政变”,夺得最高统治权。为了尽快扑灭太平天国等起义,1862年,慈禧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加协办大学士衔。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陷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起义被彻底镇压。清政府得知后,论功行赏,对一百二十余位在攻占南京中有功的湘军人员大加嘉奖,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曾国藩当时可谓权倾一时,湘军人数达十余万。所谓功高震主,曾国藩毕竟是一位饱读经书、熟悉历史经验的人,他意识到要保全性命,只有退让,于是主动上书请求裁撤湘军,还代胞弟曾国荃奏请回老家养病。几天后,清政府批准了曾国藩的奏请,对曾国藩也就放心了。于是,曾国藩得以于1864年10月设两江总督衙门于英王陈玉成府内,正式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的明智之举,为他带来了生前的显赫,也为他赢得了身后的盛名,《曾国藩家书》至今都是有志之士修身齐家的宝典。

【智慧金言】

如果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肯定了无踪影;如果甘于淡泊,认真坚持做好每件小事,伟大却有可能不期而至。

不要胡乱猜疑而推脱

【原典】

见嫌而不苟免。

注曰:“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解读】

即使被人误解、猜疑,身处是非之地,仍然犯难涉嫌,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会因为怕事而推脱自己的责任。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就由他摄政当国。这时候有人就散布流言说:周公有野心,有谋位篡权之嫌。这个时候周公该怎么办呢?如果明哲保身,国将大乱。于是他果断平定了叛乱,大行封赏,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心地坦然,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工作中误解、委屈都是难免的,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有担当一切的胸怀。老子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只要将天下的不好的事情都承担起来,才能做天下的君王。承载多大的苦难,就有机会迎来多大的辉煌。

【活学活用】

勇于负责可以改变一切

一位伟人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勇于负责的精神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你平庸的生活状态,使你变得杰出和优秀;它可以帮你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强化你脆弱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你成为好机会的座上宾,频频获得它的眷顾,从而扭转职业轨迹的方向。如果你已经足够聪明和勤奋,但依然成绩平庸,那么就请检视自己是否具有勇于负责的精神。只要拥有了它,你就可以获得改变一切的力量。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无论哪个单位都越来越欣赏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职员。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人以信赖感,值得人们去交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具备开拓精神,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具备一种勇于负责的精神。

要想赢得机会,就得勇于负责。一个普通的员工,一旦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他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潜力就能够不断地得到挖掘,从而为公司创造出巨大的效益。同时,也让他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