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23241300000006

第6章 逢人短命,遇货添钱

逢人短命,遇货添钱。诸君想都知道,假如你遇着一个人,你问他尊龄?他答:“今年五十岁了。”你说:“看你先生的面貌,只像三十几的人,最多不过四十岁罢了。”他听了,一定很欢喜,是之谓“逢人短命”。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见一张桌子,问他多少钱买的,他答道:“花了四块钱”。你说:“这张桌子,能值八元,再买得好,也要六元,你真是会买。”他听了一定很欢喜,是之谓“遇货添钱”。

好听话人人爱听,这是常理。正如李宗吾说:“逢人短命,遇货添钱。诸君想都知道,假如你遇着一个人,你问他尊龄?他答:‘今年五十岁了。’你说:‘看你先生的面貌,只像三十几的人,最多不过四十岁罢了。’他听了,一定很欢喜,是之谓‘逢人短命’。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见一张桌子,问他多少钱买的,他答道:‘花了四块钱’。你说:‘这张桌子,能值八元,再买得好,也要六元,你真是会买。’他听了一定很欢喜,是之谓‘遇货添钱’。”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里,把赞美别人以期获得办事方便的人叫做马屁精,至少也是阿谀奉承,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不会好好使用这把利器。

但现在应该抛弃这种观念。有时,这个手段不像你想象得那样卑鄙。比如你工作的单位里有一个人对你一直有偏见,处处与你为难,你当然不想身边有这样一个对头,那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还是找找这个人有什么最喜欢的或最拿手的事,比如他喜欢集邮,比如他在写作方面有专长,那么就向他请教集邮的事或写作的事,并赞美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他会兴奋起来,大说特说自己的得意事,你就顺势表达你的钦佩,最后请他出示他的集邮册或作品,下次再找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向他请教。这样一两次后,他再也不会处处与你为难了,甚至引你为知交好友。

可见,认清和利用人性的弱点是多么重要而且有效,这真是一把利器。

《韩非子》有一段话,论述了大臣取得宠幸的手段,大意是:凡是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君主的亲幸和权势。因此,君主所喜欢的东西,大臣就加以赞美、吹捧;君主所憎恶的东西,大臣就加以诋毁、攻击。人大概都是这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彼意见一致,就会相互肯定;赞成和反对的不一致,就会相互否定。大臣所赞誉的,正是君主所喜欢的,大臣所诋毁的,正是君主厌恶的,大臣同君主的好恶完全相同,这正是大臣取得信任和宠幸的途径。

汉代刘向的《说苑》也有类似的论述,大意是:君主所说的,一概表示赞成;君主所做的,一概表示拥护。私下里打听君主的喜好,立即加以迎合,以满足君主的欲望,完全不考虑后果,这样的大臣是“谀臣”。一个精于谄媚之道的大臣,不只特别注意研究他所媚的对象,还能够抢先一步,将君主想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这是谄媚者中的高手,是最被君主所赏识的人物,因而也是最为得势的人物。

谁都知道,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奢侈荒淫的一个皇帝,可他在登上帝位之前,还曾经给他的父亲隋文帝留下了一个生活俭朴的印象。看来老爸的马屁也得拍。

隋文帝作为一个开国之君,生性节俭,对于已被立为太子的长子杨勇衣饰的华贵很是不满,曾告诫他说:“自古帝王,从来没有生活奢侈而能长久的,你是太子,要以俭约为先。”并送给他一件当年的旧衣服和打仗时所吃的腌菜一盒,让他不要忘了创业时的艰苦。隋文帝的老伴独孤皇后又最憎恶男人亲近女色,对太子嫔妃众多也很反感。当时杨广正在阴谋夺取太子的位置,他看出了父母的好恶以后,便刻意迎合,虚情矫饰,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十分俭朴规矩的模样,每当父母来到他的居所时,他便事先将自己那众多的宠姬美妾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另藏别处,只留下正妃萧妃在身边,连往来侍候的奴婢,也都是一些非常丑的女人,穿戴无华。室内原有的华丽陈设全部撤下,一律换上陈旧的家什,乐器上的浮土也故意不擦,还故意将琴弦弄断,仿佛好长时间无人玩弄一样。隋文帝老两口果然上当了,对大臣们一再夸赞他的这个儿子是如何的不近女色,不喜声乐。杨广就用这种手段,挤掉了杨勇,而谋到太子的位置。

杨广在当了皇帝以后的荒淫奢侈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任何人都看出来,他在父亲面前所做出的这一副姿态是一场溜须拍马的大骗局。

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建立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那个一向以节俭自我标榜的隋文帝一见不由大怒,骂道:“杨素这老东西存心不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宫殿修建得这么华丽,这不是让老百姓骂我吗?”

杨素害怕因这件事而丢了乌纱帽,忙向封伦商量对策。封伦却胸有成竹地安慰杨素:“宰相别着急,等皇后一来,必定会对你进行夸奖。”第二天,杨素被召入新宫殿,皇后独孤氏果然夸赞他道:“宰相知道我们夫妻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开心的事,所以下功夫将这所殿装饰了一番,这种忠孝之心真令我感动。”封伦的话果然应验了。

杨素对他料事如神很觉惊异,从宫里回来便问他:“你怎么会估计到这一点?”封伦不慌不忙地说:“皇上自然是天性节俭,所以一见这宫殿大发脾气,可他事事处处总听皇后的,皇后是个妇道人家,什么都贪图个华贵漂亮,只要皇后喜欢,皇帝的意见也必然会改变,所以我估计不会出问题。”杨素也算得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了,对此也不能不叹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从此对封伦另眼看待,并多次指着宰相的交椅说:“封郎必定会占据我这个位置!”可还没等封伦爬上宰相的位子,隋朝便灭亡了,他归顺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

有一次,他随唐高祖李渊出游,途经秦始皇的基地,这座连绵数十里、地上地下建筑极为宏伟、墓中随葬极为丰富的著名陵园,经过楚汉战争之后,破坏殆尽,只剩下了残砖碎瓦。李渊不禁十分感慨,对封伦说:“古代帝王,耗尽全国的人力财力,大肆营建陵园,有什么益处!”封伦一听这话,明白了李渊是不赞同厚葬的了,这个曾以建筑极侈而自鸣得意的家伙立刻便换了一副面孔,迎合地说:“上行下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气。自秦汉两朝帝王实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竞相仿效。古代坟墓,凡是里面埋藏有众多珍宝的,都很快被人盗掘。若是人死而无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费;若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难道不痛心吗?”

李渊称赞他说得太好了,对他说:“从今以后自上至下,全都实行薄葬!”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哪一种赞美最有效呢?最好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对象,而称赞他过去的成就、行为等看得见的具体事物。如果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对方也容易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备心。

如果赞美过去的成就或行为,情况就不同了。赞美这种既成的事实与交情的深浅无关,对方也比较容易接受。也就是说,不是直接称赞对方,而是称赞与对方有关的事情,这种间接奉承在初次见面时比较有效。

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对方坦然说出心里话,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自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也就是要赞美对方引为自豪的地方。在尚未确定对方最引以自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高兴呢?

另外,从第三者口中得到的情报有时在初次见到对方时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应避开这些陈旧的赞美之词,而大大赞美他较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一个将军,一听到别人称赞他美丽的胡须便大为高兴,但对于有关他作战方式的赞誉却不放在心上,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赞美过这位将军的英勇善战及富于谋略的军事才干,但是他作为一个军人,不论在这方面怎样赞美他,也只是赞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会使他产生自我扩张感。然而,如果你对他军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赞赏,等于在赞词中增加了新的条目,他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

溜须拍马的人,总是通过甜言蜜语、花言巧语,使对方在不知不觉或轻松愉快中入耳入脑而变得春风得意或忘乎所以。有时,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自己吃不准是对是错,如果有人趁机贡献几句好话,他就会飘飘然,大有“深获我心”的知遇感,不禁发出“知我者,你也”的慨叹。再说,古今中外能够“闻过则喜”的人实在太少,听到别人赞美自己而欣然大悦的人倒是太多。在这种社会心理环境下,虽然明知阿谀奉承的人大都言非心声,甚至可能别有用心,却仍然愿意或乐意姑妄听之,自我陶醉。这大概就是对阿谀陷媚既怀深恶痛切之心又有洗耳恭听之意的主要原因。

冲着人们这层心理,酒家、舞厅的服务小姐对待上门捧场的客人,左一句“老板”右一声“董事长”的,不知提振了多少男人的心。她们口中的称呼虽是职业性的奉承,仍令承受者飘飘欲仙,有如真当了老板、董事长。

赞美的话语—般来说都是善意的,即便溢美之辞也大多是好意,效果也通常是好的。一棵小歪脖树,你夸它美丽,它绝不会盲目自大起来,往更歪了长,而是会竭尽全力直起身子来。孩子越夸越聪明。一个跛脚孩子,你说:啊,多美丽的孩子啊!这孩子听了绝不会昏到认为越跛越美丽,而是会加倍锻炼矫正自己。相反,你见面就说一句符合实际的话:你这个病孩子!他没准会变成瘫痪。大人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