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23241300000045

第45章 得意莫忘形

大凡一种衰败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荣时就种下祸根,一个高明的处世者,会在一帆风顺时保持清醒和理智,以防范祸患的发生。

“怒”可以使人失去理智,“喜”同样可以使失去清醒。而且因得意忘形而造成的损失往往更大。大凡一种衰败的景象往往是在很早的繁荣时就种下祸根,大凡一种机运的转变多在零落时就已种下善果。因此,一个精通厚黑怕经的人,无论是突然身遭灾变,还是春风得意,都必须保持清醒的理智,以防患于未然。

毛泽东有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波涛汹涌的黄河,一泻千里,比起小河沟来,是何等的壮观,但比起浩瀚的大海,又黯然失色了。大凡干大事业者,莫不慎而又慎,特别在功成之时,万不可有自鸣得意的情绪,这一点,历史上的李自成给人的教训最大。

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经过艰苦转战,终于攻克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于煤山,大顺政权取代了大明政权。李自成从西安到北京,一直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他只要制定出稳定局势争取人心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对外防备清兵入关,继续扫除残明势力,就可以巩固已建立的政权。

可是,李自成人京之后,却久久地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延误了最佳的时机。据记载,李自成进入北京时心情非常激动,想到自己奋斗十几年出生入死,终于取得成功,不禁喜形于色。他从西长安门人,弯弓仰天大笑,自恃百发百中,射长安牌坊,说:“若射中中间字,天下太平。”一箭发出,射在瓦楞内。谋士宋献策见此情景,安慰李自成说:“射在沟中,以淮为界。”这个小的插曲已可以看来李自成那种“革命成功”的自满情绪。

进入北京以后,农民军中的一些人,行动和思想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应该享受了。以刘宗敏为例,他在进入北京后,拷夹百官以追索赃款。据史书记载,“自(崇桢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攒造夹棍五千副,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并定:内阁十万,部院京堂锦衣帅七万,科道吏部郎五万、三万,翰林一万,部属以千计,勋戚无定数。凡输纳见银加二,首饰十不当一,衣服罗缎以次定减,珠玉好玩概不用。能缴者立搜进之,不能即加刑”。据《明季北略)记载,从十二日开始至二十六日,“满街遍捉士大夫拘系,行路人如汤鸡在锅”。这样做,造成人心惶恐和社会的不安,对入京不久,脚跟还未站稳的农民军政权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看到这种情形后对李自成说:“大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同时言明利害,最后说服了李自成。四月初七日,李自成到刘宗敏寓所议事,见庭院夹明勋戚官员300多人,有奄奄一息者,有哀号半绝者,种种惨状,目不忍睹。李自成对刘宗敏说:“现在已追银多少?”刘宗敏说:“已达万万两。”李自成说:“天象示警,宋军师说应省刑罚。这些人已拘系很久了吧?应考虑把他们放了。”刘宗敏这才于第二天把这些明臣放了。

当时,大顺军并不缺银,明王朝府库储藏的金银足够支持20年。李自成“追赃助饷”拷掠官绅,杀戮降臣的做法,结果是使明朝旧臣惊恐万分。他们看到李自成仍是马上的形象,并不保护和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看到在大顺政权下,自己的功名、地位、生命均无保障。这样,李自成失去了一大批人。与此相反,清军人关后,则安抚明朝的旧臣,凡投降者均给予官职。清康熙时,还特意设“博学鸿儒科”,汉族的知识分子,只要经过考试,就可以授予官职,对那些在社会有名望的知识分子,还特地派人请入京城做官,可以看出,在这一点上,康熙要比李自成聪明得多。

李自成入京后的当务之急,应是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建立巩固的国家政权,但自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至四月初一日,农民军的决策者未能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充分的研究,从而制定出今后的战略方针,而是沉醉于胜利的欢乐之中,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直到四月初十,新政府才正式宣布,决定于四月十七日登基即皇帝位,然而,风云突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十三日亲率大军出征,这次出征,事先亦无认真研究作战方案,即草率行事,不久即败退回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第二天即率大军离开北京。在清军和明残军的夹击下,最终归于失败。

在厚黑怕经看来,进入北京的李自成,是处于他起义以来最有利的时机,同时也是对他最大的考验。如果他懂得“怕”,以更加谨慎的态度面对大好的局面,就可以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可惜,他因为得意忘形,一步不慎,竟导致满盘皆输,真是令后人而扼腕叹息!

在厚黑怕经看来,得意忘形最大的危害性,就在于它会使人对可能面对的危险失去警觉。其结果,轻者是上了别人的当,重者可能就会使自己的事业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