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23241300000040

第40章 并力一向得胜利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小厚黑,胜过一个大厚黑,只要设法集众多小厚黑之力,就能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要想反败为胜,光靠一个人的厚黑是不够的.一定要全体一致对外厚黑才行。

有时,系统的诸力量要素的矛盾与统一交织在一起,这种矛盾,即俗称的内耗,直接影响整体效能的形成和发挥,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军队来说,其危害更可怕。同样,平时在团体内的意见分歧、对立也影响即定目的的取得。高明的统帅和上司要善于排除内耗,形成合力,促成战事的转化。

采石,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长江东岸,其北通南京,南达芜湖。牛清山为南京屏障,是中国古代长江下游的江防要地。古代许多战事都发生在这里,有“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之说。

公元1161年,这里又发生了一场大战。

这年六月,金海陵王统百万大军南下攻宋。在金兵的大举进攻下,宋军纷纷败退。十月初,海陵王亲率17万大军进击两淮,一路上杀得宋军节节败退。南宋担任淮西防务的建康都统制王权闻风丧胆,不加抵抗,败退至采石,海陵王直逼长江,准备渡江夺取采石。王权兵败被撤职。

当时采石有兵18000人,统制李忠显虽被任命负责江防,但尚未到任。奉命到采石犒师的虞允文见军中无主帅,而金军就要渡江,情况紧急,于是就自告奋勇指挥作战。有人劝他说:“皇上是命你犒师来的,并未让你督战,形势不利,打败了你怎能负得起责任?”虞允文大义凛然地说:“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我怎能只考虑个人得失,而不顾国家的根本!”

他将骑兵隐蔽于高地后,严阵以待,集中所有的战船、大舰、小船及霹雳炮,并把船舶分为5队,其中2个队为东西翼,载以精兵,截击金军舟船;2队分别隐蔽在小港,为预备力量;1个队驻中流。

海陵王指挥数百艘战船强行渡江,由于南岸水浅,金军战船不能靠岸。虞允文指挥将士奋勇杀敌。宋军以海船直冲金战船并施放霹雷炮。金兵纷纷落人江中,死伤大半,余船则退向杨林河口。随后,虞允文又派水师堵截北岸的杨林河口,射退敌骑并焚烧了其余敌船。

海陵王渡江不成,被迫移军东向,企图从瓜洲南渡。虞允文判明敌意。率军星夜驰援镇江。海陵王并不甘心失败,他强令将士在3日之内再次渡江。金军将士知道宋军江防严密,渡江等于自杀。最后,一部分将士发动兵变,闯入御营杀死海陵王,金军北撒。

采石一战,虞允文在军无主帅的紧急关头主动指挥,充分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协调宋军水上、陆上的作战力量为一个整体,并能主动袭占敌之上船基地,这是宋军取胜的重要原因。此战使宋军转败为胜,挽救了行将覆灭的南宋王朝。

一个高明的军事统帅,自是胸中百万兵。对自己内部情况,尤其是各种作战力量应该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这样,即使在危难时刻,也可通过调兵遣将化险为夷。每场战争,都存在一个作战力量的部署问题。完成部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内力运用的过程,而与敌作战的过程,实则是内力消耗的过程。军事家们都力求以少的消耗来获得最大的作战效益,以达到自己的作战目的。处于危局之中的内力运用更难把握,有时动用一支作战力量,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局影响甚大。内力的运用同自己的作战实力、战场态势、敌情等有极大的关系,重要的是要从自身的需要和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切不可为敌人所调动。

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北魏发动了兼并南梁的战争。

三年,北魏任城王拓跋澄曾率众攻打钟离。因天公不作美,天降暴雨,淮水猛涨而中途退兵。

五年九月,梁武帝为加强防御,令徐州刺史昌义之领兵3000人驻守钟离。十月,魏以王元英为征南将军,杨大眼为平南将军统帅几十万大军南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将钟离围了个水泄不通。

钟离地处淮水南岸,是梁军保卫京都建康的前线重镇。梁武帝见钟离被围,就命豫州刺史韦睿和左卫将军曹景宗率兵支援。

韦睿乃是梁朝名将,谋略和胆识过人。他受命后领兵日夜兼程,很快到邵阳洲屯驻。

这邵阳洲位于道人洲西,北魏军在此两岸架桥竖栅,以通粮道。北魏军见粮道被遏阻,就派杨大眼率1万多名骑兵进攻。韦睿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以阻击杨大眼的进攻。魏军包围了韦睿,韦睿命2000名弓箭手齐射,魏军死伤许多,杨大眼右臂也中箭负伤,魏军仓惶败退。元英第二天又率军来攻,比杨大眼的攻势还猛。韦睿指择若定,元英军毫无进展。这时,梁军开始反攻,韦睿部和曹景宗部相互配合,韦睿趁淮河水陡长之时,先以船载干草浇油烧焚桥梁,同时以敢死队拔栅砍桥。在梁军的大力冲杀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斩的有10多万人,被擒5万,元英单骑逃走,杨大眼烧营后撤退。梁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韦睿当即派人把消息报往钟离,守将昌义之惊喜交加,激动地重复着“重生!重生!”

钟离之战的胜利,首先是梁武帝从全局统筹运用内力作用的结果,他把力量分为守兵和援兵,而援兵又分两路,这几股力量相互配合,形成了整体的作战力量;再者是韦睿用兵有方,他着眼于敌人的要害部位——粮道用兵,从而调动敌人来攻,自己以逸待劳,最后,与曹景宗部配合,火攻取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初期东、西两线受敌,遭到惨败,但并没有一败涂地。而是制定了先北后西的作战方针,集中力量于北线,首先制服了叙利亚,尔后又转兵对付埃及,由于其作战指导明确,力量运用得当,使合力倍增,不仅扭转了败势,反倒成为了赢家。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军事表演,令军事家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