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23241300000023

第23章 换个角度好行事

情势在变,机遇在变,双方对比也在变,所以,要行使厚黑学必须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不能冥顽不化。正所谓“上了哪个戏台,就得唱哪台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困境之时,总是习惯于按定势思考问题,总是一厢情愿地想如果这个方法奏效就能怎么怎么样……幻想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就一根筋地照着去做。这样的结果总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有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使局面大开。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样换个角度也能海阔天空。这也是个高明的厚黑谋略。

隋末,李渊父子起兵造反,大军攻克霍邑之后,沿着汾河连占临汾郡、绛郡等地,直捣龙门,大有势如破竹之势。

龙门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北面。在这一地区,黄河由北向南,汾水则由东向西。隋将屈突通据守的河东要地,离黄河突然拐弯向东处不远,河东的南对岸,便是永丰大粮仓和兵家必争之地潼关。

对于下—步的攻击目标,究竟是先克河东再渡河破潼关,还是先由龙门渡河,抢占永丰粮仓和潼关直向长安,李渊军的将领们意见不一。最后,李渊听取多数人意见,拍板定论,先发主力围攻河东。

但是,屈突通依托坚城,凭险固守,致使李渊军数攻不克。面对攻城的失败,李渊准备放弃攻坚,直接西取长安。长史裴寂则表示反对。裴寂认为,屈突通拥强兵踞于河东,如舍之而去,一旦长安久攻不克,则李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此乃兵家大忌,只有先克河东,再图西进,才是万全之策。

这时,李世民表现了自己高超的谋略思想。他指出,“兵贵神速”,眼下只有借连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进,才能使长安守敌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断。这样,攻克长安,如同震落枯黄的叶子,不在话下。如果屯兵河东,致使长安有备,那就难以攻取。况且,河东守敌凭险固守,不是一时能够攻下的,倘若义军继续连遭挫败,士气就难免低落,到那时,后果更不堪设想了。

李渊对两种意见兼而纳之,留部分兵力监视河东之敌、围而不打,自率主力由龙门渡过黄河,进入关中。两个月后,李渊军攻陷长安。屈突通部企图渡河西救,却在潼关被李军迫降。

这是一个依据战场情况,随机应变,灵活选择作战目标的例子。一般说来,指挥官的决心不应轻易动摇,但是,对于错误决定的修改,则必须大胆而又果断地进行。

当进攻遭受失败时,指挥官不应该把目光只盯在失败这一点上,只有打开眼界,另处着手,才能创造柳暗花明的局面。比如,攻城不克,如果你只是一门心思地在攻城上下功夫,那是一种单向思维,容易走入死胡同;倘若能回过头来想想:能不能弃城不攻而直接达到主要目标?这就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在攻取太平洋中日占岛屿时所采用的“蛙跳战术”,就是双向思维的结晶。

隋末,瓦岗起义军解体之后,李渊起义军的势力不断扩大。当时,阻碍李家夺取天下的力量还有4支,主要的是河北的窦建德起义军和洛阳的王世充集团,他们占据了黄河、淮河间的广大地区。为了将中原据为已有,李渊采取了远交近攻、先王后窦、各个击破的战略。

公元620年7月,李渊命李世民统领7总管25将,共10万余人声势浩大地向洛阳挺进。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作战,基本拔除了洛阳的外围要点,逐步形成了对洛阳的四面包围。

王世充得知李军东进的消息之后,亲选各州骁勇赶赴洛阳,决心与李家父子决一死战。

11月下旬,李世民在洛阳北面一个叫北邙的地方布阵,亲率500名骑兵登上高丘,观察王世充军队的阵势。不料,王世充军近万名士卒蜂拥而至,将李世民等一行人团团围住。李世民纵马左冲右突,始终不得脱困,正在危急之时,部将屈突通率领援兵赶到。李世民与屈突通内外夹击,斩杀王军千余人,冲出重围。

由于洛阳城墙既高又坚,加上王世充又进行了多年的防守准备,所以李世民大军就像围住了一个刺猬,四五个月无处下手。在此期间,王世充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答应了王的请求,遣使往李世民处,劝说他撤围洛阳。李世民扣留使者,置之不理。

2月初,李世民担心情况有变,将主力移于洛阳西,准备发起总攻击。可壁垒尚未筑好,王世充就亲率2万兵马前来袭扰。两军交战中,李世民与部队失去联系,坐骑中箭受伤,遭到王军追击,幸亏将军尉迟恭奋力拼命相救,才得以逃生。月底,李军对洛阳开始了四面猛攻,但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毫无进展。十多天又过去了,李军将士十分疲困,纷纷要求撤围西归。李世民力排众议,主张“洛阳未破,师必不还。”

3月,窦建德在王世充的再三请求下,发10万之众,西援洛阳。窦军出征后,仗着人多势众,连下数城,进至虎牢以东的东原一带,对李世民军形成夹击之势。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世民召集高级将领研究对策。商讨中,两种意见尖锐对立,一种主张西撤,待机而动;—种主张东进虎牢关,转而打援。李世民经过认真分析,决定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洛阳,自率主力迎击窦建德的援军。

李世民率精兵进至虎牢后,以设伏和抄袭粮道的办法,接连打了几个小胜仗,使窦军陷入不利境地。

窦建德企图乘李世民军队饲料用尽的机会,东渡汜水,袭击虎牢。李世民得到这一情报,决定将计就计,诱使窦军轻率出战。5月初,李世民带兵—部过河,故意将千余匹马留在对岸,自己则连夜赶回虎牢。第二天,窦建德果然上当,驱使全军到汜水东岸布阵,摆出进攻虎牢的强大声势。

窦建德没把李军放在眼里,起先只派300名骑兵过汜水挑战。李世民决心待敌疲惫后再行出击,只派了300名长矛兵应战。双方不分胜负,各自退回本阵。窦军列阵,自辰时至午时,士卒饥饿疲乏,都席地而坐,争着喝水,秩序混乱。

一直严密注视着战场情况变化的李世民,立即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亲率骑兵在前,主力继进,挥师渡过汜水,直扑窦军大营。窦军见势,惊慌溃逃,窦建德及5万余人被俘,其余大捕溃散。

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的10万援军之后,又回师洛阳,此时王世充军已成瓮中之鳖,不久便不战而降。

商战中的机智应变,对于应付那些猝不及防的沉重打击,力挽狂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战场上,依据敌情变化,做到敌变我变、先变于敌,也是扭转战局,摆脱被动的关键所在。

囿于成规,千篇一律,对于某些曾经取得成功的战法舍不得丢弃,是难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掌握主动权的。处于困境中的军队,本身就意味着主动权已经部分或全部丧失,扭转困境,就是要夺回主动权,此时,更需要具有强烈的随机应变意识。

一条路不通可以试试另一条路,正门不通可以试试后门。刘邦就是在正面打不赢项羽的情况下,采取了背后袭扰的战法,大见成效。

汉楚争雄,彭城惨败后,刘邦狼狈逃窜,靠着一张厚脸皮,对追上的楚将苦苦求情才得以生还。逃到荥阳,他收集了一些残部,又得到萧何发来的兵员补充,惊魂稍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终于阻止住楚军的攻势,形成僵持局面。

第二年开春,楚军不断袭击汉军的粮道,至使荥阳出现饥荒,荥阳危在旦夕。刘邦为了缓和项羽的攻势,派使者求和,但遭拒绝。因此,汉军又一次陷入四面被困的被动局面。

一天深夜,刘邦让2000名妇女披甲戴盔涌出东门,以吸引楚军包围过去。此时,汉将纪信假扮刘邦模样,使用汉王仪仗,也从东门而出,谎称“城中粮尽,汉王愿降。”楚军信以为真,纷纷跑去看热闹。刘邦带领几十名亲信从西门出逃。

刘邦逃回关中,收得一部兵力后,打算重新夺回荥阳。有谋士献计说:强攻荥阳并非上策。如果兵出武关,吸引楚军南奔,然后令彭越等人在楚军的背后袭扰,威胁楚都,迫使楚军回救,乘此机会再攻荥阳,一举可得。

彭越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因与项羽不合,起兵造反,投靠了刘邦。彭越军活动的地区正在楚军首府彭城的东北方向,它可以对楚军的后方造成极大的威胁。

刘邦采纳了谋士的建议,率兵出武关,果然调动了项羽军南下。这时,彭越军在黄河沿岸大肆活动,断绝楚军的粮道,袭击其后方城邑,直接威胁着楚都彭城的安全。

后院的起火使项羽十分恼怒,他亲率大军东进,企图剿灭彭越。刘邦乘此机会,便一举夺回荥阳。

项羽将彭越军赶跑后,并没有彻底解除心腹之患,但荥阳的丢失,又迫使项羽回师西进。经过一番艰苦激战,楚军攻破荥阳,进围成皋。刘邦见成皋也难守,便退守巩县。由于楚军东奔西突,士卒疲劳,所以两军在巩县一线又形成偶持局而。

刘邦败出成皋后北渡黄河,跑到韩信军营,收回了韩信的兵权,亲调其大部队增援巩县,同时,将军刘贾、卢绾率2万兵马增援彭越,扩大敌后袭扰的规模和声势。

彭越得到2万援兵如虎添冀,连克楚军17座城池,截断了前线楚军与彭城之间的联络。项羽不得不停止对巩县的进攻,再次率军东攻彭越。临行前,项羽再三叮嘱留守将军曹咎在自己返回之前一定要慎守成皋,坚不出战。可曹咎经不住汉军的数次挑战和百般辱骂,一怒之下轻率出击,被汉军所乘,丢失成皋。楚将钟离昧也在荥阳以东被汉军包围。

项羽很快击退了彭越,收复了17座城池,但仍然没消灭这支游军。成皋失守、钟离昧被围的消息打乱了项羽的计划,被迫率军回救。汉军依据险要地形,避不出战,致使一心速胜的项羽无计可施。此时,韩信军又袭占了山东临淄,对楚后方再次构成威胁,项羽不得已又调兵20万前去援救……

汉军“背后袭扰”的战法收到了成效,楚军东奔西突,疲惫不堪,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不久,项羽就不得不划鸿沟以西归汉,与刘邦订立了和约。

1985年,美国的波音公司和西欧的“空中客车”公司在日本争夺“全日空”的一笔大生意。由于双方飞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都差不多,价格也不相上下,“全日空”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关键时刻,波音公司连遭“狂风暴雨”的袭击,短短两个月内,世界上就相继发生了3起波音飞机的空难事件:6月23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飞机在爱尔兰西南海域坠毁,机上320人丧生;8月17日,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机在日本中部山区坠毁,520名旅客丧生,打破了世界空难死亡人数的纪录;5天后,英国空中旅游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曼彻斯特国际机场起飞时起火爆炸,54人死亡,83人受伤。这一系列空难事件,使得波音公司蒙受奇耻大辱,它的产品质量受到了人们的普通怀疑。更紧要的是,这些空难事件——尤其发生在日本的那一起,对于波音公司与“空中客车”争夺那笔大买卖,不啻是当头一击。

从表面看来,波音公司在这场商战中无疑是输定了。但波音公司的董事长威尔逊却不这么认为,他雷厉风行地号召公司上下动员起来,采取紧急的应变措施,力闯险滩。

威尔逊拿出了如下几招:

第一,扩大优惠条件,答应为“全日空”提供财务方面的便利、零配件供应、飞机的保养和机组人员培训等服务;

第二,针对“空中客车”的对策采取对策。“空个客车”计划帮助日本人制造A—320型客机,波音就提出愿和日本人合作,制造较之先进的766型机;

第三,打外围战,博取日本企业界的好感。波音原定与日本三菱,川琦和富士三家著名公司合作制造757客机的机身,空难后,波音不但加大了给对方的优惠,而且还主动提供了价值5亿美元的订单。

此后,波音公司还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终于战胜西欧对手,与“全日空”签订合同,成交额高达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