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抛弃萌动的大烦恼
23136800000024

第24章 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孙子说过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外古今的军事统帅们,都把它作为作战取胜的一条基本原则。我想,也可以把这句话借用过来,指导人们战胜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知己”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还有承认自己、把自己摆在正确位置上的意思;“知彼”就不仅仅是知道、了解别人,也包含有对你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的认识、了解和承认的意思。

大量地临床观察和生活实践证明,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善于了解自己,或者没有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人类有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不容易了解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往往要靠“旁观者清”的别人,帮助你来了解自己。你可不要低估、轻视这个弱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弱点、缺陷,才造成了人们的种种心理失常。你了解你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兴趣、气质、性格吗?你也许了解一些,可那是不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呢?是全面深入的了解,还是片面肤浅的了解?我想你未必能回答出来,特别是对你自己的缺点与弱点,你可能是不自觉地出自心理防御习惯,而“讳莫如深”。可偏偏正是这些情况、这些因素,对你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的成败都关系很大。

人们都爱说,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而要不卑不亢,对自己要做出恰如其分的、适宜的估价。但是,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很多青年人在心理健康上发生了毛病,往往就是因为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估量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因而不是不自量力、想入非非;就是过分自卑怯懦、丧失信心。但是仅仅能够了解自己还远远不够,还得进一步做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这样,才能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扬长避短;才能不会自欺欺人或者憎恨,咒骂自己;也不至于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徒然增加焦虑、愤懑和痛苦。

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让人“认命”的意思。大家都很喜欢贝多芬在1802年写的“遗嘱”中的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是的,向“命运”屈服投降的人,绝非好汉!但是,大凡一个人的成功,除开能力和努力之外,还有个“机遇”的问题。当然,机遇所占比例很小,即或有了机遇而无能力又不努力,那也会象古代的“守株待兔”、坐等机遇那位蠢材那样不能获得成功。然而说到底,机遇毕竟还是个“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者不是“唯条件论”者,但也不是“无条件论”者。你能说在你的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等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各个方面,机遇不起着一定的作用吗?

郭沫若在解放前写的《海涛》里讲道,他本来已将去苏联的一切准备就绪,但因为突然害病没走成,“真是一个大遗憾!一个偶然的因素,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世,甚至一家一族。……自然,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这一偶然的播弄,怎说的好呢?它确确实实地影响了我乃至一小簇人的半生。”苏联研究拿破仑传记的权威叶·弗·塔尔列在他的《拿破仑传》里,几处写道:“拿破仑总算侥幸,没有上断头台……”、“忽然他又命该得救”、“胜利者幸运的是……”毛泽东对美国作家斯诺讲:死神几次从我身边绕过……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迫使你不得不承认,每个人一生当中确实存在着“机遇”这个现实,而且机遇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发展的命运前程。

你若是认识到这一点、承认这一点,你也许就不会发出“怀才不遇”、“红颜薄命”等等感叹了,也就可以理解“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谚语的真谛了。因为每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缺陷和父母职业、社会阶层、身世地位等家庭与社会的背景,你是无法选择,甚至是很难改变的;在实际生活里,你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并不总是由你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把握和决定了的。因而,你得首先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不必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丧气;其次要相信你自己,相信在你自己的身上,也许还有若干“胜任潜能”迄今为止你尚未发现、有待挖掘。

你可以根据心理学上讲的“补偿作用”的原理,扬长避短,另谋他途,向适合你发展的方面去奋斗、去拼搏,照样可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绝不要灰心、气馁,不要认定自己从此“没戏了”,“完蛋了”。只要你能把握现实、站稳脚跟,因势利导,发挥最大的主观努力,总不会一辈子没有出息。若想做到这一点,你就得首先承认和接受“现实的自我”,然后才能创造“理想的自我”。否则,你会终日陷进数不清的烦恼、苦闷、焦虑、抑郁的痛苦深渊里而不能自拔;你会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不断地招来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这样一来,心理就难免失常,更难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