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分析】半夏与生姜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生姜半夏汤。二者均辛散温燥,皆有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然半夏偏于降逆止呕,生姜偏于温中化饮、化水止呕。二药相须配对,起协同作用,使降逆止呕作用明显增强、另外,半夏为有毒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毒,二者又属相畏配对,起相制作用,能制其所短,展其所长,消除半夏的毒副作用,更好地发挥其疗效,使此药对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呕良剂。正如岳美中所云:“胃有痰涎而呕吐者,非半夏生姜同用不为功。”本药对最宜用于痰湿阻滞、停饮犯胃之证也可用于胃中燥热而见呕吐者。临床可单用,如半夏饮片中有一种“姜半夏”,为半夏经生姜汁煎煮而成者,即是单用此药对;《金匮要略》之小半夏汤也取此二药合用,水煎服以治呕反不渴、心下有支饮者。当然,本药对也可与其他理气降逆止呕药同用,以治疗各种呕吐。
34.丁香与柿蒂
【主症】呃逆、呕吐诸症,证属寒热错杂、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者。
【配伍分析】丁香与柿蒂药对,出自《济生方》之柿蒂汤。丁香味辛性温,功专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为治疗胃寒呕逆之要药;柿蒂苦涩性平,功专降气止呃。丁香以升散为主,柿蒂以涩敛下行为主,二药相合,一散一敛,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共奏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之功。临床最宜用于因寒或寒热错杂而见呃逆者。正如《本草求真》所云:“如系有寒无热,则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执以治,必当佐以柿蒂。”也可用于脾胃虚寒之呃逆,如《症因脉治》之丁香柿蒂汤,即取本药对与党参、生姜等药配伍应用。
35.山楂与神曲
【主症】各种食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腹泻等。
【配伍分析】山楂与神曲药对,出自《丹溪心法》之保和丸。二药同入脾胃经,均具消食之功。然山楂酸甘、微温,善消食化积、破滞除满,尤善消肉类、脂类、乳类食积;神曲味甘辛性温,其辛不甚散,甘不甚壅、温不甚燥,功擅醒脾助运、消食除满,尤善于促进消化酒谷陈腐食积。二药同用,相须配对,可明显增强消食化积、破滞除满、开胃醒脾之力。临床既可用于暴饮暴食、胃胀腹痛、嗳气腐臭、矢气频频等实证;又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宿食不消等虚证。
36.竹茹与枳实
【主症】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
【配伍分析】竹茹与枳实药对,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竹茹味甘而淡,性寒而滑,既能清肺热而化痰,又能清胃热而止呕,正如《药品化义》所云:“竹茹,轻可去实,凉能去热,苦能降下,专清热痰,为宁神开郁佳品。”枳实苦辛微寒,善于破气除痞、消积导滞。二药相伍,相辅相助,相得益彰,竹茹得枳实破气行痰之助,则清热化痰之力更强;枳实得竹茹苦降清热之辅,则和胃止呕之力更著,二药共奏降逆止呕、清热化痰、和胃消痞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交阻、气机壅塞诸症。
37.黄连与吴茱萸
【主症】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恶心呕吐,脘痞嗳气等。现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湿热下痢,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腹痛等病症。
【配伍分析】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出自《丹溪心法》之左金丸。黄连大苦大寒之品,善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辛苦大热,其性燥烈,既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又能疏肝解郁、行气消胀、散寒止痛。二药相伍,属寒热配对,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苦寒泻火为主,取火不克金,金能制木,使木平火降之意;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且吴茱萸辛苦大热,能入肝经,直达厥阴,行气解郁,以调和肝胃。二药一主一辅,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和胃制酸之功。常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而致的胁肋胀痛、嘈杂吞酸、恶心呕吐、脘痞嗳气等。后世得左金丸之启发,在黄连饮片中制成吴茱英炒黄连,以一药代方而广为应用。也有取黄连、吴茱萸等量相伍,以黄连清肠止痢、吴茱萸温中行气,用于痢疾腹痛的治疗,方如《串雅内编》变通丸。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具有广泛而显著的抗菌消炎作用,吴茱萸有镇痛止呕、制止胃肠异常分泌的作用。故现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轻型胃溃疡以及细菌性痢疾腹痛等病的治疗,均收到较好的疗效。
38.牡蛎与鳖甲
【主症】用于癥瘕积聚证,现常用于肝脾肿大的治疗。
【配伍分析】牡砺与鳖甲药对,出自《温病条辨》之二甲复脉汤。二药均有软坚散结之功,然牡砺味咸涩,性微寒,功专重镇安神、软坚散结;鳖甲味咸性平,功擅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二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增强软坚消癥的功效,临床最宜用于癥瘕积聚的治疗。现常用于肝脾肿大的治疗,具有软缩肝脾的作用。
39.竹茹与石斛
【主症】胃阴不足、胃虚有热之痞满、呕吐,以及妇女妊娠之恶心呕吐。
【配伍分析】竹茹甘而微寒,归肺、胃、胆经,入肺可清化痰,入胃能清胃止呕,入胆能清泄胆火;石斛甘淡性微寒,入肺、胃、肾经,长于养胃阴、生津液、清虚热、止烦呕。二药伍用,清中有补,补中有清,共奏清胃滋阴、和胃生津、降逆止呕之功,最宜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脘腹痞满、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饥不欲食、口干烦渴等;也可用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之恶心呕吐。
40.生地与大黄
【主症】血热及阴虚内热之吐血,以及热结阴亏之便秘。
【配伍分析】生地与大黄药对,出自《圣济总录》之二黄丸。生地甘寒微苦,质润清凉,凉血清热之中有滋阴生津之功,且兼止血;大黄苦寒沉降,主通主降,既能入阳明而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又能入厥阴而清泄血分实热,还能活血消瘀。二药配对,攻补兼施。动静结合,使清热凉血止血、滋阴导滞通便之功明显增强。临床既可用于心胃火炽、气火升腾、夹血上逆之吐血、衄血等,又可用于阴虚火旺、虚火内扰而致的吐血、衄血,也可用于热结阴亏之便秘。
41.黄连与干姜
【主症】寒热错杂之脘痞、呕吐、腹泻、下利等;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肠炎,慢性菌痢等证属寒热夹杂者。
【配伍分析】黄连与干姜药对,出自《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黄连苦寒直折,功擅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厚肠止痢;干姜辛温升散,功专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开结散寒。二药配对,辛开苦降,寒温并施,共奏泻热痞、除寒积、清郁热、止泻痢之功,成为清胃止呕之基本药对,在临床广为应用,如《伤寒论》之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以及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中,均选用了此药对。临床可用于中焦寒热互结所致的胃脘痞满、嘈杂反酸、不思饮食、肠鸣腹泻,或上热下寒所致的食入即吐、腹痛肠鸣、下利不止等。若热多寒少,则多用黄连,少佐干姜;若热少寒多,则多用干姜,少佐黄连寒热等同者,则黄连、干姜各半。
42.半夏与黄芩
【主症】寒热互结、胃气不和之胸隔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肠鸣下利以及胃酸过多、胃脘嘈杂证等。现可用于急性胃肠炎而见上症者。
【配伍分析】半夏与黄芩药对,出自《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半夏味辛性温,体滑性燥,辛散降逆,能走能散,能燥能润,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止呕、散结消痞;黄芩味苦性寒,苦寒体轻,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品。二者配伍,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清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力倍增。可用于治疗寒热互结、胃气不和以及胃酸过多、胃脘嘈杂。
43.杏仁与桃仁
【主症】肺气郁闭、肠中失濡之便秘。
【配伍分析】杏仁与桃仁药对,出自《方脉正宗》之双仁丸。二药均为果仁之属,富含油脂,均具润肠通便的作用,然杏仁苦辛性温,主入肺经气分,功专苦降润泄、润肠通便,其治在上;桃仁苦甘性平,主入肝经血分,功专破瘀行血、润燥滑肠,其治在下。二药合用,属气血相伍之列,有承上启下之妙,能明显增强润燥滑肠的作用。最宜用于肺气郁闭或老人、虚人津枯肠燥、肠中失濡所致的便秘难解之证。
44.半夏与竹茹
【主症】脾胃不和之呕吐,以及妊娠呕吐。
【配伍分析】半夏与竹茹药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之温胆汤。半夏味辛性温,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功专降逆止呕、燥湿化痰、和胃消痞;竹茹味甘而淡,气寒而滑,功擅清热止呕、下气消痰。半夏性温,善化湿痰而止呕;竹茹性凉,长于清利热痰而止呕。二者配伍,一寒一温,相互为用,能明显增强和胃止呕、健脾燥湿之功。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呃逆等;也可用于妊娠呕吐诸症。
45.陈皮与竹茹
【主症】脘痞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
【配伍分析】陈皮与竹茹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橘皮竹茹汤。陈皮辛散苦降,其性温和,燥而不烈,功专行气健脾,调中快膈;竹茹甘寒,气寒而滑,功擅清热止呕、和胃消痰。二药配对,一寒一温,温清相济,相互为用,能明显增强清热燥湿、理气止呕、和胃降逆之功。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恶逆等:也可用于妊娠恶阻诸症。
46.泽泻与白术
【主症】水肿泄泻。
【配伍分析】泽泻与白术药对,出自《金匮要略》之泽泻汤,为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者所设。泽泻既能甘淡渗利、通利小便,又能甘寒泄热,泻膀胱之火;白术苦甘性温,能健脾益胃、燥湿和中。盖胃中停饮,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白术健脾以升清阳,泽泻利水以降浊阴,二者相合,攻中寓补,补中寓攻,共奏升清降浊、利水祛湿、健脾化湿之功。常用于治疗脾虚湿停所致的水肿泄泻、恶心呕吐。
47.紫花地丁与蒲公英
【主症】肠痈诸症。现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
【配伍分析】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经血分,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蒲公英苦以降泄,甘以解毒,寒能清热兼散滞气,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二药伍用,属相须配伍,相互促进,其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力明显增强。可用于治疗肠痈等一切痈肿疗毒,现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等。
48.苍术与陈皮
【主症】湿邪困脾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等。
【配伍分析】苍术与陈皮药对,出自《普济方》之平胃散。苍术苦温香燥,功擅燥湿健脾;陈皮辛苦而温,功专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苍术燥湿为主;陈皮行气为主。二药配对,相辅相成,共奏行气燥湿、健脾益胃之功。临床可用于湿困脾胃、气机不调所致的脘痞腹胀、纳呆食少、恶心呕吐、泄泻等。
49.黄芩与黄连
【主症】湿热下痢,症见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泻下臭秽,白痢腹痛;妇女胎热不安之恶心呕吐等。
【配伍分析】黄芩、黄连皆属性味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然黄芩体清主浮,善清上焦肺火;黄连善清心胃之火。二者相须配伍,起协同互助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明显增强,尤善泄上、中二焦邪热,治疗上、中二焦火热炽盛而致的大热、头面红肿、口燥咽干、口舌生疮、胸胁痞满、烦躁不眠,甚或吐衄发斑等。另外,黄连与黄芩药对还可入手阳明大肠经,以达清热燥湿止痢之功,用于湿热蕴结肠道而见的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泻下臭秽,白痢腹痛等。方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尚有凉血安胎之功,黄连能清胃止呕、消痞除满,二者相伍,能清热安胎止呕,可用于妇女妊娠、胎热不安而见恶心呕吐、心中烦热、饥不欲食等。然此药对毕竟为苦寒之剂,用量宜轻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50.知母与黄连
【主症】胃火炽盛及胃热阴伤证。
【配伍分析】知母与黄连,同属苦寒清热类药物,都有较好的清胃降火作用。知母苦甘性寒,质润不燥,沉中有浮,降中有升,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且有一定的滋阴润燥作用;黄连苦寒性燥,尤善清泻心胃之火,苦燥脾胃之湿,但易伤阴津。二药相合,相使为用,润燥兼施,扬长避短,不仅使清胃降火作用大为增强,而且能清火而不伤阴。临床多用于治疗胃火炽盛引起的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胃脘灼痛、口苦口臭、大便秘结、舌苔黄燥、脉滑实等。
51.黄芩与白芍
【主症】热痢腹痛诸症,妇人妊娠之胃热恶阻、泄利等。
【配伍分析】黄芩与白芍药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之黄芩汤,仲景用此方调治太阳少阳合病而见下利腹痛。黄芩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善解少阳清大肠、泄热毒燥湿邪;白芍酸苦,养血敛阴和营、柔肝缓急止痛。二药伍用,一泄大肠之热,一益太阴之虚,苦泄酸收,共奏清热止痢、坚阴涩肠、缓急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热痢腹痛诸症。此外,黄芩又能清热安胎,白芍能酸收养阴,协助黄芩以泄血分之热而清胎火,且泄热而不伤胎,养阴而不滞气,可用于治疗妇人妊娠,肝胆火盛,乘脾犯胃之胃热恶阻、泄利等。
52.黄柏与薤白
【主症】湿热疫毒壅滞肠中之泄痢后重、大便滞涩。
【配伍分析】黄柏苦寒而降,长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于清下焦湿热,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热下痢等。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长于通阳化滞,上则宣通胸中之阳,以散阴寒之结,下则泄大肠气滞,以治痢疾之里急后重等。二药同用,一寒一温,辛开苦降,清热之中有通阳之施,燥湿之中有理气之用,清热燥湿止痢之功倍增,尤善于治疗湿热疫毒壅滞肠中之泻痢后重、大便滞涩。否则,用一派苦寒之剂治疗上证,则会出现清热难免阳遏,燥湿难免气凝,以致气机不利、腑气不通、邪毒积垢无从出处,诸药难以奏效等情况,因此,湿热疫毒下痢,最宜寒温相宜之黄柏与薤白药对。
53.桅子与姜黄
【主症】肝胆热毒壅滞、血瘀气结所致的发热口苦、胁下疼痛等。现用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等症见湿热黄疸者的治疗。
【配伍分析】桅子性味苦寒,既能清泄三焦之火邪而除烦,又能清热解毒、清利湿热,且入肝胆经而能清热利胆以退黄;姜黄辛散苦泻,为肝经之药,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二药同用,相使配对,姜黄辅助桅子,使其疏利肝胆之力明显增强,同奏清热利胆、解毒止痛之效,常用于治疗肝胆热毒壅滞、血瘀气结所致的发热口苦、胁下疼痛、身目发黄、小便黄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桅子有利胆和抗菌作用,姜黄有较弱的利胆作用,另外,还有抑制肝炎病毒、改善肝脏实质病理性损害、保护肝脏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常取本药对,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肝炎等症见湿热黄疸者。
54.黄连与大蒜
【主症】用于热痢脏毒、便下脓血等症。现多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等,尤适用于上症西药疗效不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