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23109500000064

第64章 炼金术士(4)

大多数相信炼金术的作家在写雷蒙德·卢利时会提到:他在米兰时,英王爱德华曾经给他写信邀请他到英格兰定居,而且还说其愉快地接受了邀请。英王在伦敦塔附近提供了一套专供他使用的房子,他在那儿一边精炼了许多金子,一边又监督制造玫瑰金币。他曾经利用铁、汞、铅和铂铂:是一种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它的化学符号是Pt,它的原子序数是78。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矿状态存在,极为分散。由西班牙人乌罗阿(Ulloa)和武德(Wood)分别于1935年和1941年发现。——译者注来炼金将近600万。在著作世界名人传记方面相当权威的作家们认为雷蒙德不曾到英格兰居住过,并认为所有关于他是一个全能炼金术士的这些传说是被另一个叫雷蒙德的塔拉戈纳犹太人搞混了。在诺代(Nodet)写的《辩护》中,作者简要地说:“爱德华国王确实从雷蒙德那得到600万来用于和土耳其人等异教徒的战争,”但他之所以弄到这么多钱,是因为他建议爱德华国王对羊毛收税,而不是真的把那么多金属变成了金子。但是他写的一部名叫《金属的转化》的著作经常被他的追随者们用来证明他确实到过英格兰。他明确地在这部书中提到是英王劝说他才来到了英格兰,但是具体是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一世(Edward I):生于1239年,他于1272年大概三十多岁时即位为英王。——译者注还是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二世(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兰国王(1307—1327年在位),金雀花王朝成员。他的一生都被宠信的臣子和叛乱的贵族主宰,最后也因此悲惨地死去。被葬在格洛斯特大教堂。——译者注邀请他的,那些写炼金术的人并不确定。但是看他旅行的日期是1312年,那时候应该是爱德华二世。埃德蒙·迪肯森(Edmund dickinson)在著作《哲人精英》中提到雷蒙德曾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erminster Abbey):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在1540年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前,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即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的教堂,1540年之后,一直是伦敦的国家级圣公会教堂。——译者注(Westerminster Abbey)工作过。发现在他离开那里很久以后有大量的金渣在他的密室中,因此那里的建筑师们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好处。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院长是约翰·克里默(John LiMo),朗格莱在写有关他的传记中讲到,是这位院长帮助雷蒙德来到英格兰的。克里默本人已经研究30年试金石了,但什么也没得到。后来在意大利他偶然间遇到了雷蒙德,于是他想尽办法诱导雷蒙德将这个伟大的秘密告诉他。但是雷蒙德却跟他说,先辈们都是自己去寻求的,因此他也必须自己去发掘。回到英格兰后,克里默就在爱德华国王面前大力夸赞雷蒙德在这方面很有成就,于是雷蒙德很快就收到一封邀请函。在1515年出版的由罗伯特·康斯坦丁(Robert Constantine)所写的《送学经典术语》一书中讲到,大量研究表明雷蒙德·卢利的确在伦敦住过一段时间,还在伦敦塔中利用点金石炼金。他铸造的金币作者本人也亲眼见过,它在现在的英国仍被叫做雷蒙德金币或玫瑰金币。他自己也吹牛说他曾经炼过金。在那篇著名的《遗嘱》中他说,至少有5万磅磅(pound):英美制重量单位,1磅=0.45359237公斤。是英国和美国使用的英制质量单位。——译者注重的汞、铅、铂等曾经被他变做纯金。看来事实很可能是,英王相信他是一个具有超人能力的炼金家,于是就把他邀请到英格兰来亲眼看看。因此,国王就将他雇来指导精炼黄金和铸币。卡姆登(Camden)虽然一点也不信那些关于炼金的传说,但对于有关铸币的说法他表示认同。他认为一个掌握了很多金属学知识的人被雇来铸币是很平常的事,并不稀奇。这时已经77岁高龄的雷蒙德,到了人生的迟暮之年,他巴望着人们能够相信这个伟大的秘密已经被他发现了。因此,他不仅没有揭穿谣言,相反地还助长了它的声势。为了回到罗马去进行那个比炼金术更让他挂念的工作,他没有在英国多做停留。他曾经向历代的教皇提议了几个计划,都没被采纳。他的第一个计划是将东方语言引入欧洲所有的修道院。第二个是为了更有效地抗击撒拉逊人,要将所有的军事教团缩编成一个,统一领导。最后一个计划是由于阿威罗伊斯(Ibn Rushd Averroes)阿威罗伊斯(Ibn Rushd Averroes,1126—1198年):西班牙的穆斯林。为亚里士多德注释,更像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尽管其注释主要依据希腊作者,其中一些不过是借题发挥,阐述新柏拉图主义。——译者注的书在穆斯林中比在基督教徒中更受欢迎,因此教皇应该下令禁止在学校中学习此书。但是对于他的计划教皇根本没兴趣,因此他只在罗马待了两年,就在什么保护都没有的情况下又一个人去非洲传播基督的福音书。在1314年,他到达博纳(Beaune)。由于穆斯林的先知在他的攻击下被惹怒了,拿石头对他一顿毒打后,又将他扔到海边自生自灭。在几小时后,一队路过那里的热那亚(Genoa)热那亚(Genoa):是个海港城市,意大利最大的商港,也是地中海沿岸仅次于马赛的第二大港,位于意大利北部。——译者注商人发现了他,将他带到了船上,开往马略尔卡岛(Mallorca)马略尔卡岛(Mallorca):位于地中海,马略尔卡岛上到处是砂质的海滩、陡峭的悬崖、种植着橄榄或是杏树的田野等自然风光。——译者注。这位不幸的人虽然还活着但是已经不能说话了。他就这样活了几天,当船开到能看到他家乡海岸线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人们将他的尸体送到了帕尔马帕尔马:意大利北部城市。建于公元前183年,位于波河平原南缘,紧挨着帕尔马河,东南距博洛尼亚89公里。19世纪初为奥地利控制下的公国。——译者注的圣欧拉利亚教堂(Saint Holy euler leah church),还在那为他隆重地举行了葬礼。后来,据说他的墓中经常闹鬼。

雷蒙德·卢利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虽然他曾在晚年时吹牛说炼过那600万的金子,但他在所有炼金术士中依然是最诚实的人。他的一生中著述相当多,有涉及语法、修辞学、伦理学、神学、民法、教规、物理学、玄学、星相学、医学和化学方面的著作将近500卷。

罗杰·培根罗杰·培根:英国方济各会修士、哲学家、炼金术士。他学识渊博,著作涉及当时所知的各门类知识,并十分熟悉阿拉伯世界的科学进展。提倡经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获得知识。——译者注

一个比雷蒙德·卢利更伟大的人也曾对炼金术十分着迷,这个人就是罗杰·培根。他坚信存在点金石并用了很长时间来发掘它。在他的模范带头作用下,他那个时代的学者更加相信存在炼金术了,因此对寻找点金石更加积极。罗杰·培根于1214年出生在萨默塞特郡萨默塞特郡(Somerset):英国英格兰西南部的郡,北临布里斯托尔湾。萨默塞特是34个非都市郡之一,实际管辖5个非都市区,占地3451平方千米。——译者注的伊尔彻斯特。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牛津大学学习,后来又到了巴黎大学,还获得了那里的神学博士学位。他1240年回到英格兰,做了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修士。在那个时代他被称为是最有学问的人,同时代的人都对他的才学感到诧异,认为他只能是从魔鬼那里学来的知识。

虽然有一层迷信的外壳包裹在他那聪明的大脑外,但是他天才的光芒并没有因此被遮挡。在那个时代所有喜欢钻研的人中,有关凹镜和凸镜的性质只有他一个人懂,还有一种“幻灯”也是他发明的,到现在已经成为玩具。这个小玩意儿一方面让他赢得了声誉,另一方面又将痛苦带进了他的生活。虽然炼金术在他眼里比不上别的追求,但这位伟人的名字也不应该被炼金术的历史忽略。由于各种知识他都喜欢,所以如果他或者社会没有对某个学科发现任何错误,他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科的。而他耗费在炼金术上的时间,也被他的物理学知识和对天文学的精通弥补回来。他因为发明了望远镜、阳燧和枪药等而闻名于世并被世代流传,但是与此同时,也由于人们过于关注他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在炼金术上的愚蠢——这是他那个时代社会的普遍问题。1557年,他所著的《在点金石生成中艺术和自然的伟大力量》这篇论文被翻译成法文在里昂出版。同年,他的《炼金术的反思》这篇论文也在法国出版,又于1612年在巴黎出版了与雷蒙德·卢利著作参照后的增补本。

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教皇约翰二十二世(拉丁语:Ioannes XXII,约1249—1334年12月4日):1316年至1334年12月4日在位。约翰二十二世在法国亚维农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互相冲突、对立,约翰把路易四世革出教门。——译者注

据说,这位教皇在阿诺尔德·德·维尔诺这位朋友兼老师的指导下,炼金术的所有秘密都被他掌握了。根据传统的说法,他炼了许许多多的金子,临死前他已经跟大富翁克里萨斯(Croesus)一样富有了。他于1244年在吉讷(JiNe)省的卡奥尔卡奥尔(法语:Cahors):是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洛特省的一个镇。——译者注降生。作为一个布道者,他十分雄辩,因此在教堂中很快就升到了高高在上的位置。他曾经写过一本关于金属间相互转化的书,还在阿维尼翁阿维尼翁(法语:Avignon):是法国东南部城市,沃克吕兹省首府。在罗讷河畔,南距迪朗斯河和罗讷河汇合处4千米。市内有宫殿、教堂等,还有建于12世纪的阿维尼翁桥。——译者注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室。就因为有众多的炼金术士从基督教世界中涌现出来,于是他发出了两个谕令来反对这个技艺,由此可以看出他当时并没有被这种幻想迷惑住。但是,他却被炼金术士们誉为这方面最成功的专家,甚至认为他的谕令是为了对付那些滥竽充数的人,而不是针对真正的行家。他们解释说:那些贫穷的炼金术士就是冒牌的,很明显谕令是针对他们的。1344年他与世长辞,在下葬时他的棺材里被放进了1800万弗罗林弗罗林(florin):这是一种名为弗罗林的金币,热那亚和佛罗伦萨于1252年开始铸造,这种金币重3.5克左右,足金。弗罗林币通过南欧日益重要的贸易线路进入西欧和北欧,成为后来大多数欧洲金币的原型。——译者注。人们都认为他的财富都是自己造的而不是积攒的。因此以此为证据,炼金术士们骄傲地认为这些就足以证明点金石并不是幻想。他们我行我素地认为那笔钱真的被约翰教皇留下了,还说他用别的办法哪能得到这么多钱啊?而后他们就得意地回答:“他从阿诺尔德·德·维尔诺和雷蒙德·卢利那里学到了炼金术这件事,从他的著作中就可以找到答案。但他和所有其他的炼金术士一样小心谨慎,由于教皇已经想尽办法保密,所以任何人都没办法从那里探知到这个秘密。”不幸的是,为了对他们自己的话负责,所有的炼金术士都陷入了同样的窘境:这个伟大的秘密已经被他们发现,为了不让它失去价值又不能告诉别人,只能自己一个人研究。到后来,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人们都去变金子了,结果这项技术都不值钱了,结果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去变铜和铁。要是他们真的这样想,那么他们的自制力将会得到全社会的感激。

让·德·默尼格

那时候,探索这项技艺的人遍布各个阶层。我们在上面介绍的是一位教皇,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人是一位诗人。让·德·默尼格在1279年或1280年出生,以诗歌《玫瑰传奇》而著称,在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和腓力六世等人的朝中都曾任职过。那时流行的各种事物,尤其是他坚信炼金术这个技艺存在的态度,在他那首著名的诗中都谈论到了。除此之外,两首分别题为《大自然对炼金术士的规谏》和《炼金术士给大自然的答复》的短诗也是他写的。他最喜欢诗歌和炼金术,然而他最讨厌的是修士和女人。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有关他和查理四世宫中女人的。他曾写过一首诽谤妇女的诗:

每个人都曾经或将要,

被那些自愿的妓女打扰;

我们都在寻找她们,

她们也在把我们寻找。

这显然将她们触怒了。有一天,一些等待觐见的妇女在王宫前堂看见了他,她们打算教训他一顿。这群妇女大概有10或12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棍棒,将这个不幸的诗人团团围住。为了报复他,她们恳请在场的绅士们将他的衣服剥光,然后一边拿鞭子抽他一边游街。其中一些贵族觉得很有趣,表示乐意惩罚他。但这种场面并没有把让·德·默尼格吓住,他镇定地站在人群中,请求在场的人听他解释,要是他解释完了他们还不满意,他就任其惩罚。等局面平静下来,他就开始站在一个椅子上为自己辩护。他说他是写了那首不讨人喜欢的诗,但他解释说那并不是针对全体人的。他只不过是针对那些邪恶的、堕落的女人,根本不是在讲他周围这些如此善良、可爱、端庄堪称典范的淑女们。要是在场的女士们哪位觉得受到了侵犯,他愿意被剥光衣服,让她抽打他,直到她打累为止。他正是用此举躲过了一顿鞭打,而那些女人们也很快就消了气。在场的绅士们却都认为,因为这首诗,要是在场的所有妇女都发了脾气真的把他打一顿,那他肯定会被打死。在他的一生中,他最讨厌修士。他在那篇著名的诗中大篇幅地描写修士贪婪、凶残和卑鄙的品行。由于生前他过多地辱骂过那些修土,为了表示与他们和解,他将一个相当重的大箱子赠给他们了。人们都认为这个箱子里一定装满了金银,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曾施展过炼金术。这些修士们还以为发了一笔财,开始相互祝贺。然而,当他们打开箱子后,却大吃一惊,发现里面只放着一些刻着象形文字和神秘符号的大石板。他们很生气,决定以他是一个巫师为托词,不肯按基督教的仪式给他举行葬礼。但是,最终他还是在巴黎被厚葬了,而且全体宫廷人员都出席了他的葬礼。

尼古拉斯·弗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