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23109500000025

第25章 决斗之风四处蔓延(4)

1652年,当时路易十四刚刚到法定成年的岁数,波弗特公爵和内姆尔斯公爵各带4名随从展开了一次决斗。虽然二者的妻子是亲姊妹,但她们早就对对方有不满了。波弗特公爵和内姆尔斯公爵的不断争执让自己手下的部队很混乱。双方都在找机会和对方大干一场,好不容易机会终于来了(一方的一名成员不小心走到了另一方的会议桌边)。他们选择用手枪来较量,没想到第一发子弹就让内姆斯公爵毙命。威拉尔斯侯爵作为内姆斯的副手,当即就向波佛特的副手黑利科特提起了挑战。这两个人以前从没见过面,但他们却打得比自己的主子们更卖力。由于双方是选择剑来决胜负,他们的厮杀比第一次更长,也更扣人心弦,6位现场观战作证的绅士直呼过瘾。最终,黑利科特因为心脏中剑倒地身亡。这场决斗的惨烈程度前所未有。

伏尔泰说,类似的决斗频频发生。《轶事辞典》的编者说,决斗的人带的护卫人数并不都一样,有时是10个,有时是12个,也有带20个的时候。当主将不能再战时,他们的护卫就会冲上去相互厮杀。其中一个决斗时叫上另外一个做护卫是两人之间友谊最深的标志。很多绅士们都希望能做他人护卫,他们经常刻意将一个小小的误会演变成一次争吵,以便能进行一场决斗。布西·拉布丹伯爵在他的回忆录中就记录了这么一件事:一天晚上,他从一座戏院出来时,一位名叫布鲁克的绅士礼貌地挡住了他的去路,而他们之前从未谋面。这位绅士将他拉到一边问他,蒂昂杰公爵是不是在背后说布鲁克是酒鬼。布西回答道,由于他很少见到那位公爵,所以的确不知道。但布鲁克却接着说,“哦,但他是你的叔叔呀!他住的地方离这儿一点也不近,我没办法亲自问他,所以不得不问你。”布西回答说,“我清楚你的想法,你是要我替我叔叔说话。没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叔叔从没有说过你坏话,如果有人这样说,那他定是说谎!”布鲁克很不高兴地说:“这话是我兄弟说的,他还很小,不会说谎!”布西说,“他就是在说谎,回去用马鞭抽他!”布鲁克剑拔弩张地说:“我很不愿意听到别人说我兄弟说谎。拔出你的剑来吧,接招!”二人即刻就在大街上拔出剑来,不过围观的人将他们分开了。于是二人约定了一个时间按照决斗规则来决出胜负。没过几天,就有一位布西从没听说过的人找上门来,请求要做布西的护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不速之客还说自己和布鲁克之间也彼此不认识,只是听说布西和布鲁克二人要决斗,便决定做其中一人的护卫。他认为布西更为勇敢,所以选择要做布西的护卫了。布西对他说的一切表达了真诚的谢意后告诉他,很抱歉,自己已经有4名护卫了,如果再增加,决斗恐怕是要变成打仗了。

国家开始出台禁止决斗的命令

当公众将这类冲突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的时候,社会风气就可想而知了。路易十四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可怕的现象,也很早就决定要对这种社会问题进行治理。但他却是直到1679年在“建立‘火刑法庭’审理被指是有异端邪说、犯慢性投毒罪和实施巫术的人”时才出台法令禁止决斗。是年,他发布禁令,前任皇帝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的严厉措施被重申。路易十四还保证要实施这些严厉措施,与此同时,他还表达了绝不宽恕任何以身试法者的决心。按照该项著名的法律,法国成立了高级道德法庭,由国内高级军官担任法官。该法庭的法官必须依法给予那些被冒犯的人满意答复以及补偿。如果有绅士斗胆不遵守法庭判决,他不仅会被罚款,而且还将被监禁。如果他试图逃往国外逃避惩处,那他在国内的财产就会被没收,直到他回国认罚。

一个人无论遭受怎样的冒犯也不得提出挑战,否则他非但不能从法庭得到任何补偿,而且还会被要求缴纳数额为他年俸一半的罚款,被停职3年,监禁两年。接受挑战的人也将受到同样的处罚。送传挑战书的佣人或相关人士如果知道内容还去传送,也会被判有罪,初犯的处罚是戴枷示众并当众鞭打;如再犯,受到的处罚则是送到船上做3年苦役。亲自参加决斗的人不管有没有打死人,都将被判谋杀罪,受到相应惩处。地位较高的人是被斩首,中等地位的人则要承受绞刑,而且还不能以基督教的礼节进行安葬。

路易十四发布此项禁令时,还要求其手下重臣承诺不以任何借口参加决斗。路易十四的立场很坚定,对决斗者绝不姑息。法令出台后,有很多决斗者被处死。参加这种罪恶行动的人数因此迅速减少,在之后的几年里,决斗现象几乎已经销声匿迹。路易十四下令镌刻一块奖章来纪念这一成果。路易十四一直很重视该项法令的落实,他在遗嘱中还特别嘱托他的继位者一定要坚持落实这项禁令,要求继位者绝不能对违犯的人发一点儿慈悲。

马耳他也有一项正式颁布的对决斗作限制的法令。按照这项法律的规定,人们只能在一条规定的大街上厮杀。如果他们在别处决斗,法庭将以谋杀罪对他们进行惩处。此项法律里还有一项特别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有牧师、骑士或者女士要求决斗者停止决斗,他们就必须停止,否则,将加重处罚。不过,无论是骑士还是女士都很少使用这一特权。因为骑士自己也经常卷入决斗之中,女士是因为她们认为如果阻止决斗者战斗将使他们蒙羞,因此都不愿意出来阻止。只有牧师才是和平的缔造者。布里多尼描写道,骑士在决斗中丧生后,决斗地点对面的墙上就会涂上一个十字架。他数了数,在那条被允许决斗的街上,墙上共有大约20个记号。

英格兰决斗潮起潮落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格兰的私自决斗已经达到了让人反感的程度。后来用决斗做司法判决的情况少了很多,但在历史上还是有一些记载,伊丽莎白时期有一次,查理一世时期也有一次。亨利·司佩尔曼说,发生在伊丽莎白时期的那次决斗很是不可思议,因为在那个时候它竟然是完全合法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19年)。一项关于在肯特郡恢复部分采邑权的决定被高等民事裁判所做出,被告提出通过一场决斗来证明自己可以保留控制权的挑战,原告接受了。裁判所由于无权阻止这场决斗,于是同意双方各选一名斗士代表自己参加决斗,一决胜负。伊丽莎白命令双方和解,但由于这场决斗并不违反法律,伊丽莎白最终也只能同意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决斗场地选在托蒂希尔的一个地方。到了约定的时间,裁判所的法官和所有与此案相关的律师都到场作证。双方的斗士已然做好了准备,根据法定程序,要当众将原告和被告叫上前去确认自己的代表。被告应声而出,根据程序证实了谁是自己的代表,但原告却没有出现,于是决斗无法进行。原告的缺席被法官们认定为是放弃了自己的要求,法官们便就此宣布这个结果,并禁止他在其他任何裁判所再次提起诉讼。

尽管伊丽莎白对这种解决争端的方式早就不满了,但她的法官和法律顾问们却没有改变这种野蛮行为的意思。私下决斗层出不穷的状况激起了公愤。詹姆斯一世时期,英国决斗之风的猖獗程度完全可以和法国媲美。当时的首席检察官培根试图用自己的好口才推行改革。设于威斯敏斯特宫内、以滥刑专断著称于世的星法院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有两个名叫普利斯特和赖特的人以主人和护卫的身份参加了一场决斗。培根就这件事发布了一项命令,上议院的贵族们对该项命令赞赏有加。因此,他们派人把内容印刷出来在全国散发。

培根的这项命令被称为“合乎时宜,应该公之于世,值得纪念。”培根在命令中首先阐述了决斗的本质以及危害:它破坏了和平和安宁;它引发了战争;它给个人带来了灾难;它让国家蒙受了损失;它使法律遭到轻视。对于引起决斗的原因,培根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对尊严和荣誉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为决斗的发生埋下了种子。这颗种子一旦被傲慢无礼的言辞和幼稚无知的冲动浇灌,就会发芽,加上人们对刚毅、勇敢缺乏正确理解,决斗也就在所难免了。人们认为在争吵中正当的一方固执己见就是刚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为此付出宝贵的生命和鲜血到底值不值得。是人性的弱点和对自身的错误判断才将自己生命押在了这种荒谬的举动中。人不应该随随便便地处置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应该投入到高尚的公益事业中,应该牺牲在伟大的探险路上。决斗不仅仅是生命的浪费,也是金钱的浪费。我们不应将金钱花在这种徒劳无益的事情上,更不应把血溅黄沙看做勇敢刚毅的体现,除非是为了有价值的、伟大的事业。

在那个时候,发生在一个名叫桑奎尔的苏格兰贵族和一个名叫特纳的剑术教师之间的决斗是最引人关注的了。这两个人在切磋武艺的过程中,特纳的剑锋不慎刺中了桑奎尔的眼睛。特纳对此深表遗憾,桑奎尔也大人有大量,原谅了对手,但事情却没有就此结束。3年之后,桑奎尔爵士前往巴黎,很快就成了亨利四世的座上宾。有一天,在闲谈之中,和蔼可亲的亨利四世问起了桑奎尔的眼睛是怎么伤的。由于桑奎尔经常自诩是当时最有水平的剑客,国王的问题让他无地自容,他满脸通红地说,是一位剑术老师的剑所致。亨利四世此时也忘记了自己是决斗的反对者,在不经意间问了一句“这个人是不是还活着?”尽管他没再说别的什么,但他的这个问题却已经深深刺伤了桑奎尔的自尊心。

不久以后,桑奎尔就揣着强烈的复仇之火返回了英格兰。刚开始的时候,他是打算自己亲自和那位剑术教师交手,一决雌雄,但转念一想,又认为自己亲自与对手平等地公开交手有损自己身份。于是,他雇了两名刺客将剑术教师杀死在家中。刺客被抓到后被砍了头,官府拿出1000英镑作为寻找幕后指使者的悬赏。桑奎尔躲了几天后,决定向法院自首。他以为法庭会念他是个贵族,加之是在一念之差下进行的报复,或许会网开一面,饶他一次。法庭上,大权在握的所有仲裁者确实都站在了桑奎尔一边。但国王詹姆斯为了引起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因此没有理会仲裁者们的请求。于是,培根作为首席检察官,对桑奎尔做出了判决。1612年6月29日,桑奎尔作为一名重罪犯,被绞死在了威斯敏斯特宫前的绞刑架上。

培根对“普通裁决难以实施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决斗或决斗裁决”也持反对态度。在培根看来,任何情况下决斗都不该被允许。他还建议,应该出台一项更为刚性的法律来根除这种现象。不能纵容它,更不能鼓励它。所有被判有罪的人都应当立即送到法院进行快速而又严厉的处罚,地位高贵的要驱逐出境。

在随后的那个朝代,又发生了一次决斗,里埃爵士唐纳德·麦凯指控戴维·莱姆塞有叛国之嫌,理由是戴维·莱姆塞曾同汉密尔顿侯爵一起密谋篡夺苏格兰王位。于是,戴维·莱姆塞向唐纳德·麦凯发出挑战,要求通过决斗一决雌雄。当时的政府原本想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解决这起争端,但是莱姆塞却坚持要采取决斗这种惨烈的,几乎已经完全被摒弃的习俗来更好地证明自己无罪。里埃爵士当即接受他的挑战,然后两人都被关在了伦敦塔内,直到有人担保他们会在法庭指定时间准时参加决斗为止。在法庭指定的时间即将到来的时候,莱姆塞如实向法庭交代了里埃爵士对他的指控。国王查理一世当即放下了决斗的准备工作。

尽管当时决斗这种罪恶的行动还不是十分猖獗,克伦威尔的议会还是在1654年颁布一个命令以杜绝决斗。在克伦威尔统治下的共和国,人们被禁止用刀剑来解决纠纷。但是人们心理上对决斗的认同并没有被根除。于是那些受禁令压制的皇家贵族们便将恶习带到了其他国家,在国外继续着他们的决斗。查理二世复辟之后,也颁布了不许用决斗来解决争端的类似禁令,但在查理二世统治时期却发生了最臭名昭著的决斗,对决斗这种无视禁令的举止,当局却表现得十分宽容和大度。

1668年1月,施鲁伯雷伯爵因为自己的夫人被邪恶的白金汉公爵奸淫,而向其发出挑战,施鲁伯雷伯爵要求用决斗来明辨是非。查理二世坚决反对,当然,他并不是出于公共道德的考虑,而是担心丧失宠臣。他下令让阿尔伯马尔公爵软禁白金汉公爵,或者采取其他的方法避免他应战。阿尔伯马尔公爵认为国王自己应采取更可靠的措施来阻止决斗,因此对国王的命令不以为然。决斗的地点被选在巴恩·艾尔姆斯。

决斗当天,受辱的施鲁伯雷带着亲戚约翰·塔伯特和阿兰德尔伯爵之子伯纳德·霍华德爵士“赴约”,白金汉公爵则带着霍尔摩斯上尉和约翰·詹金斯两名随从。根据当时的野蛮习俗,不仅主将要和主将打,随从之间也必须一对一地决斗。其结果是,詹金斯被刺中心脏,战死在决斗场;约翰·塔伯特双臂受重伤;可怜的施鲁伯雷伯爵也被一剑刺死,只有白金汉仅受一点轻伤。更为可气的是,决斗的时候,那个引发这场决斗的女人还恬不知耻地扮成仆人,躲在附近的树林里帮情夫白金汉牵着战马,等待决斗结果。白金汉刺死施鲁伯雷伯爵后,携情妇逃离了那个地方。

最让人气愤的则是,此事发生后,国王还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助当事人逃脱惩罚,而且还若无其事地宽恕了所有相关人员。查理二世在不久后发布的一项命令中正式赦免了杀人犯,只是补充说,以后不会再宽恕任何一个以身试法者。这件事情到底是让国王,还是白金汉公爵,抑或是那个无耻的娼妓声名狼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