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超值金版)
23108300000028

第28章 中华成语故事(8)

据说在春秋的时候,越国有个出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无论怎样打扮,一举一动都是很美的。西施有个心口疼的毛病,犯病的时候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皱紧眉头。她这副病态表情同样很妩媚可爱。

西施的邻居名叫东施,是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她看见西施的病态表情很美,于是就照葫芦画瓢地模仿起来。她本来没病,却也用手按住胸口,把眉头皱了起来,以为这样就美了,然而,人们见她如此装模作样,觉得她更丑,更难看了。

“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庄子·天运》。“效”,是“模仿”;“颦”是“皱眉头”的意思。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东施效颦”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现在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自己谦虚,没把别人长处学到手;二是用来讥笑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东施不知西施长处何在,胡乱模仿,结果适得其反。其实人各有所长,何必模仿别人呢?

157招摇过市孔子为何不愿见南子

孔夫子有一次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卫国卫灵公有个夫人,名叫南子,她听说孔子到了卫国,很想见见他,就派人去对孔子说:

“天下各方的君子,凡是愿意与我的君主以兄弟相称的,必定来见见我,而我也很高兴会见他们。”

孔子婉言谢绝了她的邀请,不想见南子。可是南子不肯,又派人去请,孔子没办法,只好去拜见南子。孔子进了她的门,向她施了礼。南子隔着帷帐向孔子答了礼,满身佩带的珠宝发出一阵叮当声,孔子说:“我一向没有拜见你,今天见了,以礼作答吧!”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同夫人南子乘着一辆车,还有宦官陪侍。孔子坐在后面的一辆车上。他们张张扬扬地从街市走过,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孔子看到卫灵公这个样子,很有感触地说:

“人们是这样喜好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还没有见过重视德行像重视女人这样的人呢!”

孔子对卫灵公的行为很厌恶,便很快离开卫国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后来人们就用“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人们面前虚张声势,夸耀自己,吸引别人注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孔子是大教育家,哪里看得习惯这些只讲究外表,贪图享受的庸人,和他们共处孔子简直跟受罪一样难受。小朋友,在你周围有招摇过市的朋友吗?

158不耻下问孔圉为何受人尊敬

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非常谦虚,十分好学。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他也是卫国人。子贡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所以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

经过孔子这样一解释,子贡服了气。

这个故事出自《论语·公冶长》。“不耻”,不以为可耻。书中记载的原话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的意思是说,虚心向别人请教,即使向比自己学问差、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谦虚好学。小朋友你有没有瞧不起成绩不如你的同学?你向他们请教过问题吗?如果成绩比你好的同学问你问题你会高兴吗?为什么?

159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何逃走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他组织了一个有三百人的吹竽乐队,常常让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却也乘机到齐宣王那里要求参加乐队。齐宣王没有考考他,也不知道他不会吹竽就把他编到吹竽乐队里,并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次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大乐队里,拿着竽装模作样,好像吹竽的样子,他就这样一天天地混饭吃。

齐宣王死后,齐泯王接替王位。齐泯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和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而喜欢吹竽的人单独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他怕现出原形,于是偷偷地溜走了。

这个故事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是“冒充”的意思。“竽”是古代一种吹奏的乐器,跟笙差不多。“滥竽”就是不会吹竽的人或者冒充吹竽的人。现在人们通常用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小朋友,你从南郭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160嗟来之食齐人为何饿死

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闹了大饥荒,穷人没有饭吃。有一个叫黔敖的人,拿着食物摆在路旁,等着救济灾民。这时候,走过来一饿着肚子的人,他用衣袖遮住面孔,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非常虚弱。黔敖就左手捧着吃的,右手举着喝的,对那个人说:“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吧!”可是那个饥民却瞪大眼睛瞅着黔敖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他嫌黔敖这话太没有礼貌,对他不够尊敬,所以拒绝了施舍,最后终于饿死了。

“嗟”,感叹词。人们用“嗟来之食”,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出自《礼记·檀弓下》。有困难的人也有尊严。如果你好心帮助别人,就要和颜悦色一点,态度诚恳一点,别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势。

161狐假虎威百兽为何怕狐狸

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很能干的大臣,名叫昭奚恤。其他国家听到他的名字,都很害怕。楚宣王有一次召集大臣们开会议事,他问大臣们说:

“我听说北边的邻国都很惧怕昭奚恤,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吗?”

大臣们都沉默起来,谁也不肯回答。这时,有位叫江一的大臣,平时就怨恨昭奚恤,他乘机向楚宣王说:

“大王,哪有这种事呢?邻国并不惧怕昭奚恤,而是惧怕您呀!您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从前,有一只老虎,在森林中遇到一只狐狸,便猛扑过去,准备吃掉它。狡猾的狐狸一看,逃跑已经来不及了,便故作镇静地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森林里来做兽王的,你怎么敢吃我!你若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看到狐狸又瘦又小,心想像它这个样子还能当兽王,有些不相信。

“狐狸害怕老虎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就急忙说:‘你如果不相信,那么,你就跟我到林子走一趟,看看那些野兽见了我害怕不害怕!’

“老虎同意了,狐狸大模大样地走在前面,老虎紧紧地跟在后头。

“森林中的野兽,看见老虎来了,都吓得拼命逃跑。老虎不知道野兽们害怕的是自己,还以为它们真是害怕狐狸呢!”

“大王,您现在占有五千多里的地盘,又有百万雄兵,这些交给昭奚恤管辖,所以北边邻国都怕他,其实是害怕您的兵马,就像林中百兽害怕老虎一样的呀!”

“哦,原来是这样!”楚宣王同意了江一的看法。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里,概括出“狐假虎威”一句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欺压人、吓唬人。“假”,是“借”的意思。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小朋友,既然读完了这个故事,请你讲一讲:狐狸为何会大模大样走在老虎前面?百兽真的害怕狐狸吗?老虎最后还会吃掉狐狸吗?

162画蛇添足昭阳为何休战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怀王有一次派昭阳领兵征讨魏国。昭阳作战非常勇猛,很快就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他杀死了许多魏军的将士,夺取了八座城池。获胜以后,昭阳马上调兵遣将,企图攻打齐国。齐王听说这个消息,急忙派陈轸为使节,去说服昭阳,请他不要对齐国施加兵力。

陈轸见到昭阳以后,很客气地对他说:

“您取得这么大的胜利,我向您祝贺。但不知道按照贵国的规定,像你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战果,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奖赏?”

昭阳得意地说:“官封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

陈轸又问一句:“那么还有比这官更大的吗?”

昭阳答道:“当然有啊,那是令尹。”

“哦,原来是这样,”陈轸沉着地说:“可是我看令尹官虽然显贵,但是楚怀王是不会设置两个令尹的。请您听我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我的见解吧。楚国有一个管理祠堂的人,他在一次祭祀祖先之后,把一壶祭祀用过的酒,赏给手下的人喝。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肯定是不够的,如果给一个喝,那就能喝个痛快。有人提议:每个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谁最先画完,这壶酒就归谁。大家认为办法挺有趣,就各自在地上画了起来。有一个画得很快,一转眼就把蛇画好了。他提起酒壶正要喝酒,但是看见别人画的很慢,就想再显显自己的本事。于是他给蛇画上几只脚。他在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把酒壶夺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画上脚就不是蛇了,第一个画好蛇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你!’那人说完,就理直气壮地把酒喝了,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

“现在,您为楚国打败了魏,得了八座城池,还不息兵,而要讨伐齐国。我以为您名气已经很大了,官也不会再升了,如果不趁胜利的时候罢手,等到一旦有个好歹,性命都没了,再得到个爵位又有何用?那不是与画蛇添足一样吗?”

昭阳听了陈轸的话,很受感动,就班师回国,不再攻打齐国了。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就是从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小朋友,现在请你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陈轸引用什么故事说服了昭阳?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反倒喝不到酒?你曾经也做过画蛇添足的事吗?是什么事呢?

163亡羊补牢庄辛如何劝襄王

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公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落。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就劝襄公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否则楚国就要灭亡。襄公听了很不高兴,骂他老糊涂了,用不吉利的话扰乱人心。庄辛受了委屈,就迁到赵国去避居。五个月以后,秦国果然出兵侵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

襄公遭到失败被迫流亡到城阳。这时,他才觉得庄辛的话很对,后悔不及。于是他派人到赵国去把庄辛找回来,对他说:“过去我没有听你的,弄到现在这般地步,你看我该怎么办呢?”

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有一天早晨,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他没有接受劝告。

第二天早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他赶快堵上窟窿,把羊圈修好。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人们都说,丢失了羊再来修补羊圈,也还不算晚呀!

庄辛用这个故事劝说楚襄王,以后要把国家治理好,来补救过失。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现在这个成语常和“犹不为晚”一起连用,即:“亡羊补牢,犹不为晚。”人们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还可以及时设法补救。是的,犯了错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知错就改,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小朋友,你正在犯什么样的错误呢?准备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

164惊弓之鸟飞鸟为何不射自落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联合对付秦国。越国派魏加到楚国去拜见春申君。见面后,魏加问春申君:“您有领兵的将军吗?”春申君回答:“有呀,我打算让临武君做将军。”

魏加想了一下,说:“ 我小时候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说明一个道理,可以吗?”

春申君说:“当然可以。”于是魏加就讲了一个故事:

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人。有一次,他正和魏王一起谈话,忽然抬头看见一只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