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超值金版)
23108300000021

第21章 中华成语故事(1)

70爱屋及乌国王取得天下后为何高枕无忧

周武王取得天下后,心中并不安宁,于是召见大臣议事。武王说:“如何对待王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如果喜欢这个人,就连同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讨厌那个人,就连同讨厌他家的墙壁篱笆。因此,应杀尽全部敌对分子。大王认为如何?”

武王认为不可。召公说,有罪的要杀,无罪的则可以让他们活下来,武王认为还不行。这时周公建议,让他们各回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也不应该偏爱自己的朋友和亲属,而应该用仁政来感化天下人民。

武王听后很高兴,心中平静了,觉得从此以后可高枕无忧了。

这个故事出自《尚书大传·牧誓·大战》。及,到;乌,乌鸦。成语比喻爱一个人就会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的人或物。你觉得姜太公说的“爱屋及乌”对吗?屋是屋,乌鸦是乌鸦,不可以混为一谈。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会欣赏他的优点,怎么可以欣赏他的缺点呢?因此姜太公的建议是不对的。周公的建议才是人道的,合理的,因此被武王采纳了。

71按兵不动赵简子准备何时出兵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简子准备袭击东方的卫国。出兵之前,他派了一位亲信大臣史默去刺探卫国的军情。可是直到六个月后的某一天,史默才带着大量的情报从卫国回来。这让积极备战的赵简子非常生气。史默解释说,以前,卫灵公重用献媚的小人弥子瑕,现在,他幡然醒悟,任命德高望重的贤臣遽伯玉为丞相,赢得了民心。同时,为了让人民能勇于保卫卫国,卫灵公让人公开宣布:“晋国已经命令我国,凡有姐妹、女儿的人家,都要抽调一人去当人质。”消息传出去后,卫国人民十分气愤,充满了对晋国的仇恨。而且,孔子的弟子贡也得到了卫灵公的重用。赵简子听完后,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立即下令三年按兵不动,暂时放弃原来的进攻计划。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恃君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在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请问,赵简子为什么要放弃攻打卫国的计划呢?因为卫国人对晋国充满了仇恨。赵简子如果这时出兵肯定会战败。因此他等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小朋友,做事情要看准时机。如果你正准备去放风筝,突然下起雨来了,那么你该怎么办呢?当然是等雨过天晴时再去放风筝了。

72安居乐业老子独创的小国寡民生活

相传春秋时,有一位哲学家兼文学家名叫李聃,我们今天称他为老子。他思想比较保守,对当时的社会革新潮流极为不满,希望回到远古的原始社会——即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大家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生活。于是,他就勾画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国家不大,人也稀少,即使好的生活生产工具也不去使用,人们之间很少交往,自己生产劳动得到的成果自己使用,不必用它去和别人交换其他产品。各人有自己的家园,吃得饱,穿得暖。不过这种生活在现实中很难找到。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货殖传》,原文是“各安其居而乐其业”。成语意思是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小朋友,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出门,不跟别人交往,每天只在自己家里耕田种地,种什么吃什么。世界上没有商店,没有服装店,我们只能自己纺纱织布做衣服自己穿。这种生活你愿意过吗?你一定会说当然不愿意。是的,这只是古人的生活方式。现代人的安居乐业是指要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后才能安心愉快的工作。

73不可救药周厉王为何仓皇出逃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日益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关心国家前途的大臣们忧心忡忡,老臣凡伯则极力劝说周厉王应整顿吏治,力修德政。周厉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大臣们也嘲笑凡伯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写了一首很长的诗来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他在诗中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如果让忧患越积越多,就像重病一样无法治愈,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正如凡伯预言的那样,不久,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出逃。西周从此一蹶不振,一天天衰落下去,出现了无法挽救的分崩离析的局面。

这个故事出自《诗·大雅·板》,意思是病很重,用任何药也无法挽救其生命。比喻人或者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周厉王不听从老臣的劝说整顿吏治、力修德政,导致平民和奴隶终于拿起武器推翻了腐败得不可救药的王朝。小朋友,读书学习也要像国王治理国家一样用心,不然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越来越糟,如果等到差得不可救药可就太晚了!

74不学无术皇帝凭什么将霍家满门抄斩

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因为人乖巧,办事谨慎,深得汉武帝的喜爱。武帝临终前,将其封为司马大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霍光功劳虽不小,但却不学无术,不明事理,常常居功自傲。不仅大臣们敬畏他,而且连皇帝都要恭敬他,自然地,他便遭到了许多人的怨恨。

宣帝即位后,霍光的妻子想将女儿许给宣帝做皇后,但是宣帝已经立了许氏为皇后。于是霍光的妻子便买通皇后的女医,毒死了即将临产的皇后。事发后,霍光不但隐瞒实情而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女医开脱罪行,甚至不让她受监审。由于霍光的不学无术,独断专权,在他死后第三年,霍家就被满门抄斩,诛连九族。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霍光传》,术是“技能”的意思。这个成语原指不读书不学习,没有学问修养。现在多比喻为人没有学问,没有才能。霍光因为不读书不学习,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结果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读书能够让我们明事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成为有品德有才华的人。小朋友,既然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好好学习。

75半途而废乐羊将金子抛到野外的主要原因

汉朝时,河南郡有个贤慧的女子,人们只知道她是乐羊的妻子,真名反倒被人们忘记了。乐羊曾将路上拾得的一块金子交给妻子,妻子则劝说,这同盗取别人的东西、接受别人的可怜或施舍没有什么区别,一样会玷污人的品行。乐羊听后很惭愧,将金子抛到野外。出门寻师学艺时,乐羊由于想家,很快就跑了回来。妻子没有责怪他,却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的绢帛是由蚕丝一根一根地积累起来,一寸,一丈,再到一匹。现在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学问需要积累,只要每天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自己的品行才会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绢帛有何不同呢?”乐羊听后大受感动,为了完成学业,连续七年没有回家。

这个故事出自《礼记·中庸》,废是“停止”的意思。这个成语是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你瞧,乐羊的妻子说得多好!如果我们做事情只做到一半就罢手不做了,那跟没做有什么区别呢?就像我们爬山爬到一半就停下来,那怎么能到达山顶呢?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坚持下去,不做成坚决不罢休。

76从容不迫庄子知道鱼快乐吗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和另一位哲学家惠子一同观鱼。

庄子说:“你看这条鱼在水中游得多么从容不迫啊,多么快乐啊!”惠子反驳道:“你既然不是鱼,凭什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又怎么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接下来又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知道鱼的快乐才会问我。那我告诉你,我是从自己的感觉中体会到的。我同你在水边观鱼,悠闲自在,自得其乐。这鱼呢?其实是水中游戏,从容不迫地观望着我俩,它们当然也和我们一样,感到十分快乐 。”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从容是“镇定、沉着”的意思,不迫是“不急促”的意思。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小朋友,你可知道庄子为什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因为庄子自己是快乐的。庄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因为他是大哲学家,他已经看透了人世间的事,他已经超脱了,因此他整天都没有烦恼、悠闲自在、快快乐乐的。我们做事情也要怀着一种不慌不忙、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77出人头地欧阳修为何让路于苏轼

苏轼二十岁时便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当他读了《刑赏忠厚论》一文后,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由于当时试卷是封上考生姓名的,他以为此文是其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取了第二,其实,这篇文章是苏轼写的。

后来,欧阳修得知此文并非其学生曾巩所写,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写的,便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竟让他屈居第二,赞叹不已。于是写信给当时颇有名气的梅尧臣说:“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苏轼由此得到了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加上他自己勤奋刻苦,他的文章便越写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大文豪。

这个故事出自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成语意为高出人一头,形容高人一等或超出别人之上。苏轼的文章本来就写得很好,后来经欧阳修等名家指点,他的文章便更加高人一等了。苏轼受了委屈反倒出人头地了。小朋友,如果从现在开始用功学习,将来才有机会得到更多好老师的指点,到时候你也会出人头地的!

78草菅人命谁将胡亥引上了邪道

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以《过秦论》和《吊屈原赋》等文章名噪一时。他从小就聪颖好学,极有才华,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大夫的官职,可是由于遭人嫉妒被贬为长沙王主傅,由此写出了《吊屈原赋》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戚。后又被召回担任梁王太傅(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的老师,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导皇太子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教他如何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像秦朝末年赵高教秦二世胡亥,就应该满门抄斩。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像看待割茅草一样,不当一回事。这并非胡亥生性如此,而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贾谊传》,菅,指的是一种茅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轻视人生命,任意残害人命,杀人就像割草一样。其实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即便你很有才华,如果不能将聪明才智用到正道上,而是走歪门邪道去干坏事,那么你的才华反倒成了你作恶的工具,你反倒被才华所害了。小朋友,从小不但要功课好,同时更要注重品德修养,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79春风得意孟郊为什么想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虽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但在仕途上却屡屡遭受挫折。他平日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很少与人交往。直到遇到韩愈后,他的诗作才被韩愈所赏识。尽管韩愈多次催他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次不中,没有摆脱贫困的处境。

到了四十一岁,他曾两次上京应试,但都落了榜,等到第三次应试中了进士时,已快五十岁了。中了进士后,他兴奋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绝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致意思是说:“从前那段穷困潦倒的岁月不值得一提了,今天的心情才真正的开朗起来,还是在这春色美好的京城骑马游逛吧,恨不得一天就把长安最美的景色看个够,这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个故事出自孟郊《登科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达到目的以后洋洋自得的样子。你瞧,故事中孟郊快五十岁时终于中了进士,他因此洋洋自得,好不快活呀。人生的路上有阳光,也会有风雨。人生有失意之时,也会有得意之时。失意时不要气馁,得意时不要忘形。如果你得意忘形,恐怕一不留神又要走下坡路。

80大材小用辛弃疾到底得的什么病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金人南侵后,他便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又带这支队伍投奔抗金领袖耿京的起义军。不久,他们的部队便同朝廷一道有力地打击了南侵的金军。

可是,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一直得不到重用,只得长期闲居在江西上游一带,直到六十多岁才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官。上任后,第二年,宋宁宗召他去临安,征询他对抗金的意见,临行前,好友陆游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鼓励他抓住时机施展自己的才华。诗中称辛弃疾是同管仲、萧何一样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现在当浙江绍兴知府,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并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最终,辛弃疾仍未被重用,六十七岁那年终于在忧愤中死去。

这个故事出自陆游赠辛弃疾的诗。材是“木料”的意思。成语原指大材料用在小地方,现多指对人才的使用不当。辛弃疾因为没有机会尽情施展才华,因此在忧愤中死去。幸亏如今时代不同了。在这个人尽其才的时代,你只要有真才实学便会有用武之地,如果你是千里马总会遇到赏识你的伯乐,如果你是栋梁,绝不会被当作烧火棍扔向火坑。

81大公无私祁黄羊凭什么赢得了孔子的夸奖

晋平公时,南阳需补个县令,于是晋平公问大夫祁黄羊谁去合适,结果他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孤。晋平公大为不解,祁黄羊则说:“您是问我谁担任县令可以,并没问我的仇人是谁。”解孤不负期望,任职后,为民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又一次,朝廷需增加一名军中尉,晋平公又让祁黄羊推荐,出乎意料,他竟然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之后他向晋平公解释道:“您要我推荐军中尉合适的人选,并没有问我儿子是谁。”结果,晋平公接受了这个建议,派祁午担任军中尉,祁午也不孚众望,干得非常出色。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大为感慨道:“太好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不回避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这个故事出自《管子·形势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心为公,毫无私心杂念。连孔子都说好的人,当然好了。做人就要像祁黄羊一样,以大局为重,没有私心杂念。小朋友,如果老师让你选班长,你会选跟你吵过架的同学吗?如果这个同学成绩好又有能力,那你还真不能因为你们吵过架就不投他的票,不是吗?

82奋不顾身司马迁为什么要替李陵辩护

西汉将领李陵率军同匈奴作战,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匈奴。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他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太守司马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有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考虑如何奋不顾身解救国家的危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援绝粮尽,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将其关进监狱,施行“腐刑”。之后,武帝还将李陵家人全部杀害,李陵只得在匈奴娶妻成家,无法实现其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