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生存启示录
23074200000035

第35章 关于情感教育

第一,首先我们强调,我们所言之“情感”二字,当然的,非仅指爱情现象的那一种情感,也不是包括了亲情和友情关系便全部涵括了的那一种情感。不,不是这样的。我们所关注、研讨、分析和提升的情感,很丰富,很广博。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切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等。自然,也包括人类的情感现象。也就是说,倘忽视人类社会的林林总总的情感现象,则“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句话,就不能成立,起码是有严重缺陷的概括。或换一种说法,人和社会和他人的一切关系,最终必然会呈现于人的情感方面。

第二,谁教育谁?

师生共同接受教育。

师生相互教育。

我们共同地、自觉地自己教育自己。并且,将这一种自我教育,首先当成对自身有益的精神保健。

那么,究竟谁是教师呢?一言以蔽之——文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解读人类情感现象的正面的和反面的记录,都可作为我们的教材。

我要再强调一点,情感教育这一门课程,不是和我们的中文专业无关的课程,也不是中文专业的辅助课程,而是和我们的中文专业密不可分的课程。简直可以这样说,忽略对人类情感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解,中文其实已不再是中文,人类的一切文艺的、文化的现象,便全都没有了文艺的和文化的精神可言。比如毕加索——如果我们不研究、不了解他和他一生所从事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深刻的情感关系,不了解他和他所处的时代的情感关系,则我们无法理解他的某些画。

当然,人类的全部文艺的、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即使我们教学的是中文,中文和我们的关系,也远不及社会和我们的关系那么紧密。

故我们的眼,我们的耳,我们的心,不能只去看、听和想从前的人事,文艺中的人事,文化中的人事,更要关注现实。我们必然要立足于今天审视文化,也必然要借助文化来解析现实。

我们的情感教育所涉及情感现象较多,比如情调、情绪、情结、情愫、情操、情怀……

依我想来,情调是后天的,易变的;往往与时尚有关,甚至是某阶段比较刻意的、做作的一种表层面的情感现象,每具有欺人性和自我欺骗性,却又往往是宁愿的、愉悦的。

而情绪,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情感的冲动表现。每一个人都常有这样的情况,企图掩饰是一件极难之事。比之于情调,它是情感的真实流露。不一定可取,但肯定真实。一般情况下,它是一种应该予以宽容的情感表现,但同时,又是一种需要克制的情感表现。

情结乃是情感长期堆积于心而形成的意识块垒。通常并无大害,只不过使人一厢情愿地一往情深,但也可能导致人的情感偏执,于是远离了客观和真实。

情愫是可持续的,相对稳定的情感现象,每以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为其基础。

情操乃是在情愫的基础之上升华了的一种情感现象。这一词汇的表意是决然正面的。它所体现的情感之质,高于人类普遍情感之质,它并非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情感现象。正因为如此,一个有情操可言的人,几乎必有良好的信仰和操守,于是可敬。

情怀是一种超越一般情感本能的,受理性引导而又与理性水乳相融的情感现象。世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什么情操可言而居然有情怀的,世上也没有一个人是有情怀的而居然毫无操守。

情怀乃是一种大情感,使人具有不寻常的情感之境界。这使有情怀的人有时有点像宗教徒。他们的信仰不一定与宗教有关,但肯定和人类情感的崇高方面有关。

最基本的情怀是人道主义以及对公平和正义的超一己利益关系的主张。真正的公仆人物理应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公众有着责任性质的真挚情怀的人。国家和民族若有许多这样的人,幸也。以上种种情感现象,都必然地生发于人的心里,亦作用于人的心,于是决定人的心理的明暗,于是体现为林林总总的言行:高尚、无私、爱、同情、宽容、感激、理解……或相反:恨、妒、歧视、轻蔑、嫌恶、恐惧、自私自利……而有时,情怀以相反的状态所表现的恰恰是它的优秀之质。比如,对于不道德的、丑陋邪狞的人事所表现的轻蔑和嫌恶,拒绝同流合污也。我们每一个人,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和贫富,几天内,至少有一次会受到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情感所影响。我们的人性是有先天弱点和缺点的,我们不必修行为圣人。但我们若不互相进行情感的教育,若不师从于人类文化中的文明,我们有可能渐渐成为邪劣之辈、丑陋之人,而我们还不自知。仅仅具有本能情感的人是没有进化的人,因为本能的情感,那是动物也有的。甚至,连动物身上,也偶尔表现有超本能的情感。没有以文化方式为依托所进行的教育,人类的历史将停止在奴隶社会,而那时的人类是凶恶的,比地球上的任何一种动物都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