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23046700000023

第23章 水之情(8)

对一个私营企业家来说,我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全球经济危机,钾肥由每吨3500元降到2000元以下,而且还没触底,运销还不顺畅。会前我和他谈过此事,算是安慰和开导吧,“损失有点大,不过还能挺住,有东西在,迟早也是钱。”

马功仁是自信的。在这样的压力和背景下,我知道,在他的想象中,捐10万是有点少,但多少就不少呢?

马功仁说:“你不知道,在外面时间长了,别说家乡的什么事,一听甘谷这个名就激动,没办法,我这个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乡观念太强。”

正是这种对于家乡浓烈的感情,今年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后,他带着食物、现金、自备油品,和县上慰问团团长、政协副主席王金生一行驱车千里,迅速赶到玉树,了解甘谷老乡受灾情况,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让在玉树的甘谷老乡和慰问团一行无不感动。

从程俊峰到马功仁,我从他们身上感到一种浓烈而浓厚的桑梓情怀,他们是甘谷值得骄傲的优秀儿女。他们的优秀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智慧和成功,更表现在作为成功人士的他们对家乡的一片赤子情怀。他们,让甘谷前进的脚步永远那么自信而从容。

凝聚的力量

爱心在传递,爱的热流在甘谷大地上涌动。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为2009年后半年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现任县科技局局长的王天成曾在安远、康家滩、礼辛等西北部乡镇当过多年领导,对西北部的干旱和群众吃水的艰难他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再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照现在这样的环境恶化下去,把人们撵起身的就不是吃饭,而是喝水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部群众吃水问题,这钱,怎么捐,捐多少都值。”

家在安远镇厚家坪村的杨新钱是县纪检委廉政室主任,谈到捐款,他一下有点激动起来,“没有比半夜起来让人等水更苦的事了。那时还在学校任教,眼看快到上课时间了,可就是队排不到跟前,厚着脸皮加前面舀上就走,群众知道咱的情况都能理解,可你忙,谁不忙,这样厚脸皮的事,少了可以,多了,别人不言传,自己做不来。能彻底解决西北部群众的吃水问题,这款,应该捐,捐多少都值。作为受益区群众,我真心感谢所有为饮水工程捐款的好心人。”

现为县文化馆干部的王林录和李富强是大石人,刚参加工作不久,500元对他俩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但他俩捐得很积极,“别人都在为我们捐,作为受益区人,我们感恩都来不及,这钱,应该捐,捐得值。”有同类看法的还有县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王继红,他既是捐款者,又是林业局单位捐款的组织者,他高兴地对我说:“能让北山人吃上自来水,别说500元,比这多都值,天一旱,窖水吃完,500元拉来的水能吃几天。有了这工程,再也不为拉水难肠了。”

县政协原主席李宏基是谢家湾乡人,在县政府任副县长时分管过农业,对水,他有比一般人更宏观的认识,“哪一个人当书记、县长,哪一个人分管农业,最折磨人的都是水。好年成还行,像那些年连续大旱,地缺水,人更缺水。那些年尽管也想了许多办法,但限于条件,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下好了,一劳永逸。大家的事大家办,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点款,献点爱心,应该,更值得。”从他的话语中,我就不难理解后来他和离退休老干部们参观西北部饮水工程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激动了。

干部职工在行动,作为受益区群众,他们也在这支爱心的大军中澎湃着自己的激情,用他们的话说,“这钱是给咱自己捐的。比起国家给咱那么大的投资,比起干部职工的捐款,咱这点钱,算啥。人家不受益都捐,咱们是直接受益人,不捐点,能对得起良心吗?”话说得极朴实,他们捐的钱中,一部分是钱,还有一部分是对所有支持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好心人深深的感谢。

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甘谷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但自始至终资金的压力像山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该工程总投资9957万元,除极力争取的国家政策性投资4771.27万元外,缺口部分5185.73万元就只能靠多方筹措了。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在“资金筹措”中写道:“资金筹措总的原则是:以争取项目为主,集资捐款为辅;受益区群众以投工投劳为主,农户筹资为辅。”号召受益区群众积极义务投工。村级管网由乡政府负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上,划段到村,承包到户,限期完成土方开挖和回填任务,初步估算费用500万元。向受益区群众集资,落实群众自筹金,每户按200元(不包括入户费用)计,初估筹资600万元。

在随之产生的《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工投劳方案》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细化,“按照国家、地方、群众多方筹资的工程建设原则,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必须动员受益区群众、全县干部职工义务投工投劳,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由所属乡镇进行管理。群众投工投劳主要以村级管网土方开挖为主,根据工程实际勘测情况,对受益各村的开挖范围进行初步量化,其他则是以本村居住地大道开口处为界,承担主管的上游部分和本村各规划巷道的管槽开挖。由于没有按照土地界限划分,同时各村居住的零散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各村工程量不能达到平衡,这样,各乡镇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乡镇的实施办法。”

利用群众的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受益区群众的负担,这是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亮点之一。在不加重群众负担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筹措资金,也是该工程能顺利进行,建设速度在质量保证前提下一再加快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村级管网开挖现场,我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容。由于强壮的男劳力大多在外务工,工地上,多的是妇女和老人,遇周日,还会有学生主动加入进来。这是一种目的和意义非常明确的劳动,一切为了自己。在这种精神动力的驱使下,村级管网全都挖得合乎标准,保质保量,用他们的话说,“这活可不敢耍奸,给自己家挖的,一旦耍奸弄猾,水过不来,一再返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正像《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工投劳方案》中说的那样,“由于没有按照土地界线划分,同时各村居住的零散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各村工程量不能达到平衡。”但这种不平衡并没有多大差距,仅仅是星星点点的差距,乡镇总体情况大致都在800元以内,包括集资款200元,入户材料费及安装费用400元,村级管网开挖费100至150元,最多的也就200元。而这钱,群众全都眼瞅着一分不剩地用到了工程上。

在大石乡李川村,我采访过一个叫张粉儿的女人,我问她款收得多不多,她说:“700多元,对李川这儿的群众来说,不算少。但对整个工程来说,那就少得可怜了。要不是国家投,干部捐,这工程,就像要骡子长翅膀一样,想都不敢想。说实话,干部们开始说这事时,谁还把那话当话,吃熟面,说散话,渭河在什么地方,李川在什么地方,那水能从空中飞过来。坐在李川想吃渭河里的地下水,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啥差别,到现在大多数人还不相信哩。可好,前些日子谢家湾几个村通水了,我们邻居正好那儿有亲戚,他生来就是一个犟脾气,硬是跑去看了一回,来时还装了两塑料瓶,这下,好多人就信了。可还有人犟求扳不到夜壶里,照样不相信,说那两瓶水哪是什么地下水,全是市场上卖的矿泉水,两人便争,争得都像要下蛋的老母鸡,就差没来个斗斗吃。”

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人,极健谈。“你信不信?”我问。

“我当然信,不信我能这么说。这些年政府提倡的好多事情,一开始有几件老百姓相信?可没几年,全都相信了。不用地膜你试试,果树不打药你试试,合作医疗都认为是骗人的,两个人同时得病都住了院,每人都花了几千块,结果是一家的医药费报了,一家哑巴吃黄连,羞得说都说不出口。特别是咱这后山,信息本来就闭塞,眼界又不广,再不听政府的号召,光凭着自己的想象胡来,吃亏的还不是自己。”

张粉儿的话很有代表性,群众是捐了款,但比起庞大的建设资金,那绝对是沧海一粟,反过来讲,我们的群众还不富,因而,小钱也就变成大钱了,这是矛盾,而解决这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就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安远镇韩家湾村,年逾七十的老韩对我说:“娃们还嫌贵呢,我说,天旱了你拉一车水人工搭上得多少钱。我说话直,娃娃们不爱听,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要不是现在社会好,谁还管你这烂事儿。”

大石乡榆川村村委会主任陈天学是我在三中时的学生,这个刚刚通过考试被从村干部中录用为乡镇公务员的优秀青年,谈到工程集资款的征收时对我说:“收集资款时,村上正准备硬化道路,心想干脆两样款项一起交,可一千元,对我们这个后山村来说实在是个大数字,我们有点犹豫,最后还是决定一起交。出乎意料的是很短时间内这款全交齐了,入户管道都完成了。这事给我很大触动,真是没有落后的群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和群众想到一起,代表他们的利益,做他们盼望做的事。当了十几年村干部,这次的集资款,收得太容易。现在,群众天天盼的就是几时吃上水。”“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你给抓住了,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群众好,更要干部好”。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努力,我和同学们看着你。”他憨憨地一笑说:“那是应该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两件事一直像潮水一样冲击着我心的堤坝,一是这项工程实在是上对了,上得太及时了;二是饮水安全工程直接拉近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西北部干旱山区群众从饮水安全工程本身所感悟到的东西,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工程本身。当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语言一再感谢党和政府时,我也越来越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什么是“三个代表”,什么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什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访的一年多时间,对我来讲,是一个深受教育的过程,一个灵魂经受洗礼的过程。我们现在所做的和将要做的,已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历史,而是重塑历史。一个政党,只有将自己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政党,才有如此的气魄,如此的胸襟。

认识上有问题,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反复做工作,详细介绍工程建设情况,打消群众的疑虑,既要让他们捐款,还不能让他们背上包袱。一个乡干部怕是真遇上了一个钉子户,他气呼呼地说:“有些群众,就像核桃一样,生来就是砸着吃的,嫌这多那多,前些年收的税费多不多,你还不都乖乖缴了。现在政策变了,提倡和谐社会,和谐是什么,和谐总不是让吃屎的把屙屎的给唬住吧。”我听着,看着他气愤的表情,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急于完成任务,但不同意他的看法,正是由于前些年农民负担太重,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党和政府才为农民减负。农民是我们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同胞兄弟,把他们当核桃一样砸,和砸我们自己的手指头有啥两样。我们的农民还不富,就算有钱,还有个一时不便,原谅他们吧,实事求是地说,几十年来,我们用农民的忠诚和血汗,干了多少虎头蛇尾甚至劳民伤财的事,对这些失误,如果没任何一点看法,唯一的答案便只能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全是傻子,可这,现实吗?

绝大多数群众,不仅主动缴了,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开挖任务,而且保质保量,甚至超乎质量要求,他们心怀感激,以只有他们能理解的心情等待通水的那一天,他们知道,他们坚信,比节日还值得庆贺的那一天快要到了。

他们等待着,心情激动地等待着。

我的手头有一份谢家湾乡《安全饮水工程款收缴进度统计表》,截止时间为2009年9月21日上午。

谢家湾乡21个行政村,应交集资款52.75万元,入户款104.17万元,合计156.92万元,占应缴任务204.24万元的77%,完成收缴任务80%以上的村委有山庄、李家沟、谢家湾、勿步岘、张家沟、自坪、麻柳、永丰、东庄、白家局、西庄、沟滩、阳屲、丁家沟村,占村委数的66.7%,其中山庄、李家沟、谢家湾、勿步岘、张家沟、自坪、麻柳、永丰村超过任务的90%,占村委总数的38.1%。这只是我在采访时无意间看到的一份统计,其余各乡镇,我相信,速度也一定大同小异。

从6月9日开工到9月21日,短短100天时间,完成任务的77%,这不是一个很慢的速度,要知道,对山区群众来说,这段时间是他们一年中最忙的时间,也是收入最少的时间。在吃水还是一个梦幻般的阶段,他们克服困难积极筹资,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对工程的支持,更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恩。统计表已不是一行行枯燥的数字,而是一颗颗滚烫的心啊!

“不能有一户人吃不上自来水,享受不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远镇党委书记王耕晨、乡长李旭晖斩钉截铁的铿锵语言,不仅说出了他们的决心,更代表了西北部6乡镇所有乡镇领导和干部的心声。“对五保户、特困户和实在缴不起的,乡政府自己想办法,即使自己垫钱也要让他们吃上水。”没有比这样的声音更朴实,没有比这样的声音更让人感动的了。

作为县长和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指挥部总指挥的贾忠慧曾对我说过:“我要看着工程范围内最后一户人吃上自来水!”

透过这些朴实的话语,我看到的已不仅仅是决心,而是一个六十多万人的县长对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忠诚。这种对于人民的感情和忠诚,就是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根源和保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