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23046700000020

第20章 水之情(5)

对上述这些,如果说专业人士能心知肚明的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过多的专业词汇领会起来还是有点吃力,让我们只看这一个数字吧——管网总长度2768km。这个长度,相当于从甘谷到兰州往返5个多来回。基本上等于从甘谷到北京折一个来回,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在各种不同地质情况下开挖这么长的管道,开挖、安装、填埋,那该是多么巨大的工程量啊!红壤土、鸡粪土、陡坡、隧道、倒虹吸,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种种艰难,我的心被揪结,被震撼,被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的感动。如果写作本书最初的动力只是来自于一种朴素的感动以及王玺卿主席和许多有志之士的激励的话,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我愈来愈感到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必须得写,不写,就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一个党员作家和人民休戚与共的使命,更对不起决策者具有全球意识的眼光和建设者勇往直前的气概。

采访的过程,是一个被深深感动的过程。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庞大的工程意味着它必须要有庞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和保证,一旦资金断链,后果则不堪设想。

该工程项目预算总投资9957万元,其中建筑工程7317.86万元,金属结构及设备安装费1784.16万元,临时工程129.5万元,其他费用435.23万元,预备费290.5万元。

该项目共受益15.0373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0.8933万人,以水窖为饮水水源人口共4.1440万人(属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根据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投资政策,可争取到国家投资4771.27万元(不安全人口属国家投资范围,每人按438元计),如此,尚缺资金5185.73万元。

一半多的资金为缺口资金!

巨大的资金缺口像山一样压在王子生、王振宇、贾忠慧、申君明、郭世文等领导的心上。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是对县四大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观水平的考验,对他们眼光、胆识和魄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信心、毅力和耐力的考验。开弓没有回头箭,任是多大的困难,哪怕天塌下来,只有咬紧牙,手挽手,心心相印朝前走了。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对资金筹措有较为详细的安排,有方法、有信心,让人看到了困难和机遇之间初露的曙光。

资金筹措总的原则是:以争取项目为主,集资捐款为辅;受益区群众以投工投劳为主,农户筹资为辅。

1.整合其他项目投资,积极争取项目计划外投资。尤其是灾后重建项目、整村推进项目、农网改造项目,都应偏重于西北干旱山区。同时,县发改局、财政局及相关单位要向省、市积极争取资金,预估整合资金2000万元。

2.该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号召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捐资,初步预计捐资500万元左右。

3.号召受益区群众积极义务投工。村级管网由乡政府负责,在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划段到村,承包到户,限期完成土方开挖及回填任务,初步估算费用500万元。

4.由受益区群众集资,落实群众自筹资金,每户按200元(不包括入户费用)计,初估筹资600万元。

5.动员甘谷籍致富能人及在外工作人员捐资,并召开致富能人座谈会,向在外工作人员发出倡议书,号召他们为西北部干旱山区人民早日饮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外甘谷籍工作人员的动员及捐资方案,由人大、政协有关领导具体负责。

6.申请银行贷款1000万元。

以上预计共筹资4600万元。

在《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资捐款方案》中,就集资捐款方式和安全管理做了进一步说明。

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确定捐资的范围如下:全县干部职工,县内致富能人、企业家、甘谷籍在外工作人员。向他们发出倡议,号召他们为家乡父老乡亲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全县干部职工提出以下捐资方案:原则上正县级干部2000元,副县级干部1600元,正科级干部1400元,副科级干部1200元,其他每个干部职工在各单位充分发动,广泛动员,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原则上不少于500元,确因特殊原因不能捐款的,由单位掌握。

为激励捐资者,榜样后代,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新渭河大桥或天门山脚下,树碑留名,以志诚谢。凡全县干部职工捐款在1000元(含1000元)下者,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颁发荣誉证书;凡捐款在1000元以上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刻碑留名;甘谷籍在外工作人员,不论捐资多少,均颁发荣誉证书并刻碑留名;凡个人捐款在5万元以上,单位捐款在10万元以上者,单独立碑。

捐助资金在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捐资名单及数额在县电视台公布。资金的使用结果张榜公布,定期在甘谷有线电视台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县内干部职工捐款,企事业单位集资由本单位造册登记,统一上交甘谷县会计核算中心,所有社会各界及县外甘谷籍人士捐款汇至甘谷县会计核算中心,所有捐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报账制使用。

建设的热流在甘谷大地上涌动。

捐资的热流在甘谷大地上涌动。

凝聚每份爱,点燃颗颗心,心心相印我们朝前走。

六月的甘谷,成熟的麦穗在田野闪着金光,还有一种像麦粒一样在脸上闪烁的东西,那是西北部干旱山区群众因激动夺眶而出的泪花。多少年的期盼,多少代人的期待,在2009年,这个涌动丰收,涌动激情的夏天,向他们自信地走来。

时光倒转,七十多年前,也有一部英雄的部队,迈着同样坚定的步伐,向甘谷走来,向他们走来。

点燃颗颗心

既是战略的运筹者,战役的策划着,同样还是战术的具体实施者,当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盆熊熊的大火燃烧起来时,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子生,像奥运会火炬手,高举圣火,继续传递着信念,传递着热情,传递着责任。

巨大的资金缺口和资金压力面前,王子生除了冷静的思考外,还有大战前夕那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就像将军相信他的士兵一样,王子生更相信他的群众,相信以甘谷作为籍贯和以爱心作为责任的每一个人。他知道除了精神,他并不是一个财产的富商,但他是一个播火着,因为,他有那么多充满爱心,心系家乡的甘谷人,那些在全球各地,在各条战线上为甘谷的荣誉而奋斗,而拼搏的人,这让他不能不充满自信。

贯微洞密,不放过每一个大的过程,更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2009年5月21日,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子生亲自给我打电话,让我写一份给县外甘谷儿女的捐款倡议书,这应该是县委办、政府办一个细小的工作,但是,他却亲自打电话安排,这种细致认真,让我不能不心生感动。

带着感动和他所传递的火一样的热情,我写了一份倡议,尽管这倡议经过多人修改少了曾经的鼓动和热情,但它的真诚没变,对甘谷儿女的信任和期望没变。

倡议书甘谷籍在外人士:

你们好!在这烈日炎炎,麦浪滚滚的丰收季节,家乡人民向你们表示深情的问候。长期以来,你们奋战在祖国各地,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为家乡赢得了荣誉,为甘谷增添了光彩,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你们虽然身处异地,但时刻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你们为家乡建设给予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全县人民铭记在心,永不忘怀,在此,我们深表敬意和感谢。

甘谷期待发展,发展孕育甘谷。近年来,家乡人民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使全县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我们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自然条件严酷,矿产资源匮乏一直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山区的部分群众他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无水吃或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全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解决西北部干旱山区极度缺水问题,是当地群众梦寐以求,如饥似渴的热切期盼,也是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去年以来,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争取力度,加快实施步伐。

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立厅批复,并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规划在磐安镇渭河北岸打井取水,利用三级提灌引水上山,翻山越岭,通过铺设总长2700公里的管道,将安全、干净的饮用水送到千家万户,从根本上解决谢家湾、礼辛、大石、安远、新兴、磐安6个乡镇123个行政村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功在当今,利在后世。工程预算总投资9000多万元,国家和省上投资近6000万元,缺口近4000万元。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县上除争取工程追加、涉农项目整合、财政配套补助和受益群众投工投劳、以劳代资等办法筹措资金外,还将广泛动员全县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捐资资助。恳请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帮助家乡亲人和干旱山区群众早日吃上优质安全的自来水,彻底结束他们缺水吃和吃苦咸水的历史。凡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县委、县政府将在天门山下或渭水河畔竖碑留名,感昭后人,让这种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对于社会各界的捐款,我们将专户储存,封闭运行,全部用于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乡音不改,乡情难忘。甘谷的发展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也有赖于你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携全县人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衷心的祝福,祝愿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中共甘谷县委 甘谷县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九日

《倡议书》表达的拳拳爱民之心和殷殷期盼之意通过互联网、电视、电话等各种现代传输手段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甘谷在行动,全国各地的甘谷乡亲在行动。

开工奠基的鞭炮声还在卧龙山的沟壑间回响,另一个凝聚人心的场面又在迅速展开。踏着依然弥漫的奠基的硝烟,6月11日上午,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捐资动员大会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

县委书记王子生,县人大主任刘元映,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振宇,县政协主席王玺卿等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大会。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党政班子成员,大像山镇、新兴镇和县水利局全体干部职工、驻省市属各单位负责人、有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000余人参加大会。

动员大会由王振宇主持,王子生做动员讲话,副县长徐忠民宣读了倡议书。

王子生在讲话中指出,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实施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该项目是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第四大项目,是省水利厅承办省人大提案,落实省人大代表建议的实际行动,也是县委、县政府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为民兴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实施好这个项目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圆梦工程、幸福工程。该项目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举全县之力,集万民之意,把这项事关人民安康的“生命线”工程实施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全县各级党政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建设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大意义,把实施好该工程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实践载体,积极配合、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让干旱山区的老百姓早日吃上安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站在文化广场,听着王子生书记满怀激情的讲话,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一幕幕关于水的惨烈的情景。这是一个不能不令人感动的会议,一切为了干旱山区的群众,一切为了饱受饮水折磨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捐款动员大会上,县上四大组织领导及在职县级干部现场捐款8万多元,140多个部门和单位、15个乡镇进行了现场捐款,共捐款350多万元。

动员会开成了鼓劲会,开成了爱心传递的接力赛。动员会开了一个好头。

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

各乡镇迅速行动。张发茂、李雪凯、冯全敬、王新民、王旭红、汪全定、董德福、魏杰、王耕晨、李旭晖、薛希武、蒋文、颉晓峰、马碧原、马福胜、何平、刘维、张锐、张绍军、罗小将、王智峰、裴春圃、姚德林、张海平、张世成、蔡兰萍、董宝玉、李文定、刘锋、王孝林、陈修红、王想忠组织了各自所在乡镇干部职工的捐款。安远、大石、礼辛、谢家湾乡、磐安、新兴镇的领导除了组织捐款外,作为受益区,还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这就是组织辖区范围内的工程施工。

这些年捐了许多次款,在我的印象有两次几乎是没怎么组织,却是纯自愿的,速度最快的,也是捐款数额最高的,一次是为汶川地震中遇难同胞捐款,一次是为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捐款。1500元,对绝大多数捐款者来说是半个多月的工资,为了干旱地区吃水困难的群众,他们捐了,就像2008年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一样。在热情和气温一样高涨的六月,人们的爱心在传递,在膨胀。在捐款动员大会上,我采访了一个干部,他参加工作一年多时间,“生长在渭河边上,对吃水困难没什么印象。早就听说过北山人吃水困难,真没想到吃水这么困难,参加今天的会,听了县委王书记的动员讲话,真想再多捐一些。我的好些同学都在外面,我要告诉他们今天的会议精神,动员他们也来捐,不论多少都是情。”

不论多少都是情,这情,是感情,是乡情,更是真情。

“盼了多少年,等了多少年,早就等这一天了。”一个受益区的干部捐完款,掩不住激动地对我说。是的,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望眼欲穿啊,这一天,来了,终于来了。

西安在行动。

仅仅一天之后,爱心的火焰在古城西安燃烧起来。

6月13日,陕西甘谷籍同乡会在西安富凯酒店举行情系家乡,关心甘谷引水上山工程座谈会。何喜奎会长因公未能与会,委托王海峰、马效忠副会长主持,并率先捐款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