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是当时的现役陆军大将,在日本的历史上,由现役军人当首相,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绝对不从中国撤兵,侵略中国的方案绝不动摇;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进攻东南亚,对英美开战;坚持德、意、日三国同盟不动摇。”这就是东条英机就任后的第一声罪恶的宣言。
东条英机认为,想要称霸亚洲,日本就必须要成为一个原材料能自给的国家。因此,东条英机上任后便答应美国可以从印度支那和中国的部分地区撤军,但美国必须取消对日贸易禁运,而且要帮助日本获得石油、煤炭和橡胶资源丰富的荷属印度支那。这样的条件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东条英机的条件自然遭到了美国的拒绝。至此,东条英机认定,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有打败美国,日本才能高枕无忧。
日本政府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权交由这样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失去理智、野心勃勃的战争狂来掌管,这将会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错误的决定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最终走向失败的根源。
东条英机上台执政后,在国内全面推行自己的战争政策,对谈判没有丝毫兴趣,更不存在半点儿诚意。而此时与美国的谈判,早已成为他掩盖战争意图的烟雾弹和争取时间的障眼法罢了。这样的谈判注定要破裂,剩下的只是什么时间破裂、破裂到何种程度而已了。
四 日本: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与近卫文麿希望用外交谈判缔结协定来拖长自己的政权完全不同,东条英机上台后坚决主张,如果美国不按他的意思办事就开战。
任命东条英机当内阁总理大臣是裕仁天皇亲自决定的。举行就任仪式以后,裕仁天皇对木户宫内府的大臣举荐东条英机任首相非常满意,他说:“这就是所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木户当天在日记里记下了他的感激之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是中国成语,原意是说要想把老虎的孩子拿到手,就一定要冒被老虎吃掉的危险进到老虎洞里去抢。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第一次进入了“虎穴”,得了一个“虎子”;发动“七七事变”,第二次进入“虎穴”,再得一个“虎子”;现在,到了想得到更多“虎子”的时候了。近卫文麿站在洞口,虽然垂涎三尺,却不敢往里进,那么,就只好换上敢入“虎穴”的东条英机去冒险了。在这里,裕仁天皇将“焉”字改成“不”字,有着深刻的含义。
美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知道日本已经推出了担负战争使命的内阁,用赫尔国务卿的话来说就是:“日本已经转动了战争的车轮。”
东条英机的上台,标志着外交谈判的最后终结,日本已经站在了火药桶上。以后进行的外交谈判,只是玩弄外交手腕,虚晃一枪,为准备好作战部署拖延时间而已。
东条内阁上台之日,正是德苏战场上德军开始全线大规模撤退之时!
一向以天才战术家自命的希特勒,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蠢人。“孙子兵法”中说:“少算不胜,何况无算。”希特勒面对的是勇敢善战、装备精良的庞大军事力量,战场上的地形也和西部战线完全不同,非常不适合重型战车的机动作战;对德军内部的忠言之谏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主观客观条件已经深藏必败的因素,他却浑然不觉。
10月9日,德军新闻官员奉希特勒的命令发表战报,说:“铁木辛哥和伏罗希洛夫的苏军主力已经完全被包围,目下正在歼灭中。”确信只需最后一击战争即可结束。
这时,希特勒在梦想着莫斯科市民将用玫瑰鲜花迎接德军坦克的到来,殊不知他们所谓的“世界大歼灭战”、“对东方欧洲的贡献”很快就要变成一场白日梦了。
10月上旬,莫斯科战线开始降雪,冬季比往年来得更早,“冬将军”正赶来援助苏联!大地一片积雪,决定了德军的命运。缺少防寒准备的德军出现大批冻死冻伤的士兵,现在已不再是落花没马蹄的欢乐,而是积雪葬坦克的沮丧了。
苏军果敢发动反攻,德军全线败退。
希特勒的末日即将来临,但他却完全不知道;东条英机的末日如何,他更无从知道。他正在野心勃勃地进入“虎穴”,正在向万丈深渊中猛跳!
从东条英机上台那一天开始,已经弓上弦刀出鞘了,日本已经决定在12月初对英美开战。战争准备紧锣密鼓。
11月7日,在美国例行的国务会议上,全体与会人员对远东形势都表示担心,因为危机已经逼近。罗斯福总统逐一征求各位部长的意见,赫尔做了15分钟的发言,最后明确指出:“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不知道日本军事攻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开始,一定要经常警戒。”全体与会人员在赫尔讲话时寂静无声,人们在认真思考战争的现实可能性。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对远东形势的分析却慢了一步。他们曾向陆军部长史汀生提出备忘录,从军事角度分析远东形势,强调以下几点:
一、在中国,为了不干涉日本的行动,美国应避免派遣军队;
二、美国义勇部队对中国的援助,应在可能施行的最大程度内继续进行;
三、应加强对中国的物资援助;
四、希望不要对日本发出最后通牒。
这份备忘录通过赫尔国务卿送给罗斯福总统。
当时罗斯福总统确实不愿意和日本打仗。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不用说在亚洲和日本开战,甚至在欧洲也不同意参战,一直主张袖手旁观,“坐视狂热的、堕落的欧洲人自相残杀”。罗斯福总统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1941年11月15日下午,日本皇宫召开御前作战说明会,由大本营、陆军部和海军部的最高级将领向大元帅裕仁天皇报告发动战争的准备情况,并在军事地图上一一报告具体的作战计划。
裕仁天皇由侍从武官长莲沼蕃陪同,身穿海军服来到会场。杉山、永野、东条、岛田以及皇族的闲院宫、伏见宫、梨本宫三元帅等14人参加会议,主要说明人是陆海军两位作战部长和两个作战课长,统帅部的6名干部在地形图上指示实战目标和移动战斗路线,陆军的田边和海军的伊藤随时插话补充说明。
作战计划的说明共用了3个小时。汇报结束后,日本裕仁天皇双眼发亮,异常兴奋。本来,日本的天皇也是一个对战争极度渴望的好战分子,听完内阁大臣的汇报,他对战争的信心大大增加。因此,天皇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一作战计划。
其实,深居在皇宫里的裕仁天皇高高在上,并不完全清楚日军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只听宫内府大臣、首相、陆相、海相、陆军参谋总长、海军军令部总长的报告,便信以为真,决定对英美开战。但是,日本皇家也有清醒之人,裕仁天皇的弟弟高松宫很清楚美英两国的军事实力,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日本海陆军的真实实力。由于这是和皇室荣辱沉浮密切相关的大事,他便去向哥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日本海军的实力想要与美国交战,胜算的可能性是不可预知的,劝天皇好好考虑一下这件事,希望天皇能够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与英美英队正面交锋。裕仁天皇闻听此言,陷入了思考之中。他虽是一名坚定的好战分子,但作为一国的最高领导,他也不愿意在没有任何把握的前提下拿自己国家的命运去冒险。于是,天皇立即召见岛田和永野二人,向他们询问日本海军的实际情况,到底对于战争的胜利有几分把握。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两个人将日本海军的真实情况告知天皇,也许能够改变天皇的决策。但是,两人是极度自负且对战争充满热望的人,他们告诉天皇日本的海军实力雄厚,尤其是联合舰队的山本五十六是个军事天才,他早就制订好了与美国的作战计划,并有十足的把握击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两人如此坚定的态度让天皇非常欣慰,他便放心地将日本的前途交给了眼前这帮“中流砥柱”们。
实际上,日本海军部最高层的领导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陷入持久战的话,日本不可能会战胜美国。但是,他们又有足够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击败美国。这些人穷兵黩武,是推动战争的主要动力,他们试图通过战争来占领亚洲,来实现自己“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让这些人“放下屠刀”是绝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