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莱特湾大海战
23042800000003

第3章 日本陆战大惨败(3)

斯利姆中将原认为,科希马四周山岭陡峭,丛林浓密,日军所能派去的兵力至多不会超过一个配备轻武器的步兵联队。但是,实际情况却愈来愈明显:日军向那里进攻的是整整一个师团的兵力。然而,科希马城的守军只有一个500来人的西肯特步枪营。

在科希马以西30英里的迪马普尔军用物资中转站则仅有一个连在守卫。斯利姆将这一危急情况报告给蒙巴顿,蒙巴顿立即从英印第5师和第7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并令其直辖的第3特种突击旅作好空运准备。另外,蒙巴顿还命令此时尚驻在印度境内的“钦迪”第23远程突破旅前去掩护利多,并急令英第2师从印度内地赶来加强科希马。

科希马之战,首先是由驻扎在该城东面约30英里的阿萨姆团和阿萨姆武装警察打响的。这些由英国军官指挥的阿萨姆士兵,是首次参加战斗,但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乡而战,表现得异常英勇。

这些阿萨姆士兵以伤亡惨重的代价,阻滞了日军第31师团的进攻,他们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时间。同时,这些士兵在退至科希马时,又承担了抢筑防御工事的重任。在连绵不断的山丘上,阿萨姆士兵沿着一条长1英里的山脊构筑起防御阵地,把这个山中避暑胜地改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

理查兹上校负责科希马城防务,他命令城内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都必须拿起枪。就这样,文书、给养员、在医院里的轻伤员统统都被组织了起来。当日军第31师团的1万多官兵气喘吁吁地爬上布拉马普特山顶、逼近科希马城时,英印第5师的第161旅已经空运来到,并驻守在迪马普尔前面8英里的尼丘加德山口。

蒙巴顿觉得保卫迪马普尔这个军用物资中转站很重要。他估计,敌人如果占领了科希马,会很快向迪马普尔发动进攻。但是,正如斯利姆后来说的:“佐藤幸德无疑是我所遇到的日军将领中最无见识的一个。他奉命攻占科希马,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固守。他那傻瓜头脑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打下科希马。”

其实,佐藤幸德此时本可以毫不费力地分出一部分兵力攻击科希马,同时再用师团的主力去进攻防御能力尚不强大的迪马普尔。如果日军获取了那里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佐藤幸德拿下并坚守科希马才会有保证。而在最后,佐藤的第31团之所以从科希马前线撤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粮少弹。

4月4日,蒙巴顿命蒙蒂·斯托普福德少将接管科希马防守的指挥权。此时,佐藤幸德已经摆开了进攻的架势。当天,日军跃出丛林,发起了冲锋。虽然英军前哨部队奋勇还击,但是一些阵地还是落入敌手,日军取得了进攻这个坚固堡垒的立足点。

另一方面,在日军还未来得及发起主攻时,斯托普福德已命令英第161旅的一个先锋营开进科希马。几个小时后,一连拉杰普特兵借暮色的掩护来到科希马,其中的一个排在回来时还护送着200名能行走的伤兵和非战斗人员。

英军刚从日军身旁悄悄走过,日军就完全包围了科希马,并切断了科希马-英帕尔公路。当时科希马守军总共已有3500人,英第161旅的大部分部队被阻,无法打进去,情况万分危急。不过幸运的是,蒙巴顿派来的空军掌握着那里的制空权。

在整个白天里,英美军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怒吼着俯冲下来,几乎贴着丛林树顶对日军轰炸扫射,从而加强了防守部队的火力。同时,英国运输机还给守军空投弹药、药品、食物和饮水。这样一来,无论佐藤幸德中将如何发火,他的部队依然无法击溃守军,就更不用说完成对科希马的占领了。

日军的伤亡惨重。不久,佐藤幸德便停止采用在白天出动步兵轮番冲锋的办法,他不得不在夜间才派士兵出击。可是,一到天亮,在英军的炮轰和空袭下,日军在夜间所获得的战斗成果就又化为了乌有。

4月6日,牟田口廉也中将命令第31师团一部与第15师团一部向迪马普尔进击,而英军斯利姆中将一面命令第2师固守,一面还立即空运第5和第7两师增援。在英军此次的支援中,空运的不仅有大炮等重武器,甚至连驴也被空运到了迪马普尔。

当日军第31师团部队翻越70公里山路且不断抵抗英军空中和地面打击到达目的地时,立即遭受到了守候多时的英军的致命打击。日军第31师团很快便与日军第15师团失去了联系。

而宫崎少将率领的第15师团,已经基本弹尽粮绝。牟田口廉也命令他们“向敌人要粮食”。如此一来,吉冈大队只得利用拂晓强攻英印军阵地,遭到英军猛烈打击后,残存下来的佐藤中尉报告:“整个大队仅存20余人。”山本支队长命令他:“今夜再次夜袭!”这些残余者当夜全部被报销。

武村大队受命夺取二山子,伤亡也十分惨重。当山本支队长电话问其剩余兵力时,代理大队长大森大尉说:“还剩十五六人。”山本立即责问:“还有十五六人为什么不进攻?马上开始!”于是,武村大队也彻底灭亡。

英军的防守部队的伤亡也与日俱增,他们越来越感到疲惫困顿。部队且战且退,到4月6日退入要塞山上的主要阵地。日军已经截断了守军唯一的水源,所以他们只能完全依靠空军低空投下的那些装满饮用水的车轮内胎了。

防守部队起初守卫着一块大约有1平方公里的地域,但是,他们现在拼死坚守的阵地,只有原来的一半左右。在他们周围各处,在下面的山坡上、在丛林围绕的山谷里,都躺满了一排排日本兵的尸体。

从某些方面来说,指挥第31师团的佐藤中将是个典型的“武士道”军人,他的最明显的特点是硬拼蛮干。佐藤中将在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几条羊肠小道上,不惜士兵的生命,把他手下的人马一批又一批的驱赶着往上冲。守军被迫一步步向后退,阵地一寸寸向内收缩。

于是,就在加里松山中央那座被称为“避暑别墅山”的小山头上,守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白刃战。就在科希马地区优美的花园和网球场上,双方混战为一团。日军为了争夺每一码土地,不得不付出伤亡十几人的代价,最后他们终于在这两处地方取得了立足点。

面对这种情况,守军并未撤离。日军士兵挖掘的散兵坑,最近的与守军的战壕相距不过二三百米,但佐藤却发电给牟田口军司令官称:“我部已经完全占领了科希马。”

此时双方的阵地,的确是太近了。4月8日,蒙巴顿命令向科希马紧急空投两个营的伞兵,可不少士兵不幸降落在日军阵地上,他们当时就被日军击毙或成了俘虏。

4月10日,蒙巴顿指示已陆续抵达科希马附近的第2师和第7师部队,集结于迪马普尔,然后向科希马守军靠拢。15日,英第2师的一个旅突破了日军的阻击与第161旅会合。随后,第2师的另一个旅在坦克、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沿公路发动强大攻势,猛扑主要制高山脊。

18日,一个旁遮普营设法穿过一个溪谷,与科希马的守军会合了,英军突破了日军的战线。第二天,大量的食品、饮水和药品也送来了。20日,英第2师的主力部队终于打到了硝烟弥漫、弹坑累累的山顶上,解救了科希马守卫部队。

虽然包围已经解除,但英军要彻底击败日军的第31师团也并非易事。日军仍盘踞在科希马城外一条长达6公里的丛林密布的制高山脊上,他们扼守在构筑得很深的暗堡阵地。这是一座林中要塞,两边的绿色峭壁上长满了密密层层的树木和杂草,根本无法攀爬。

英第2师的官兵多数时间驻在中东和印度内地等处,还不习惯在丛林中作战,蒙巴顿此时的预备部队不多,也只好派他们前来参战。尽管该师向敌阵地发起一次次果敢的进攻,但还是付出了重大伤亡也没能迫使敌人后退一步。

只要日军第31师守在这个阵地上,“迪马普尔—英帕尔”交通线就始终要受到威胁,并影响英军在英帕尔方向的防御。蒙巴顿深知这一点。

于是,蒙巴顿一面继续向迪马普尔空运部队,一面派“钦迪”旅去占领东南面的杰萨米,以堵击来自亲敦江的日军援兵,并切断佐藤部队补给物资的供应线。

4月中旬,从南线进攻的第33师团在另一股日军配合下分三路向英帕尔英军发起攻击,英印军第17师奉命一边抵抗一边退却,诱使日军进入英帕尔平原,双方激战40余天,日军始终无法攻入英帕尔,伤亡已达7成以上,日军丧失进攻能力,只得趴在简易工事里抵御英军反攻。

自开战以来这三个日军师团都没有得到过补给,牟田口廉也中将命令他们既不许投降也不许后退,日军官兵处境极其悲惨。日军士兵疾病缠身、伤口溃烂、饥饿难耐,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等待死亡的降临而已。

而英印军则补给充分,他们仅伞降至英帕尔的粮食就有900余吨、鸡5000余只、鸡蛋2.8万余个、维生素丸500多万粒、燃料80多万加仑、香烟4万余包。此外,他们还空运援军1.2万余人、武器弹药1.8万余吨。

激战至4月20日,日军北部军队已被英军团团围住,他们没有办法突围。倘若不是英军飞机误将日军阵地当成自己的阵地,投下大批物资与弹药,日军早已彻底完蛋。

5月25日,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电报军司令部:“师团已无山炮及重武器弹药,粮食已尽。”31日,佐藤不顾牟田口廉也的禁令,擅自下令埋葬了阵亡的4000余官兵,并组织剩下的1800余名尚能行走的士兵进行撤退。后来,佐藤还因此事受到了军法处分并被撤职。

如此一来,同样是4月中旬,英第2师的当前任务有两项:他们既要竭尽全力把日第31师团赶下那道山脊,又要协助科希马守军击退敌人对已化为一片焦土的要塞山发动的疯狂反扑。

英第2师和日军杀得难解难分,直到4月30日,也没有夺下对方的那道山脊阵地,进攻被迫停止了下来。第2师重新整顿队伍,以作最后的突击。

5月3日,该师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发起了一次全面进攻,这次进攻由斯托普福德少将亲自指挥。战斗打响后,英军向日军的地堡和炮兵掩体发动猛攻,猛烈的炮火使科希马周围丛林密布、水汽熏蒸的群山石崩地裂。然而,当英国步兵喘着粗气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时,却遭到日军设在那里的几十个隐蔽阵地内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英国士兵一批一批躺在血泊里。

直到当日黄昏,继续涌上来的英军才占领了一个制高山脊的一部分,并且紧紧咬住日军不放。7日,斯托普福德经斯利姆和蒙巴顿批准,把英印第7师的第33旅也投入战斗,他们要进攻一个叫做贾伊尔山的地堡密布的高地,但当日的进攻毫无结果。

3天之后,英印第33旅再次对贾伊尔山发起猛攻,同时,英第2师也对纵向的山岭展开进攻。英军在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占领了贾伊尔山上的大部分日军阵地。次日,增援部队也爬上山去,并开始清除日军的布雷区。英军还在战斗中开辟了道路,他们令坦克开了上去,从而直接加强了自己的火力。

5月13日,英印士兵占领了在贾伊尔山上的残余日军的阵地。不久,科希马城内的一些日军据点在英军里应外合的攻击下也纷纷遭到摧毁。许多盘踞在地堡深处不肯投降日军官兵,被英军坦克的平射炮所消灭,还有一些日本兵从掩体冲出来与英军拼命,结果也死在枪口和刺刀之下。

★英军在科希马的胜利

科希马初战告捷的消息,使蒙巴顿非常欣喜。5月15日,他致电斯托普福德,对他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告诫他:“日本第31师团并未被完全击溃,虽然他们的士气已开始崩溃,但仍在那一带坚持着,我们的部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至此,科希马方面的战事已发展到这样的局面:日军在科希马外围制高山脊上长达6公里的阵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在他们的手里,有些地段虽已被英军围住,但日军仍在难以攻破的山间暗堡里负隅顽抗。

这种情况对攻击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在绵绵阴雨的冲刷下,那些一般高达3000多英尺、四周丛林密布的险峻群山变得泥泞溜滑,几乎无法攀爬。

英军各级指挥官都为此感到头疼。然而,又是那个“傻头傻脑”的佐藤中将帮助英国人解决了这个难题。

4. 战役的结局,日军陆战惨败

佐藤幸德见英军取得了初步进展,天气也越来越恶劣,连日阴雨连绵,便向军司令官提出了放弃科希马阵地,向能得到补给的地点后撤的报告。

日军第15师团战斗指挥所内,牟田口廉也中将接到这个报告大为震惊。牟田口廉也虽在战略全局上考虑不周,但在战役问题上还是有所思考。他立即电告佐藤,指出:“当今正值‘乌’号作战成败的关头,实属全军危急存亡之秋,坚决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固守科希马战线。因为第31师团一旦后撤,开放了科希马至英帕尔的道路,必将造成全军崩溃。这一点已是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