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蒙巴顿的这一决策,战后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专家们称:“它正中日军的要害,而牟田口廉也中将却没有特别在意这些。”
★至6月22日,日军竟奇迹地闯过了英印军的堵击,他们冲出了丛林,打到了英帕尔的边沿。日军官兵们“遥望英帕尔市街,祈祷着作战成功”。
★科希马初战告捷的消息,使蒙巴顿非常欣喜。5月15日,他致电斯托普福德,对他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告诫他:“日本第31师团并未被完全击溃……我们的部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英帕尔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西方和日本的军史学家评价这是日本历史上在陆战中遭到最惨重失败的一次战役。
1.不能遗忘的战役——英帕尔战役
日本天皇手下的一名顾问于1944年6月15日得到塞班岛遭到攻击的消息后发出了这样的惊呼:“我们完了!”
在太平洋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日军战败事仵,终于使头脑过度发热的日本人有所冷静。他们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了。日本领导者们的“智慧”也开始受到了怀疑。
自从中途岛一役战败以后,美国人开始在太平洋上占据了上风。随着日军失去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他们在北面的阿留申群岛的前哨阵地也不得不放弃。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己被美军占领。太平洋中部,由于在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的失败,日本在中太平洋防线已全面崩溃。
就在那天下午,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的B-29轰炸机从机场起飞,向日本列岛的南部岛屿九州发起第一次袭击。他们的轰炸目标是日本的钢铁生产中心八幡。美军飞机的炸弹偏离了目标,钢铁公司只遭到轻微破坏,而老百姓却遭到了重大伤亡。
一周以后,有消息称:日本联合舰队在菲律宾海战役中遭到了灾难性失败。接着,7月8日,日军在缅甸的第15军奉命放弃了“企图突破英军的英帕尔阵线”的作战,而日本的这次作战也的确是劳而无功。
英帕尔会战,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于1944年3至7月在印度英帕尔地区对英印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自从英军在缅甸兵败并撤退至此以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
英帕尔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军需库和工场以及军事基地所需要的各种大型设施,四通八达的沥青公路从基地中间穿过。此外,从1942年起就开始从原始丛林中辟建的一条宽阔的汽车公路,把英帕尔和转运军需物资的重要铁路终点站迪马普尔连接了起来。
“在英帕尔,一切井井有条,组织得相当完善,具有供未来反攻部队使用的基地所应具有的各种条件。”蒙巴顿来东南亚战区上任后,曾视察过这里并得到了这样的印象。而这也就成为了日军进攻印度首先选择英帕尔的原因。英帕尔的战略地位重要,总有一天,盟军将由此基地展开反攻。
1944年1月7日,日军大本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企图占领英帕尔和科希马等要地,进而控制整个东印度地区。
日军担任进攻任务的是缅甸方面军第15军,由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指挥,辖有第15、第31和第33师团。英军驻守英帕尔和科希马等地区的是斯利姆将军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
1943年库尔斯克与瓜岛战役结束以后,轴心国丧失了战场主动权,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德国要求日军在印度发动一次大的攻势,打乱盟军的整体部署,获得一个重新扭转战局的机会,而日军大本营对此建议起初持反对态度。
因为,一些日军将领认为,如果在1942年的时候是可以轻取印度直取中东的,但当时德国却指出攻击印度会师中东会打乱德军的部署,现在,英军已经大大加强了印度方面的防御,并准备积极反攻,而日军由于太平洋前线吃紧,在缅甸的兵力有限,此时日军应该在缅甸进行防御准备,而不是出击进攻印度。所以,日军大本营起初并未理睬德军的要求。
积极主张发动这次战役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是日本陆军中著名的少壮派将领。在侵略缅甸初期,此人任日第18师团师团长,后因作战有功,接替饭田祥二郎中将升任日第15军军司令官。
牟田口廉也中将接任以来,极力主张进攻英帕尔,占领东印度的阿萨姆地区。他认为用大约3个师团的兵力以及足够3个星期食用的粮食轻装奇袭,可在短期内攻占英帕尔。
日军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和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考虑到后勤方面的问题,起初不大同意这一冒险计划。但是,他们架不住牟田口及其手下一批悍将的苦劝,于是便答应由南方军总司令部积极向东京大本营报请批准。
1943年底,寺内寿一大将派其副总参谋长绫部中将赴东京,提出了驻缅日军实施英帕尔作战的意见,并请大本营作出决断。
日军大本营鉴于整个太平洋战局对日本愈来愈不利,于是他们对英帕尔战役提出了令人感到疑虑的5个问题:
1.必须慎重考虑防备英印军在孟加拉湾方面和缅甸南部沿海一带的登陆作战,如果在实施“乌”号作战当中出现这种情况,能否采取相应的对策;
2.由于攻占了英帕尔平原,结果是否还需要增加兵力、是否会给防卫缅甸带来不利的后果;
3.我空军兵力处于极端劣势,对完成地面作战有无妨碍;
4.补给能否跟得上;
5.第15军的作战设想是否坚实可靠。
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日军大本营向绫部中将征求了意见。
绫部与牟田口廉也中将同属少壮派将领,俩人私交也一直不错。绫部这次赴东京前,专程由南方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飞抵缅甸。牟田口廉也中将在曼德勒为他饯行,拜托他一定完成好晋京的使命。
因此,对日军大本营的疑虑,绫部立即做出了明确而有把握的答复,并声称:通过实施本战役,可以使防御战凭借英帕尔附近的有利地形进行,所以,反倒可以节省兵力、加强缅甸的防卫。
这样一来,绫部中将便于1944年1月17日带着大本营的批准文件抵达仰光,并向缅甸方面军各高级将领作了传达:“从1942年夏季以来,多次议论过的印度进攻作战,大本营终于做出了决断。”
1944年2月26日,在牟田口廉也中将率部队进行战役准备期间,他听到了樱井省三的第28军在若开战场上失败的消息,不过牟田认为:若开之战已使蒙巴顿掌握的几个师的预备队投了进去,现在他们还陶醉在胜利的兴奋之中,来不及调到北面来,趁此机会,自己正好可以奔袭英帕尔。
在日军大本营下达作战命令前,第15军就已经进行了作战的动员。他们准备了攻击作战所需的弹药等物资,因为第15军上上下下普遍认定英军不堪一击,所以军队对物资的准备根本没有下大力气,另外,他们对后勤保障问题不仅计划不周,而且准备不足。
于是,日军方面担任进攻任务的第15军,直到向部队下达展开命令时,原定的后勤保障计划仅仅完成了18%左右。
不但如此,日军第15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们在准备作战物资时,由于军马一下难以征齐,竟异想天开地用缅甸当地容易获得的牛、羊、大象甚至猴子作为代替。他们让这些动物驮上日军的弹药随部队出征,还这样想着:“这样可算是一举两得,又驮运了弹药又可充当口粮,连在干粮的准备上都可以省不少。”
就这样,日军部队出击时只携带了1-2周口粮、1.5-2个基数的弹药,牵了两万余匹马、牛和象,数千只山羊与猴子。他们计划用这些牲畜驮运物资并兼作食用,估计可支持1个月,至于尔后的后勤补给,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了。
日军共计8.4万人,加上“印度国民军”第1师的7000人,连同运输队的民夫共12万人分北、中、南三路向英帕尔进发。
其实,连同日军大本营的特派参谋竹田在内,所有参谋长都反对这次战事。他们认为,这一路数百公里几乎全是高山、激流、湿地、雨林、沼泽,大部为无人区,坦克、车辆、重武器均无法通过,且多处有传染性热带疾病,一旦染上,军队战斗力必将锐减。而英印军武器先进,补给充裕,有空军及装甲兵助战,且以逸待劳,此战凶多吉少。三个师团长也持相似意见。
面对这一情况,牟田口廉也中将斥之为胆小鬼,他狂妄地宣布:“英印军比中国军队还软弱,大部分是殖民地的应征士兵,我军一出现就都跑了。”“向空中开三枪他们就会立即投降。”“枪炮、子弹、粮草向敌人去要。”牟田口廉也中将命令,在雨季到来之前用3个星期时间拿下英帕尔。
1944年1月21日,牟田口命令军队由驻地出发。12万人每人带20天粮食,每个士兵带240发子弹、6枚手榴弹,其余靠大象、牛、马担当运输任务。
由于阿拉坎山脉到处是天险,英军飞机又频繁出现在日军行进路线上,日军只得昼伏夜出,行军变得极其缓慢。牟田口廉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赶在雨季之前结束战斗,他又命令部队尽量减少重武器和并非急需的物资,以每人30公斤为限。
三路进军路线都极端艰难,驮物资的牛不断跌下山坡,作为食物驱赶的牛羊也爬不过一座又一座高山,英军飞机还不时来轰炸、扫射。于是,日军尚未进入印度,所有牛、羊已损失殆尽,物资损失也极其严重。
日军第15军夺取英帕尔-科希马部署的三路人马准备同时攻打英帕尔、科希马、乌科鲁尔,而第15军这次攻击也几乎动用了全部可出动的作战部队。
第15军主力倾巢而出。由第15军第33师团与第15师团负责主攻英帕尔地区:第33师团负责正面突击;第15师团则从北路进行轻装穿插突击。至于科希马和乌科鲁尔地区由第31师团负责夺取,此外,日军正面攻击英帕尔的第33师团的攻击部队还将得到第15军直辖部队的支持。
第15军把直辖的战车第14联队、野战重炮兵第18联队和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也投入了战场。除了日军第15军的部队以外,他们还把在缅甸扶植的缅甸自治军的1个师、以及印度国民军的1个旅也投入了战场,还有泰国盟军的大象运输队也被拉上了战场。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杂牌军并没什么战斗力,在战场上,他们的主要作用只是充当向导、翻译和搬运工的职务而已。
1944年3月8日,牟田口廉也率领第15军的三个师团共约10万人的兵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亲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
当时,牟田口廉也中将站在亲敦江畔口出狂言,他这样说:“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但是,英帕尔的地形则不像那位绫部中将所声称的那样,这里决不是打一场防御战的理想地点。因为这个平原完全处于丛林覆盖的陡峭群山的俯瞰之下,而且那里的防御设施也不尽如人意。
3月5日,也就是英帕尔战役开始的前3天,集团军军长斯利姆中将写信向蒙巴顿报告说:“我给你写信是为了更为严重的第4军的阵地问题,我们在那里的部署不够理想。如果可能的话,我急于加强那里的阵地。”
负责防守英帕尔方面的第4军,下辖第17、第20和第23英印师,军长是斯康斯将军。此时,他们正在英帕尔外围很远的地方驻扎,当日军进攻已明显地迫在眉睫时,才开始陆续返回英帕尔。不过,未等他们到齐,战斗已经打响了。
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渡过亲敦江的消息后,迅即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在听取了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后,蒙巴顿决定:把亲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使日军的进攻部队远离自己的后方基地,日本军不仅要被迫背靠宽阔的亲敦江作战,而且还得完全依赖很不安全的丛林运输线。此外,盟军的空中优势不仅会保证可能遭到包围的一些英军部队的补给供应,而且还能轰炸日军的地面运输队,阻止其获得补给品。又由于雨季即将使一些干涸的河床变成汹涌的急流,日军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迅速取得胜利,否则就不得不面临一场灾难。
对蒙巴顿的这一决策,战后日本防卫厅的战史专家们称:“它正中日军的要害,而牟田口廉也中将却没有特别在意这些。”
如此,早在日军开始行动之初英印军就已经得知日军动向,并立即开始准备迎击。蒙巴顿勋爵在与他的部下研究作战计划时,确定了把日军放进英帕尔平原再加以围歼的战术,充分利用英帕尔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备了1200架飞机,大批坦克、大炮。
同样是3月5日,当日军艰难行进至印缅边界时,英军空降了印度第3师到日军后方缅甸中部方杰沙地区,至11日,空降至此的部队已近万人,配备了汽车、大炮等。此时,中国驻印军配合美军已在缅甸北部开始全面反攻,一个天罗地网正在等待日军。
日军初期的进展比较顺利,他们渡过亲敦江后势如破竹,英军全线崩溃。不过,日军也并非没有失算的地方。
日军第33师团渡过亲敦江后,师团主力分为左右翼两个突击队。为夹击歼灭铁定、通赞地区的英印第17师,日军的两个突击队在3月15日到18日之间分别进到通赞东侧及辛格尔地区。这时,拥有汽车千余辆的英印第17师,正遵照后撤的命令,行进在通赞南北一带悬崖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和曼尼普尔河的深山峡谷之间,并且被日军紧紧咬住。
★日军的错误
牟田口廉也中将接到这一情况的报告后,大为欣快。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部下们这时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当该师团右翼突击队插进英印第17师的心脏部位的一个要害地点——吐特姆,即通赞东北侧后,发生了错觉。他们以为对方已向北面逃走,便放弃了吐特姆这个要害而向东侧的山谷集结。及至发觉错误,为时已晚,该地又被英印部队重新占领了。
其二,日军左翼突击队由于兵力太少,所以在与对手激战时向师团部发电称:“销毁了密码本、处理好了军旗,以全部牺牲的决心进行战斗。”因而,柳田师团长误以为他们要全军覆灭,于是命令他们暂时撤退以保存力量。这就等于是给英印第17师开放了退路,使其带着数百门汽车牵引的大炮向英帕尔方向撤去。而实际上,英军兵力虽多但战斗力不强,他们根本不能击败日军第33师团的左突击队,已经准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