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顶尖学生的5种能力
23033100000017

第17章 增强高超的记忆能力(1)

人的脑量有1400ml,重量只有3.5磅,然而它大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它能改变你的一生,它既能使你知识贫乏、目光短浅,又能使你才华横溢、高瞻远瞩。因为它是一座开之不尽、掘之不竭的金矿,关键看你是废弃它,还是源源不断地开采它。只要你不畏艰辛,勇于探求,它就能够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增强你的记忆能力,开发你的创造才能,使你成为高智能者。

记忆不在天生,谁都能够增进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什么,“我生来记性就不好”,“上了年纪,健忘了”。这是因为中学生时代以记忆为中心的学习过分了呢,还是现代人的信息过多了呢?人的记忆情形颇为复杂。

可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很了不起的记忆力。而且这种能力,如果运用得法,甚至能够维持到年迈。

记忆的项目,并不都是实业上的数据和资料,不是不断会晤旋又分手的人的姓名。不善于记忆数字和人名的人,不拘老少,对于股票价格、好莱坞的明星、赛马的名字、演员、棒球选手,却有惊人的记忆力。他们谈起这类事情来滔滔不绝,这种人多得很。

当然记忆力在个人之间是有差别的。A君一次听到的东西,可以无误地记忆若干年;B君早晨听到的事,到晚上就忘光了。上了年纪就健忘,这种倾向也是事实,所以,应该从大脑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成果的角度把不同的人们的记忆力提得更高,维持得更好。

把脑子这部机器都充分开动起来的人是没有的。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脑力,只占全部脑力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记忆法只是把这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的“一”,变作“二”而已。因为这种脑运动是有意识的、人为的,如能经常作这种脑运动,就可防止脑子老化。

小寺幸作先生,是一位年近90的老人了,对要求有高度记忆力的魔术,他从60岁左右才发生兴趣。现在他的上演节目之多,实在惊人,以至有名的魔术师都到他那里求教。

即使需要相当复杂程序的魔术,小寺先生也能即席表演,特别是应用数字原理的节目,是他的拿手。以熟练技巧为主的魔术,即使程序有差错,还可以用技术来遮掩,但数理方面的魔术,哪怕是一个程序有差错,就根本演不下去,也就是说,小寺先生完整地记忆着他那众多的上演节目的程序。

然而,小寺先生并没有天才的记忆力。他记性好的秘密,固然在于他有独特的记忆方法,但也在于他反复练习。由于他不断地在各地研究会和讲习会上作技术表演,所以到任何时候都能完全记得住。有句挖苦话:“老人说自己健忘,那就是他忘记了自己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健忘。”总之,记忆力是能够增进,也是能够保持的。

大脑的记忆潜能无限

大脑的记忆潜能是无限的,据科学家们分析,鼻子可以觉察到一个气体分子的存在,眼睛视网膜上的细胞能感受一个光子的刺激;假如耳朵再敏感一些的话,说不定它会听到自己的分子的不规则振动的声音。大脑对电场和磁场以及月亮的盈亏都是敏感的,可能对行星的位置也是敏感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们对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同样是敏感的。

为了对付每天日常生活的问题,正常的大脑似乎限制其意识而滤掉大部分输入的感觉信息。然而,大脑的充分敏感性有时是在病理症状中显示出来。利奥尼德瓦西利夫医生曾报告说,一个人能忽然辨认出离他很远的微小物体,这个人在24小时就死了,死后在他的大脑的右侧视丘发现了血液的凝块。精神分裂的病人表现出不正常的敏锐的感觉。阿狄森氏病(缺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人的味觉提高150倍并增强嗅觉和听觉。

人们常说,我们只用了我们全部记忆潜能的10%。但现在看来,这个估计是过高了。我们用的可能连1%都不到,可能是0.1%或更少。大脑这种明显的限度只是我们使用它的限度,看来人脑的这个限度是可能有的。

就人脑的复杂性和多用性而论,它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计算机。的确,它的数学运算和循序渐进的逻辑过程是非常迅速的,然而这些能力仅仅代表人脑许多能力的一小部分。

脑和计算机之间的最重要区别在于脑不只是直线似地逐步工作,而且能同时进行对信息的加工和综合,并从中提出普遍性的内容。人脑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能识别一个面孔,世界上却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做到这一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它能做到从十个左右的物体中识别一个象杯子这样的简单物体,但就是做到这一点也要花费几分钟时间。它们只能区别物体的大体类别,而不能识别个物体。

一台能做人脑所能做的工作的装有晶体管的计算机就是卡内基大厅也放不下。最近电子微型化的进展使一个精致的袖珍计算器的电路可以放在几平方毫米薄片上。然而即使采用这样的电路,一台含有和人脑同样潜力的计算机的重量也会超过10吨。

因而,每个中学生都拥有着世界上功能最强的电脑,它属于你的,它就是你神奇的大脑。

我们现在对人脑所了解的一切,是在最近的25年中才了解到的。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知识大多不能在学校学到。但这是能够改变你生活、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和创造方式的知识。

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简明地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是由千万亿个脑细胞构成的,每个脑细胞就其形状而言就像最复杂的小章鱼。它有中心,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有许多连接点。几十亿脑细胞中的每一个脑细胞都比今天地球上大多数的电脑强大和复杂许多倍。每一个脑细胞与几万个脑细胞连接。它们来回不断地传送着信息。这被称为迷人的织造术,其复杂和美丽程度在世间万物中无与伦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

在千万个脑细胞中,可能有1000亿个是活跃的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可以与其他细胞构成多至2万个连接。斯提福大学罗伯特·奥恩斯坦在《奇妙的大脑》(The Amazing Brain)一书中指出,神经细胞作不同连接的可能数目也许比宇宙中的原子数还要多。

许多中学生也许不相信吧?那么就想一想,如果你选出今天早晨做的头10件事情——将它们按每个可能的顺序进行组合,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会产生3628800个不同的组合。选出11件事情,将其组合,可能的组合数是39916800!那么,现在将1000亿个细胞按可能的方式进行组合,而每个细胞可以组成2万个不同的连接。现在,你会对自己脑的记忆力有一定的了解吧!

人脑的两个半球:左脑≠右脑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叫做左、右半球。左半球叫左脑,右半球叫右脑。通过大脑的电子扫描,你会看到大脑的不同部位是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的。一般说来,人是通过“五觉”接收信息的,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并在大脑中储存。

具体说来,左脑主要负责处理语言、抽象、数学和次序等逻辑性活动;右脑主要负责处理旋律、图像和运动等非逻辑性活动。

然而,大脑左、右半球分离并非绝对的。两半球之间由大约2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联结,使两个大脑半球息息相通,形成高度复杂的交换系统并不断地交流着信息,从而将抽象的、逻辑的信息与具体的、整体的图像结合起来。

经脑科学家研究,由于胼胝体的连通,使大脑左、右半球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存在着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所谓分工,是指每个半脑都倾向于首先分析相应一侧传人的信息,比如左脑负责语言、逻辑思维等。右脑则习惯于做一些难以转换成言语的工作;所谓合作,是指在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它们就与对侧半脑交换信息。这样,大脑就能同时处理两个信息流,然后进行比较和综合,以获得更广泛和复杂的印象,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英国研究员科林·罗斯著有《快速学习》一书,并创编了数个外语速成课程。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大脑的不同部位能够以综合方式共同合作:如果你听一首歌,左脑会处理歌词,右脑会处旋律。因此,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流行歌曲,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你的左脑和右脑都动员起来了。

大脑的情感中心也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就是为什么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我们都会最容易记住。比如几乎所有人都会记住自己结婚时的情景;大多数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能粗略地回想起到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时自己在什么地方。如果歌曲旋律和歌词能引起深刻的记忆,发现大脑是如何处理这类信息的,就是通向更有效学习的重要钥匙。

脑科学专家黛尔蒙德教授认为,人脑具有巨大的未开发潜力。她说,事实上,人脑可以在人出生到生命终了的任何年龄发生改变。在富有激励因素的环境,人脑会变得更好;如果接收不到刺激,人脑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在她看来,使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主要能力之一,就是交流能力。而且特殊之处在于人类的交流能力有许多种方式,比如用语言、图画、歌唱、舞蹈、节奏和情感。而运用多种方式交流有利于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脑科学家认为:大脑左、右脑的这种分工合作关系是创造力的真正基础。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了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左、右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协同活动。1985年9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披露:先进的正负电子放射层X光照相术使科学家们清楚地看到,当一个人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他的左、右脑同时都在积极地活动着。

由此可见,脑科学关于大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科学地揭示了创造力的生理学基础,为学习者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学习者必须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那种偏重于“左脑功能”训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不利于人的创造能力发展的。为此,中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1)学会“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思维方式。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只重视和鼓励以“言语”为媒介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非言语”的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学习者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2)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学习方式。要善于运用“非言语”方式进行探索,并用“言语”描绘其发现。对各种概念的掌握也需要从“言语”和“非言语”两个方面进行。

(3)艺术、运动、操作类课程的学习要用右脑方式进行。脑科学家认为,如果艺术、运动、操作类课程用右脑方式学习,左脑就可以进行休息。遗憾的是,目前这类课程要么受到排斥,要么过于言语化了。

(4)要借助于表象进行记忆,减少抽象的死记硬背。

可见,创造力乃是大脑左、右脑的整体功能,而仅仅认为是右脑的功能是错误的。

高超记忆离不开观察

想快捷地记忆离不开观察。理解和记忆间接经验,需要以观察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称观察为“理解是记忆之母”。中学生获取直接经验更需要观察。“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看花开”。写作有赖于观察,学习数学、数量关系式和空间图形也要依赖认真观察。

获取知识要靠观察,印度物理学家拉曼提出“拉曼效应”,证明海水呈蓝色是日光散射的结果,这是他从观察海水开始研究出来的。

发现创造也要靠观察。学者伯特罗说,真理存在于我们之外,只有观察才能发现。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凯卜勒发现行星运行规律,都是长期观察的硕果。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所以,巴甫洛夫强调:“观察,观察,再观察。”

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说:“我的唯一功劳,就是没有忽视观察。”

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是感知的高级形态,感知的核心智力因素是观察力。

1.感知与观察力

什么叫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思维参加的知觉,是感知的高级形态。全面地、正确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称为观察力,或者说,观察力是观察活动的效力的表现。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18岁时到教堂去做礼拜,他对礼拜并不感兴趣,却看见了挂在神像前的铜灯摆动,他发现,吊灯摆动的距离在慢慢地变小(振幅减小),但其往返所需时间却看不到相应地减少,从而发现了单摆等时性原理,即单摆摆动周期和振幅无关。吊灯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其他人对此熟视无睹而伽利略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呢?其原因是他的观察力强。

既然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思维参加的知觉,那么,也说明了感知与观察力的关系。

感知与观察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人在知觉事物时,有没有预定的目的方向性,可把知觉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观察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态,因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而是一咱有积极思维活动参加的“思维知觉”。而观察力就是在这种“思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试想,一个闭目塞听的人,是不可能有什么观察力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让成人受试者呆在特殊结构的实验室内,把他的各种感知全部遮断,这样,受试者起初产生幻觉,不久则对环境的兴趣完全消失,甚至产生身心异常症状。由此可见,观察力是不能离开感知活动而独立存在的。观察力是在感知活动中形成的,但不能说观察力就是感知。比如,一般人看电影很难说是在进行观察;如果一个电影评论家为了评论的目的去看电影,那才叫观察。前者是一般的感知活动,后者则是有目的的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可以这样说,观察力是感知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固的认识特点,而不是感知过程本身。

2.观察力在记忆中作用

我们把智力发展较高的人称为聪明人。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聪是指耳朵的听力强,明是指眼睛的视觉能力强,聪明实际上正是指人的观察力。观察力对人的知识获得具有重大的意义。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习较差的原因是观察能力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做过一个统计:在小学一、二年级3752名儿童中,发现错字率达25.67%,其中由于观察不细致,对整个字型只有模糊印象而写错字的占88.21%。也有人在初中学生中做过调查,发现46.6%的错别字来源于对细节部分的观察不细心。

观察力在记忆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观察是快捷记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