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费马尔说:“做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视、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老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中学生们要记住的是: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
创新,通向成功的捷径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提到创新,有些中学生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世界上因创新而获成功的人简直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从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这儿是巴黎》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
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还在为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人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这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用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行之所未行”。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
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即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
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
洛列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
这种优质服务给公司带来了丰硕成果。公司每年寄出邮包达99万件,相当于每天3—5万件。1985年,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了30%,营业额超过了25亿,国外的销售额超过了法国境内的销售额。
如今,伊夫·洛列已经拥有400余种美容系列产品和800万名忠实的女顾客。
想有所成就的中学生应记住金克拉的话:“如果你想迅速成材,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通往终点的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去拥挤。”
创新,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人的高低优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产生。
中学生要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要想做具有创造性的人,首先要了解具有创造性的人的特征,下面是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考纳的发现和总结:
具有创造性的人与众不同,而且并不介意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的人应当认识并接受这一点。
具有创造性的人豁达大度、乐观向上,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如此。
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不循规蹈矩,对墨守成规的人嗤之以鼻。他们往往放荡不羁,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爱以新的方法去干老的事情。
具有创造性的人崇尚冒险精神,这种人爱交游,喜爱观察新事物,喜好探索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准确、准时和恰到好处,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好听凭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具有创造性的人都有独立性,他们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时也好独自相处,往往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对自己的信念和愿望则往往固执己见。
具有创造性的人对艺术和美非常敏感,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超出了艺术和美本身的含意,在他们眼里美已不仅仅是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而是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的完善功能,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和谐的学习或者是一种思想的完美境界。
具有创造性的人热情高涨、富有理想并且责任心强,他们相信高涨的热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人患有多动症。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雄心壮志,他们愿意同充满信心、洞察力强、顽强执着的人一道工作。他们区别于一般人,能够迅速意识到某一件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他们不受自身想法的约束,愿意测试检验自己的想法,愿意看到别人的挑战。
具有创造性的人看问题具有与常人不同的眼光,他们具有特殊的综合能力,往往别出心裁,当别人说2+2=4时,他们却说2加2是22。
具有创造性的人注重行动。仅有创造性的思想不算具有创造性的人,必须付诸行动、产生结果,坐在那里苦思冥想固然是产生激情的第一步,但是打电话、写信、画草图、提建议等等都是创造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使是错误,也可以促使人们走向目标。
具有创造性的人不畏艰难险阻,在他们眼里每一个困难也就是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好像登山者面临着等待攀登的高山,风险过后会使人心旷神怡。
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急于求成,易受情绪或念头的支配。
具有创造性的人不满足于浅显的东西、世俗的东西、平庸的东西或陈腐的东西。他们不满足于对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在不断的追求和探索中感到其乐无穷。
具有创造性的人懂得何时应该以及如何才能够从不利于发展的死胡同中摆脱出来,这样才能够节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有耐心。尽管这些人十分珍惜宝贵的时间,但是在等待时机、等待成果或等待灵感时却十分耐心。
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介意一时的迷失方向或意见分岐,他们相信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
具有创造性的人有信心、有勇气,做事情持之以恒,并且懂得如何合理地集中运用时间和精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不能够做到举止规范、迎合别人或与人方便,却往往喜怒无常、自以为是、鲁莽粗心、骄傲自大、争强好斗,经常使他人陷入尴尬境地,这是极应防范的。
事实上每个中学生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考纳教授指出,如果你发现自己缺乏创造性,就应该检查是否存在下列主、客观的障碍并应设法克服:
缺少确定的学习目标;
惧怕学习失败;
担心成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贪图眼前既得的学习成绩;
害怕成绩的改变对自己不利;
缺乏体力或精力。
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创新人人可为
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办法。《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进去之后,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在这则寓言的结尾,伊索总结说:“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
说到创新,说到成功,中学生可能会说,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大多数所理解的“成功”与“创新”,往往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如青酶素的发明,杂交水稻的发现,人类基因重组计划的发现等等。是的,这些都是创新的结果,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了不起的发明。而发明或发现这些的人士,毫无疑问都是成功者。
但是,创新并不只是某些行业的专利,也不只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能力。
中学生也可以创新。任何人也可以用创新成功。
在日本,某味精公司的社长对全体工作人员下达了“成倍地增长味精销售量,不拘什么意见都可提,每人必须提一个以上建议”的命令。
于是,营业部门考虑营业部门的建议,宣传工作琢磨宣传工作的,生产部门打算生产部门的,大家纷纷提出销售奖励政策、引人注目的广告、改变瓶装的形状等等方案。
然而,一位女工却苦于提不出任何建议来。她本想以“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为由而拒绝参加,但考虑到这是社长的命令,并且言明不拘什么建议都可以,所以她觉得拿不出建议有些不合适。
就在这当中,某日晚饭时,她想往菜上撒调味粉,由于调味粉受潮而撒不出来,她的儿子不自觉地将筷子捅进瓶口的窟窿里,用力往上搅,于是调味粉立时撒了下来。
在一旁看着的女工的母亲对女儿说:“如果你提不出社长让提的建议,你把这个拿去试试看。”
“这个?”
“把瓶口开大呀!”
“这样的提案?”女工本来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又无其他建议可提,于是就提出了把味精瓶口扩大一倍的提案。
审核的结果出人意料。女工提出的建议竟进入15件得奖提案之中,领得奖金3万日元。而且此提案付诸实施后,销售额倍增。为此,女工又破例从社长那里领取了特别奖。
受宠若惊的女工想:“出主意,出主意,原来以为很难,没料到这样的提案竟然也得了奖。像这样的提案,一天能提上两三个。”
所以,中学生要认识到,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办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世界上的所有大发明、大发现均是如此。
提高创造构想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分析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而恰恰是这个“提出问题”的环节,对我们来说可能非常困难。也许中学生会认为个人的观念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随各种环境、形势、条件等变化而变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的是,一旦某种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要改变甚至放弃这种观念将是异常艰难的,但是我们又必须克服这种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时代,新事物、新观点、新概念的出现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快,中学生几乎每时每刻都受到“更新”的剧烈冲击。别人更新,中学生要接受,就必须更新自己旧有的东西;中学生要挑战、要竞争、要胜利,就更需要更新自己旧的东西和属于他人的东西。怎么办?关键的就是要学会与众不同。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仅仅是想在科学上,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项事业中获得成功,都必须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学会用别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地培养。按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创新的核心含义是“引入新要素”、“实现新组合”。他认为创新要求在原有框架中引入新要素,因而必然包含着对旧有的“创造性破坏”。这对于中学生开发,培养创新意识是有启迪的。中学生在接触一个事物、’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养成敢于打破常规,从别人认为是荒诞的、离奇的、不可思议的角度出发想问题的习惯,大胆引进新的东西。另有人指出:观念的创新实际上是“旧的成分的组合”。这也提醒提高中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进行新颖组合的设想。只要中学生有意识地按照上述的办法来锻炼自己多角度、多层次、多种类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地扎根于头脑之中,中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创新的眼光安排、设计自己的一切。
成功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新和创造就谈不上成功。要创造,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造构想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能力。如科学的新发现、新突破、新创见,技术的新发明,艺术的新创作,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设想、新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见解,工作方法的改善等。创造构想能力是人才获得成功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素质。
中学生要获得自我成功,必须十分重视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构想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构想能力呢?
(1)注意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构想能力的基础。科学上的创造、技术上的革新、艺术上的创作都是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构想而成功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性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