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2303000000040

第40章 越时空、跨文化的细节——厕所风俗(3)

据日本一位厕所专家计算,仅日本每天消耗的厕纸足够把地球围上十几圈儿。他担心的是,当全世界的人都使用厕纸时,会造成严重的资源问题。没有手纸的尴尬

2002年,美国最大的纸制品公司金佰利公司做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表示,他们最希望厕所里有的东西就是卫生纸,这些人认为,向别人借卫生纸或者跑出去找卫生纸是他们最尴尬的事。不过,尴尬归尴尬,大概每个人都有这样难免的尴尬时刻——急匆匆奔到厕所,蹲下来才发现手纸没带,但这时已起不来了,只有固守待援。阿城在《厕所》里把这一窘境写得比较传神:老吴上茅房没带纸,等着第二个人来了借,结果也没有,一直等到第五个,都是憋着借别人的纸呢。五个人就这样蹲着,一边聊天一边等,等了一小时,不见人来,老吴站起来系好裤子,说,我的晾干了。一个上海人带着他的外国朋友去公厕,等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外国朋友在厕所里大喊救命,他慌慌张张冲进厕所,才知道那朋友是没带手纸急的。今天的西方世界,物质基础十分雄厚,公共卫生设施相当完备,一般的公共厕所里都备有卫生纸,甚至还有面巾纸。中国的公共厕所一般不具备这种条件,当西方人来到中国时,常常忽略这个细节,那就免不了要出一回名副其实的洋相,难怪他要喊救命了。2004年7月,陕西商洛市一男子在某酒店如厕,见厕所内没有卫生纸,就打电话到服务台让服务员送手纸,结果他怪服务员送慢了,一怒之下将服务员打伤,送进了医院。提供厕纸的历史

要认真考究起来,中国的厕所给如厕者提供手纸的历史其实要远远早于国外。明末清初佚名作者写的小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中介绍,吝啬鬼穆太公进城去了一趟,居然找到了一个发财的商机,回来后投资建了厕所,并请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就是今天的广告——广为张贴。报条上大书:“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意思是说,我们穆家新近盖了一处香喷喷的茅坑,敬请远近君子仁人前来方便,凡惠顾者,穆家情愿恭送手纸。乡下人便后擦屁股,“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穆太公白送草纸,再加上其他措施,穆太公的生意就如烈火烹油,“那些大男小妇,就如点卯一般,鱼贯而人,不住穿梭走动,”忙得穆太公每天“五更便起,给放草纸,连吃饭也没工夫”。因为穆太公的生意重点在卖粪,所以手纸是白送。(伊永文:《古代中国札记》,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92._95页)也有手纸要花钱的。《北京历史风土丛书》记载:“京师溷藩,入者必酬一钱……与钱一文,给纸二片,诚方便经营也。”(张演生:《说吻·物事记趣》,广东旅游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1197页)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厕所也有了拿钱买手纸的惯例,只能说是重复了祖先的一些老套路罢了。洗洗屁股的小城

据说,今天的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如厕后是用卫生纸来擦净的。其余的人大多用手或水。

事实上,用水冲洗的习惯由来已久。远在中世纪的时候,去西班牙桑迪亚哥城行朝香之礼的人,在进城的前一天,通常总要在一座名为拉伐科拉的小城住下来过夜。这个小城的名字实际的意思就是“洗洗屁股”。大概是朝香者们要在这儿搞一下清洁卫生,洗一洗屁股,以免亵渎神明。([关]理查德·扎克斯:《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海南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113页)南亚的古老习俗

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人吃饭大多是用盘子装上来。吃饭时,一般用手指去抓。他们的手指不仅能抓米饭,搅拌起来的菜汤拌米饭也能抓起来往嘴里送,就是稀粥,他们也是用手抓入口中。在印度,不管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是大人,还是小孩,吃饭时都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就是左撇子也不例外。给客人递东西,也必须使用右手。与他人接触或传递东西忌讳用左手,如果那样做,会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因为,印度是一个典型的不用卫生纸的国度。印度人上厕所方便之后,不是用手纸,而是用水来冲拭。许多旅店卫生间或公厕里都安有两个水池,高的.洗手,低的冲洗屁股。厕所边上通常挂放几个水杯,以备停水时救急,冲洗时只用左手。因此,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这样,吃饭和与人交往就只能用右手了。

土耳其人的习惯与印度人也差不多:方便之后,以水洗代替使用卫生纸。即使在非常简陋的厕所里,蹲坑的左后侧也要装上一个自来水龙头以备便后之用。为防备停水,厕所沿墙根总摆着一溜装满清水的大瓶子。而在标准的现代化的旅馆里,则在马桶处安装一根细水管,引至马桶内后部边缘,如厕者方便后,只要打开水龙头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冲洗了。鉴于这种特殊的卫生习惯,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旅游公司总是不忘提醒那些用惯了手纸的人们,如果到上述地区去旅游,一定不要忘了带手纸。冲冲洗洗很卫生

现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大量研究数据已经证明,用水洗的方式要比用手纸科学得多,卫生得多。我国一些地区的卫生普查表明,仅痔疮的发病率就高达百分之四十六点二以上,这与用手纸等生活卫生习惯有关。统计资料还表明,由于广东地区的居民勤洗澡,勤用水,他们的肛瘘、肛周脓肿等发病率就大大低于北方地区。因此,便后水洗应该是一种科学的选择,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发展趋势。

顺应这种潮流,1999年,聪明的日本人发起了一次厕所革命,宣布研究成功了不用手纸的厕所。他们生产出了一种带冲洗设备的多功能马桶,方便后可以直接用水冲洗,而不必再用手纸。因此,一些人非常兴奋地预言手纸时代即将终结。单从外形上看,新一代马桶和原来的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区别仅仅在于它带有一块控制板而已。控制板上的按钮分别控制着冲洗水的流量、速度和温度,甚至水柱的形状。还有按钮负责自动开关马桶盖。也有的马桶专门配备手持遥控器。有的控制板上还带有数字钟,能告诉你在洗手间里呆了多长时间了。许多外国人说,一旦他们习惯了这种马桶,特别是那些坐垫具有加热功能的,就不想使用其他的马桶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却不敢享用这种现代设备,他们不是被困在卫生间里,就是不知道如何冲洗便池。更糟糕的是,有时候他们不能离开马桶,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关上冲洗器,弄不好自己会变成一只落汤鸡。本来,冲洗和烘干功能是为把手纸请出卫生间而设计的,然而,很多人还是觉得用优质手纸更习惯,更舒适。习惯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看来,短期内要想把卫生纸请出卫生间还不那么现实。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谈卫生纸。不准游泳通知书

前面说过,英国人使用卫生纸的历史大概始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多为贵族子弟入读的剑桥大学,厕纸的使用则比较普遍。1843年维多利亚女皇访问剑桥,在河畔散步,见水面漂着不少纸片,显然是学生们如厕后丢掉的拭秽纸。女皇颇为不满地问三一书院院长韦威尔博士“这是什么纸?”博士笑说:“这是不准在河里游泳的通知书!”可见,那时即使在贵族子弟如云的高等学府里,乱扔垃圾废纸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城市里的厕所很多是旱厕、土厕。这样的厕所里卫生纸常常成为一个负担,成为城市的污染源,风一吹,使用过的卫生纸会冲出厕所,跑上大街,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真是让人无奈。

卫生纸如何处置使用现代卫生设备的人也会为此发愁。用过了的卫生纸如何处置?是随手扔到抽水马桶里去,还是另外备一个废纸篓集中存储,这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希腊人在筹办奥运会时,轻飘飘的卫生纸却让他们感到了一些沉重。

希腊的城市下水系统古老而陈旧,无法承受大量湿厕纸拥堵其中。因此,希腊的公厕内往往设置多个废弃厕纸收集筒,不鼓励直接将用过的厕纸冲进便池,这一点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全然不同。

虽然厕纸是扔在便池内还是收集筒里仅仅是个细节,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却不小。倘若奥运会期间各国游客仍按旧有习惯处理厕纸,很有可能造成雅典下水道拥堵,严重的话甚至可能殃及全城。有鉴于此,雅典的一些公厕开始在墙壁上张贴英文告示牌,请游客“入乡随俗”,把厕纸扔在收集筒里。可问题在于,就算众游客注意到了告示牌,也有可能“积习难改”,一边点头同意,一边习惯性地随手把厕纸继续扔在便池内冲下去,那就呜呼哀哉了。奥运会已经过去,希腊人是如何处置卫生纸问题的我们不得而知。没有听说这方面出问题,那就是问题已经妥善解决。废纸篓里的讲究

国内的公共厕所,尤其是讲究一些的单位厕所,如果用的是抽水马桶,大多会在马桶附近放一个废纸篓,如厕者一般会将用过的脏卫生纸扔到里面去,很多城市家庭也是如此办理。国人用废纸篓而不把卫生纸直接扔到马桶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的公共厕所一般不提供卫生纸,即使提供卫生纸,其质量多数也比较差,属于又黑又硬的一类。如厕者们使用的卫生纸五花八门,有的就是废报纸、香烟壳子、稿纸之类的,入水不易软化腐烂,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所以只能扔到废纸篓里集中处理。废纸篓的摆放位:置其实很有文章可做。有些厕所的工作人员图省事,就把废纸篓随手放在马桶的左前方或者右前方,也许,他们会认为这样摆放会使如厕者扔卫生纸时更方便。况且,这样一个实物广告放在眼前,也时时提醒如厕者不要忘了废纸人篓而不是扔进马桶。但是,这样摆放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上厕所的人坐在马桶上,只要一抬眼,废纸篓中形形色色的卫生纸上沾满的污秽就会跳入眼帘,不文明不雅观不说,也让人心理上不舒服。较为合理的摆放位置应该是在马桶偏后的左右两侧,这样,如厕者坐或蹲下后,废纸篓就在其身后了。眼不见为净,此其谓也。考虑到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故以摆在右后侧为宜。即使有的废纸篓是加盖的,也应在马桶后侧为好。也有的厕所甚至没有废纸篓,任由人们自由处理的,那就另当别论了。形形色色的手纸设计情趣厕纸

欧洲的厕纸品种繁多,色彩缤纷,讲究而富有情趣的设计者或是在厕纸上印上花纹图案,或是直接把名人形象搬上厕纸,有幸登上厕纸的人物,既有人神共愤的乱世恶魔,也有人敬人爱的圣诞老人——幸亏这是在欧洲,要是在中国,非落个亵渎圣明的罪名不可。还有一些厂商担心如厕者闲得无聊,便在厕纸上印了填字游戏,更随纸附笔一支,其设想之周全,真可谓无微不至。日本人的一种厕纸上印的则是极具汉文化特色的成语填充——如厕者一边轻松排污,一边开动思考的机器,给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来一次小检阅。以色列的卫生纸很像做装饰用的皱纹纸,纸的颜色是浅蓝色。做事严谨的以色列人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有点小疏忽,因为这种纸遇潮就会掉色——幸好几乎没人能看到它掉色造成的后果。来自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的厕纸可谓别具一格,它的形状像一张一元钞票,上面写着:“这张钞票是不合法的,但它很柔和!”美国有个手纸博物馆曾经展出过一种巨型手纸,它高两米,直径3米,创了吉尼斯纪录。这是美国一家大型卫生纸生产厂家生产的,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用17年。文学厕纸

许多人如厕时都不能让眼睛闲着,总有看点儿什么的习惯,聪明的商家当然不会对此熟视无睹,富有创意的设计师们也抓住时机大展才华。

2002年,德国手纸出版社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一种印有小说和诗歌的手纸。他们打出的广告词是:手纸在手,知识都有。该出版社社长在书展上强调,这不是羞辱文学,而是使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文学作品。专门生产这种“文学卫生卷纸”的德国克罗维莱格工厂董事长乔治海默斯托弗声称,据他们调查,大约有一半德国人喜欢在上卫生间的时候读点什么东西,他们的“文学卫生卷纸”正是针对这种需求而开发的。“我们的哲学是:让更多的德国文学被更多的人看到,即使是在厕所里。”海默斯托弗信心十足地说道。手纸文学上有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抒情诗,也有永恒主题的爱情故事,更有人们喜闻乐见的侦探小说。这些手纸文学篇幅都较短,只占一个人如厕所需纸张篇幅。一般每卷纸印好几遍同样的故事,这样即使在公共厕所也能使流动的出恭者读到一篇完整的诗或故事。这种手纸还考虑到卫生因素,因此质地较厚,印刷粉墨遇潮后也不会渗透,不会褪色。厕纸文章

爱好文学的法国人早在1998年就向市场上推出了“厕纸文章”。法国人在他们的厕纸上印刷了很多消闲型的文章,体裁不拘一格,小说、诗歌、散文应有尽有;题材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元所不包。甚至世界杯比赛,欧洲统一货币等时事新闻也成了厕纸文章的选题。文章厕纸自从在法国北部阿科尼市的百货公司推出以来,销量节节上升,销售记录令人瞠目。销售人员说,这种印有“厕纸文章”的卫生纸销量差不多是同类质地卫生纸的三倍。不少顾客起初看到这种文章厕纸时都十分惊讶,但他们随即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堆到购物车上。

文章厕纸可以说是一位名叫普安舍瓦尔的人呕心沥血的成果。普安舍瓦尔经过15年的努力,才研制出一种不会褪色也不刺激皮肤的墨水,以用来印制那些供人们消闲的厕纸文章。新闻厕纸

瑞典人干脆把卫生纸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纸。他们生产了一种看起来像小文传机的装置,其实,这只是一种手纸架,不过,它与因特网和电视相连挂在厕所的墙壁上,从中抽出的手纸上印着新闻、金融市场的最新行情和天气预报。不仅让你在如厕时仍能把握这个世界,而且让你时刻感受到一种现代化的气息。今后,人们即使坐在马桶上,也随时能得到世界上的最新信息。研制这种手纸架的工程师宣称:“我们打算研究置于厕所墙上的新闻站。这不是给您如厕用的,而是一种舆论工具。”青睐、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