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绿色生活与环境科学
22985300000008

第8章 绿色旅行(1)

外出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计程车;

提倡骑车、步行,尽量不买不用私家小车;

若有可能,少乘电梯,少坐车,步行高楼能健身;

做些不会污染的体育运动,如打太极、踢球、慢跑、健行等等。

明媚的春天,万物复苏。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正是踏青问柳、欣赏大自然的好时光。绿色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净化空气,也能安定人的神经,使人情绪稳定,并且增加空气中的“长寿素”——负离子。绿色葱茏的田野,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常到这些地方,等于是在做不花钱的空气浴、森林浴、日光浴。帮助你吐故纳新,气血顺畅,延年益寿。

野外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锻炼腿脚筋骨,还能改善睡眠,强健肌肉,减肥健美。“春困”也会因运动刺激、视觉刺激、温度刺激等得到减少,使你精神振奋,工作和生活更有情趣。

要注意的是:春天的气候多变,一些流行性传染病易发生,野外踏青时要备足防寒衣物,以防不测。出汗时不能脱太多的衣服,并应及时擦干汗水,尽量不坐湿冷的地面,避免患感冒等疾病。

“请不要采摘身边的花朵,她还要向过往的每一个人微笑。”对植物或花卉不要随意采摘,以免有的植物引起皮肤过敏甚至发生中毒现象。野果、野菜、野蘑菇更不能随意食用。做到不踏踩贵重植物,不采集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样品。

“一棵大树可以制成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却能毁了千万棵大树。”不要在森林山场随意生火,丢弃烟头,以免发生火灾。不追逐、不投喂、不恐吓野生动物。不丢弃垃圾、不污染水土。主动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公益活动。

1、中国古典园林的妙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建筑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林。有山有水,风景旖旎,充满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帝王宫苑,宅第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北方的帝王宫苑,多为大型的人工山水园和大型的天然山水园,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等。江南的宅第园林则为庭园式或小型的人工山水园,以精巧幽雅、玲珑剔透为特征,其中又以苏州园林为最具代表性。苏州的名园有沧浪亭、狮子林、抽政园、留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园,对于水的利用有极深的研究和实践。在造园时,傍水筑屋,凌水设榭;依水安亭,处处着意于利用有限的水面,创造富于意境的园林空间。对水的处理顺其自然,运用多种造园手法使其有隐有显、有曲有直,并以亭、榭衬托,波光倒影、迤丽多姿。池水配石,树旁布石,更添雅趣;山借水活,水借山清,水面映影中之山石更觉高远,山石衬托下的水面愈感幽邃,山、石、水、木浑然一体。在水回路转的园林中漫步,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扑人眼帘;领略湖光山色之美,独得清幽脱俗之妙。

(1)园在城中,城在园中。草坪代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生态有机体,是城市环境的清道夫和卫士。草坪的叶面积为地表的20~28倍,80%以上的有害尘埃,从绿地设施内的空气中消失。以草坪绿地为基调,道路、广场、公园种植草坪及树木,使城市成为一个绿色世界。城市园林建设宜做到通透式,没有人为设置的围墙。绿篱、疏林、草地线条简洁,视野开阔;树、草、花自然结合,使人、城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市掩映在万绿丛中。

(2)城市中心建绿岛。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有计划地建造公园、绿地或者修建人工湖。这些设施,尤其是在夜间能使城市空气变得凉爽、舒服。这些设施,使建筑密集的地方和公园之间因温差会形成微风;正是和煦的微风,能起到调节气候、改良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新建城市在按规划建设公园、植物园、公共绿地和街道花坛,使城市建筑融于园林绿化之中。但也有一些城、镇从商业利益出发,水泥铺就的步行街上居然连种植绿化树的空地都未留下。没有绿色光顾的城市,纵使经济再发达,也是了无生趣、死气沉沉。谁愿意到这种地方投资、观光、居住呢?

(3)建筑物的垂直绿化。进行城市绿色空间的再创造:建筑物外墙以及城市立交桥的垂直绿化。运用现代建筑与园林科学技术的手段,多层次、多空间,发展室内耐荫植物及屋顶、阳台、窗口等空间的绿化。墙面垂直绿化主要采用藤本类攀缘植物。为达到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可选择灌木类冬青和藤本类常青藤等,向上生长或向下悬挂的常青植物作为基调,加之不同季节的花卉种植,使整个建筑绿色包装生机盎然。

(4)建筑物的包装绿化。通过建筑物前、后、左、右和屋顶五大面积的绿化来实现。屋顶绿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如西安市东方大酒店的屋顶平台绿化得就很好。屋顶或阳台由于处在高空,阳光充足,通风通气,只要有良好的浇灌条件,一般绿化的长势和生长力都比地面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土栽培和滴灌等技术逐步在运用中,屋顶绿化技术已基本成熟。

(5)绿色立体感:点、线、面、圈相结合。所谓点,就是城市的小绿地、小景点的建设;所谓线,就是道路的绿化;所谓面,就是大的公共绿地;所谓圈,就是围绕市区的环状绿化带。尤其是大的绿地、景点要充分体现起伏的特征,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大块色彩对比为特色,精心搭配不同花卉或不同植物,大面积栽种与组团造型相结合,给人以绿色的立体感。

2、中国著名的植物园

(1)北京植物园

位于北京西郊香山公园和玉泉山之间,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近千亩。收集栽培各种植物3000多种,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专门从事植物引种和驯化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科研基地,还是进行植物知识科普的园地。全园的中心是植物展览温室,均为玻璃建筑,其中有石头花、光棍树、舞蹈植物。还能看到能吃虫子的猪笼草,和世界孑遗植物——银杉(距今300万年前的古老植物),目前只有我国还保存着这个珍贵的树种。在这里,也展出一些国家元首赠送我国的珍奇植物。北京植物园还在园内成立了一个国家植物标本馆,以植物标本库、植物分类研究室、植物分类实验室和学术报告厅四个部分组成。

(2)上海植物园

建在龙华古塔附近,面积20万平方米,突出盆景特色。内设盆景园、草药园、牡丹园、环保植物区,有树桩、山石盆景近万盆。园内还云集了几百棵名贵的五针松,还有240年树龄的盆栽石榴树。盆景园还有各种水石盆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3)杭州植物园

建于西湖畔玉尔山。占地200万平方米,拥有植物3000多种,分实验、植物两大区。实验区分驯化、果树实验、禁伐三小区。展览分为六小区:植物分类区、经济植物区、树木园区、山水园林区、竹类植物区(种竹100多种)、观赏植物区(分为木兰、山茶、海棠、碧桃、桂花、紫薇、杜鹃等专园)。

(4)南京中山植物园

1930年建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植物园的大门雕有国树银杏的标志,入园两行银杏夹道。全园占地186万平方米,分九个种植区,收集国内外植物2000多种。药用植物700多种,亚热带植物700多种,仅单以松柏类为主的针叶树就有70多种。其中温室最为精彩,内有浑身无叶的光棍树、龟背竹、美登木、捕蝇草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赠的红杉树,美国薄壳核桃,挺拔如笔的铅笔松等十分奇特,游人到此,大开眼界。

(5)庐山植物园

位于长江中游避暑胜地庐山之巅,占地4400亩,种有各类草木和木本植物3400余种。松柏类植物搜集了240多种,占全球品种的三分之一。它搜集的名贵品种有:庐山的金钱松、苍山的冷杉、丽江的云杉、浙江的铁杉和黄杉、美国的花旗松、日本的金松和扁柏、美国的香柏、欧洲的落叶松等。在山谷幽深之处的沼泽地带,还种植了大量花色鲜艳的鸢尾科植物。在岩石裸露之地,辟有著名的杜鹃园,搜集了国内外七八十个名种杜鹃。每当花开季节,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是观赏的好去处。

(6)沙生植物园

甘肃省民勤县沙生植物园,坐落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民勤县西沙窝中,距民勤县城西南16千米。每年有不少的中外游客到此参观。

沙生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内建有观赏植物区、中草药植物区、濒危植物区等十余个区,共收集沙生植物450余种。在这里,草类有白腊、刺槐、复叶槭,可谓是名目繁多。灌木有木蓼、柽柳、锦鸡儿,举不胜举。松柏如伞如盖,槐榆虬曲多姿,红砂匍匐行地……

沙生植物园还建有治沙科技展览室,植物、动物标本室等科技展览室。沙生植物园是民勤县治沙综合试验站,于1974年创建,1981年通过林业部主持鉴定验收,获部级科学成果二等奖。

3、风景区的自然化特点

据悉,近几年全国人造景点已超过1000座,其中占地超过一万亩的有七个,最多的达6万亩。已知的145个景点投资总额达703亿元以上,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20个,最多的达几十亿元!但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多不尽如人意,不少地方的人造景点门可罗雀,同开业时的喧哗热闹形成鲜明的对照,有的甚至关门停业。究其原因,一是庸俗低级。为数不少的这“宫”那“院”以粗俗作有趣,拿腐朽当神奇,宣传封建迷信,粉饰妖魔鬼怪,让人花钱欣赏文化垃圾。二是缺乏文化品位,有的竟然是没有文化的大款在那里瞎摆谱、乱弹琴。三是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有的小城市不过十余万人,也要划大片土地,搞亚洲或世界的什么“中心”,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浪费国家宝贵的土地。把风景区变成低级的游乐场,把风景游览线搞成商品经济开发区,实在是大煞风景,是一种唯利是图的破坏性开发!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然、热爱山水,国家风景区要自然化,这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

所谓自然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尽可能地保存、保护风景区的现有自然面貌,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力恢复已被破坏了的植被生态;二是人工建设要自然化,“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为了让游人尽可能多接触自然,服务设施应限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并以自然为主体,因山就势、因境制宜,小型、分散、隐蔽的山庄化形式,使其与自然协调融合。

4、做到绿色出行?

有调查证明,公交车和私家车在人均排污方面的比例:氮氧化物为1:11,碳氧化合物为1:15和1:16,道路占有量为1:7。而他铁包括轻轨则有运量更大、速度更快、污染更低、噪声更小等优点。所以,在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有绿色交通的说法,许多国家提倡乘地铁和公共汽车上下班。

日本东京的私人轿车比中国北京多,但是却有80%甚至更多的人乘公交车或地铁上下班。日本方面曾经表示,他们的一项调查表明,平均算来,北京1辆轿车一天跑的里程是他们4辆轿车一天的总和。

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汽车可以方便人的行动。但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三者之中最有前途的还应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中国人口多、土地少,若建立一套如美国那样以汽车特别是私车为中心的运输体系的话,侵占耕地,人、车密度更大,给多数人带来的只能是灾难。提倡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在限制轿车生产的同时,加速扩大自行车的生产,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大有好处的。自1969年以来,自行车因其健身、休闲、环保等优势,作为物美价廉的交通工具,普及程度一直在提高。由于对空气污染、交通堵塞、二氧化碳排放和土地缺乏等等的担心,以及在今后几年粮食短缺形势的严峻,自行车将因其节省土地和稳定气候的长处而更受欢迎。特别是当距离不是很远,或时间不是很紧的情况下,骑自行车或步行除有利于环保外,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能做到以上这些,就是向绿色出行迈出了一步。

面对车多路塞、污染严重的城市,人们不得不调转回头,重新选择公共交通。实现绿色交通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发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研究表明,完成一次同样的出行,使用公交车与小汽车所占用的道路面积比为1:7;而一列地铁或轻轨可同时解决500~600人的出行,相当于减少125~150辆轿车的使用量。所以在目前巨大的交通压力下,应优先选择大运量、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和轻轨为主要干线,各集散点辅之以各种公共汽车组成子网,形成便利的换乘系统;同时开辟公交专用道,使它在滞留时间上少于其他交通工具。这也是发达城市居民出行的模式,如香港人口不到上海的一半,但公交客运量却与上海持平,说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吸引大多数出行者。

巴黎用“单双号”限制地面车辆,唯独对公共汽车网开一面,且让人免费使用,还要为之加装空调,以提高舒适度。连被私人轿车挤出路面多年的有轨电车,也被请了回来。公共汽车的主要问题是守时不够准,乘客心中无数,心情烦躁。为解决这个问题,卢森堡市各车站都设了电子线路牌,向等车人显示着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乘客据之能计算出车到各站的时间。当司机预感误点时,则可通过中央调度系统改变面前的信号灯,随即一路绿灯行驶。相比之下,我国一些发展中大城市被光怪陆离的私人轿车搞花了眼,忘记了大众利益,忽视了公共交通。据说,我国某大城市快把公共汽车挤出马路了。个中缘由,值得深究。这恐怕已超出纯粹的交通问题了。“创立新制,最忌导人以奢”——诚哉斯言。还有人说,有身份的人不乘公交。如果说,靠小车的豪华去摆谱,以污染环境、损人健康为代价,去哄抬自己的身价,那叫俗气和虚伪。

笔者曾目睹北京的一个导游,指挥十余名外地游客翻跨马路护栏,横穿马路。这位导游已经把他的客人导人了一个危险的境地。一些骑车人,在交通路口随意闯红灯、逆行或带人,极易出事故。笔者在人行横道上通过时,常与那些抢路、抢速和争分夺秒的骑车人擦身而过;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间,人行遭常被机动车堵得严严实实的,而非机动车道,又常被人乱挤占。

据悉,全球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9亿辆,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者近100万人,受伤者约数千万人;我国1998年机动车已达4507万辆,每年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已接近10万人,伤数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