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绝症理疗师之西游解析
22979800000030

第30章

“这时候,奎木狼想明白了,唐僧不可能出尔反尔,走了还让人回来拿他。一定是公主写书信,走了风讯。

奎木狼怪公主结婚之后,还只想着父母。

这一段其实是指出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问题。

在西方,人成年之后,父母就不能对子女干涉了,他们是从小就跟你说明白了,分得很清楚。子女一开始就没有对父母太过依赖。

而古代中国的问题是年龄小的时候,父母对子女严加管教,不让人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子女肯定对父母特别依赖。

而婚后,父母又要求女儿将所有的依赖之心全部转移给丈夫,虽然这是为了避免夫家的家人与娘家的家人过度接触而引发矛盾,但是也让人的感情被物化,

在很多时候,人都不可能这么彻底地割舍感情,那么女人擅自联系家中,就会引来男方的斥责,甚至打骂。

这种问题,我觉得还是父母太自私了,把子女当成随意处理的物品,结果,衍生出婚姻也被物化了。

没办法,公主虽然知道自己做得有违规矩,但是思亲心切,才出此下策。

没想到,这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这就是唐僧,与八戒不知世事,明明想救人,结果是害人不浅。

但是,公主也不能承认这事情,只能抵赖。

奎木狼就和他一起到沙僧这里对质。

幸亏被捉的是沙僧,他很明白不能说实话,给公主惹祸,所以决定说谎骗奎木狼说是画了公主的影象。

沙僧想的有意思,好像一个慷慨赴义的烈士,觉得他跟唐僧一场,却没寸功报效。今日,就以此性命报恩吧。

这句话说明沙僧并不是如很多人说的是天庭派的卧底,平时之所以不作为,主要是性格所致,一旦遇到危及取经团队的变故,他都是要挺身而出的,甚至想慷慨赴义。

奎木狼以为是真,就相信了。

于是,他就想着开始祸害唐僧了。他跟公主说的是去认亲,公主说他长得丑吓坏国王。

他就变成一副俊俏脸孔,潇洒姿态。

这是说由父母之命的婚姻,认亲之时更重形貌这些表面功夫,对于那些只有两个人长期相处,才能知晓的事情,他们是不可能明白的。

公主也不想想,这妖怪早不认亲,晚不认亲,偏偏这时候去。

奎木狼求见国王的时候,国王征求唐僧的意见。

唐僧说的很有意思,妖精,不精者不灵。他能知过去未来,能腾云驾雾,宣他也进来,不宣他也进来,倒不如宣他进来。

就是说,这妖精其实都是一门专精者,有拿得出手的本领,于是他们可以在地方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唐僧这时候说这番话,其实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行为,就是说既然他可以这么做,那么我们防范就不起作用,既然防范不起作用,那么就不必防范了,这是什么道理?

结果,奎木狼就诬陷他才是妖精,那么以前的防范起码可以让妖精暴露自己啊,总不能因为妖精厉害,你不防范,让人家以欺诈的行为来诬陷你了。

所以遭遇强者,我们一定要亮剑,起码让对方暴露自己,不能因为怯懦,而反而成全敌人。

奎木狼说了一大段他怎么英雄救美,射倒猛虎的,而公主一直未提她的身份,只说是民家之女。

最后说虎修炼成精怪,就是唐僧。

然后他施展法术,将唐僧变成猛虎。

其实这一段是说那些从朝廷到地方的官员,利用自己那些所谓的见识与伪装,以及亲疏有别的传统观念来蒙蔽视听,将一些良善的百姓指作猛虎,让地方的昏官对他们进行洗脑。

这其实也是暗指苛政猛于虎。

国王心中虽然已经认定他是对的,但是也要假装说几句疑问的话语,然后让奎木狼将唐僧现出本相。

这是在给一个无辜的人罗织各种罪名,让他变得面目全非,再宣传出去,让无数不明真相的人加入其中,让别人弄死唐僧。

这些都是偏信偏听的问题,为什么会偏信偏听?是因为人们心中对人群的划分所致。

而暗中保护的诸神,其实是暗指那些在暗中得到的一些援助,能力有限,只能让他不至于当场被杀死。

能够救他的仍然是他自己。

这个时候,人的感性,以及冷静等都不起作用了,人在绝境想到的往往是理性,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悟空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边,国王大排筵宴,谢驸马救命之恩。

我们可以看到,奎木狼没有想方设法去吃唐僧肉,而是祸害他,这是因为职责所限制,还是唐僧肉根本就没有半点价值,我想两者都有吧。

众臣散去之后,妖魔进了银安殿,咬了十八个侍女的头颅。

这是指官员说是因****而下界,实际上是在鱼肉人民,并肆意对接待他的人进行洗脑。

代表默默听从,靠体力维护信念的小白龙在所有人都沉寂,团队面对解散的时候,出马与他知道妖魔在侵害人的思想,就挺身犯险,利用妖魔的弱点与他打斗一番。在与妖魔打斗落败之后,

为什么小白龙的戏份这么少呢?因为唐三藏,只有三个宝藏,就是代表理想主义的悟空,代表保守主义的悟能,代表第三者视角的悟净。

其中三人都有需要感悟的东西,而小白龙没有。

因为作者是现实主义者,龙是虚构的动物,猴,猪,鳄鱼都是存在的,而且智商都是有一点的。

既然你在现实中都不存在,那么写你只能虚一点了。

所以大部分都是以马的形态出现的。

马的问题是除了吃草,就是狂奔,没有自己的捕食技巧,或者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习性。

所以即使那些妖魔也有形象,而白龙马没有。

而在这个危急关头,马对人忠诚的品质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它在这一回中出现了。

而论忠诚,四人之中小白龙是第一位的,其他人都没有那么死忠,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导致的。

很多时候,忠诚度是和自由度相对立的。

当然忠诚度高不代表实力强,几下就被妖魔打伤,逃进了水里。

妖魔找不到它,又回去了。

小白龙在水里等待妖魔离去之后,才带伤回到馆驿,还变作马匹。

再说猪八戒,从妖怪洞府逃出之后,先睡了一大觉,醒来时,不知是是什么地方,缓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本想救回沙僧,可又觉得实力不济,只好先回城见唐僧,依靠国王选些人帮助他明天救沙僧。

八戒回到城里,找到驿馆。发现这里没有人,找不到唐僧,只能看到白马浑身水湿睡在那里,而且受伤了。

八戒以为是有人打劫,把马打伤了。

白马看到他之后,赶紧唤他。

八戒吓了一跳,赶紧往外走。

白马咬住他的衣服,说,‘你别怕我。’

八戒从未见过白马说话,他说,‘你怎么突然说话,必有不详之事。’

这也可以看出八戒的直觉非常敏锐。

白马就跟他讲了奎木狼怎样变作俊俏文人,来到朝中,与国王认亲,把唐僧变作斑斓猛虎,被众臣捉住,锁在铁笼之中。八戒,沙僧皆不在,只能他自己出去,与妖魔争斗,结果被击伤,逃命而回。

八戒知道之后,动不动往回退的性格又彰显了。他说反正战不过他,不如各自回家。

小白龙知道如果八戒这么一退,那是真的前功尽弃了。所以含泪咬住八戒,不让他离开。

除唐僧之外的四人之中,小白龙是最不希望散伙的,因为他到现在仍然是戴罪之身,为赎罪也做出的牺牲最多,所以他绝不能让这事发生。可是八戒说的也是实情,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彰显悟空的重要性了,悟空即使打不过敌人,可以上天入地,请无数帮手,继续努力,而八戒,沙僧皆没有这个名头。

为什么呢?因为理想主义有能够联络他人的优势,那就是善于找寻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即使是佛祖,也是有共同利益的嘛。而保守主义,与第三者思维,就很难与人有共同利益了。

小白龙想了半天,也想到了悟空。于是,他劝八戒请回悟空。

八戒还在惦记前回与悟空的过节,不敢去。

小白龙说,不会的,你别说师父有难,你说师父想他了,把他哄来。他只要一到这里,就会心中不忿,与妖怪比拼,这才能就得了唐僧。

八戒被说动了,他并不是想散伙的,他只是遇到事情,容易退却,说不行就散伙。他知道散伙是实在没办法的选择。

于是,他踏云东来,过了东洋大海,来到悟空所在的花果山。

八戒入山寻路,听到有人言语,他看到悟空在山凹里,聚集群妖,面前有一千二百多猴子,分序排班,口称‘万岁,大圣爷爷。’

八戒好羡慕悟空,他一直是孤家寡人,没有这么多人听命与他。即使当年在天庭这个体制里,他也只是执掌帅印,管理的是玉帝的人马,即使再管的好,也不可能成为他的。

他觉得自己如果有这么大的家业,也不做和尚了。如今既然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见他一见啊。可是他又惧怕悟空,不敢明着见他,于是,他就混进猴群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一样磕头。

悟空本就坐得高,眼又尖,早就看明白了,故意让人把八戒推上来审问一番。

直到八戒抬起头,直面他的时候,他才笑称是八戒,然后就怀疑他也被唐僧赶走。

八戒自然否认,然后听小白龙的说唐僧想悟空,还编了个生硬的谎言来骗悟空。

悟空就再也不提此事,只和八戒观看风景。自他回归,这个原来的洞天福地又回复了往日的峥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理想主义追求的是人心中的共性与理性,它善于团结那些离心离德的人们重整山河。

直到最后,八戒说不看了,悟空就说那你回吧,不留你了。

八戒说,你不去了?悟空说,我往哪里去,你也看见了,我这里自由自在,做什么和尚。你回去告诉唐僧,既然赶走我,就不要想我了。

八戒听了,只好回去。

悟空让人跟着他,听他说什么?

这个动作至关重要,既然不想做和尚这话已说绝,那还跟人家,听他说什么,这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悟空不想回去,而是不想被骗,这一点,小白龙没有预料到。

于是,他一口回绝谎言,再找机会逼迫八戒说出实情。

当然,这也是他了解八戒,知道他嘴上不干净,会说一些不好的话。

结果,就被跟去的猴子听个正着。

其实,八戒之所以必然会发牢骚,是因为他在平时没有情绪发泄的出口,只能借助这个渠道发出去。

他不像悟空,悟空可以通过打压别人的方式释放情绪,这也是他为何时不时撩拨八戒一下,让八戒难堪,他不是无聊。而是情绪发泄。

保守主义的人最怕的就是情绪积压,积压起来就容易歇斯底里,就容易突然爆发,爆发的时候又六亲不认,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在传统社会,保守主义的人很容易与其他人脱节,原因就是他们不懂拒绝,不懂回击,总是会把外在的压力沉积到内部,造成情绪积压,之后又没有释放的方式。

所以越是约束多的时候,他们越容易失控,容易爆发情绪。

爆发的时候,没有征兆,往往因为一件小事,甚至是不占理的小事,这就让别人很难理解,觉得这人实在难相处,就会与你拉远距离。

而最多的问题,往往发生在家庭关系上,因为他们无法与你割裂,只会不断隐忍,这就让隔阂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也是为何中国家庭问题频发的一个原因?

主要还是人的思想氛围过于单一,保守主义的人不适宜这种氛围,又不知道从哪里解决他。

这也是西方国家为何不让父母过多干涉孩子的原因?

也是自由主义的优越性。

悟空得知八戒骂自己之后,勃然大怒,派人将八戒捉了回去。”

“今天,大家有什么要问的?”

“刘先生,我想问为何婚姻之中,大人总会吵架呢?”一个年龄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问刘大可。

刘大可也没有任何的敷衍,解释道:

“首先,你问的是人与人之间为何会有争吵?

从生物的多样性来说,每个人出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而从后天的环境来说,每个人经历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即使是双胞胎,也会看到对方看不到的景色,感觉到对方感觉不到的情境。

这就是造成人与人的性格不同,想法不同,观念不同,做法不同的根本原因。

既然两个人有这么多不同,在一起,就一定会有争吵的出现,而争吵恰恰是为了达成共识,才要做的必要沟通。

所以两人相处,如果没有争吵,才是不正常的。

然后,再说婚姻是怎样形成的?

婚姻是原始人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而订立的稳定性关系的契约。

也就是说,婚姻与爱情根本没有必然的关系,婚姻只是保证固定性关系的一种契约。

这种契约只是给人一个保险罢了,然而,许多时候,契约只是一时的决定,或者说,它是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所以契约双方是有可能改变主意的。

就像我们与人谈任何的合作,都只是针对一个时期,一个项目的合作,而不可能就把这个项目永远包给你,或者人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得让你负责,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可是,婚姻偏偏就是这一项绑定人生的契约。

妄想一锤定音是男性思维的过度简单造成的,还有就是我们农耕民族对未来的避讳,当你假设未来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寄希望与一纸婚书把所有的变数全部囊括。

可是这种理想的状态有可能发生吗?

还有就是父母包办,也是一种把问题简单化的

再说说这婚姻之前的选择问题,这也是无比困惑当代年轻人的问题。

原因是人们总是认为我想找个我喜欢的,或者我看得过眼的这些比较模糊与空泛的标准。

也是感性的选择,谈恋爱可以感性,因为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互相试探的过程,而婚姻是什么,是你们试探结束,觉得这个人可以陪伴终生了之后,双方签订的一份绑定你们接下来的人生的契约。

虽然这份契约,如果实在破裂,也可以终止,但是其中要付出的代价要比恋爱大无数倍。

而且婚姻最初为何产生?就是要抚养后代啊!

这是夹杂着下一代人的人生大事,不由得你不重视。

而这就需要一个叫理性的选择标准,来指导你,否则的话,即使你的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天女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就非常容易造成错过的遗憾,这才是后悔莫及的。

其实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只是一般的情况下,你不去挖掘,不去想着了解,让它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使感性一直萦绕着你,别人即使问起,你也只能有一个浅显的,空泛的表达。

这就是我以前看像非诚勿扰这样的节目时,我最讨厌,那些男女嘉宾在别人问他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求,或者说只要感觉对了就好。

这些人要么是过于感性,要么是没有自我,只是想着暂时得隐藏自己的要求来迎合别人。

当然。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中,含蓄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关,当你想隐瞒时,就犯了爱情中的大忌。

有人说,最难了解的人仍然是自己。其实只不过是你不愿意去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而已。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你将自己最不能容忍的几个缺点罗列出来,比如你讨厌有公主病的人,你讨厌不讲卫生的人,你讨厌不够直爽,你讨厌不照顾别人感受的人,你讨厌不知进退的人等等。

我原来想所有的问题都是过于空泛的,如今我学会了科学的方法就是在一点一点啃掉问题。

当一系列的问题被一点一点得缓慢确认有关。

有人说你想那么多累不累?我心里觉得人们还是有进步了,不再问我有用没有用了。

其实人往往不怕累,因为累是身体上的,可以通过睡觉缓冲,人最怕的是空虚。

也就是精神上的空空如也,不会死人就不再努力想问题了,我想起来了,这是动物的特点,其他动物就是活着为了吃,吃饱了睡觉。

其实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想那么多,然后依靠社会风俗随波逐流,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它以前那种包办的体系由于不适应而解体,却没有生出全新的体系,只是断章取义得只把一个最让人轻易理解的理念搬过来,而其余的一系列体系被继续扔在一旁,就会自然遇到问题啊。

这个时候,社会体系已经靠不住了,只能在个人谨慎一点,理性一点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