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素质教育——理想篇
22955800000010

第10章 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实现(2)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生的价值第一次公开地做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被提出来,在同封建宗法制度作斗争中,资产阶级提出了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他们认为人生是平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这种价值观在反封建斗争中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价值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原则,所以资产阶级在建立政权以后,虽然冲破了封建等级制度不平等的价值观,而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生存。从表面上看人与人是平等的,工人出卖劳动力也是自由的,但工人不出卖劳动力就无法生存,所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工人是隶属于资本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只不过是一句虚伪的口号。揭开这层"自由"、"平等"、"博爱"的面纱,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财产成了社会最高的价值,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正如小说《百万英镑》中所揭示的,一个人有了钱就可以身价百倍;没有钱,粪土不如。人生价值就是金钱和物质的价值。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这种人生价值观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罪恶。为了赚钱、发财,资产阶级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投机倒把,虚伪欺诈,坑蒙拐骗,贪污盗窃等等,正如伟大诗人莎士比亚所揭示的那样:"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

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卑贱变成尊贵,

老人变成少年,儒夫变成勇士"。

在这种金钱至上的私有制社会里,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人的"自由"、"平等"、"博爱"和人的尊严。总之,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赤裸裸的、极端的利己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阶级对立已不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内容,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新型关系的形成,为每个劳动者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客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空前发展,为每个劳动者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精神条件。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所给予的这些优越条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社会主义开始保证人生价值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得到统一,即个人索取得到社会保障,个人贡献得到社会承认。一般说来,得到社会尊重和满足的,就是对社会尽了责任和作了贡献的;向社会尽了责任、作了贡献的,就会得到社会尊重和满足。这种统一绝非少数人的事,它表现于普通的人生价值关系之中,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生价值的更充分的实现还仍然有一定限制,这并不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主要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得不充分,某些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官僚主义的存在和工作中的失误等等。我国现在已广泛展开的改革事业,正在解决着上述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为人生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多元化创造了条件。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价值理想、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实现的手段及途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正是这种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探讨人生价值的极大兴趣,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兴趣。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人生价值的发展和完善增添了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真正的人生价值就在于认真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参与改革,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华,勇敢地投身于改革的洪流之中;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华,勇敢地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主义必定为每个劳动者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开拓出更加令人欣慰的前程。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价值关系中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性,一般说来已不构成主要矛盾,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呈逐步消亡趋势。然而,这并不是说,现实社会中,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同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对立现象已不存在,也并不是说这种对立已毫无意义。恰恰相反,事实上存在着的、带有鲜明阶级印记的人生价值观的相对对立,仍然是人们价值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仍然是改造价值目标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制之一。因此,在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中,仍然要坚持科学的阶级观点。应当看到,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同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所赖以阐发的理论基础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社会关系中,来考察人生价值现象,认为人生价值离不开劳动、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而剥削阶级无不以唯心史观去说明人生价值,认为人生价值是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对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无产阶级同剥削阶级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无产阶级在坚持索取与贡献相统一的基础上,首先看人生贡献,看一个人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什么业绩;在我国,在今天,就是看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而剥削阶级人生价值尺度是个人索取的多少,是地主阶级的等级尺度,是资产阶级的金钱尺度。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同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原则也是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遵循的是集体主义原则,剥削阶级奉行的是利己主义价值原则。鉴于上述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夸大或忘记人生价值观的这种阶级对立性都是错误的。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生价值的多元化开始成为人们价值关系的主流。所谓人生价值多元化,就是指同一社会时代的成员,在同一人生价值体系中,对具体价值目标及实现途径自主选择的多样性。我们目前所说的人生价值多元化,表明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的追求现象。它不仅包括人们对工作职业的不同选择,对生活方式的不同追求;还包括人们对社会主义道德人格层次的不同设计、不同塑造;也包括人们对多种价值追求的兼顾;最后,还包括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转换、升华以及实现途径的修正和改变。例如: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提出,学会"推销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主体性和客观可能性大大增加,"红路"(毕业以后从政)、"黄路"(毕业后当企业家或经商)、"黑路"(毕业以后继续深造,求得高学位)路路皆通正在改变着长期形成的"读书做官"、"政治本位"的大统一价值心态,成为当今青年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多元化的典型现象。

人生价值多元化标志着伟大的社会进步。它的出现是必然的。社会主义改革给它准备了丰厚的土壤: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化,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对个人正当利益的确认和束缚个性的紧箍咒逐步破除,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化。人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则构成了多元价值追求的主观条件。长时间的人为压抑一旦被冲破,多元追求随即成为现实。可以说,人生价值多元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它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提供了公开而又公平的竞争机制,提供了再选择的众多机会,提供了创造自我价值的基本条件。可以想象,没有人生价值多元化,就不可能有大中专毕业生在乡镇集体企业大显身手;就不可能有农民企业家和农民商人的诞生;就不可能有劳动致富光荣;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使我们看到既有"老黄牛"负重徐行,又有"千里马"驰骋争先的多彩时代;就不可能有自信自强的时代精神,形成既包括《小草》的低吟轻颂,又包括"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的豪迈宣言在内的宏大联想。

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生价值的阶级对立性和多元化,一般说来,以后者为主导方向,二者并存,相互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情况。因此,当代大中专生在人生价值的选择;设计、创造过程中,一方面要摆脱狭隘的"阶级标签"和僵化观念,不要把多元化混同于阶级对立性,敢于根据自己需求和个性特点,去进行恰当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也要坚持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正确原则,不可忽视阶级对立性对多元化的渗透和影响。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集体利益,抵制和排除一切价值观的影响和诱惑。

以上所阐述的各种社会形态的人生价值观都是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除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外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生价值观,是与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一切爱好人类和平与人类幸福的人所共同追求的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问题,实质上就是人生目的和人对社会关系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以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平等制度,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历史重任。提倡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发展、进步所做的贡献。

上述情况表明,在不同的阶级中,总要形成有代表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综合各种人生价值观,具有典型性的有以下几种:

1个人主义人生价值观

这种人生价值观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典型表现。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利益是我们的唯一动力,人们好象在牺牲,但是从来不是为了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幸福。河水是不会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他们的利益的激流的。谁要想这样做,就会是疯子。"

2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强调人的感性生活的幸福与肉体感官的满足,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青春不乐,一生白过",是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就是幸福生活的开端与归宿。"爱尔维修说过:"快乐和幸福永远是支配人行动的唯一原则。"

3悲观厌世主义人生价值观

悲观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毫无意义,人生就是痛苦、悲剧。人生活在世界上,无须认真,因为真正的幸福人永远达不到。悲观厌世主义主要代表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苦难。要解除人生的痛苦,只有否定生命意志,抛弃一切尘世浮华,沉浸在寂灭之中。"

4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

实用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只有个人主观的意义和欲望,人生的标准是以对我有用为基础。人生价值在于"方便"和""有用"。"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名言。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士认为:"世界就是上帝安排的投机冒险家的乐园,人生无须认识客观规律,无须寻求行为结果,只须依靠侥幸,依靠个人的冒险去求得成功。"

5权力至上的人生价值观

这种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追求权力。权力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为了追求权力则可不择手段,有权就有了一切。

6合理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

这种人生价值观认为,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要损害他人利益,应该把利己和利他结合起来,在利己中利他。爱自己既是出发点,又是最终达到的目的;爱他人仅仅是达到利己的手段,是过渡到爱自己的桥梁。

以上的种种人生价值观都是资产阶级腐朽的人生价值观,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思想觉悟的差别,使得一些人容易被一些腐朽的人生价值观所迷惑。

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百病之门,这种人生价值观最容易腐蚀人们的思想,一些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一事当前首先替个人打算,遇到问题首先为自己着想,考虑对自己有利无利,有的甚至不惜损害别人或集体利益而满足私欲。而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的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表现为没有原则性,缺乏组织纪律,盲目自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贪图安逸享受,嫉贤妒能等等。

合理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表面上把利己和利他比较巧妙的结合起来,似乎更容易被人接受,因而曾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在利己中利他,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合情合理的,实际上这种人生价值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也影响了一些青年学生,一些在校的学生盲目地追求高消费,片面地讲究穿戴,极个别的人甚至赌博。追求生活的快乐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享受的源泉是什么。用父母的辛苦钱来追求享受,这是为我们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悲观厌世的人生价值观对一些大学生也有一定影响。当人生不如意时,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有些人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而是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有极个别的人甚至用自杀来达到最终的解决,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人们生活在现实中,总是要对人生的一系列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意见、评价,从而形成人生价值观念。

青年学生要科学地对待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是中国当代青年应努力追求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