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考的好还要报的好
22939700000004

第4章 知己知彼才是根本法则(4)

“大小年”现象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省份基本上已经消失。而对于实行梯度志愿填报方式的省份考生而言,填报志愿时不仅要分析热门院校或者专业往年在其所在地的录取情况,同时要关注所填报的院校是否出现过“大小年”现象,综合考虑后,再决定填报哪所院校。

第5计第二志愿:柳暗花明又一村

计谋释义

第一志愿固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第二志愿及后续志愿就可以轻视和马虎。因为各批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都不可能达到100%,即使是一批本科院校,每年也有部分院校20%以上的名额是在第二志愿及后续志愿中录取的,更何况其他批次的院校。

第二志愿是考生在每个录取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学校志愿,往往也是考生退而求其次的较为满意的学校志愿。当第一志愿不能如愿时,考生一般都寄希望于第二志愿能够实现。第二志愿如果填报巧妙,可以使考生的命运“峰回路转”,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另外,有些院校虽然在第一志愿就可以完成招生计划,但为了揽到高分考生,每年也会预留出少量名额,专门招收高分落选的第二志愿考生。

计谋案例及【点评】

【案例】小周高考后估计成绩在650分左右。她想在本科一批第一志愿报考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连续三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来看,最低提档线都在650分以上。如果自己的高考成绩能跨过650分这道关,被北大录取的希望就很大。根据自己估计的成绩,她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上;11:大的。但是为了防止第一志愿落选而下滑到其他批次,她第二志愿报考了中山大学,因为该大学历年来有接受高分第二志愿的传统。

成绩揭晓后,考生总分为652分,比自己估计的分数还高出2分。但这一年由于试题较为容易,本省一本控制线的分数也上涨了25分,而北京大学文科在该省的录取线为660分,所以考生无缘北京大学。而第二志愿中山大学文科在该省的提档线为613分,考生成绩高出了该校在本省提档线39分,所以其档案投到了该大学,考生顺利被第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录取。

【点评】

这个案例中所谈的“第二志愿”是针对“院校”来说的。案例中的考生小周报考北京大学有一定实力,但没有十分把握。不报北大不甘心,报了又怕一落到底。在这种情况下,他注意到了中山大学对第二志愿考生的规定:“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设置院校级差分,每一级差为30分”,况且该校很乐意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北大清华的落选考生。于是,小周便把中山大学作为第二志愿,最后果然被该校顺利“接住”。中山大学的名气虽然不能与北京大学相提并论,但该校既是“211工程”高校,又是“985工程”高校,在我国也属于一流院校了。该考生被中山大学录取,而且学的是该校最好的专业,所以并不吃亏。

【吕老师提示】

1.第二志愿:热门院校须避开

考生在选报第二志愿时应注意,名牌、热门或一流院校一般不能作为第二志愿选报。这些院校生源丰富,不但第一志愿可以完成招生计划,而且录取分数一般都较高。即使个别学校遇到“小年”,录取的第二志愿分数要求也很高。所以,第二志愿报考这些院校基本上都变成了无效志愿,还浪费了选报其他院校的名。

2.与第一志愿拉开挡次

为确保被录取的概率,要选报录取分数低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这应该是对选报第二志愿的基本认识。可是有的考生往往忽略这一点,出于希望能上理想学校的愿望,不是选报与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分数大致相当的院校,就是选报的院校越到后边越好,也就是录取分数越到后边越高。这样,第二志愿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院校录取的第二志愿分数,普遍都会高于第一志愿的最低分。反过来说,考生选报的第二志愿要想成为有效志愿,能够被所选院校录取,自己的分数就应该高于所选报院校录取第一志愿的平均分。所以,考生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与第一志愿所填报的学校在分数上拉开档次。一般说来,第二志愿比第一志愿低30分为最佳,而第三志愿应该比第二志愿低20分左右。就是说,所报第二志愿院校录取平均分要比第一志愿低,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阶梯,并要拉开档次。一旦考生第一志愿落选,第二志愿也可能被“接住”。这样,可以增强第二志愿的有效性,从而增加录取机会。而且梯度越大,录取机会也就越大,但梯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使志愿报得太低,应保持适当的梯度。

3.录取第二志愿的院校有哪些

各批次院校都有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必录第二志愿的情况。它主要包括以下7类院校:

(1)相对冷门的专业类院校,如农林、石油、地矿等行业院校。

(2)与考生所在地距离远的非名牌院校,如近年来合并、升格、更名的院校。

(3)在本省招生名额少的院校,因有些考生认为其不够档次,避而不报。

(4)地处中小城市的二本、三本院校。

(5)遇到“小年”的院校,由于考生看到上年报考人数过多,录取分数线太高,不敢选报。

(6)首次在当地参加录取的院校,因为考生没有往年的参照资料,心中没数,不敢填报,结果第一志愿没录满。

(7)—个学校两个批次录取的院校,考生出于对学校档次的疑惑,放弃。

4.各高校对待第二志愿的态度

教育部规定各高校不得拒收第二志愿,但是在一本院校里,有些院校在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则要考生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主要表现在:招生院校在招生过程中设置了如20分或30分甚至更高分值的志愿级差。比如考生张某以高考580分第一志愿报考A大学,考生李某以590分第二志愿也报考了A大学。当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数不足计划数时,A大学愿意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必须减去该校的志愿级差。如果该校设置的志愿级差为30分,考生张某、李某最后分别按580分、560分进行排队,再进行录取。

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档次;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最好填报本省的高校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各高校对待第二志愿的态度,一般有以下6种情况:

(1)“第一志愿录不满时,录取第二志愿考生”。这类学校,如果是名牌院校,一般在一志愿都会录满,只有个别年份有录不满的,只能算偶然现象。所以,尽量不要选做二志愿。

(2)“在一志愿录不满时,可以招收二志愿考生,但是分数不低于学校平均录取分”。这类学校很少有一志愿招不满的时候,即使百年不遇地有这么一次,分数也是绝对够高。所以,不是对分数有相当的把握,就不能考虑为二志愿。

(3)“不预留二志愿计划,但接受二志愿考生”。这类学校可以考虑填报第二志愿,但要再咨询一下是否有分数级差等问题。

(4)“预留..%计划,要求高于一志愿平均分x.分”。这类学校愿意招第二志愿考生,但填报时要知道该校往年一志愿平均分大概是多少。

(5)“预留xx%计划,要求高于一本线xx分”。这类学校的意思很明确,非常愿意招第二志愿的高分考生,只要你的分数够了,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填报。

(6)“预留xx%计划,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这类学校很宽容,多数考生都可以填报第二志愿,但也很容易形成“扎堆”现象,最后录取时,第二志愿的分数远远高于第一志愿的分数。

5.各高校对第二志愿的录取要求

以下是我搜集到的部分高校2011年录取第二志愿的规则:

1、清华大学,当提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名额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地区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

2、北京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京大学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其分数应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

3、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一志愿录取额满,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的计划不超过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划总数的1%,分数级差为50分以上,考生保证服从专业调剂。

4、北京化工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依次录取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生源地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成绩。学校将预留在京招生计划的5%左右名额,用于录取北京生源第二志愿的高分类生,高成绩要求高学校在京线40分以上,且考生保证服从专业调剂。

5、中国农业大学,在第一志愿已经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学校承诺招收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投档成绩应高于学校在当地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投档平均分30分以上(含30分),且录取人数不超过当地招生计划的2%。安排专业时,在考生实考成绩减去院校级差30分后进行安排,每个大类录取不超过2人,每个专业录取不超过1人。对于实行第一志愿为平行志愿或第二志愿为征求志愿的省份,学校不再单独增加用于录取第二志愿考生的招生计划。文史类因录取人数少,不录取二高分生。

6、北京林业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服从专业调剂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已经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接受北京生源第二志愿高分考生,招生计划控制在学校在京招生计划的5%以内,分数级差为50分以上,考生保证服从专业剂。

7、北京师范大学,在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录取时,只有在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须达到学校一志愿投档考生的平均分,考生须服从所有专业的调剂。符合要求的考生数额不足时,学校将调整招生计划到生源质量充足的省(区、市)进行录取。

8、北方工业大学,针对京地区重点批次招生,学校将预留各专业不低于30%的招生计划,用于平行志愿考生录取。

9、北京工商大学,对于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将按规定招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在北京一批次录取中,各专业均单独预留20%左右的计划,专门用于招收非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具体分专业录取的原则不变。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将按照当地的相关规定录取。

10、重庆大学,在招生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学校将用部分预留计划接收二志愿高分考生。京考生第二志愿填报本校,高考成绩高出学校提档线80分及以上,学校将用预留计划(北京计划的10%左右)予以录取,专业安排按照高考总分减去20分后进行考虑。其他省在省级招办同意和学校预留计划许可的前提下,由学校与省级招办协商考虑。

11、福州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接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并将充分考虑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凡投档成绩高出所在省本一线60分以上的考生,在各省招办投档范围内,均满足专业)12、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在黑龙江省用理工类本科招生计划的20%左右招收二志愿理工类考生,二志愿录取考生的分数要高于一志愿录取考生最低分数线20分以上,二志愿考生减去20分同一志愿考生一起参加专业分配。对于一志愿生源不足的省份,设定二级20分。

13、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实行非平行志愿省份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在一志愿生源足的情况下,若有高分考生第二志愿报考(二志愿考生的最低分数原则上应高出一志愿考生最低分数40分以上),学校将用该省招生计划的90%录取一志愿考生,用该省招生计划的10%录取二志愿考生,在确定二志愿考生专业时,减去15分与一志愿考生等同安排专业。

14、武汉大学,实行非平行志愿的省份,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生源足的情况,对生,若省级招办与生,学校录取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办法,除生源省级招办另有规定外,院校志愿级差分为理工类30分,文史类20分;若省级招办按顺序志愿投档,在其按学校新增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投放非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后,学校根据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15、湖南大学,如果第一、非第一志愿考生同时投档,院校级差为“20—20—20—20”;如果第一、非第一志愿考生未同时投档,非第一志愿考生只能录取到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

16、西安交通大学,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方接受符合条件且高考成绩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平均分的非第一志愿考生。对于试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凡将西安交通大学填写为A(第一)顺序位的考生,在高考成绩达到西安交通大学在该地区提档分数线(单科成绩应达到及格水平)的前提下,将享受加分5分排序确定录取专业的优惠。

17、西北工业大学,对于非平行志愿省份,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录取第二志愿考生,第二志愿考生高考成绩须高于学校当地录取第一志愿分数线40分,且专业服从调剂。

18、中国海洋大学,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以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和征求志愿考生,但不录取未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和征求志愿考生须服从专业(类)调剂,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若相应批次线上无考生填报我校志愿,学校将予以减招。

对生源好的省份,学校将利用预留计划增加指标,按照当地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录取。

19、西南财经大学,学校预留计划主要用于生源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追加招生计划和录取少数高分落榜考生。

20、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录取的考生必须填报有我校志愿,且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对于非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的考生,若省级招办将其档案与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同时投放我校,录取时实行志愿分数级差的办法。

21、兰州大学,录取生须有我校,优录取生。

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我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按照院校志愿分数级差的办法予以录取。

22、华南理工大学,若第一志愿档案不足,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实际高考文化成绩原则上不低于该地区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其专业志愿只能录取到我校前一志愿录取后未满额的专业。生源仍不足时,我校将剩余部分的招生计划数调配到生源充足省(自治区、直辖市)安有居录取。不录取未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原则上不录取征集志愿生。

23、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志愿录取未满额时,调剂到我校的考生有我校志愿的志愿级差为20分,无我校志愿的考生只能安排到未满额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