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
2293100000016

第16章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活在别人的眼睛和嘴巴里(1)

在羊群中生活,一只狼还敢认为自己是狼吗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波浪滔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而站在船外的人却吓得胆破心寒;公共场合有人放肆谩骂在座的人,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反而会把站在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所以君子即使被某件事卷入漩涡中,但是心智却要抱着超然物外的态度。

一只小狼无意间闯进羊群中,很快这只小狼就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它跟身边的羊长相、叫声都不一样。周围的羊显然对这只奇怪的家伙很不友好,因为它的行为方式是那么别扭、格格不入。

结果,为了不让自己特别“显眼”,这只小狼就使劲地压低自己的嗓音、不伦不类地像羊一样在野外啃青草,它有锋利的牙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它还像羊一样害怕同类会袭击自己。

一个人做事就怕迷惑于事中却不自知,这样就可能会把谬误当真理,把错误当正确。

战国时期的奇书《韩非子》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庞恭对魏王说:

“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

“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

“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魏王说:“我知道怎么办。”然后庞恭告辞而去。后来魏王果然听信小人的谗言,日渐远离庞恭。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认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周末的时候,丽丽和男朋友去商场买了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衣服。

但是,周一丽丽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上班的时候,很多同事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比如风格不符、颜色不对,总之好几个同事都这样说。

本来高高兴兴穿着新衣服上班的丽丽,以为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但是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丽丽也开始觉得自己的眼光有问题了,回家之后,就把这件衣服放在衣柜的最底层,以后再也不穿了。

为什么丽丽的观点发生改变了呢?难道真的是她的眼光不好么?

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审美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觉。但是,如果经过了别人的评价,丽丽就把别人的意见内化成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这件衣服真的不好看,甚至她还看到这件衣服更多的缺点,比如做工不精细,遗留小线头等等,于是更加懊恼自己的失败。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感触呢?你和朋友看完一场电影后,你感觉这个电影还不错。不过,还没有等你说话,朋友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什么啊,还是名导呢,真垃圾!”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

“白白浪费了这么长时间!”于是你口里刚刚含着的“不错!场景、色彩和剧情都很到位!”就生生地咽下去了。于是你听着朋友“针针见血”

地剖析电影怎么不好,你也渐渐觉得这个电影的确不是很好,甚至你也会像大家一样,指出一些这个电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想过没有,为什么你最初的意见到了最后竟然因为朋友的话而改变了呢?你的意见是什么时候失去的,而又是什么时候,大家的意见成为了你的意见呢?想过没有,你的内心其实是害怕自己的意见遭到大家的反驳,害怕自己被别人否定,而这种压力,对于单独的你来说要显得“弱小”很多。所以,最后你选择了和大家站在一起,甚至为了“迎合”大家的观点,提出了与自己意见相反的论断。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变化就是群体极化。

心理学家发现,一群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比单个人更容易向极端的方向倾斜,或者过于保守,或者过于冒险,最后的决策总是与最佳的决策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冒险的决策总比保守的决策要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总会看到一群疯狂的人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比如,战争,最为着名的就是法西斯引发的二战,另外一些复仇团体、宗教狂热分子身上也有群体极化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群体决策会出现这种极端现象呢?心理学家发现,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其一,责任分化。作为一个决策,参加决策的人越多,承担责任的人越多。所以,也就减少了每个人因为承担责任而带来的压力,当然,人们还会感到自己失败的风险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集体决策的时候,冒险要比保守的几率高的原因。

其二,人与人的对比。我们总希望自己被别人喜爱和认可,所以,也就趋向于向多数人靠拢。

其三,信息的影响。生活中,我们总会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和信息。并且,我们总愿意听到更多支持者的理由。就像我们评论一部电影,尤其是在评论这个电影不好的时候,总希望有人提出一些新观点来证明这个电影不好。而这与电影本身好坏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群体极化对于决策并没有什么好处,看看那些疯狂的群体暴力事件就可见一斑。所以,如果你在决定做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要切记:并不是找越多的人和你一起进行决策就是正确的,群体决策有时反而会让你走向失败。

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和嘴巴里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

一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人,不管人情冷暖或世态炎凉如何反复变化,都懒得再睁开眼睛去过问其中的是非;一个看透了人情世故的人,对于世间的一切批评赞颂都无动于衷,人们对他呼牛唤马般吆喝,他只是点头,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

我们这一生究竟是活给谁看的?现在就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先弄清这个问题,再开始自己的人生。

有人或许会说:

“不是人活脸,树活皮吗?当然是活给别人看的了!”这样的回答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别人的眼睛和嘴巴里,就势必丧失自己的主见和方向。这样一来,就必然不能朝着自己想做的目标勇往直前,最后将很难获得成功,这样的人生也无法在别人眼中赢得尊重。

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儿子在前,父亲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

父亲听了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刚走不久,又有人议论:真是不孝儿子,自己骑着驴让父亲走路!

父亲于是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走了一会儿,又有人说:这个人真是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累着孩子?父亲连忙叫独生子也骑上驴背,心想这下总该没人议论了吧!谁知又有人说:驴那么瘦,两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它压死?

父子俩只好把驴的四只蹄子捆起来,一前一后抬着走,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一个人必须明白这一点--要想面面俱到,让每个人都赞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做人方面,你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看法和立场,每个人的思维和价值取向都不相同,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要求,无论你怎样做,总会有人不满意!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就像凭空在自己面前立一面镜子。如果你老是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姿势是否美丽,表情是否自然?这样你就会担心出现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说到底,你是活给镜子看,而不是自己内心的目标。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就像激流中的小船,总在漩涡里打旋,迟早会葬身水底。

在这种生活标准下,哪怕你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可只要有一面镜子对你打出不及格分,你就惶恐不已,自责自怨。你的心情快乐与否,都要看周围人的眼色。如果老是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必将活得很累,没有自我的灵魂和欢乐。这样的你,又怎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

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牢记:你不仅是活给别人看,更是活给自己看!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人生的基本态度。

不管他人如何对你,我们都应该坦然处之,不受影响。如果过于计较别人的看法和态度,累及自身不说,也更加搞坏他人对你的印象。

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有时是因为自己软弱,有时是表示一种恭维。

如果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心态,就需要调整--收回盯着别人的眼睛,审视自己的内心。失意时,不要因别人的眼神而惶惑不安,而是在内心寻找重新站起的力量!

宁做耳聋的青蛙,不做没脑子的人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怀疑就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也别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忽视别人的忠言。勿因私利伤害整体利益,更不可借助大家的言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提起创业,很多人都会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因为他们始终解决不了最头疼的两个问题--项目和资金。但为什么有了项目和资金后,很多人仍然创业失败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每个人都想通过创业展现自己的实力。可是,为什么真正的成功者却凤毛麟角?

原因就在于有的人能够坚定信念,不受别人眼光和看法的干扰,尽可能地完成事情。而有的人却因别人的看法半途而废。

一件事情,你本来做得好好的,有个人过来一掺和,说:“哎呀,这么做好像不行,你该……”于是,你马上自我怀疑,按照他的思路去做。没有自己的主见,太容易让人左右。这样的心理素质,即使做一件最容易成功的事情,也注定会失败!

动物王国举行比赛,青蛙们的比赛项目是爬一座高塔。其他动物们都聚集在高塔周围观看,他们不相信参赛的青蛙能登上塔顶,于是有的动物大声喊:

“别费劲了!你们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达终点的!

瞧你们那小腿,根本没有能力爬上去。”听到这些话,一些青蛙抬头看着高塔,心里不禁阵阵发憷,什么时候才能爬上去啊,按照自己的能力肯定会以失败告终,所以为了不丢面子还是自觉退出比赛吧。

青蛙们纷纷退出比赛,但还是有一部分青蛙坚持了下来。爬到半路的时候,不少青蛙掉了下来,观众们唏嘘一片,青蛙们互相安慰:

“还是算了吧,爬了一半已经很不错了,还有那么高,肯定还是会摔下来的。”几乎所有的青蛙都放弃了。

让观众惊讶的是,竟然还有一只青蛙一直在坚持往上爬,观众们都哈哈大笑,恶毒地讽刺它:

“真是白费劲,你不会成功的!”可是这只青蛙似乎没有听到,它依然勇猛地向上攀爬,结果登上了塔顶!观众们惊呆了,态度发生了改变,开始对它疯狂赞美和喝彩。许多青蛙不理解它为什么可以坚持下来,前往请教它胜利的秘诀,结果发现--原来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一个人如果能心无旁骛去做一件事,哪怕只有微弱的希望,也肯定会成功。如果别人一定要说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你就干脆做一只“耳聋青蛙”吧!

在现实中同样如此,认准一个目标,不要轻易动摇。你要坚信自己的判断,坚持最根本的东西。别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但不能不假思索就将自己的主见取而代之。公司内部开讨论会,员工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某项工作的做法。如果你对自己的想法有信心,就一定要敢于发言,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最怕的就是在别人意见的左右下,你先打了退堂鼓。

坚持正确的观点,不受杂言乱语的干扰。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实中却又很难做到。这是因为我们太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和建议了!在别人的目光中我们不断校正自己的坐标。今天向前走,明天向左转,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半路拐弯。走的路虽然长,但只是原地打转,始终抵达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主见并不等于固执。当一个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时候,所谓的“主见”其实就成了偏见。偏见越是坚持,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就越大。所以,对别人的建议不能盲目排斥,而要经过客观的分析,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从而让自己做得更好。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不要误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囚已之拙而忌人之能。

不要因误信他人的片面之词而被奸诈小人所欺骗,也不要自以为是而被一时意气驱使;不要仰仗自己的长处来比较人家的短处,也不要因自己的笨拙而嫉妒别人的才能。

战国时期,有个叫邹忌的人长得很帅。他问妻子: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帅?”妻子毫不犹豫地说:

“你帅!徐公怎么比得上你!”

他又去问妾: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帅?”妾怯生生地说:

“徐公怎有你帅呢!”朋友有事来求他,他又提出这个问题,朋友笑笑说:“徐公不及你帅。”

有一天,徐公有事前来拜访。邹忌仔细打量,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帅。于是他领悟出一个道理:“妻说我帅,是偏袒我;妾说我帅,是敬畏我;朋友则是有求于我。如果只听他们的话,就看不清问题的真相。”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由此可见,偏听偏信是为人处世的大忌。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你想,如果你每天只吃一种单调的食物,身体会变得强壮吗?你肯定会因为偏食而营养不良,只听片面之词,你将永远搞不清事实的真相。你将永远处于蒙蔽之中。

李君是个很有雄心的人,他工作两年后,觉得自己积累的经验差不多了,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市场的机会也很好,就想从公司辞职,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是当他决定放胆实现这个梦想时,却听到亲友们忧心忡忡的劝阻:

“能行吗,听说小赵也开了一家类似的公司,上个月刚倒闭,好惨!赔了几十万,欠了一屁股债,老婆都要跟他离婚。”

“反正做了也是失败,别冒险了!”

“你现在的工作挺好,薪水和福利都很好,就不要瞎折腾了。搞不好,你连娶媳妇的老本都赔进去!”

一时之间,反对的声浪纷至沓来。李君犹豫了,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是啊,万一失败了,我会赔个精光,连买房结婚的钱都没了,到时可真是麻烦!想到此,李君已经彻底动摇了,最终他选择维持现在不高不低、安全稳定的生活。可是他并不知道,亲友口中那位失败的小赵,只是人们夸张地误传。小赵的公司确实经历过一次重大的波折,但他经过多方努力,调整策略,很快又走上了正轨。

一个本来可以成功的计划就这样夭折了。后悔吗?可惜当事人还以为自己避免了一个危机,感激别人还来不及呢?真是可怜!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在无意中就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了!所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自己慎重考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听取亲人、朋友、同事的建议,尽可能多方面了解他们的意见,但绝不能轻信和盲目地跟随,要综合考虑再做最好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