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日军便把剩下的坦克部队拆散,把坦克埋在土坑中当固定式炮台使用。不想他们又被菲律宾游击队发现并将其位置通报给美军,经过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日军剩下的坦克也通通报销了。
另外,美军还出动推土机在山腰修建汽车路,将火炮、坦克推到最前沿去,强行打开了通往克拉克基地的大门。
2.马尼拉城的硝烟,“抵抗”与“毁灭”
克拉克空军基地由6个大小不同的机场组成,负责守卫它的兵力很少,美军夺取它并没有费太多的力气。但基地周围高耸起伏的群山仍掌握在日军手里,躲藏在山洞和沟壕里的敌人用炮火轻易就可以封锁所有跑道。
为此,美军派出了一支支小部队,逐一把凭借山洞抵抗的日军“抠出来”消灭掉。在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之后,陆基航空兵指挥官肯尼把自己的司令部迁了过来。
肯尼手下的参谋还在机场附近的树林中发现600多架日本飞机,其中50架完整无损,另外50架有轻微损坏,剩下的500架是破铜烂铁。
克拉克机场破坏最大的是跑道,上面弹坑累累,根本无法起降飞机。好在10多天以后,美军工兵陆续把弹坑填平,身躯庞大的C—47型运输机和重型轰炸机都可以在机场起降了。
占领克拉克机场的美军距马尼拉近在咫尺,但克鲁格却不愿意前进半步。他确信埋伏在吕宋中央平原以北和以东山区的日军会突袭3号公路,切断他的后路,所以在后援部队——第1骑兵师和第32步兵师从莱特岛调到林加延之前,他拒绝采取任何新的进攻行动。
麦克阿瑟冲着克鲁格大喊道:“不用怕,如果山下奉文敢把部队派到平原来,就会被我们的坦克、飞机和大炮通通消灭光。”
麦克阿瑟要求克鲁格于2月5日前派部队攻占马尼拉。因为不久前他曾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许诺过,在林加延湾登陆4周之内要占领这座城市,而现在时间正飞快的从手指缝中溜走。
克鲁格依然不为所动。麦克阿瑟决定把艾克尔伯格的第8集团军从莱特岛调来参战,让两支部队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获得夺取马尼拉的荣誉。
艾克尔伯格手中的王牌是第11空降师。它是太平洋战区的唯一空降师,全师只有8000人,但个个训练有素,作风顽强。眼看着同为空降部队的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在欧洲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立下了功勋,大家都在盼望着一显身手的机会。
按照事先拟制好的作战计划,这支部队应该在马尼拉西南70多公里的纳苏格布湾发动两栖登陆。可只装备有轻武器的伞兵要想在如此远的距离上粉碎日军的节节抵抗,攻入马尼拉又并不容易,况且此前麦克阿瑟指挥的几次空降行动,都是把部队直接空投到目标所在位置,而不是在距离目标几十公里的地方。这次麦克阿瑟也想让艾克尔伯格这样干。
麦克阿瑟暗示,艾克尔伯格如果能大胆地率领第11空降师攻占距马尼拉市中心不到5公里的尼科尔斯机场,并率先进入菲律宾的首都,他就可能在衣领缀上第4颗银星,成为美军上将。陆基航空兵司令肯尼也保证向第11空降师提供一切所需要的空中支援。
但是,风度翩翩的艾克尔伯格不愿冒这个险。他宁愿先在纳苏格布的海岸上站住脚,然后才带着手持卡宾枪和机枪的空降兵们一步步向马尼拉挺进。
1月31日,第11空降师的两个滑翔机空降团乘坐登陆艇在纳苏格布湾上岸,上午9时45分夺取了纳苏格布小城和简易机场,占据了正面4公里、纵深5公里的地盘。
在菲律宾人的欢呼声中,他们利用一条运糖的专用小铁路把给养和部队运往内地,虚张声势地摆出一副大兵团登陆的架势。
艾克尔伯格在距滩头阵地16公里的塔盖泰高地遭到了日军的阻击,于是他派伞兵团在高地上空降,在呼啸的子弹声中把日军从阵地上赶走。此时,站在山脊上的士兵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马尼拉在阳光中“闪闪发着白光”。
2月4日,第11空降师在距尼科尔斯机场仅5公里的地方,被一队依托原西班牙兵营旧工事顽抗的日军挡住了去路,这不是艾克尔伯格常打交道的日本陆军,而是日本海军陆战队。
美军第11空降师被这批日军死死地缠住,由于缺少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能攻入机场,更无法向马尼拉挪动半步。
马尼拉是公元1570年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发展起来的城市。1646年荷兰人通过战争取代西班牙人成为它的统治者,1762年英国人攻占过马尼拉,几十年后它又落入美国人的手中。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之前,曾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山下奉文在前往碧遥之前,再次宣布从这里撤防。
美军在马尼拉碰到了最棘手的敌人——日本海军陆战队。
★驻守马尼拉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的陆、海军是天皇的左右手,两军种自成系统。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两军种部队都是分别通过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实行垂直领导和指挥的。所以,陆军第14方面军司令山下奉文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后只能带走陆军系统的人员,海军系统根本不买他的账。
驻马尼拉的日本海军最高指挥官是第31海军特别根据地部队的岩渊三次海军少将。与所有海军官兵一样,这位失去战舰的海军将领既没有受过正规的山地丛林战训练,也不打算到深山密林里去苦熬,而要在这里进行最后的顽抗,尽最大可能以长时间地阻止美国人入城。
岩渊三次手里的部队主要是两个大队的海军陆战队员,还有一些舰艇沉没的海军水兵,驻马尼拉的陆军部队4000余人也主动归到他的麾下,在美国人逼近马尼拉时,全城的日本守军大约有2万人。
为了与美军决一死战,岩渊下令毁掉马尼拉城的建筑,他派工兵和炮兵把雄伟的圣奥古斯塔教堂、马尼拉大教堂、繁华的圣克鲁兹商店街等统统夷为平地,还把巴石河上的所有桥梁全部炸毁。岩渊把部队部署在城内各处的永备工事和地下室里,在每一个主要路口都设置了障碍,街道上埋满了地雷,数以千计的建筑物里安设了饵雷,船上的大炮也被拖到岸上的工事里。一场残酷的血腥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麦克阿瑟一度以为艾克尔伯格能出奇制胜,迅速夺取马尼拉,现在他也彻底失望了。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重新进入他的视线。
克鲁格夫人第6集团军这次派出了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第1骑兵师和第37师。8000多辆卡车和吉普车分别从林加延湾和克拉克机场附近出发,沿着5号公路和3号公路向马尼拉开进,行军速度远比仅靠双条腿的第11空降师快多了。
麦克阿瑟还专门找到第1骑兵师师长马奇,告诉他:“开进马尼拉。我不管你怎么开进去,只要开进去就行,而且要快。要避免人员伤亡。你可以绕过日本人,超越日本人,但一定要开进马尼拉,救出圣托马斯集中营的战俘,占领马拉卡南宫和议会大厦。”
精明强悍的马奇组织了一支800人的“飞虎队”。他们乘坐吉普车、卡车和轻型坦克不分白天黑夜地朝马尼拉进军,速度之快令敌人来不及引爆事先埋好炸药的桥梁,在短短的6个小时之内前进了120公里,于2月4日黄昏前冲进了马尼拉市区。第37师也沿着3号公路紧赶慢赶,于第二天凌晨进入马尼拉。
2月6日,麦克阿瑟听到第1骑兵师和第37师大举进入马尼拉的消息时非常兴奋,他从距前线几十公里的司令部发出胜利公报,宣称美军正在迅速清扫马尼拉的敌人。
但是,麦克阿瑟的胜利公报与接下来美军在市区的残酷战斗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最初,美军轻型坦克冲入马尼拉城时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成群的菲律宾人涌上街头,流着热泪,诉说着日军的暴行。
但当美军冲到巴石河岸时,数不清的日军就像幽灵似地从地缝里钻了出来,从残存的建筑物内,从瓦砾堆后面向美国人开火。依托12米厚、8米高的马尼拉老城城墙和哥特式塔楼顽抗的日军也给美国人带来不小的杀伤。
肯尼怒不可遏,要求派轰炸机朝那些地方丢汽油燃烧弹,用强烈的气浪和熊熊烈焰来攻击那些躲在坚固城墙和塔楼里的日本人。麦克阿瑟不同意。他觉得轰炸机轰炸太不精确,特别是凝固汽油弹会把市内几百年的古建筑付之一炬。不过他同意使用重炮。
于是,美军运用155毫米、105毫米口径榴炮营以及配属给陆军团队的75毫米炮,对马尼拉市内各个日军死守的据点进行了毁灭性炮击。
155毫米榴弹炮是当时美国陆军最具威力的火炮,在欧洲战场已经威名远扬,为诺曼底登陆战、安特卫普进攻战屡立战功。它进行直瞄射击时,一发炮弹就可以把一栋混凝土大楼齐根切断。155毫米火炮的参战,加速了日军灭亡的进程,同时也使马尼拉的巷战变得更加残酷。
马尼拉的大部市区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绝大多数公共建筑被彻底摧毁。一位乘坐飞机从几千米高空观察战场的美国将军后来描述说:“火焰有1000英尺高,而它喷冒出来的大片大片的黑色浓烟则高达2000英尺。”
2月12日,日军残部收缩到南滨海区码头一带,隐蔽在医院、政府大厦、陆海军俱乐部、拉萨尔大学、马尼拉饭店及圣地亚哥堡要塞之中,企图依靠事先储备好的大量武器、弹药、食物和水,进行最后的顽抗。
2月21日,美军夺取马尼拉饭店的战斗打响了。这个饭店是麦克阿瑟几年前在菲律宾的住处,由于当时走得匆忙,他的许多东西都没来得及带走,麦克阿瑟也急于回去看看。可是当他第二天在冲锋枪手的簇拥下来到饭店时,发现饭店的西墙已完全坍塌,他居住过的顶楼住宅除了灰烬之外,一切都已荡然无存。
2月26日,眼看突围无望,日军指挥官岩渊三次海军少将自杀。27日,马尼拉的3周激烈战斗宣告结束。
在这次战役中,1.7万名日军被击毙,美军伤亡6575人,其中死亡1010人。但损失最大的要属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死亡人数多达10万人。整座城市只有4栋公共建筑侥幸保存下来,不过已被浓烟熏得发黑。
在马尼拉的枪炮声尚未停息下来的时候,麦克阿瑟已经把注意力转向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
巴丹半岛上修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美军估计那里大约有6000至8000人防守。科雷希多岛控制着马尼拉海湾,不夺取它就无法使用马尼拉湾锚地及甲米地和马尼拉的港口。
况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几年前美军在菲律宾最后坚守的阵地,直到美国国旗插上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上之前,吕宋岛的战斗就远远谈不上结束,麦克阿瑟也不会甘休。
1月29日,收复巴丹半岛的战斗打响了。艾克尔伯格麾下的第38师配属第34团战斗群在吕宋岛西海岸登陆。这支部队从巴丹半岛的根部切断了它与吕宋本岛的联系,另一个团级战斗群,则在巴丹半岛西南海岸登陆,合击位于半岛中心的日军。
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军的情报官对巴丹半岛守敌的实力估计过高了,那里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相反,美军指挥官们以为科雷希多岛上只有900多人,因此尝试用空降部队和两栖部队联合作战,一举占领这个战略要点。等到战斗打起来以后,才发觉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自从1942年日军夺取科雷希多以来,这个封锁着马尼拉湾入口的要塞长时间没有启用。1944年9月,随着菲律宾防务形势的日益紧张,日本海军匆忙编成了以板垣昂海军上校为司令官的马尼拉湾口部队,其兵力约为5400人。
在美军登陆吕宋岛前夕,大本营寄予重望的自杀性水面进攻利器——“震洋队”的40余艘特攻艇,也被编入这支部队。
1945年1月下旬,为了配合对马尼拉的进攻,美国航空兵开始对科雷希多实施轰炸。10多天后,美国第7舰队也加入到攻击该岛的行动中,用大口径舰炮向岛上倾泻了上千发炮弹。
对此,板垣昂的回击手段就是对美军舰艇发动“海上特攻”,以阻止美国人使用马尼拉港。
3.被解救的战俘
鉴于科雷希多要塞是卡在马尼拉湾咽喉的一根大刺,麦克阿瑟决心不惜代价拿下该岛。其具体的计划是:派第503伞兵团在岛上实施空降,另外派两栖部队在海岸登陆。
由于科雷希多岛海滩狭长,上岸后就面临高耸的悬崖,对登陆部队极为不利,美军决定把空降部队作为一支奇兵。但岛上缺少合适的空降场,只有该岛东端还有一块稍为平坦的地面,另一个地方就是托普锡德阅兵场附近的一个双洞高尔夫球场,不过它周围都是悬崖硝壁。
于是,指挥科雷希多战斗的克鲁格将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高尔夫球场空降。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是日本人做梦都不会想到那里会有伞兵从天而降。
2月16日,2000名伞兵在高尔夫球场绿茵茵的草地上降落,同时1000多名步兵从悬崖底部的狭长海滩上了岸。
结果,这次进攻的确完全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但是,出乎意料的还有美国士兵。
美军发现自己面对的敌人根本不是几百人的小股部队,而是躲在坚固隧道和岩洞里的近5000人的死士,他们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准备与美军同归于尽。
克鲁格急忙又向岛上增援了1000名伞兵,并派重型轰炸机用凝固汽油弹几乎炸平了科雷希多的大部分地区,海军驱逐舰也尽量驶近小岛,对岛上的岩洞和隧道入口处进行直瞄射击。
麦克阿瑟最担心的是日本人过于狂热自信,死守在隧道中不出来,那样战斗就会长期拖延下去,几个月也结束不了。好在几天后,洞内的日军指挥官决定猛冲出来,并过早地点燃了数吨炸药,炸死了上千名日军。另一处弹药堆的爆炸则炸塌了部分隧道,迫使剩余的日军从洞中走出来,进行分散的敢死队式的进攻。
疯狂的日本人不惜点燃炸药与美国人同归与尽。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星期,直到最后一名日军战死,美军付出的代价是1000多人伤亡,其中大部分是空降部队的官兵。
2月28日,随着日军的最后一只“特攻艇”在猛烈的爆炸声中化为灰烬,美军也结束了“震洋队”的垂死挣扎。几天后,美军运输船队顺利停靠码头,开始全面启用马尼拉港口。
3月2日,科雷希多岛上的战斗基本结束,麦克阿瑟乘坐鱼雷艇象征性地来到岛上,他乘坐的交通工具也与当年离开时的一样。
麦克阿瑟自称在岛上渡过一个“戏剧性和浪漫的时刻”。他查看了面目全非的隧道和其他熟悉的标志物,回忆了昔日在岛上坚守的难忘日子,最后走到饱受炮火摧残的兵营大楼前。一根孤零零的旗杆依然树立在那里,同3年前离开时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