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有在具备了丰富的感觉经验之后,才能理解事物内在的联系。而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时,过早地学习知识技能,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甚至会阻碍孩子认识世界的脚步。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过多的学习抽象的知识,孩子自然会将注意力转到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上,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体验和思考的机会。
所以,正确的早期教育应该是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再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层面,这样孩子思维体系才会在最初的几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要注意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发展。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孩子在3岁以前,需要完成的学习不仅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细微动作还包括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而不仅仅是某项知识技能的培训。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比如进行大量的游戏和运动,这可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使它们协调运转。
如果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习抽象知识,就会损失了培养孩子个性的最好时机,比如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热情、孩子的灵活度、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这些天性。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这些素质,那么当孩子长大后若要重新培养这些素质,就很难了。
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从而成长为一个性格上冷淡、孤僻,甚至缺乏同情心的人。
我们不能机械的认为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但智力开发可以作为早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度的进行,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促进孩子的头脑发育,但进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智力开发不是早期教育的全部目的和意义。
对各种早期教育方案效果的追踪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中知识的传授和读、写、算的训练的后效往往是短期的,大约可以持续到孩子小学4年级左右,而真正体现早期教育价值、成为孩子一生良好发展之基础的因素则是在早期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的学习动机和态度。
事实上“智力开发”一词用在婴儿身上并不是十分的恰当。这意味着人的智力就好像一片未知的矿藏,等待着人们去把它挖掘出来。而生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下逐步发育和完善的,人的智力亦是如此,所以说人的智商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是不可预估的。
二、不应该把提前进行的知识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等同于早期教育。
并不是说,任何知识用任何方法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必然会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说知识懂得越多越好,但是那些不符合婴幼儿认知特点的学业知识,即使你用填鸭式的方式让孩子死记硬背下来,孩子也终会因缺乏经验而难以理解,这样做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压力,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丧失。因此父母应该更重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给他们灌输那些他们目前根本用不到的知识。
遗憾的是,在我国仍然有不少父母对此缺乏认识,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孩子能识多少字、能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而不考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快乐。
判断早期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是要看它是否“给孩子提供了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早期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的素质教育,也就是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
有关专家们认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想象力和创造性十分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父母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在精神上支持、鼓励他们,那么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等优良品质就可以保持下来,反之便会很快消失。
三、婴儿是“人”不是动物,父母不能用机械的训练方式来训练他们,而应该带着感情去引导他们。如果进行了过度的早期知识技能训练反而使婴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这才是教育上最大的失败。因此不要机械的训练孩子的知识技能,他们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父母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每一个婴儿都拥有巨大的学习潜力,强化训练确实可以让婴儿认字、背诗、数数,但是在对婴儿进行知识训练的时候不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婴儿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应当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想象与创造的自由。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孩子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爱问“为什么”。这时如果大人鼓励他们提问,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能够保持下去并得到发展。若孩子提问时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压制,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求知欲就会消减。不恰当的早期知识技能训练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反而造成早期教育的失败。
总之,早期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以激发和培养婴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的而不是去扼杀这种兴趣,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是尊重儿童,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兴趣、需要、发展特点的教育。
将婴幼儿完全交给托儿所
如果新生儿在刚出生的一年内被放到托儿所的时间每周超过20个小时,那么他产生不安全感的比率会超过50%,反之父母养大的孩子就更容易产生安全感。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会送其去托儿所,这样做父母便可以安下心来忙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许不知道,托儿所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托儿所的选择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呢?
如果孩子的母亲不敏感,那么托儿所的质量和孩子呆在托儿所的时间的长短对孩子的影响就会特别的大。如果母亲不敏感,并且又交给了一个不敏感的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来照看孩子,那么孩子与照看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更没有安全感的关系。
孩子的母亲很敏感,那么最好别让孩子每周在托儿所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因为孩子经常与一个敏感的母亲在一起,有利于他建立与其他成人间的安全情感关系。
高质量的托儿所并不能弥补孩子心中因远离父母而产生的感情缺失。
照料者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质量主要通过语言和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上体现出来,所以一定要选择那些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来做你孩子的照料者。
孩子长时间的待在托儿所会产生不安全感,有关数据显示,如果新生儿在刚出生的一年内被放到托儿所的时间每周超过20小时,那么他们产生不安全感的比率会超过50%,反之父母养大的孩子就更容易产生安全感。
很多时候,新生儿父母并不正视孩子的哭闹行为,认为婴儿的哭闹并不代表他们有多么痛苦,甚至觉得孩子哭喊着拒绝父母将他交到陌生人怀中的行为有点不可理喻。但这些父母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虽然父母知道孩子是安全的,不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但孩子小小的心中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的尖叫以及其他的哭闹行为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基因反应机制,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父母他们有多么恐惧。也有一些婴幼儿虽然外表出奇的平静,但其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也会显示他们此刻正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但孩子这种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比起将孩子放到托儿所,请一位关系亲近的人来照料会更好,最理想的情况是,帮助你照看孩子的人是你信任的家庭成员之一。通常这个人会非常关心你的孩子。不过,即使是亲密的家庭成员,也有必要告诉他们你的具体希望是什么。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你希望他怎么做,如何正确地抱起孩子,要抱着孩子直到孩子停止哭闹,要经常抱抱孩子等,还有要让照料人知道常与孩子说话的好处,要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等。
婴儿照看者与你相比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他的照料质量非常关键。如果照料人能够像父母对待自己孩子那样欢喜、关心和持续的细心护理你的孩子那是最好的了。
如果没有家庭成员可以提供帮助,你也可以雇佣育儿保姆,这样孩子就不必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环境了。与适应环境相比,他会更容易适应新面孔、新气味。与你分离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种伤害,如果还要变换环境就更会加重他的紧张和压力。不过,采用这种方式花费要比托儿所贵些,所以可以考虑两家父母共同雇佣一个育儿保姆,这样孩子不但有人照料,同时还多了一个玩伴,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雇佣保姆时,父母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背景调查,对方要表里如一,不能面善心恶。伪善的人总是在你的面前表现的很好,可你不在时对待孩子却是完全另外一个样子。孩子很小,无法反抗保姆的虐待行为,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向父母求助,这样父母就很难发现保姆的不良行为,而孩子与这样的保姆相处久了,会产生心理和生理的诸多问题。所以,不要忽视孩子反复出现生病、事故的情况,你得时时凭感觉对孩子和保姆予以最密切的关注。
如果即不能请家人照料也无法请育儿保姆,那么你也可以考虑把孩子送进一家较小的托儿所。挑选托儿所时,首先你要弄清楚托儿所的育儿理念,设法先了解他们是如何照料孩子的。然后你要看这里的环境,托儿所里的孩子是否快乐,电视是否一直开着,护理人员是在与孩子玩还是只是看孩子玩。另外还要知道他们这里有多少孩子,是否获得了正式营业许可,照料人员是否经过正规培训,他们与孩子父母的联系(尤其是在孩子受到伤害或生病时)做的怎么样等等。
不要将孩子送进超过30个孩子的大型商业性质的托儿所,因为这样你的孩子面对疾病的感染机会就增多了,而且因为孩子多,托儿所基本无法给每个孩子提供周到的照料,甚至连孩子的正常需要都不能及时的满足。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选择托儿所的方法:
看这个托儿所是否是正规的,营业许可证有没有过期。
托儿场所的环境是否整洁安全?所有的安全措施能让你放心吗?比如适当的食物加工处理和保存措施,给孩子换过尿布后护理员是否会洗手,托儿场所是否有可能会被孩子吞入后噎着、或受到伤害的玩具?玩具是否破旧肮脏不堪?地板、厨房和厕所是否干净?孩子们的饮食是如何安排的?有午餐和点心吗?如果是,这些食品和饮料合理科学吗?如果允许生病的孩子入托的话,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限制?尽管这些严格的措施会让你感到不方便,但我想你肯定不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染上不必要的疾病。
托儿所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他们会经常抱或背你的孩子吗?如果孩子哭闹,他们要通过什么方式处理?他们会抱起孩子、与孩子说话吗?当孩子哭闹时他们会着手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吗?在这里孩子是如何睡午觉的?孩子是否一直哭到自己睡着,这其中是否会有人来帮助他安静下来?孩子感到饿时便会给他喂食,还是必须在规定时间才能进食?他们是否总给孩子看电视?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哄孩子入睡的?总的说来,你要去感觉他们是喜欢与孩子相处,还是只是在管理孩子的行为而已?他们的目的是设法让孩子保持安静,还是能对他们的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
照看者照看的孩子是否过多?如果环境太乱,人杂必定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在托儿所中成人与孩子的比例应该是一个成人最多看护二至三个孩子。大一点的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照看,每六个大于三岁的孩子有一名成人照看就可以。但要保证照看者全面周到地看护孩子,最好一名成人照看的孩子数量不要超过三个。
你应该知道照看者是如何照看你的孩子的。可以通过观看、询问的方式了解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经验,也可以从他过去或现在照看的孩子的父母那里得知他的工作情况。
要问问婴幼儿教师是否知道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怎么处理。他们知道当孩子被东西噎住而停止呼吸时该怎么办吗?知道附近有救护中心吗?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要通过什么方式将孩子立即送往医院?发生什么情况会需要他们立即与你取得联系?
孩子所上的托儿所会不会倒闭?如果可能,别去更换孩子的照料者或托儿所。孩子最早的照料者很可能会与你的孩子建立较好的感情关系。
父母要花些时间去观察才能了解以上这些信息,帮孩子选对合适的托儿所。而当你选择好了照料者或托儿所时,最好不要马上离开孩子,要与孩子相处几天,让他去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人。虽然说三个月以下的婴儿看起来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感到不安,但你要相信这种不安感是存在的。孩子的情感依附反应在6~9个月时产生,这之前尽管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但面对分离婴儿还是有感觉的,所以即使你幸运的找到了一个可靠的照看者,也不能将孩子完全丢给其照料。
婴儿的成长要经历多个发展阶段,除非他们受到某种伤害,不然他们是不会在几个星期内从一个快乐、外向的孩子变成忧郁、胆怯的孩子的。因此,父母对此一定要留心,观察孩子是否遭受了虐待。当你发现孩子有不安全感征象,比如害怕与人眼对眼的接触;总想避开你或抵制你的亲近;身上有可疑的青紫块;老是尿床或生殖器部位有炎症等状况时,那么孩子就有可能遭受了照料者的虐待。
当你发觉孩子的安全感和生活状态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别把孩子交给你不完全了解的人,时刻注意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确定他没有受到不好的照顾。当然,孩子都会有吃不好、睡不好、爱哭或有较强依附性的阶段,对此父母也不能过于敏感。最重要的是要与你的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时刻关注孩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