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曰∶鼍穴极深,渔人以篾缆系饵探之,候其吞钩,徐徐引出。性能横飞,不能上腾。其声如鼓,夜鸣应更。谓之鼍鼓,亦曰鼍更,俚人听之以占雨。其枕莹净,胜于鱼枕。生卵甚多至百,亦自食之。南人珍其肉,以为嫁娶之敬。陆佃云∶鼍身具十二生肖肉,惟蛇肉在尾最毒也。
鼍甲修治:酥炙,或酒炙用。
气味:酸,微温,有毒。
权曰∶甘,平,有小毒。
《日华》曰∶无毒。蜀漆为之使。畏芫花、甘遂、狗胆。
主治:心腹症瘕,伏坚积聚,寒热,女子小腹阴中相引痛,崩中下血五色,及疮疥死肌(《本经》)。五邪涕泣时惊诜)。除腹内血积,妇人带下,疮,风顽瘙疥恶疮。炙烧,浸酒发明:时珍曰∶鼍甲所主诸证,多属厥阴,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杀虫也。《千金方》治风癫,有附方:旧一。
肠风痔疾∶颂曰∶用皮及骨烧灰,米饮空心服二钱。甚者,入红鸡冠花、白矾为末和之。
肉气味:甘,有小毒。
颂曰∶肉色似鸡,而发冷气痼疾。
藏器曰∶梁·周兴嗣嗜此肉,后为鼍所喷,便生恶疮。此物有灵,不食更佳,其涎最毒。
陶曰∶肉至补益,亦不必食。
主治:少气吸吸,足不立地(《别录》)。湿气邪气,诸蛊,腹内症瘕,恶疮(藏器)。
脂主治:摩风及恶疮(张鼎)。
肝主治:五尸病。用一具炙熟,同蒜齑食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鲮鲤
(《别录》下品)释名:龙鲤(郭璞)、穿山甲(《图经》)、时珍曰∶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而俗称为穿山甲,郭璞赋谓之龙鲤。《临海水土集解:颂曰∶鲮鲤即今穿山甲也。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
弘景曰∶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
时珍曰∶鲮鲤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浓,有三角,腹五内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甲修治:时珍曰∶方用或炮、或烧,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当各随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胜。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方寸匕。疗蚁 (《别录魅悲泣,及疥癣痔漏(大明)。疗权)。
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时珍)。
发明:弘景曰∶此物食蚁,故治蚁 。
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按∶刘伯温《多能鄙事》于堤岸上杀其性之走窜可知矣。谚曰∶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专行散,所致,浑身上下或臂胁疼痛处,即于鲮鲤身上取甲炮熟,同全蝎(炒)十一个,葱、姜同水煎,入无灰酒一匙,热服,取汗(避风)甚良。
附方:旧四,新十九。
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痪用左甲,炮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棋子大者)各二两,为末。每用半两,捣葱白汁和成浓饼,径寸半,随左右贴脚心,缚定。密室安坐,以贴药脚浸热汤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药。宜谨避风,自然手足可举。
半月再行一次,除根。忌口,远色,调养。亦治诸风疾。(《卫生宝鉴》)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发日,五更井花水服。(《杨氏家藏》)里急∶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研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下。(《普济方》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为末。每米饮服二钱。甚者加 皮灰一两,中病即止。(《衍义》)香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半,真茶汤猪脂调敷。(《千金方》)妇人阴 ,硬如卵状∶随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边五钱,以沙炒焦黄,为末。每服二钱,酒下。(《摘玄方》)梳乳,即通。(《单骧方》)然铜(生用)半两,为末。每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许,温酒服。即发红色,如神。(《直指方》)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二两,入麝香少许。
马疔肿毒∶穿山甲(烧存性)、贝母等分为末。酒调服,三、四次。乃用下药,利去恶物即愈。(鲍氏方)和麻油、轻粉涂之。或只以末涂之。(《直指》)敷之。《寿域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四壮,效。
蚁入耳内∶鲮鲤甲烧研,水调,灌入即出。(《肘后》)许,吹之。三日水干即愈。(《鲍氏小儿方》)黄,为末。每吹一字入耳内。亦治耳聋。(《普济方》)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去粉,蝎梢七个,麝香少许,为末,以麻油一滴化蜡,和作梃子,绵裹塞之。(《摄生众妙方》)卷作绳,烧烟熏之。(《寿域方》)如此七次,为末。随左右眼,用亲》)肉气味:甘,涩,温,有毒。
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鲮鲤肉最动风。风疾人才食数脔,其疾一发,四肢顿废。时珍窃谓此物性窜而行血,风人多血虚故也。然其气味俱恶,亦不中用。
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石龙子
(《本经》中品)释名:山龙子(《别录》)、泉龙(《繁露注蛇时珍曰∶此物生山石间,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龙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许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陆佃云∶蜴善变易吐雹,有阴阳析易之义。周易之名,盖取乎此。今俗呼为猪婆蛇集解:《别录》曰∶石龙子生平阳川谷,及荆州山石间。五月取,着石上令干。
保升曰∶山南襄州、安州、申州处处有之。三、四、八、九月采,去腹中物,熏干。
弘景曰∶其类有四种∶形大纯黄者为蛇医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药用。似蛇医而形小尾长形小色黑者,为 蜓,言螫人必死,亦未闻中之者。
恭曰∶龙子,即蜥蜴,形细而长,尾与身类,似蛇有四足,去足便是蛇形。以五色者为雄,入药良;色不备者为雌,力劣也。蛇师生山谷,头大尾小而短,色青黄或白斑也。
生人家屋壁间,似蛇师,即守宫也,一名蝾螈。《尔雅》互言之,并非真说。
颂曰∶《尔雅》以蝾螈、蜥蜴、 蜓、守宫为一物。《方言》以在草为蜥蜴为守宫、 蜓。《字林》以蝾螈为蛇医。据诸说,当以在蜓、守宫也。入药以草泽者为良。
时珍曰∶诸说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种,有山石、草泽、屋壁三者之异。《本经》惟用石龙,后人但称蜥蜴,实一物也。且生山石间,正与石龙、山龙之名相合,自与草泽之蛇师、屋壁之 蜓不同。苏恭言蛇师生山谷,以守宫为蝾螈,苏颂以草泽者入药,戾。术家祈雨以守宫为蜥蜴,谬误尤甚。今将三者考正于下,其义自明矣。生山石龙,即蜥蜴,俗呼猪婆蛇;似蛇有四足,头扁尾长,形细,长七。八寸,大者一、二尺细鳞金碧色。其五色全者为雄,入药尤胜。生草泽间者曰蛇医,又名蛇师、蛇舅母、水蜥、蝾螈,俗亦呼猪婆蛇;蛇有伤,则衔草以敷之,又能入水与鱼合,故得诸名。状同石龙而头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黄,亦有白斑者,不入药用。生屋壁间者,曰 蜓,即守宫也。似蛇医而短小,灰褐色,并不螫人,详本条。又按∶《夷坚志》云∶刘居中见山中长三四尺,光腻如脂。吐雹如弹丸,俄顷风雷作而雨雹也。
宗 曰∶有人见蜥蜴从石大作。今人用之祈雨,盖取此修治:时珍曰∶古方用酥炙或酒炙。惟治传尸劳瘵天灵盖丸,以石蜥蜴连肠肚,以醋炙四十九遍用之,亦一异也。
气味:咸,寒,有小毒。
之才曰∶恶硫黄、芜荑、斑蝥。
主治:五癃邪结气,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本经》)。
娠妇忌用(时珍)。
发明:宗 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时珍曰∶其功长于利水,故《千金》治症结水肿,尸疰留饮,有蜥蜴小儿阴溃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刘涓子用同斑蝥、地胆治 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附方:新二。
小儿阴 ∶用蜥蜴一枚烧灰,酒服。(《外台秘要》)诸 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治诸法不效者。(《刘涓子鬼遗方》)肝主治:缺。
附方:去生胎∶蜥蜴肝、蛇脱皮等分,以苦酒和匀,摩妊妇脐上及左右令温,胎即下也。(《圣惠》)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守宫
(《纲目》)释名:壁宫(苏恭)、壁虎(时珍)、弘景曰∶ 蜓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而蜥蜴亦名守宫,殊难分别。按∶东方朔云∶若非守恭曰∶ 蜓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饲朱点妇人,谬说也。
时珍曰∶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春秋考异邮》云∶守宫食虿,土胜水也。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别有术,今不在泽中者谓之蜥蜴,楚人谓之蝾螈。
集解:时珍曰∶守宫,处处人家墙壁有之。状如蛇医,而灰黑色,扁长官颈,细鳞四足,长者六、附录:十二时虫时珍曰∶十二时虫,一名避役,出容州、交州诸处,生人家篱壁、树木间,守宫之类也。
大小如指,状同守宫,而脑上连背有肉鬣如冠帻,长颈长足,身青色,大者长尺许,尾与身等,啮人不可疗。《岭南异物志》言∶其首随十二时变色,见者主有喜庆。《博物志》言∶在阴多缃绿,日中变易。或青或绿,或丹或黄,或红或赤。《北户录》言不能变十二色,但黄、褐、青故得易名及点臂成志者,恐是此物。若寻常守宫,既不堪点臂,亦未有螫人至死者也。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及风 惊痫,小儿疳痢,血积瘰,疗蝎螫(时珍)。
发明:时珍曰∶守宫,旧附见于石龙下,云不入药用。近时方术多用之。杨仁斋言∶惊痫皆心血不足,其血与心血相类,故治惊痫。取其血以补心。其说近似蝎虿乃治风要药。故守宫所治风治血病疮疡。守宫祛风,石龙利水,功用自别,不可不知。
附方:新十四。
小儿脐风∶用壁虎后半截焙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调匀,入稀鸡矢少许,掺舌根及牙关。仍以手蘸摩儿,取汗出,甚妙。(笔峰《杂兴方》)(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入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一字,研匀,以薄荷汤调服。仍先或吐或下去痰涎,而后小儿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内,捕活蝎虎一个入瓶中,食砂末月余,待体赤,阴干为末。
每薄荷汤服三、四分。(方广《附余》)末少许,薄荷汤调服。继服二陈汤,神效。(《仁斋直指》)瘫痪走痛∶用蝎虎(即 蜓)一枚(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蜜炒)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为末。每服水煎服。(《医学正传》)包,煨研),地龙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龙脑五分,合研成膏。入酒糊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酒服三十丸,取效。(《总录》)破伤中风∶身如角弓反张,筋急口噤者,用守宫丸治之。守宫(炙干去足)七枚,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为末,以薄面糊丸绿豆大。每以七丸,酒灌下,少顷汗出得解,更与一服,再汗即瘥。或加白附子一两,以蜜丸。(《用东行蝎虎一条(焙干),大蚕砂五升(水淘炒)。各为末,以小麦面四升,拌作络索,曝干研末。每服一二合,煎柏叶汤下,日三服,取效。(研。每日服半分,酒服。(《作饼瘦、下痢,证候全备,及无辜疳毒,如邪病者。用干雄蝎虎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各研为末,米醋煮糊丸黍米大。每脂麻汤下十丸,日二服,取效。(《奇效良方》)每以一星敷上即止,神效。(《青囊》)反胃膈气∶地塘虫(即壁虎也)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下,早晚各一服。
《粪主治:烂赤眼(时珍)。
附方:新一。
胎赤烂眼昏暗∶用蝎虎数枚,以罐盛黄土按实,入蝎虎在内,勿令损伤。以纸封口,穿数孔出气。候有粪数粒,去粪上一点黑者,只取一头白者,唾津研成膏,涂眼睫周回,不得揩拭。来早以温浆水洗三次,甚效。(《圣济总录》)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一
蛤蚧
(宋《开宝》)释名:蛤蟹(《日华》)、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时珍曰∶蛤蚧,因声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岭南人呼蛙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
雷以雄为蛤,以雌为蚧,亦通。
集解:志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最惜其中,背有细鳞,如蚕子,土黄色,身短尾长鸣一声是一年者。俚人采鬻,云治肺疾。
曰∶生广南水中,夜即居于榕树上。雌雄相随,投一获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状虽小,滋力一般。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张开,曝干鬻之。
铁叉,如粘 竿状,伺于榕木间,以叉刺之,一股中脑,一股着尾,故不能啮也。入药须雌雄两用。或云阳人用雌,阴人用雄。
曰∶雄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为蚧,皮细口尖,身大尾小。
时珍曰∶按∶段公路《北户录》云∶其首如蟾蜍,背浅绿色,上有土黄斑点,如古锦纹,长西横州甚知觉,以手分者,不论牝牡,但可为杂药及兽医方中之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