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本草纲目
22887700000195

第195章 水部(138)

释名:地朕(《吴普》)、地噤(《拾遗》)、夜光(《吴普》)、承夜(《吴普》)、草血竭(《纲目》)、血见愁(《纲目》)、血风草(《纲目》)、马蚁草(《纲目》)、雀儿卧单(《纲目》)、酱瓣草(《玉册》)、猢狲头草。

《别录》曰∶地朕,三月采之。

藏器曰∶地朕,一名地锦,一名地噤。蔓延着地,叶光净,露下有光。

时珍曰∶赤茎布地,故曰地锦。专治血病,故俗称为血竭、血见愁。马蚁、雀儿喜聚之,故有马蚁、雀单之名。酱瓣、猢狲头,象花叶形也。

集解:禹锡曰∶地锦草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茎叶细弱,蔓延于地。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之。络石注有地锦,是藤蔓之类,与此同名异物。

时珍曰∶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茎有汁。方士秋月采,煮雌雄、丹砂、硫黄。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地朕∶苦,平,无毒。

主治:地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别录》)。地锦∶通流血脉,亦可治气(《嘉》)。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时珍)。

附方:旧一,新十一。

脏毒赤白∶地锦草洗,曝干为末。米饮服一钱,立止。(《经验方》)。

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大肠泻血∶血见愁少许,姜汁和捣,米饮服之。(戴原礼《证治要诀》)。

妇人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淹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止。生于砖缝井砌间,少在地上也。(危亦林《得效方》)。

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三度即愈。(刘长春《经验方》)。

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危氏《得效方》)。

恶疮见血∶方同上。

疮疡刺骨∶草血竭捣罨之,自出。(《本草权度》)。

痈肿背疮∶血见愁一两,酸浆草半两(焙),当归二钱半(焙),乳香、没药各一钱二分半,为末。每服七钱,热酒调下。如有生者,擂酒热服,以渣敷之亦效。血见愁惟雄疮用之,雌疮不用。(杨清叟《外科方》)。

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之。(《乾坤秘韫》)。

趾间鸡眼,割破出血∶以血见愁草捣敷之妙。(《乾坤秘韫》)。

脾劳黄胆∶如圣丸∶用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数日面色复旧也。(《乾坤秘韫》)附录:金疮小草(《拾遗》)藏器曰∶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 敷。亦煮汁服,断血瘀及卒下血。又预和锻石杵为丸,日干,临时刮敷之。生江南村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二寸许,如荠而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粳米许。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离鬲草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人家阶庭湿处,高三、二寸,苗叶似幂KT 。江东有之,北土无也。

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瘰 丹毒,小儿无辜寒热,大腹痞满,痰饮膈上热。生研汁服一合,当吐出宿物。去疟为上(藏器)。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仙人草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阶庭间,高二、三寸,叶细有雁齿,似离鬲草。北地不生。

气味:缺。

主治:小儿酢疮,头小而硬者,煮汤浴,并捣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饮冷药,及用此洗之。又 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仙人掌草

(宋《图经》)集解:颂曰∶生合州、筠州,多于石上贴壁而生。如人掌形,故以名之。叶细而长,春生,至冬犹有。四时采之。

气味:微苦,涩,寒,无毒。

主治:肠痔泻血,与甘草浸酒服(苏颂)。焙末油调,掺小儿白秃疮(时珍)。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崖棕

(宋《图经》)集解:颂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来,其状如棕,四季有叶无花。土人采根去粗皮,入药。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以根同半天回、鸡翁藤、野兰根四味洗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丈夫无所忌,妇人忌鸡、鱼、湿面(苏颂)。

附录:鸡翁藤 颂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叶无花。味辛,性温,无毒。采无时半天回颂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来,赤斑色,至冬苗枯。土人夏月采根,味苦、涩,性温,无毒。

野兰根颂曰∶生施州。丛生,高二尺以来,四时有叶无花。其根味微苦,性温,无毒。采无时。

方并见上。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紫背金盘草

(宋《图经》)集解:颂曰∶生施州。苗高一尺以来,叶背紫,无花。土人采根用。

时珍曰∶湖湘水石处皆有之,名金盘藤。似醋筒草而叶小,背微紫。软茎引蔓似黄丝,搓之即断,无汁可见。方士用以制汞。他处少有。醋筒草∶叶似木芙蓉而偏,茎空而脆,味酸,开白花。广人以盐醋淹食之。

气味:辛,涩,热,无毒。

主治:妇人血气痛,洗焙研末,酒服半钱。孕妇勿服,能消胎气。忌鸡、鱼、羊血、湿面(苏颂)。

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

白龙须

(《纲目》)集解:时珍曰∶刘松石《保寿堂方》云∶白龙须生近水旁有石处,寄生搜风树节,乃树之余精也。细如棕丝,直起无枝叶,最难得真者。一种万缠草,生于白线树根,细丝相类,但有枝茎,稍粗为异。误用不效。愚案∶所云二树名皆隐语,无从考证。

气味:缺平,无毒。

主治:男子妇人风湿腰腿疼痛,左瘫右痪,口目 斜,及产后气血流散,胫骨痛,头目昏暗,腰腿痛不可忍,并宜之。惟虚劳瘫痿不可服。研末,每服一钱,气弱者七分,无灰酒下。密室随左右贴床卧,待汗出自干,勿多盖被,三日勿下床见风。一方∶得疾浅者,用末三钱,瓷瓶煮酒一壶。每日先服桔梗汤少顷,饮酒二盏。早一服,晚一服(《保寿堂方》)。

发明:时珍曰∶《保寿方》云∶成化十二年,卢玄真道士六十七岁,六月偶得瘫痪,服白花蛇丸,牙齿尽落。三年扶病入山,得此方,服百日,复旧,寿至百岁乃卒。凡男妇风湿腰腿痛,先服小续命汤及渗湿汤后,乃服此。凡女人产后腰腿肿痛,先服四物汤二服,次日服此。若瘫痪年久,痰老气微者,服前药出汗,三日之后,则日服龙须末一分,好酒下。

隔一日服二分,又隔一日服三分,又隔一日服四分,又隔一日服五分。又隔一日,复从一分起,如前法,周而复始。至月余,其病渐愈。谓之升阳降气,调髓蒸骨,追风逐邪,排血安神。忌房事、鱼、鹅、鸡、羊、韭、蒜、虾、蟹,及寒冷动风之物。又不可过饮酒及面食,只宜米粥、菜蔬。

附方:新一。

诸风瘫痪,筋骨不收∶用白龙须根皮一两,闹羊花(即老虎花)七分,好烧酒三斤,封固,煮一炷香,埋土中一夜。能饮者三杯,不能饮者一杯,卧时服。服至三、五杯,见效。但知痛者可治。(坦仙《皆效方》)草部第二十一卷

草之十

(苔类一十六种)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陟厘

(《别录》中品)释名:侧梨(恭)、水苔(《开宝》)、石发(同)、石衣(《广雅》)、水衣(《说文》)、水绵(《纲目》)、 (音覃)。

恭曰∶《药对》云∶河中侧梨。侧梨、陟厘,声相近也。王子年《拾遗记》∶晋武帝赐张华侧理纸,乃水苔为之,后人讹陟厘为侧理耳。此乃水中粗苔,作纸青黄色,名苔纸,体涩。

《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者,如毛,绿色。石发之名以此。

时珍曰∶郭璞曰∶ ,水苔也。一名石发。江东食之。案∶石发有二∶生水中者为陟厘,生陆地者为乌韭。

集解:《别录》曰∶陟厘生江南池泽。

弘景曰∶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惟合断下药用之。

志曰∶此即石发也。色类苔而粗涩为异。水苔性冷,浮水中;陟厘性温,生水中石上。

宗 曰∶陟厘,今人干之,治为苔脯,堪 ,青苔亦可作脯食,皆利人。汴京市中甚多颂曰∶石发干之作菜,以齑 之尤美。苔之类有井中苔、垣衣、昔邪、屋游,大抵主疗略同。陆龟蒙《苔赋》云∶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窦者曰石发,补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厘。是矣。泽葵,凫葵也。虽异类,而皆感瓦石之气而生,故推类而云耳。

时珍曰∶陟厘有水中石上生者,蒙茸如发;有水污无石而自生者,缠牵如丝绵之状,俗名水绵。其性味皆同。《述异记》言∶苔钱谓之泽葵,与凫葵同名异物。苏氏指为凫葵者,误矣。《苔赋》所述,犹未详尽。盖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柏,在水,曰 也。

气味:甘,大温,无毒。

主治:心腹大寒,温中消谷,强胃气,止泄痢(《别录》)。捣汁服,治天行病心闷(《日华》)。作脯食,止渴疾,禁食盐(宗 )。捣涂丹毒赤游。(时珍)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干苔

(《食疗》)集解:藏器曰∶干苔,海族之流也。

时珍曰∶此海苔也。彼人干之为脯。海水咸,故与陟厘不同。张华《博物志》云∶石发生海中者,长尺余,大小如韭叶,以肉杂蒸食极美。张勃《吴录》云∶江蓠生海水中,正青似乱发,乃海苔之类也。苏恭以此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气味:咸,寒,无毒。大明曰∶温。弘景曰∶柔苔寒干苔热。

诜曰∶苔脯食多,发疮疥,令人痿黄少血色。

瑞曰∶有饮嗽人不可食。

主治:瘿瘤结气(弘景)。治痔杀虫,及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孟诜)。心腹烦闷者,冷水研如泥,饮之即止(藏器)。下一切丹石,杀诸药毒。纳木孔中,杀蠹(《日华》)。消茶积(瑞)。烧末吹鼻,止衄血。汤浸捣,敷手背肿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洪氏《夷坚志》云∶河南一寺僧尽患瘿疾。有洛阳僧共寮,每食取苔脯同餐。经数月,僧项赘皆消。乃知海物皆能除是疾也。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井中苔及萍蓝

(《别录》中品)集解:弘景曰∶废井中多生苔萍,及砖土间多生杂草莱。蓝既解毒,在井中者尤佳,非别一物也。

气味:甘,大寒,无毒。

主治:漆疮热疮水肿。井中蓝∶杀野葛、巴豆诸毒(《别录》)。疗汤火灼疮(弘景)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船底苔

(《食疗》)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鼻洪吐血淋疾,同炙甘草、豉汁,浓煎汤呷之(孟诜)。解天行热病伏热,头目不清,神志昏塞,及诸大毒。以五两,和酥饼末一两半,面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五十丸(时珍)。

发明:时珍曰∶案方贤《奇效方》云∶水之精气,渍船板木中,累见风日,久则变为青色,盖因太阳晒之,中感阴阳之气。故服之能分阴阳,去邪热,调脏腑。物之气味所宜也。

附方:旧二。

小便五淋∶船底苔一团,鸡子大,水煮饮。(陈藏器)。

乳石发动,小便淋沥,心神闷乱∶船底青苔半鸡子大,煎汁温服,日三、四次。(《圣惠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石蕊

(《拾遗》)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石濡。

释名:石濡(《别录》)、石芥(同)、云茶(《纲目》)、蒙顶茶。

时珍曰∶其状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芥乃茶字之误。

集解:藏器曰∶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为丸散服之。今时无复有此也,王隐《晋书》∶庾褒入林虑山,食木实,饵石蕊,遂得长年,即此也。又曰∶石濡生石之阴,如屋游、垣衣之类,得雨即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开四叶。山人名石芥。

时珍曰∶《别录》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状。陈藏器言是屋游之类,复出石蕊一条,功同石濡。盖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诸高山石上者为良。今人谓之蒙顶茶,生兖州蒙山石上,乃烟雾熏染,日久结成,盖苔衣类也,彼人春初刮取曝干馈人,谓之云茶。其状白色轻薄如花蕊,其气香如蕈,其味甘涩如茗。不可煎饮,止宜咀嚼及浸汤啜,清凉有味。庾褒入山饵此,以代茗而已。长年之道,未必尽缘此物也。

气味:甘,温,无毒。时珍曰∶甘、涩,凉。

主治:石濡∶明目益精气。令人不饥渴,轻身延年(《别录》)。石蕊∶主长年不饥(藏器)。生津润咽,解热化痰(时珍)。

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地衣草

(《日华》)校正:并入《拾遗》土部仰天皮。

释名:仰天皮(《拾遗》)、掬天皮(《拾遗》)。

集解:大明曰此乃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也。

藏器曰∶即湿地上苔衣如草状者耳。

气味:苦,冷,微毒。藏器曰∶平,无毒。

主治:卒心痛中恶,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又主马反花疮,生油调敷(大明)。明目(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中暑(时珍)。

附方:新三。

身面丹肿,如蛇状者∶以雨滴阶上苔痕水花,涂蛇头上,即愈。(危氏《得效方》)。

雀目夜昏∶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取地衣草,阴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

(崔知悌方)。

阴上粟疮∶取停水湿处干卷皮,为末。敷之,神效。(《外台秘要》)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

垣衣

(《别录》中品)释名:垣嬴(《别录》)、天韭(《别录》)、鼠韭(《别录》)、昔邪(《别录》)。

集解:《别录》曰∶垣衣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恭曰∶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生屋上者名屋游。

形并相似,为疗略同。江南少墙,故陶弘景云∶方不复用,俗中少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