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曰∶木贼气温,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
附方:旧三,新九。
目昏多泪∶木贼(去节)、苍术(泔浸)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或蜜丸亦可。
急喉痹塞∶木贼以牛粪火烧存性,每冷水服一钱,血出即安也。(《圣惠方》)舌硬出血∶木贼煎水漱之,即止。(《圣惠方》)血痢不止∶木贼五钱,水煎温服,一日一服。(《圣惠方》)泻血不止∶方同上,日二服。(《广利方》)肠痔下血,多年不止∶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并于铫内炒黑存性,为末。每粟米饮服二钱,甚效也。(苏颂《图经本草》)大肠脱肛∶木贼烧存性,为末掺之,按入即止。一加龙骨。(《三因方》)妇人血崩,血气痛不可忍,远年近日不瘥者,雷氏木贼散主之∶木贼一两,香附子一两,朴硝半两,为末。
每服三钱,色黑者,酒一盏煎,红赤者,水一盏煎,和滓服,日二服。脐下痛者,加乳香、没药、当归各一钱,同煎。忌生冷硬物猪鱼油腻酒面。(《医垒元戎》)月水不断∶木贼(炒)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一服。(《圣惠方》)胎动不安∶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金银一钱,煎服。(《圣济总录》)小肠疝气∶木贼细锉,微炒为末,沸汤点服二钱,缓服取效。一方∶用热酒下。(寇氏《本草衍义》)误吞铜钱∶木贼为末,鸡子白调服一钱。(《圣惠方》)附录:问荆 藏器曰∶味苦,平,无毒。主结气瘤洲渚间,苗如木贼,节节相接,一名接续草。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石龙刍
(《本经》上品)释名:龙须(《本经》)、龙修(《山海经莞(《别录》)、草续断(《本经》)、缙云草(《纲目》)、方宾(《别录》)、 西王母簪。
时珍曰∶刈草包束曰刍。此草生水石之处,可以刈束养马,故谓之龙刍。
《述异记》∶周穆王东海岛中养八骏处,有草名龙刍,是矣。故古语云∶一束龙刍,化为龙驹。亦孟子刍豢之义。龙须、王母簪,因形也。缙云,县名,属今处州,仙都山产此草,因以名之。崔豹《古今注》云∶世言黄帝乘龙上天,群臣攀龙须坠地生草,名曰龙须者,谬也。
江东以草织席,名西王母席,亦岂西王母骑虎而堕其须乎?集解:《别录》曰∶石龙刍生梁州山谷湿地,五月、七月采茎曝干。以九节多珠者良。
弘景曰∶茎青细相连,实赤,今出近道水石处,似东阳龙须以作席者,但多节尔。
藏器曰∶今出汾州、沁州、石州,亦处处有之。
保升曰∶丛生,茎如 ,所在有之,俗名龙须草,可为席,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时珍曰∶龙须丛生,状如粽心草及凫茈,苗直上,夏月茎端开小穗花,结细实,并无枝叶。今吴人多栽莳织席,他处自生者不多也。《本经》明言龙刍一名龙须,而陶弘景言龙刍似龙须但多节,似以为二物者,非矣。
茎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
主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疰恶毒。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本经》)。补内虚不足,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疗蛔虫及不消食(《别录》)。
败席主治:淋及小便卒不通,弥败有垢者方尺,煮汁服之(藏器)。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龙常草
(《别录》有名未用)释名:粽心草。
时珍曰∶俚俗五月采,系角黍之心,呼为粽心草是也。
集解:《别录》曰∶生河水旁,状如龙刍,冬夏生。
时珍曰∶按《尔雅》云∶KT ,鼠莞也。郑樵解为龙刍。郭璞云∶纤细似龙须,可为席,蜀中出者好。恐即此龙常也。盖是龙须之小者尔。故其功用亦相近云。
茎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轻身,益阴气,疗痹寒湿(《别录》)。
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灯心草
(宋《开宝》)释名:虎须草(《纲目》)、碧玉草(《纲目》)。
集解:志曰∶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人将为席。
宗 曰∶陕西亦有之。蒸熟待干,折取中心白穣燃灯者,是谓熟草。又有不蒸者,但生干剥取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
时珍曰∶此即龙须之类,但龙须紧小而瓤实,此草稍粗而瓤虚白。吴人栽莳之,取瓤为灯炷,以草织席及蓑。他处野生者不多。外丹家以之伏硫、砂。《雷公炮炙论》序云∶ 遇赤须,永留金鼎。注云∶赤须亦呼虎须草,煮 能住火。不知即此虎须否也?茎及根修治:时珍曰∶灯心难研,以粳米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灯心也,晒干用。
气味:甘,寒,无毒。元素曰∶辛、甘,阳也。吴绶曰∶淡,平。
主治:五淋,生煮服之。败席煮服,更良(《开宝》)。
除水肿癃闭(元素)。治急喉痹,烧灰吹之甚捷。烧灰涂乳上,饲小儿,止夜啼(震亨)。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烧灰入轻粉、麝香,治阴疳(时珍)。
附方:旧一,新九。
破伤出血∶灯心草,嚼烂敷之,立止。(《胜金方》)衄血不止∶灯心一两,为末,入丹砂一钱,米饮每服二钱。(《圣济总录》)喉风痹塞∶《瑞竹堂方》∶用灯心一握(阴阳瓦烧存性),又炒盐一匙,每吹一捻,数次立愈。一方∶用灯心灰二钱,蓬砂末一钱。吹之。一方∶灯心、箬叶(烧灰)等分。吹之。
《惠济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服一钱,即消。
痘疮烦喘,小便不利者∶灯心一把,鳖甲二两,水一升半,煎六合,分二服。(庞安常《伤寒论》)夜不合眼难睡∶灯草煎汤代茶饮,即得睡。(《集简方》)通利水道∶白飞霞自制天一丸∶用灯心(十斤,米粉浆染,晒干研末,入水澄去粉,取浮者晒干)二两五钱,赤白茯苓(去皮)共五两,滑石(水飞)五两,猪苓二两,泽泻三两,人参一斤(切片熬膏)。和药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每用一丸,任病换引。大段小儿生理向上,本天一生水之妙,诸病以水道通利为捷径也。(《韩氏医通》)湿热黄胆∶灯草根四两,酒、水各半,入瓶内煮半日,露一夜,温服。(《集玄方》)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
灯花烬
见火部。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隰草类下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地黄
(《本经》上品)释名: (音户)、芑大明曰∶生者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时珍曰∶《尔雅》云∶ ,地黄。郭璞云∶江东呼为 。罗愿云∶ 以沉下者为贵,故字从下。
集解:《别录》曰∶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咸阳即长安也。生渭城者乃有子实如小麦。今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近用江宁板桥者为胜。作干者有法,捣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云阴干,恐以蒸作为失乎?人亦以牛膝、葳蕤作之,人不能别。
颂曰∶今处处有之,以同州者为上。二月生叶,布地便出似车前,叶上有皱纹而不光。
高者及尺余,低者三、四寸。其花似油麻花而红紫色,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中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通黄色,粗细长短不常。种之甚易,根入土即生。一说∶古称种地黄宜黄土。今不然,大宜肥壤虚地,则根大而多汁。其法以苇席围编如车轮,径丈余,以壤土实苇席中为坛。坛上又以苇席实土为一级,比下坛径减一尺。如此数级,如浮屠。乃以地黄根节多者寸断之,莳坛上,层层令满,逐日水灌,令茂盛。至春秋分时,自上层取之,根皆长大而不断折,不被宗 曰∶地黄叶如甘露子,花如脂麻花,但有细斑点,北人谓之牛奶子花,茎有微细短白毛。
时珍曰∶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浓,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曝干乃黑,生食作土气。俗呼其苗为婆婆奶。
摘其旁叶作菜,甚未尽归根。二月新苗已生,根中精气已滋于叶。不如正月、九月采者殊好,又与蒸曝相宜。
《礼记》云∶羊 豕嘉谟曰∶江浙壤地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山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
干地黄修治:藏器曰∶干地黄,《本经》不言生干及蒸干方家所用二物各别,蒸干即温补;生干即平宣,当依此法用。
时珍曰∶《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黄之干者也。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捣绞汁尽,投酒更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苦。权曰∶甘,平。
好古曰∶甘、苦,寒,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入手足少阴厥阴及手太阳之经。酒浸,上行外行;日干者平;火干者温,功用相同。
元素曰∶生地黄大寒,胃弱者斟酌用之,恐损胃气。
之才曰∶得清酒、麦门冬良。恶贝母,畏芜荑。
权曰∶忌葱、蒜、萝卜、诸血,令人营卫涩,须发白。
曰∶忌铜、铁器,令人肾消并发白,男损营,女损卫。
时珍曰∶姜汁浸则不泥膈;酒制则不妨胃。鲜用则寒;干用则凉。
主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本经》)。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别录》)。
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大明)。
产后腹痛。久服变白延年(甄权)。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除皮肤燥,去诸湿热主心病掌中热痛,脾气痿蹶嗜卧,足下热而痛(好古)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
生地黄
气味:大寒。
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捣饮之(《血(甄权)。
发明:好古曰∶生地黄入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仲阳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皆同。
权曰∶病患虚而多热者,宜加用之。
戴原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为虚火之证者,宜地黄之属,以滋阴退阳。
宗 曰∶《本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者,若与生干,当虑太寒,故后世改用蒸曝熟者。生熟之功殊别,不可不详。
时珍曰∶《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者,故又云生者尤良。《别录》复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故其性大寒。其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指干地黄为熟地黄,虽主治证同,而凉血、补血之功稍异,故今别出熟地黄一条于下。
熟地黄修治:颂曰∶作熟地黄法∶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别以拣下瘦短者三二十斤捣绞取汁,投石器中,浸漉令浃,甑上浸三、四过,时时浸滤转蒸讫,又曝如漆,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曰∶采生地黄去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发白,男损营,女损卫也。
时珍曰∶近时造法∶拣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
气味:甘、微苦,微温,无毒。
元素曰∶甘、微苦,寒。假酒力洒蒸,则微温而大补。味浓气薄,阴中之阳,沉也。入手足少阴厥阴之经。治外治上血凉血,滋阴补髓。
主治: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时珍)。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元素)。坐而欲起,目发明:元素曰∶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好古曰∶生地黄治心热、手足心热,入手足少阴厥阴,能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假火力蒸九数,故能补肾中元气。仲景八味丸以之为诸药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汤液四物汤治藏血之脏,以之为君者,癸乙同归一治也。
时珍曰∶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又云∶生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入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虞搏《医学正传》云∶生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熟地黄姜汁炒则不泥膈。此皆得用地黄之精微者也。
颂曰∶崔元亮《海上方》∶治一切心痛,无问新久。以生地黄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捣绞取汁,搜面作患此病二年,深以为恨,临终戒其家人,吾死后当剖去病本。从其言果得虫,置于竹节中,每所食皆饲之。因食地黄 亦与之,随即坏烂。由此得方。刘禹锡《传信方》亦纪其事云∶贞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绝,遂作地黄冷淘食,便吐一物,可方寸匕,状如蛤蟆,无足目,似有口,遂愈。冷淘勿着附方:旧十二,新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