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岭矿难是一件举国悲痛的事情,当救援行动开始,全国人民的心都悬了起来。一位幸存者被救了出来,两位、三位……每有一位幸存者被从深不见底的黑暗地洞中救出来的时候,外面焦急等待的人都禁不住鼓掌欢迎。被救的工人全都被包裹在厚厚的大衣里,重要的是眼睛上都蒙着一块黑布,这是为什么呢?
感觉是有阀限的
伤痛和激动过后,人们不禁有些奇怪,为什么看不见他们的脸?为什么要用黑布蒙住眼睛?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感觉阀限。
感觉阀限是用来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表示。也就是说,这个强度以下的刺激,人是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的。举个例子来说明,空气中布满灰尘,我们看不见它;当它掉落到我们的皮肤上时,人们也感觉不到。但是,无数微小的灰尘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尘埃颗粒时,我们不但能看到它,还能感觉到它就在我们的皮肤上。
这里所要探讨的是人们对于光的感受性。
当人们突然处在强光的刺激下,会自然形成一种保护机制,即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以使眼睛不受到伤害,于是这时候的感觉阀限便处于一个高水平。如果这时从光照很强的地方走入到一个光线较暗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的光刺激便不能够使人产生有光的感觉了,人会暂时性看不到东西。过了几秒或者十几秒时间后,感觉阀限会下降,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这个过程被称为“暗适应”。
有暗适应,就相应地有“明适应”,其过程为暗适应的逆过程。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中走出来的时候,如果是白天且阳光刺目的话,我们就会觉得睁不开眼睛,想流泪,并且头晕目眩。这个感觉要持续一会儿,我们才能勉强看清楚东西。
为何睁不开眼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见东西,是因为对光有感觉。眼睛内部负责感光的部分是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分布着两种能够感光的细胞,分别叫做锥细胞和柱细胞。锥细胞除了能感光之外,还能辨色。但它的感光作用只能在强光下发挥,所以它的视觉称为“明视”。
而柱细胞则不同,专注于感光使得它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本领,能够在暗的光线下看见东西。不过这种本领在强光下便被屏蔽了。
所以,当人从暗处突然走到强光下,柱细胞的功能被瞬间屏蔽,而“偷懒”了半天的锥细胞却不能马上跟上节奏来工作,所以出现了暂时看不见东西的状况。
而这一系列动作都逃不开神经的支配。
在暗处猛见强光,视网膜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人这个时候感到不舒服,是因为神经将信息传到了脑内。有的时候,强光已经消失了,但是视网膜的兴奋还没有过去,视神经依然在冲动状态。这时就算我们闭上眼,也能感觉到光亮在眼前晃动,这在科学上被称为“视后像”。
从眼睛本身来说,当人在暗处的时候,它为了能够看见东西,瞳孔必然要尽量扩散。当瞳孔持续在扩散状态下猛然遇到强光,会立刻缩小,直径骤减6毫米。同时,由于眼睛本身就惧怕强光,眼周围的肌肉会促使眼睛闭起来,至少也是眯成一条缝,以减少强光的进入。
不可忽视的效应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被从黑暗的地洞里救出的人们会在眼睛上蒙块黑布,原因就是他们在地下的黑暗环境里待得太久,猛然来到地面上接触到强光,视网膜就受到了强刺激,这种刺激有可能导致眼睛短暂失明甚至终身失明。所以,蒙上黑布其实是为了保护他们的眼睛。
在刑侦学上,也充分利用了暗适应和明适应的效应。比如国外研制的一种闪光弹,以及在抓捕犯人时常使用的强光手电筒,它们的原理是相同的,即利用短暂的极强光线的刺激来麻痹犯罪分子的视觉,使他们感到眼前一片漆黑,无处遁逃,只能束手就擒。
小时候,父母总是让我们不要直视工人们操作电焊时发出的光亮,也是因为那个光度太强。室内照相需要开闪光灯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当闪光灯一闪,我们眼前霎时一片漆黑,要过一会儿才能看见东西,当然,这个一会儿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