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江南四大才子去围观秋香的场景吗?第一次叫秋香的时候,秋香回头了,唐伯虎的反应是“很一般嘛”。但是旁边的人冲众丫鬟叫了一句“美女”,这下唐伯虎觉得秋香简直就是国色天香了。为何?对比产生的美啊!一排丫鬟中,不是歪瓜就是裂枣,对比之下,秋香就美了。秋香的容貌没有发生变化,变的是旁观者的眼光。
红花与绿叶
要相亲了,对容貌没有自信的你灵机一动,找了一个比你胖、比你黑的朋友同去,站在朋友身边,你觉得自信了很多。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视觉也有欺骗性。看到一个容貌丑陋的人之后,我们对“丑”的心理接受能力就增加了,对“丑”的容忍度也增加了,同时对“美”的认可度大幅度上升。和一个丑陋的人在一起,容貌普通的人也变得清秀可人。但是和美人站在一起,容貌清秀的人就面目平凡了。
红花之所以需要绿叶,就是因为在绿叶的陪衬下,红花更红艳美丽了。这都是视觉引起的心理差异。
谎言或真相
既然人的容貌和红花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改变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你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
有了丑人作对比,你对美的标准就是超过这个丑人,长相清秀端正的人相对丑人来说,就是美的。和美人对比,符合要求的普通人显然不能超越美人,看起来自然就一般了。
我们的视觉自动接收标准,进行评比,并把结果快速反馈给大脑。这种比较随时发生在同类事物和不同事物之中,比较的结果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和评价陌生事物。在标准转换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心理落差。一朵红花在众多红花当中只是普通的一朵,而绿叶衬托下的红花尽管并没有变得更红,但通过比较绿色和红色,视觉落差告诉我们花变红了。
假如你的比较对象发生变化,谎言和真相只有一墙之隔。
欺骗心理
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通过比较,当我们将自己和那些优秀的人相比时,我们会感到不自信。这种心态显然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会和优秀的人相比,以他们为奋斗目标;我们也会和比我们差的人相比,从中获得自信。
人人都希望找到自我实现的道路,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实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当我们受挫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弥补的本能,从另外的地方获得些什么,来填补心理落差。
当你知道与你职位相同、同一年进入公司的同事拿的薪水比你多很多的时候,你会在一瞬间感觉到非常嫉妒和不满。不过你很快发现,另一个与你职位相同且比你工作时间还长的同事拿到的薪水还不如你,这时候,你一下子放松了,不再嫉妒不满。
通过比较,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处于最差的位置,相比而言,还有人比你更糟糕。因此,你的心理得到了安慰。
精神胜利法
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阿Q居无定所,没有正当职业,只能帮人打点小工。每每看到村中的有钱人,他心里就十分不满,总要暗地里吐上一口唾沫。他经常被王胡之类的无赖欺负,但是他从来不伤感,马上就找到比他弱的人欺负回来,然后觉得自己取得无上光荣,笑眯眯地回破庙休息了。
尽管鲁迅先生的本意是批判阿Q的麻木,但阿Q所谓的精神胜利法却很有些意思。对压力巨大的现代人来说,精神胜利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法。
当你仰头往上看的时候,你心里充满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驱使你不断前进。但头昂得太久,脖子就会酸痛不堪。这时候,不妨往下看看,活动脖颈。同样的,低头太久,对脊椎也是一种损害,久而久之,说不定就不能抬头了,危害更大。
想要爬得更高,维护自己的脖子显然是大有必要的,因此不妨时时活动一下脖颈,往下看,往上看,往左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