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能力,女孩学会如何生存很重要
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3岁的孩子摔倒了,父母看到后不管孩子有没有受伤,都会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
4岁的孩子要自己吃饭,妈妈却坚持要亲自喂,并且怕孩子没吃饱经常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饭;
6岁的孩子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帮父母擦地,父母心疼地说:“小祖宗,你做不好,还是等长大了再说吧。”
9岁的女孩想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父母却阻止了:“你学习成绩这么差,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吧,整天就知道和同学玩,能有什么出息!”
11岁的孩子想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父母却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参加实践活动耽搁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呢。你还是别参加了。”
……
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父母把孩子放在“小皇帝”、“小公主”的位置,溺爱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忽视了孩子全面的成长。这些问题导致了现在的独生子女严重缺乏自理能力、抗挫能力、承压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现在的父母忽视了独生女孩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得女孩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需要人照顾。想想我们身边的例子,不难发现现在的女孩在父母的娇惯下变得尤其娇弱:脾气越来越坏,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在学校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和同学无法和睦相处,受到点儿打击就退缩,事事依赖父母……
研究表明,人一出生就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婴儿天生就有寻找乳头的能力,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的体现。人都有想吃、想喝的食欲,也有睡眠休息的欲望,还有被人关心的需要,这都是人的本能,也是生存能力的一种见证。
按常理来讲,人的生存能力是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增长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是溺爱女孩,满足女孩的各种需求,让女孩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阻碍了女孩生存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女孩更容易变成“高分低能”,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父母的反思。
生存能力是独生女孩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她获得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一种能力,父母一定不要“不小心”忽略了这种能力的培养。培养女孩的生存能力,父母具体该如何着手呢?
方法一,为女孩创造探索的条件,让女孩尝试。
专家指出,女孩动手尝试的过程,也是女孩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孩的生存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那么,父母一定要了解女孩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愿望。父母应该为女孩创造积极探索的条件,女孩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父母都要提供机会让她尝试。
一个周末,妈妈做完大扫除之后便准备洗衣服。有些颜色比较浅的衣服,妈妈没有用洗衣机洗,直接用手洗。妈妈洗衣服的时候,看到6岁的若曦一直盯着自己看,显而易见,她对洗衣服似乎感兴趣。
于是,妈妈拿来若曦洗脸的小脸盆,把若曦的两只袜子单独拿出来,让若曦自己洗。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给若曦做示范:先把衣服泡一泡,放上洗衣液,然后开始搓衣服。妈妈还告诉若曦,袜子只要放上洗衣液用力搓就行了,洗上衣的时候要重点搓上衣的领子、袖子和口袋,教她一些洗衣服的小窍门。和妈妈一起洗衣服,若曦非常高兴,在她眼里洗衣服就是玩水的过程,因此洗得非常开心。虽然只洗了两只袜子,但是若曦还是把脏水弄了一地,不过妈妈仍然非常高兴,还夸奖了她。
后来,妈妈特意去超市为若曦买来小围裙、小手套,给她准备了齐全的“洗衣装备”。有了自己的装备,若曦非常高兴,洗衣服的积极性更高了。从那以后,若曦自己的袜子都会自己洗,有时候还像妈妈那样戴好围裙洗衣服,俨然一个“小大人”。
妈妈发现了若曦想洗衣服的兴趣,便积极为她创造了条件,鼓励她进行探索、尝试,结果让若曦喜欢上了洗衣服。在其他事情上,如果妈妈也能这样引导,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若曦做事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她的自主性,对培养她的生存能力非常有帮助。
方法二,循序渐进,提高女孩的生存能力。
有人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女孩并不是学不会生存的技能,而是缺乏锻炼的机会。父母不要以为女孩小,等她长大了自然就具有生存能力,这种观点会让女孩失去学习生活技能的最佳时机。所以,父母要寓教于生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女孩的生存能力。
从女孩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她的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生理需求方面不再依赖父母,而在心理需求方面则需要父母的引导,这也是她日后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础。因此,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让女孩主动掌握自己的行为,并且寓教于生活,让女孩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这对她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非常有帮助。
研究表明,在美国非常流行“富门寒教”,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美国的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避免了理论说教的缺陷,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值得中国父母学习。
在美国,小孩子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就要自己抱着奶瓶喝水、喝奶,大一点后就可以自己用餐具吃饭了。虽然他们经常把食物撒得到处都是,因为动作不熟练而非常费时间,可是父母坚决不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
外国的父母和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扰。孩子似乎从小就非常独立,他们经常一个人做游戏,或者找小朋友一起做,但是很少会缠着父母和自己一起玩。当父母外出旅游的时候,小孩子往往也被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寄放在别人家里,父母参加聚会也很少会带着孩子去,除非特殊情况。
当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家庭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父母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到山区旅游,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教孩子怎样寻找水源,怎样辨别涉水点,怎样识别水的深度和流速。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上山的时候从不坐缆车,父母会让孩子决定登山路线,途中也会让孩子自己判断是否存在危险,让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继续登山。在跋山涉水的实践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接近大自然的乐趣。
当然,与此同时父母也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父母从小就教孩子认识各种工具、电器,教他们掌握基本修理工具如钳子、锤子、扳手等的用途以及使用要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们。此外,父母还会教孩子使用高压锅、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家里的物品出现了问题,父母不是自己忙着修理而是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帮忙修理。
随着孩子的成长,美国的父母也会培养孩子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这对孩子的成才也是很有好处的。同时,父母也没忽视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平时上街的时候,父母会随时随地地教给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会有抢劫、偷窃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方法三,不做孩子的“保护伞”,教女孩自己适应生活。
面对同样一件事,父母的不同做法对女孩的成长具有不同的引导作用。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同样面对女孩摔倒这件事,如果父母能够鼓励女孩自己站起来,坚持不扶,直到女孩自己能够站起来,那么她的独立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从小就能自己照顾自己,生存能力不成问题;但是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不仅把女孩扶起来还不住地安慰她,很容易增加女孩心中的委屈感,使她对父母的保护产生依赖,长大后也不能独立生活。
所以,想要提高独生女孩的生存能力,家长一定要摈弃过度保护的不良教育方法,不做女孩的“保护伞”,让她学会自己适应生活。
独立能力,为女孩树立一个独立的好榜样
父母培养孩子,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将来当他离开父母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独立生活。培养独生女孩,尤其如此。
独立自主是独生女孩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对独生女孩的学习、生活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应该在独生女孩小的时候就给她树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这对培养独生女孩独立自主的人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姗姗进幼儿园后,妈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女儿入园,我的生活突然一片空白。
自从有了姗姗后,妈妈就停止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姗姗。以前,姗姗天天在家,妈妈倒不觉得什么,可是现在姗姗进入幼儿园,中午不回家,下午6点才放学,妈妈就出现了严重的情感空白。姗姗入园刚一周,妈妈就有些受不了了。
妈妈说,必须不停地做家务让自己处于忙碌的状态,才能不想女儿。姗姗刚进幼儿园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哭着喊着让妈妈带自己回家,一周过去之后,姗姗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都会和小朋友玩作一团。
可是,妈妈却适应不了这种生活了。她每天都感觉空落落的,唯一的期盼就是下午的时候接姗姗回家。后来妈妈专门咨询了心理专家,听了专家的话,妈妈才如梦初醒。
了解了姗姗妈妈的情况后,专家指出:姗姗妈妈的表现,体现了她缺乏自主生活的能力。自从有了姗姗,妈妈便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一切以姗姗为中心,久而久之就把姗姗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孩子很容易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在父母的呵护下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其实,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也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父母对孩子的爱使得父母逐渐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一旦离开孩子,父母就会出现不适应。
姗姗还小,妈妈对她的影响也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随着姗姗的成长,妈妈还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很容易就把这种缺乏独立所产生的焦虑传给姗姗,对姗姗的学习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长此以往,姗姗也会受到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她独立自主人格的建立非常不利。
专家建议,姗姗的妈妈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离开孩子也要学会独立,自主面对自己的生活。
从姗姗妈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如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骂公婆的儿媳教不出孝顺的孩子,不能独立面对生活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女孩。
父母的思想、行为习惯对独生女孩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注重言传,也要重视身教,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为了培养独生女孩独立自主的人格,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女孩做一个好榜样。
下面,我们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供父母参考。
方法一,不要处处依赖他人。
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依赖性太强,而依赖性的产生往往和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比非独生子女享受到更多的“特权”,他们被父母过分宠爱、娇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丧失独立能力,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由于现在的独生女孩很多都是独二代,她们的父母很可能也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性,对别人的依赖性太强,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首先,父母要避免对他人的依赖,包括对自己的父母。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可以想象,如果父母总是依赖别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事事都要通过别人的指点才能过日子,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独生女孩很可能也会成为一个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人。
所以,父母应该克服依赖思想和,生活中和工作上的事情一定要自己拿主意,自觉减少习惯性的依赖心理,为独生女孩做一个好榜样。
方法二,遇事要有主见。
有些父母缺乏主见,遇到问题总是拿不定主意,这样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主见的孩子来呢?要知道,父母有主见,独生女孩才会有主见。
墨雨下午放学回家,对爸爸妈妈说:“我们班里这周末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都报名了。你们说我应该参加吗?”爸爸说:“我看还是去吧,同学们都去,你不去多不好呀。”可是妈妈却说:“参加什么呀,墨雨都读五年级了,还不知道好好学习?同学们都出去玩,你应该在家好好复习功课,这样才能多一点考好的把握。”爸爸说:“你妈妈说的也对,要不然你还是别去了。”这时,妈妈又改变了主意:“要不你再问问你们老师?”结果爸爸妈妈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墨雨有些不知所措。“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呀?你们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商量不到一起,真没主见!”墨雨忍不住大声嚷了起来。听完墨雨的话,爸爸妈妈都愣住了。不过,他们觉得墨雨说的也对,同学们都报名了,可是墨雨却没有自己的主意,这么点小事墨雨都拿不了主意,将来可怎么办?
于是,爸爸妈妈一致同意了墨雨的要求,并告诉墨雨,以后遇到问题她可以自己拿主意,不必征求爸爸妈妈的意见。
爸爸妈妈并不是非常有主见的人,他们遇到事情总是犹豫不决,这样已经对墨雨产生了影响,使她也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幸运的是,爸爸妈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关于墨雨是否参加集体郊游,他们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墨雨的自主性。我们相信,如果爸爸妈妈能够为墨雨做一个有主见的好榜样,久而久之墨雨肯定也会有主见。
方法三,遇到困难争取自己解决。
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强的人,遇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而不是盲目地求助于人。在这方面,父母也要给独生女孩做一个好榜样。
婉佳已经7岁了,她从小就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婉佳的妈妈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由于婉佳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因此家里有什么重活都落在了妈妈身上。即便如此,但是妈妈并没有经常求人帮忙,遇到问题总是自己解决。不仅如此,妈妈还非常注重培养婉佳的独立能力,凡是婉佳自己能做的事情,妈妈都会让她自己去尝试,并告诉她:“想要更好地生活,你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总想着别人的帮助。”
在妈妈的影响下,婉佳不仅形成了遇到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而且还具有了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学校的时候,遇到难题婉佳总是想办法自己解决,除非自己解决不了的才会向老师和同学们求助。此外,婉佳还非常喜欢帮助别人,由于婉佳比同龄人更独立,因此她比同学们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经常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看到同学遇到困难,她也会主动地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