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22810500000007

第7章 改变做事习惯(2)

然而,乙业务员看后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啊!我不但不会回去,还要把家搬来,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于是,甲离开了,而乙则留了下来。

一年之后,岛国上的居民都穿上了鞋子……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新情形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不能只依靠经验,一味地凭着经验做事,盲目囿于以往的经验,让自己鼠目寸光,看不到成功的曙光。

习惯,是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会像模块固化在人的思维当中,很难打破了。所以,人应该养成善于突破经验的习惯。

当这种习惯成为了你思维的一部分,以后遇到困境与难题时便会自然而然的引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化解难题。否则,只囿于经验而无法自拔,那我们也必然会被经验缠得死死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遇到问题,先把经验放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思量。只有打破经验,方法才会更加合理、才会更实用,人生才会更有生命力。

要有眼光,懂得未雨绸缪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必具备超前意识,都必须学会未雨绸缪,练就“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慧眼。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目标,却常常因为选择的道路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有了天壤之别。

无论对于任何事,人在做事时都应该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做事有目标、有计划,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位太太,为了熬出一锅美味的好汤,他邀请了邻居家的太太来做指导。

她买齐了材料,正准备生火烧水,邻居太太却说:“这个不锈钢锅不适合熬汤,你还是再去买一个陶锅,熬出来的汤会美味一些。”于是,她匆匆忙忙地解下了围裙,跑了出去买陶锅。

陶锅买回来了,她便把陶锅放在火上正要烧水,谁知邻居太太又说:“我想起来了,我有一组餐具很配这个陶锅,等我一下,我回家找找去。”于是,邻居太太便急匆匆地跑回家了。

过了一段时间,邻居太太终于满身大汗地把餐具拿过来了。

然而,正当烧水之际,邻居太太又看了看准备入锅的材料,摇了摇头说:“不行,这肉片切得太大了,不容易入味,我得把它切小一点才行。”

好不容易拿出了菜刀,才切了没两下,邻居太太又说了:“这菜刀不锋利了,得赶紧磨一磨才好。”

于是,她丢下菜刀,回家去把磨刀石拿过来。等到磨刀石拿来以后,她又发现,要磨利刀子,必须用木棍固定一下才方便,所以她又连忙出外寻找木棍,找了好半天都不见踪影。

在家里等待的这位太太只好先把原料下锅,一边煮一边等。直到邻居太太气喘吁吁地拿着木棍跑回来时,锅里的原料早已熟透,可以开始吃饭了。

如果说目标是我们人生方向,那么明确的、合理的计划就是我们启动目标前进的钥匙。制订了合理计划,你就可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办起事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并且,做事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对获得成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正勤奋地磨着牙,这时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吧!”

野狼根本没有一点理会狐狸的意思,一句话也不说,似乎狐狸不存在,继续磨着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这时,狐狸又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世界经济有高峰也会有低谷,人生的事业也会有起有落。所以,人在做事之前,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要为逆境做好准备,不要一遇到打击就变得束手无策,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必具备超前意识,都必须学会未雨绸缪,练就“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时慧眼。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目标,却常常因为选择的道路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有了天壤之别。

遇到问题,在轮廓都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之前,便一股热血冲上了脑门,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埋头蛮干,或是一阵乱枪打鸟,都不是高明之举。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从何处着手,做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轻而易举、事半功倍,有的人却是累得满头大汗、事倍功半,关键就在于是否看对了方向,搞对了顺序,顺水推舟自然省时省力,若是搞错了方向,自然会做事毫无头绪,吃力又不讨好。

成功也有快捷方式,那就是找对目标,用对力气,多累积有利的条件,绕开不利的因素,让事情总是有条有理、有顺序、有节奏、这样才会做得有滋味,又有成绩。做事必须深思熟虑、布置周密,若不仔细分析轻率从事,只会困难重重,难以成功。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做事有计划,能做到未雨绸缪,这样才会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实现目标。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有计划地做事,他就已经赢得了成功的一半。任何微小的工作,无论多么枯燥沉闷,都会使我们更加接近最终的胜利。这就是一个人养成行动计划习惯的重要性。因此,你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列出你拥有哪些资源。你的资源包括你的专长、嗜好、时间、财富、环境,最重要的是你所认识并可能愿意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列出你和目标之间的障碍。当你写下目标,并全力以赴去追求时,“障碍”突然出现,该怎么办?事前预防,胜于事后治疗。

——订出实现重要目标的每一步骤。从你的第一步该如何做才会成功开始,当达到了这个目标时你是什么样的感觉,都要仔细列出。一定要记得,你的计划必须是当前的任务,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写下你不能马上实现的目标,找出不能实现的原因,以便确实地去认识它。你要剖析自己的个性,看看有什么原因会妨碍你前进,要找到执行计划的方法,毕竟你不能一人做两人的事,要学会专注,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计划好每一天的生活。你希望和谁在一起呢?你要做什么?你要如何开始这一天?你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起床开始,一直到上床休息,全天都要有妥当的计划。

——要知道“计划没有变化快”的道理。有人常抱怨,当他正按计划行事时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结果使自己的计划化为泡影。因此,你的计划要像出行一样,可以选择坐飞机,也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汽车,由于选择不同,也应有不同的计划,不能误点。所以,你要有多套计划。

消灭“差不多”,认真对待每件事

“差不多”心理要不得,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把事情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们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便能指日可待。

人总有一种习惯,总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做到“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叫真。

很多人总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做事态度。因此,只做事而不能做成事的人大有人在。不少人看起来一天到晚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因为,在做事时,他们总认为“差不多”就好了。

看看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我们有时和别人一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追及原因,就是我们做事时的每一个环节还不够“认真”。同样是人,只能说别人在这个细节上做的很好,而我们对自身的要求,只是感觉差不多了就可以了,感觉没必要付出那么多的心血,最后自己为自己说情、自己为自己开脱,于是就真的差不多了。

有一个故事这样讲的: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的来历。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就是他最大的胜利。

对于一个认真的人来说,“差不多”就意味着“差很多”。越是细小的地方他会越精心,因为恰恰是小小的细节折射了很多的东西,销售员注意细节会让客户感受到一种责任,从而赢得信任与长期合作;财务人员注意细节,会减少公司资金漏洞及时挽回损失。关注细节不是小事大作,因为事情都是积累的,今天一件事情做不到位,明天得到的就是一大堆的“差不多”工程,最后的结果就是自食苦果。

一步不到位,以后就是步步不到位,最后当你看到漏洞无法弥补的时候,那就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惩罚。第一遍不把事情做好,第一次不把小事做好,以后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要想从“做事”到“做成事”,首先要做到的是:一定要消灭“差不多”,仔细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件小事。

一些人认为“差不多”就好了,只要自己感觉良好就可以。其实,这对于外行来看可能还可以,但内行一看就不行了。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人只要“认真”起来,那么什么事我们都可以做得很好,如果对自己要求只有“差不多”,那出来的成果也肯定是“差不多”。所以,你一定要明白:“差不多就等于不好。”

成与败,说起来好像十分遥远。但事实上,往往就只差那么一点点。一位大师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巅峰。

两个乡下人,一同来到一座大城市,都选择了卖菜,并且在一个市场上,摊儿还挨着摊儿。都是卖菜,可几年之后,却卖出了天壤之别。一个卖成了蔬菜批发商,手里有二百多万;另一个因生活无着落,只好回到了乡下。

拿两个卖菜的人而言:成功者每天也在卖菜,但他每天都要拿出一点时间把黄菜叶子和烂根去掉,弄得水灵灵的好看;失败者却从来没有理会过这一点儿,卖菜怎么能没有黄叶子和烂根!因此,成功者每天总是把菜摊儿收拾得规规矩矩,把菜码放得整整齐齐,让人看着就舒服;失败者只把菜往地上一摊,爱怎样怎样!成功者每天要多卖半小时,尽力全部卖出;失败者认为无所谓,今天卖不动,还有明天。

就是这些细微的差异,天长日久,两个乡下人,一个在城里站住了脚;一个只好回到乡下。

做事并不难,人人都在做,天天都在做,难的是把事情做成功、做成事。做不成事,即使是“差不多”,那也是失败。很多人做了不少事,付出了很多精力,当工作完成到99%就放松了。成功就在于最后的一哆嗦,被忽略的10%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最后的1%,成果才会显现出来,少一点都不行。

这就是关于成功与失败的不等式:

100-1≠99

100-1=0

不注意1%,就会功亏一篑,1%的错误也会导致100%的失败。

去掉“不可能”,改为“我怎样能”

当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时,你的大脑里去掉了“不可能”三个字,取而代之以“我怎样才能”时,那么可以说你已经养成了积极进取的习惯了。

在沙漠中,一位父亲向随他一同打猎的三个孩子发问。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什么了?”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以及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点了点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确立之后,就必须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的精

力注视目标。有人说:“态度决定了你的所为,态度决定了过程的优劣,态度决定

了事的成败,态度决定了结果的好坏,态度决定了一切。”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日本武士,有一次他将要面对一股实力比他的军队强十倍的敌

人,但他决定打赢这场仗。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部下,部下们却都表示出了十足的怀疑。

他率领部队经过神庙,于是他停了下来,对部下说:“我们在神庙前用硬币占卜一下吧,如果硬币正面朝上,那就表示我们能赢,否则就是输,那我们马上撤退。”

武士拿出硬币,当众抛出。大家睁眼一看,正面朝上。大家欢呼起来,充满勇气和信心,恨不得马上上战场投入战斗。最后,他们大获全胜。

一位部下说:“感谢神的帮助。”

武士说:“这是你们自己打赢了战斗。”

他拿出硬币,大家一瞧,原来硬币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要想赢得胜利,就不能总把眼光放在不可能上,因为这样只会让你徒增烦恼,还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结果,你就会觉得万事不顺。

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有人选择向上攀登,过得更好;有人则局限于眼前,觉得这样就够了!于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正如明人陆绍珩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敢于“放开眼”,而不要动不动就皱眉头。

失明的双目无法阻挡海伦·凯勒用对生活的热爱观察世界;不健全的大脑无法扼止舟舟用对未来的憧憬指挥交响。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都是“不可能”的。

生活在平淡中进行,你的态度决定了你要过怎样的生活。你可以抱怨,只因今天阴雨绵绵;你也可以安慰,因为花草树木得到了浇灌;你可以哭泣,只因玫瑰花下有刺;你也可以微笑;因为刺上开着娇艳的玫瑰;你可以满腹牢骚,因为你不得不辛勤工作;你也可以庆幸至少你还有工作;你可以唠叨,因为家务的繁重;你也可以满足,因为至少你还有一方温馨。

人生在世,只有区区数十年。选择反面,你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以失败告终;而选择正面,你的一生将灿烂无比、精彩绝伦。贫困的家境是困不住志坚者的翅膀的;低微的出身也无法阻碍志高者跨越的步伐。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态度面对现实,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美国知名激励导师安东尼·罗宾斯说:“每天大声地喊出自己的目标,你将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当目标一次次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它将慢慢地进入你的潜意识,激励你,给予你抵达目标的勇气和决心。”

能否获得幸福、繁荣与成功的人生,完全要看是否能做到正确的选择。人生中有对自己有益的因素和无益的因素。为了获得健康与活力,必须要能看出哪些是有益的因素,哪些是无益的因素,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学会化“不可能”为“我怎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