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22810500000031

第31章 改变生活习惯(4)

如果已经患有龋齿,那么最标准治疗方法就是补牙。牙医会先把蛀牙处的腐烂物质清除,然后对蛀牙进行填补。填充物通常是由牙科用银粉制成,银粉是一种银灰色的物质,由银与铜或其他金属混合而成,可以增强硬度。银粉也可以用合成树脂制成,这样与牙齿的颜色相似,更为美观。银粉主要是用在臼齿和前臼齿上。树脂则主要用在门牙上,当然所有的牙齿都可以使用。有需要时还可以使用金质填料,硬度更强,但更昂贵。

如果蛀牙处已经腐烂十分严重,这样余下的牙齿部分就不能足以支撑修复牙齿所需的大量填充物了。这时牙医就会把腐烂处去除,把受蛀部位补好,然后用人造牙冠包住牙齿。因为,有时剩余的牙冠相对完整,反而是牙齿内部受损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牙医可能建议向牙科专家求助,进行牙根管治疗。在这一过程中,牙髓医生会将牙髓除去,用惰性物质加以替代。多数情况下,需要用人造牙冠来替换天生的牙冠。

患上蛀牙以后,如果不对蛀牙进行诊断治疗,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导致牙齿严重的腐烂。最终,牙齿也可能会因为受蛀未加控制而完全受损。

要想拥有一口好牙齿,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爱牙习惯,去除那些对牙齿有害的习惯。

你有没有损坏牙齿的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主要有经常咬过硬的食物、刷牙用力过大、只用一侧咀嚼、把牙齿当工具、紧咬牙齿、剔牙,等等。常咬过硬的食物、紧咬牙齿和把牙齿当工具会使牙齿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磨耗、牙隐裂。牙齿本身有一些发育沟、融合线,总咬过硬的食物牙齿会从这些薄弱的地方裂开,导致牙齿折裂。

此外,还有的人在刷牙时用力很大,牙刷在两到三个月就会出现刷毛弯曲的现象,这种坏习惯也极容易使牙齿出现过敏、牙龈退缩、牙髓暴露的现象。而用牙签剔牙形成习惯后,也会使柔软的牙龈退缩,使牙颈和牙根暴露出来,这样牙齿就会特别敏感,让龋齿和牙周炎的患病概率大大增加。

另外,在进食之后,口腔在数小时内都会维持在酸性状态,因此在两餐之间吃零食的人会比两餐之间不吃零食的人更容易引起龋齿,所以,要想保护好牙齿,最好不吃或少吃零食,以此减少食物残渣对牙齿的损害。

如果你的牙齿出现肿痛,那么你就应该引起注意了,这很可能就是牙病的前兆。

想一想以前自己是否存在不爱护牙齿的习惯,如果有就请马上改掉,如果没有就应养成爱牙护牙的习惯,这样你才会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一个健康的身体。

养树护根,养人护脚

树大全凭树根壮,保护双脚就是增加健康资源。为了您的身心健康,养生不妨从注重足浴做起吧!

古谚云:“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就是人的根,是健康的根基,保养你的双脚就能活化全身机能,使健康常与你永远伴随!

有俗话也说:“病从脚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会,足为诸阴之会,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因此“寒易从脚起”,且“脚冷冷全身”,着衣时若不注意保暖,寒邪极易从足部侵入,进而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养树护根,养生护脚。军队转战远征,农民田耕归家,或长途旅游歇息,人们最习惯的事就是打一盆热水先浸脚、洗脚,这样既祛除了寒冷,也会迅速地解除身体疲劳,使温暖和活力沿着双脚散布于全身,极为舒服。

宋人蒲处厚在《保生要录·论衣服门》中也早有精辟的概述:“寒欲渐着,热欲渐脱。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凉不至冻,温不至燥……夫寒热平和,形神恬静,疾疹不生,寿年自永。”正所谓:“暖足凉头。”“凉头”就是应该让头部尽量地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而“暖足”则是让人的双脚应经常处于温暖的状态。说白些,就是天气转冷时衣物要渐加,转暖渐减,但必须保证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这样身体和精神才会畅快清静少生病,自然也就更长寿了。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脑心脏比较近,身体能量和养分的供给都比较充足,人体血中氧气约1/3供给头部和大脑,而脚离心脏则比较远,身体能量和养分不能及时输送。所以保暖一点的话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以保证身体养分的及时供给。

中医常言:“人的脚就好像树的根一样,如果树根腐化了,树就会开始枯萎。同样,人体的老化也大多是从脚开始的,一旦脚腿萎缩无力了,那么,很快体内的五脏六腑也会开始慢慢地退化。”足部分布着很多穴位。按摩这些穴位,就可以疏通经络,加速气血的运行、散淤止痛,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由此可见,双脚对于人体健康是多么的重要了。

在其他学科内,童子功、瑜伽术也将锻炼脚部视为基本功,说明脚部锻炼对保健强身、抗衰老是着极为显著的功效。

脚是智慧之根、健康之本。因此,如何保护好双脚,是一门重要的养生学问。实践证明,治养结合、自我保健是达到祛病延年的必要方法,而脚部按摩确为良法之一。特别是女人就更要爱护好自己的脚了,因为有一双好的脚可以更曾加我们的神韵。

树大全凭树根壮,保护双脚就是增加健康资源。为了您的身心健康,养生不妨从注重足浴做起。用40℃~50℃的温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此外,药浴的功效也不可轻视。用茄子枝、芫花、甘草煎汤泡脚可防治冻疮;用白果叶煎汤泡脚可防治小儿腹泻;用芹菜叶、丹参、五加皮煎汤泡脚可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用木瓜、白芍、甘草、伸筋草煎汤泡脚可治小腿抽筋;用伸筋草、透骨草、当归、苏木、威灵仙、皂刺、大青盐煎汤泡脚可防治脚关节疼痛、骨刺等症。

“足以常搓”,连洗带泡,边洗边用手摩擦双脚,浴脚后若再结合按摩,保健效果会更好。最常用的就是按摩脚心法,即每晚洗脚后,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脚心数十次,以有热感为度,两脚轮流摩擦。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睡前一盆汤”看做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之一。《琐碎录·杂说》说:“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古今中外不少长寿老人也都受益于浴脚保健。为此,民间把一年四季洗脚编成了歌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睡前洗脚,睡眠香甜;远行洗脚,解除疲劳。”

树大全凭树根壮,保护双脚就是增加健康资源。为了您的身心健康,人们应该改变经常不泡脚的习惯,而应养成每天睡觉之前泡一泡脚,给脚做一次按摩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因此,养成爱脚护脚的好习惯,也是一门重要的养生学问。

大病求医,小病求己

人体本来就有对各种疾病的防御能力,学会提高抗病功效人自然就不容易得病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某人在屋檐下躲雨,这时他看见观音菩萨正撑着伞走过。于是,这人就说:“观音菩萨,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你看,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所以你不需要我度。”听观音菩萨这么说,于是这人就立刻跳出了屋檐,站

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观音菩萨说:“现在,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到了第二天,这人又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菩萨。他走进庙里,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而且那个人长得和观音菩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道:“你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菩萨。”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是啊,遇到事的时候,求天、求地、求他人都不如求自己。然而,对于身体健康也是这样,有时一些疾病其实也不必去求救于他人,求救于医生的,自己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把它治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体自愈能力。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人体具有抗病防病能力的免疫力,只要人的免疫力强就不会得病,其实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我们就可以从动物和植物身上看到许多自愈的例证,

比如:——受伤的枣树皮能够自己长好;——断了尾巴的壁虎可自行接起来;——小狗、小鸡的腿折断了,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地长好。其实,动植物如此,人体也是如此,也一样存在着极强的自愈能力:——有时,干活时不小心伤了腰,不吃药、不打针,休息几天,腰就不疼了;——有时,不小心碰破了手脚,过几天它自己也会长好。——有时,感冒发烧了,一些小病小灾,根本无须吃药,挨几天也会慢慢地好起来。其实,这些都是人

体的自愈能力在发挥作用。很多人在发烧时,第一反应就是吃退烧药。发烧,其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和外来的病菌进行抗争的过程。很多时候,一些父母都会发现自己的小孩子每经过一场发烧之后,就会像长大许多一样。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明显的提高了,这就是因为发热加快了脑细胞的代谢和新生。

相反,如果轻易地制止发烧,反而抑制了孩子生理系统的成熟和成长,对小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事实上,发烧把孩子的脑子烧坏,只有温度达到41.6℃以上时才有可能,一般的发烧是不会烧坏身体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发烧会把身体储藏的养分耗尽,从而导致身体衰弱。所以,在发烧时候,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能量。例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自愈力是机体的自然愈合能力,是指依靠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是每个人机体内都有的自身完备的调控体系,它与身体的修复系统、排毒系统、神经系统、抗氧化系统、抗压力的应急系统共同合作,完成保卫健康的任务。

一般人拉肚子,直觉想到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其实,门诊中多数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的比率反而较低。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病程比较短,可以自愈。不过,不论是病毒或细菌造成,腹泻的症状都类似,许多人一拉肚子就服用止泻药了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胀气或肠阻塞。

腹泻,其实就是人体自我防御的表现,就像气管吸入异物后会引起咳嗽一样。因此,对于那些排泄物有异臭的腹泻,医生多半会建议不要急于止泻。因此,腹泻时如果过早地使用止泻药,实际上是干扰了机体的自我平衡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中医中,中医通常把自愈力称为“真气”、“元气”、“正气”、“肾气”、“阳气”等,而称致病力则为“邪气”、“阴气”、“瘴气”等,认为“邪不压正”、“正气充盈,百病不侵”,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中医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三分治,七分养”,强调的就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

在这里,所谓的“养”,指的就是养元气,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被完全激发出来,我们就可以百病不生、长命百岁。

当我们得病的时候,不要把医生当成唯一的救命稻草。要知道,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别人,结果通常是不尽如人意。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神医,其实人体自身就是最好的医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的使用自己的身体,要彻底清除隐患,把自身的自愈潜能完全激发出来,自己成为自己的医生,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把病治好。

但是,人体具有自愈能力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自愈能力的作用也是相对的。如果得了重病光靠自愈力硬抗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应视人的病情而定,若是小病我们可以依靠自愈能力,是大病就要求救于医生了。

总之,为使自己更健康,就要多接近自然,多吃些苦!

记住:“享福的人”离疾病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