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22810500000019

第19章 改变学习习惯(3)

我们都是普通人,在我们身边的人也大都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要放下所谓的身段向他人学习。

——向同事学习。

在平时,我们所接触的人最多的可能就是工作上的同事了。虽然有的同事与自己所做的工作不同,但是总会与自己的工作相关,所以你的同事所做的工作与你的本职工作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但是,不同的人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也会有着不同的做事方法和风格。不论你做得有多好,总会有令他人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所以你要注意同事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从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出发去观察、借鉴别人的优点。

所以,当你懂得了学习和借鉴之后,你就可以从同事那里学习到很多如何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方法了。

——向成功者学习。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正如古人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人所接触的只是一些沉闷的人,那么性格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沉闷。而同样,如果整日与一些失败者为伍,那么原本一个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悲观失望。而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成功者接触,那么他一定会学习到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学习成功者优秀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取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最终自己也会从中找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方法。所以,向身边的成功者、优秀者靠拢,以成功者、优秀者为榜样,向他们学习,那么不用多久你也会变成一个成功者和优秀者。

——向对手学习。

有句话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对手。正是因为这些对手的竞争,才使我们变得坚强、变得自信、变得充满活力。

对手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自己,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够更加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感谢对手。正是由于对手的存在,才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们才有可能去弥补不足,挖掘自己的潜能。

总之,拥有开放的心态,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和借鉴从而完善自我,这是每个人一生都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自己才会更完美、更成功。

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学习

自强不息、随时追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所以,从一个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

许多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抱怨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一所可以求得知识、积累经验的社会大学堂里。

之所以出现经常抱怨的现象,一个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样的人不思进取、不重视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用在学习上。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作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不客气地说一句,凡是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恐怕连现在那个卑微的饭碗都是拿不稳的。

国际联邦快递公司FedEx的台湾分部总经理陈信孝说:“在FedEx,我们强调每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所以每一位员工每年都有2500美元的助学金,等于一位员工每一年都有8万多元台币能自行运用,可以学计算机、英文、管理课程、日文等等,只要主管认为对于职务或是未来职涯规划有利的课都可以去上。我们认为公司整体的竞争力来自于人,这家公司的员工如果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增强,那公司也能不断地成长。”

公司如此,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想要不断地进步,不在将来被淘汰,那么就一定要养成将目光放长远,为将来学习的好习惯。专家认为,要改变缺乏远见的坏习惯,养成着眼于将来,为未来学习的好习惯,要知道积累知识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耶稣带领他的门徒彼得远行传道,路上看到一块马蹄铁,彼得懒得弯腰,没有去捡,而耶稣则弯腰将它捡起。

后来,耶稣用马蹄铁卖的钱买了18颗樱桃,在走过荒野的时候,耶稣故意掉下一颗樱桃,干渴的彼得立刻弯腰捡起来吃掉,耶稣又掉下一颗樱桃,彼得又弯腰将其捡起吃掉,这样彼得狼狈地弯了18次腰。

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此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正如我们的学习一样,如果一个人能够将目光放长远一点,能够为将来而学习,那么就不会在将来的有一天“白发方悔读书迟”了。

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地积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过程。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所以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就一定要抓紧——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每次外出考察的时候总是将书的几页撕下来放在大衣口袋里,即便是刚买来的新书也不例外。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爱惜书,他说我之所以撕下来放在口袋里是因为我在外考察的时候携带书籍不方便,但是又有一些随时可以利用来学习的空闲时间。

达尔文就是因为如此好学,能够利用所有的时间进行学习才为日后取得巨大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日本的国民素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了。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人大都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曾经有人统计,在日本搭乘地铁的人有2/3在看书。

一分钟听起来的确是很短的时间,但是它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一个60秒钟的广告可以告诉人们一个产品的信息;对于一个赛车手来说,一分钟意味着胜利或失败;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一分钟可能意味着生存或死亡;而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来说,关键时刻的一分钟的意义则要比一年的时间甚至还要重要。

下一分钟,只是这一分钟的延续,明天也只不过是一个个今天的延续。时间都是在一分钟一分钟中流逝的。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成功商人的话:“我只有一分钟,一分钟内只有六十秒,不是可以求来的,也不是可以选择来的,但是我却可以利用它。如果我浪费了它,我将会痛苦万分;如果我滥用了它,我要给出理由。只是小小的一分钟,但是它却意味着永恒。”

知识能使人富有。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被压缩得很小。但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读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每天坚持做下去,你将会受益无穷。一个人储蓄知识越多,人生才越充实。因此,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都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抓紧一切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及时地学习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零碎时间被浪费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每天都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那么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就。

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要有一个发展的眼光。而想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进行不懈地学习。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产生,同样也会有旧的知识被淘汰。

成功的路上,没有止境,但永远存在险境;没有满足,却永远存在不足;在成功路上立足的根本基础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在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

有一群机械系大四的学生挤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正在讨论着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脸上的表情显示出他们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人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他们觉得自己已通过4年的大学教育获得了很多知识,能征服外面的世界。他们知道通过即将进行的考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个论述题。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写满担心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5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有几个答完了4个?”仍旧没有人举手。“3个?2个?”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4年工程学教育,也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种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教授微笑着说了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教育才开始。”时间流逝,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多少现成的知识也不如培养对方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方法。现代教育早已是终身教育的同义语,要做好“活到学到老”的思想准备。

大多数人的缺点,就是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获得渊博的学识。知识是慢慢学来的,因此人们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渐渐地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学习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够的,且不说知识五花八门、浩瀚如海。即便是自己所要用到的知识,所以有人总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虽然一个人不断地进行学习,也有时候会觉得知识还是不够用。学习是永远不够、永远不能停止的,正如有人所说:“学习就是一辈子的事。”

恺撒领军出征,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问恺撒:“这些年来,我跟着您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同期为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将的做将,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小兵一个呢?”

恺撒指着身边一头驴,说:“这些年来,这头驴也跟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一头驴呢?”

好多人都通常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近几年忙来忙去总感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那些原来并不出色的家伙却能春风得意?还要多久我才能扬眉吐气呢?恺撒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问题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没有在进步!

今天是一个靠学习力高低决定成败的信息经济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胜出。现在的社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拥有超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超强的学习力。如果我们只是看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足够使用,那么肯定会在某一天被时代抛弃。

真正有头脑的人,往往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在考虑十步之后,再走一步。他们永远着眼于未来,将眼光放到足够远的地方。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把过去的优势当做现在的优势,现在的优势不等于将来的优势。”换言之就是,现在拥有知识的人并不代表将来还会使用这些多年以前的知识,现在知识并不代表已经拥有了将来的知识。所以,为了以后的发展,为了自己将来的个人事业,我们应该不仅要立足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未雨绸缪,为将来而学习。

为将来学习并不是说就是抛弃现在。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今天”的,而明天永远是未知的,所以我们为将来学习是一种有远大目标的表现。人的一生是终身学习、不断充实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汲取知识、丰富体验,使自己的生命更富有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正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写照。

现代社会,衡量企业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来源于不断地学习,不学习、不读书就没有新思想,也就不会有新策略和正确的决策。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于是,世人甚爱读书。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有指挥若定的挥洒自如。雨果曾经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会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古人曰:“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可以显现出内在的涵养。

一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一定要永不停息地进行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抛弃,也不会成为一个思想陈旧、与新科学、新文化脱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