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22806900000024

第24章 淡定接受命运中的不公平(4)

成长本身就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旅途中,人们慢慢长大;旅途中,我们的心灵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一场又一场风雨的洗礼!它变得厚重,变得坚强,更变得无坚不摧!每一次失误,每一次遗憾,每一次伤害,都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珍贵的财富!我们也曾犯错,也曾失败,也曾迷茫,但要时时刻刻保持着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

在这样的季节里什么都失去了,季节磋砣了岁月,我们留不住太多的记忆,失去的痛苦,又有谁会体会呢,但是,人生,总是要继续………

如果可以的话,多么希望留住过去,虽然记忆变淡了,时间麻痹了自己,麻醉了心灵。回首过去,虽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不能挽回,却还依依不舍,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的吧……

很多人都不甘,放不下,舍不得过去,尽管知道一切不可能,人们还是不愿意去面对。

很多人喜欢回忆过去的辉煌,喜欢把过去的辉煌挂在嘴边,喜欢说:“想当年,我怎样怎样……”。迷失在过去中,“沉醉不知归路”。

战国时期魏惠王因为齐威王违背了盟约,所以想要发兵攻打齐国。身为国相的惠施为了劝导魏王息兵,请来了国都的一位贤士戴晋人。戴晋人见了魏王问道:“关于蜗牛,君王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为了争夺领地,两国交兵开战,伏尸数万,胜者追了十五天,才收兵回营。”魏王不以为然地笑说:“这不都是虚假之言吗?”戴晋人说:“不是虚假之言,不信的话,我来为你论证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上下有穷尽吗?”魏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又问:“人的心巡游过无穷无尽的宇宙之后,返回到人世,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王说:“对。”戴晋人紧跟着又问:“人世既然渺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只是人世间的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君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没有什么分别。”遂放弃。

昨日的种种,就像是小小的蜗牛角,在人生的长河中,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放弃,也没有什么损失。

在我们成长的途中,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从幼稚、肤浅、脆弱到成熟、深刻、坚强的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历了痛苦与磨炼的心灵,更能爆发出无尽的力量!而曾经的那些痛楚与泪水,都成为美好且弥足珍贵的回忆,沉淀在记忆深处,给我力量!

在顺境中乘势而进,在逆境中心存喜乐,认真地活在当下,这才是人生的务实智慧。理解了这一点,你闭塞的心灵就会打开,迂窄的事业就会豁然开朗。

有句名言说,“生活的最大成就,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环境时时在变,倘若墨守成规、固执己见,迟早要被生活的洪流所吞没;唯有改变,才能紧跟时代,获得发展的良机。也可以说,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生活才有出路。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未来的,等来时再说,不要空想。我们只抓得住现在,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她描述出这只鸟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拉格勒夫。

得与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毋庸置疑,很多人,甚至所有人都想的是得,几乎没有人想着失,那么,得是不是百分之百好,失就应该完全否定呢?我认为:非也。得与失固然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但二者又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得到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很多,而失去的同时,你也获得了不少,不要整天那么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看开点,得与失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坦然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

譬如,有人说“我曾经赚过多少多少钱”,有人说“我当年住过多大多大的房子”,作为令人自豪的过去,这些荣耀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它难以让你得到快乐,因为你总是沉浸在过去,看不到当前的美好。事实上,这就叫没有“活在当下”。其实,人生真正要重视的是“当下”,即此时此刻。

假若你将精力都耗在对过去的回忆上,却对“当下”的一切视若无睹,你永远也得不到快乐。一位文人说过:“当你存心去找快乐时,你往往找不到,但如果你让自己活在现在,并全神贯注于眼前的事物,快乐便会不请自来。”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辉煌的往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但是,我们又常常喜欢回忆,殊不知,这一回忆,有的人便陷入了一片沼泽中,很难自拔。因为他们只是想着回忆辉煌,一旦那些回忆住进了脑中,便会对现实的生活束手无策,心中满是压抑,不肯接受现实,于是常常抱怨,久而久之,只会更加堕落。这样一来还不如那些淡淡生活的人,或许他们曾经没有我们优秀,但是他们在前进,也许速度很慢,至少他们不是在后退。

毕竟,“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明日又尚不可知,只有“当下”才是上帝赐予你的最好礼物。还有一些人总为过去的一些事情而烦恼,甚至希望可以回到过去。然而,人生不可以重来,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每天都有新的人生功课,我们只有努力做好当天的“功课”才是最重要的!放开过去,活在当下,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前景不被看好——自信的力量

古希腊哲学家塞涅卡曾经说过:不是因为这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是因为我们缺乏自信心才使这些事情难以做到。美国博士罗伯·舒乐在1968年大胆发表宣言:“我要为美国加州建造第一座水晶教堂。”他的同僚却都认为他一定是疯了,但他却自信地说:“无论需要多长时间、多少金钱,只要我去做,没有做不成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罗伯·舒乐终于在1980年在加州建立了一座水晶教堂。

在挑战面前,首先要肯定自己,肯定就是力量,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可以促使人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可以发掘深藏于内心的自我潜能。

举重选手陈燮霞算得上大器晚成,一般这个级别的选手都在17岁左右就成为世界冠军或者全国冠军,甚至世界纪录保持者。陈燮霞年轻的时候,却与一个个冠军无缘。但是,失败和不如意并没有将她击败。陈燮霞在小级别的“迟暮”之年赢得了最为光鲜灿烂的战绩——北京奥运会冠军,从一只不起眼的麻雀变成了一只金凤凰。

陈燮霞凭借多年来在国内五六名的平稳战绩顺利入选。国家女子举重队总教练马文辉发现,每天陈燮霞练得都很卖力也很认真,但缺乏自信。经过几次谈心,马文辉的推断得到了印证,陈燮霞确实对自己没有信心,马文辉为其制订了一套训练计划,以提高腿部力量作为起点,与之并肩同行的最为关键的是思想工作。马文辉对她说,进入国家队是国家对你的重视,你是被当做尖子队员培养的,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随着腿部力量往预计方向提高,陈燮霞变了,她的表情变得生动起来,陈燮霞已经找到了自信,并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力量的提高增添了信心,细微技术动作的改进使她如虎添翼,进国家队没一年,陈燮霞便跻身于重点队员的行列。亚洲冠军、世界冠军,此前与之无缘的冠军一个个纷至沓来。

北京奥运会赛场上,当挺举重量升至115公斤——正是令她受伤的重量,当所有人都为她捏把汗时,她稳稳地将这一重量举过头顶。

成功源于她的韧劲,成功来源于她的自信。许多人屡屡在学业和事业上遭遇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其实,即便在这些经常灰心丧气的人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的潜能——只不过,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罢了。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很糟糕。总经理就对他说,你看起来不够自信,回去好好准备一下,等你觉得有自信能做好这份工作时再来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再自信一点再来吧。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美国形象设计大师鲍尔说:“成功男人的风格反映在外表,而优雅来自内在,它是你的自信及对自己的满意,它通过你的外表、举止、微笑展示。”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相信你能做到,你便能做到。”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学者,生于亚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康比亚,一岁半时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聋且哑。在如此难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