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内部必要有争议,但是外部一定要一致。如果当着很多外人的面贬低自己的公司、批评自己的老板,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破坏了公司的形象,也让自己的利益和发展连带受挫。有争议不怕,可以通过内部讨论来解决,这样既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不会给外人造成内部不团结的印象。
在职场,说话办事都是很需要注意场合的。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内外,有什么话想说就说,这样的员工有时候其实是好心,但是却没得到好的效果,还会给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毁坏企业形象的行为自然是老板所不能容忍的。
不当团队前进的“拖油瓶”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者艾尔·赫希曼针对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
众所周知,一个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一个木板长度不一的桶,这个桶到底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个木板的平均长度,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以及木板之间的缝合程度。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团队整体水平的关键在于团队中那个能力最低者的水准。因此,对于这个团队的员工来说,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各项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如何使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协作更加密切与融洽,要为团队作出贡献,而不是拖整个团队的后腿。
在公司中,所有员工的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就如构成水桶的木板长度不一样那样,装水的能力是由那块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可是,如果把这块最短的木板去掉后用其他的木板重新做新的木桶,那么这个桶的最短长度就会提高,装水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一个团队中,假如没有扯后腿的员工,这个团队所创造的价值更多,那么公司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员工炒掉。
因此,如果员工想在自己的团队长久地待下去,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不做最短的那块木板。
现在很多公司都实行末位淘汰制,总是会把可能扯团队后腿的那部分人淘汰掉。比如华为“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目的就是使员工们时刻处于竞争状态。
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样解释末位淘汰制度:“事实上我们公司也存在泡沫……我们消灭泡沫化的措施是什么?就是提高人均效益。队伍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生锈,就像不能打仗时才去建设队伍一样。不能因为现在合同少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等合同,而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加快发展。军队的方式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养成打仗的时候服从命令的习惯和纪律。如何在市场低潮期间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来,这是市场系统一个很大的命题。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行末位淘汰,裁掉后进员工,激活整个队伍。我们贯彻末位淘汰制,只裁掉落后的人,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华为执行末位淘汰的用人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均效益,打造一支善于冲锋陷阵、无往不胜的“铁军”。
当然,在每个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处在落后的位置,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尽量避免成为这样的人。现在的就业形势是许多人在激烈角逐同一个职位,而不是许多职位空出来等人去坐。因此说,当你成为最短的那一块木板的时候,你的职位很可能就要被人取代了。
只有每个人都在压力下努力完善和改进自己,团队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末位淘汰是团队进步的铁规则。
下面就是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被淘汰的例子。
王小姐所学的是广告学。毕业的时候她来到了上海。
来到上海不久,王小姐得知一家公司要在电视台做一系列的广告宣传,需要广告人才。经过她初步了解,得知这家公司与她的意向基本吻合。公司主管是一个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他对自己的公司有着远大的抱负,相信假以时日,这家公司将会前途无量。
于是,王小姐向公司投了简历。经过三个月的试用,她顺利地和公司签订了工作合同。王小姐之所以被公司看中是因为她的工作热情和所学的专业知识,当然还有她的开朗性格,很适合在公司所处的环境里工作。在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她就已经开始协助主管管理部门事务。
但好景不长,不久就传出一些风声,公司准备裁撤一些部门,王小姐负责的广告部由于可以请专门的广告公司负责一切事务,所以也在裁撤之列。王小姐听到风声后并不灰心,反而更积极地处理公司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熟悉公司的运作,不久她就成为公司里的多面手,无论哪个环节缺了人手,她都能够顶上去。她的上司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结果,当裁员名单下来时,王小姐不仅没有被裁掉,反而被提升为经理助理。
通过王小姐的例子,我们可以认识到,要想不被人淘汰,工作就不能掉以轻心,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决不能拖团队的后腿,成为团队的“拖油瓶”。
职场就如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一样残酷,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公司有“拖油瓶”存在。然而,正如末位淘汰制的理念一样,一个团队总会有在最后的那个人。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避免成为那个最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不拖团队的后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
懂得感恩团队中的每个人
万科老总王石说过:“我的灵感来自团队。我给外界的错觉是因为个人能量非常大从而成就了万科的今天。其实不是这样。我对万科的价值是选择了一个行业,树立了一个品牌,培养了一个团队。”的确,团队的力量是企业家最大的资本。正是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聚集在一起,才推动着万科与时俱进。
王石知道和团队并肩作战的重要性,而且承认万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可是有些员工却往往没有这种感恩团队的心态。他们总觉得团队的成绩都是自己的贡献,他们根本不需要团队的帮助和合作也能有所成就。这种人便是没有团队精神,不懂感恩团队的人。
在动物界里,有一种特别注重团队作战的动物,那就是蚂蚁。
蚂蚁过着群体生活,从蚁王到工蚁都有明确的任务,没有等级特权、没有内耗,每个个体都自觉维护整个群体的利益。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忠于职守、坚忍不拔是这个组织的特色。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一些比蚂蚁强壮得多的动物灭绝了,但个体渺小的蚂蚁却能渡过一个个难关,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代代繁衍、连绵不断。
在非洲丛林中,号称“丛林之王”的狮子往往长期处于饥饿之中,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狮子捕猎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丛林里另一种食肉动物——猎狗,则是成群活动。大的猎狗群有数百只,小的也有几十只,它们很少自己猎食,而是等狮子把猎物杀死以后,从这个丛林之王嘴里抢食。
虽然单个的猎狗对于强大的狮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可是成群的猎狗团结起来却让这个丛林之王望而却步。争夺的结果,往往是狮子在旁边看猎狗分享自己辛苦狩猎的成果,等到猎狗吃完了再拣一些残羹冷炙聊以果腹。
蚂蚁、猎狗在合作中产生的“1+1>2”的力量真是令人称叹。不过,在企业中也同样存在着像狮子一样的人,他们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连走路的时候眼睛都往上看。他们藐视职场规则,不屑于倾听同事的任何意见,甚至连上司的意见也置若罔闻。在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企业里,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合作的同事和朋友。
这样的人,最终只能像狮子一样处于饥饿之中。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与每个团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保持密切的合作,而不要丢弃了自己团队工作的荣誉感,为求个人的表现,打乱了团队的工作秩序。只有合作才能保证团队工作的精神不被破坏,也不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致命的伤害。
在一个团队中,懂得感恩他人,感恩团队,对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团队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居功自傲,认为团队取得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都是自己的成果,那么团队中必然是充满了猜疑和斗争,这样的团队的战斗力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杨智是一家营销公司中数一数二的营销员。他所在的部门,曾经因为团队协作的精神十分出众,所以每一个人的业务成绩也都特别突出。可惜后来,这种和谐而又融洽的合作氛围被杨智破坏了。
前一段时间,公司高层把一项重要的项目安排给杨智所在的部门,杨智的主管反复斟酌考虑,犹豫不决,最终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工作方案,而杨智则认为自己对这个项目有着十分周详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为了表现自己,他没有与主管磋商,更没有向他贡献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过他,直接向总经理说明自己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并向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他的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部门经理的感情,破坏了团队精神。结果,当总经理安排他与部门经理共同操作这个项目时,两个人在工作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导致团队内部出现了分裂。团队精神涣散了,项目最终也在他们手中流产了。
在现代职场,个人只有从团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才能获得团队与个人的双赢。很多时候,一个团队所能给予一个人的帮助,更多地表现在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体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时时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创造力的延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融洽的团队能为每一位成员创造良好的感觉。
只有在这样的团队中,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果你一味地认为成绩是自己的,而忽视了团队和其他人的作用,那么你会发现,很快你就会被团队所抛弃,你再也找不到任何人来合作。这时候,你的工作自然也就难有成绩,最终你将成为职场淘汰的对象。
即使你很优秀,也要在团队里保持低调
在职场中,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久经职场,练达人情都遵守一个“退”字。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你要是到了一个新环境,就一定要学会低调做人。
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都喜欢高调的威风的感觉。然而,高调固然威风,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或许你确实是才华出众,然而嫉恨的眼光往往不管你是否真的有才华。因此,低调才是安身立命,驰骋职场的王道。很多成功的人都以低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
公司总部派了一位新经理到某部门来。这位经理在另一个分公司的时候是个有名的人物,他能干、负责,工作丝毫不马虎,做起领导来是有板有眼的。但是,当他初来乍到时,却表现得像个真正的职场新人,一言一行都非常规矩,称呼也非常尊敬。
他调过来其实也是属于一种升职,到了这里,级别和部门经理是一样的,但他总是这样毕恭毕敬的,好像生怕随时会犯什么错一样。从他到这里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他做事情很稳,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他更不会擅做主张,有什么事情必定要先和身边的经理商量过,或者至少告知一声。
也许大家觉得他这样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世有点太过,其实他是自有主意。他通过察言观色来熟悉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他就已经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这种人心的获得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在职员的心里却是根深蒂固的。
在职场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如果你不想孤立,那么就要用心学会如何与同事相处。要与同事相处好,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尽量低调做人。过分张扬的人往往容易招人嫉恨,同时也不利于团队的合作,这样的人也往往难以得到上司的器重。公司需要的是既有才能又能低下头与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合作的人,而不是鹤立鸡群的孤军奋战的人。因此,在职场中要切记:不能过分张扬。
下面这个故事同样说明了在职场中要保持低调的道理。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了一名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不是一般的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于是老板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仍然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其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此时才恍然大悟,于是就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及敬业精神早已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个博士是聪明的,在碰了几次钉子后,他放下身份与架子,甚至让别人看低自己,然后在实际工作中一次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一次地对自己刮目相看,这样,他的形象就逐渐高大起来。相比之下,许多年轻人在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先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最后却让人失望,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低调是一种策略。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才华会被埋没。老板往往都是眼光很敏锐的人,只要你有才华,迟早都是会进入到老板的视野的。但如果你有点才华就过于张扬,从而不能与团队进行很好的合作,那么老板反而会怀疑你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低调才是进入职场应该采取的策略,这样既能让别人很好地接受你,同时又能在一个很好的团队环境和氛围中慢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最后,成功必将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