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富人有什么
22800000000013

第13章 富人有关系(3)

有趣的是,当盖茨带着可行性报告到IBM时,却发现忘了系领带。时间已来不及了,他不得不将租来的汽车开进一家百货店停车场,匆忙买了一条。盖茨后来回想起来说:“创业多么艰难!那时全靠一种渴望成功的事业心支持着自己。”

在一整天的面谈中,盖茨回答了IBM设计组无数问题。当被问到“你们公司像你这样的人有几个”时,盖茨耸耸肩,习惯性地扶了一下镜框说:“每个人都是如此。”然后摊开手,身体稍后一仰,笑道:“我是公司学历最低的,仅上过一年大学。”

尽管盖茨对签合同信心百倍,但并非毫无忧虑。IBM高层会重视小小的微软吗?微软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吗?盖茨家人的人脉资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IBM新任董事长是盖茨母亲的朋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盖茨母亲的成就和人格为自己的爱子作了最好的担保。

而这条大鲸鱼给他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性的收益,而是长久的宣传作用。随着IBM个人计算机销量日增,MS-DOS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当然,盖茨还不断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的市场,以及开拓国外市场。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西和彦为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计算机项目,盖茨开发的软件得以在1977年就打入了日本市场。其后的数年中两人更是成为莫逆之交。身材圆胖、举止浮夸的西和彦把日本营造成微软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

盖茨在微软成长之后,也逐渐地拓展自己在商界的社交。他和世界第二大财富拥有者巴菲特有着不错的私交。两个人相识于1991年西雅图的一次社交活动上,惺惺相惜,其后就一直保持联系。盖茨的商业敏锐性让巴菲特折服,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盖茨的商业哲学也颇有影响。他们经常在一起打桥牌。在2001年,当盖茨为反垄断案焦头烂额时,巴菲特站出来为老朋友仗义执言。当巴菲特的投资公司需要挑选接班人的时候,盖茨被选为沃伦·巴菲特经营的投资公司博克夏·哈莎维公司的董事。

经历了商海沉浮的盖茨,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在这个富人财富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在商场上打拼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这一切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

八、富人有贵人提拔和辅助

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的荣智健,1995年底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而他的私人资产,有人估计约50亿港元。荣智健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在香港办企业的,他凭什么能使企业发展如此之快?有人说他是利用了政治上的优势,也有人说他靠的是自己善于经营。不管有多少原因,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曾得到过华资巨富李嘉诚与郭鹤年等人的鼎力相助。

荣智健毕业于天津大学电机系,他从小过着富裕生活,“文革”时期饱受政治歧视和生活磨难。1978年他来香港投靠亲戚,持有一些父亲给他的纺织股。

1985年荣智健卖掉自己的电子厂,身家已有4亿港元。这一年他在香港居留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早在1979年10月,直属于国务院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董事长为荣智健的父亲荣毅仁,开办费是邓小平特批的50万元人民币。1985年北京中信在港注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卖掉自己的公司后,第二年正式进入香港中信,任董事职务。

1987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重新注册为“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荣智健接替米国钧任董事总经理职务,董事长由唐克担任(后由王军接替)。

很早以前,荣智健就想创立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1988年国务院下令对在港的中资公司进行整顿,荣智健在这期间积极寻找借壳上市的目标,后来瞄上了泰富发展。

泰富发展的前身是冯景禧旗下的新景丰。该公司股权两度易手,冯氏家族占19%,李明治的澳洲辉煌国际占21%,曹光彪的永新企业占50.7%,控股权在曹光彪手中。由于曹光彪此时被港龙航空弄得焦头烂额,遂有意将泰富作壳出售。

荣智健想收购泰富发展,单凭自己一家的实力,恐怕很难啃烂这块骨头。于是他找贵人相助,先后联络了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移居香港的大马华人首富郭鹤年。这两位商界巨头,在关键时候鼎力相助,一口应承下来。

1990年1月,在李嘉诚和郭鹤年的相助下,荣智健聘请收购专家梁伯韬、杜辉廉和百富勤为财务顾问,与曹光彪私下洽商。很快,双方达成协议,中信宣布正式全面收购泰富,以每股1.2港元收购曹氏的50.7%股份,并以同样条件收购全体股东的股份。

泰富原为一家投资地产的小型公司,市值7.25亿港元。由于中信持股最多,泰富发展被易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至此,荣智健了却了一桩心愿,有了一家完全由自己管理的公司。由于他经营有方,这一年中,中信泰富盈利3.33亿港元,创下不俗业绩。

中信泰富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华资的鼎力相助,此后在它的发展中,又多次得到他们的帮助。收购恒昌行是中泰的首役,此役就有众多贵人助阵。

恒昌行的企业实体为大昌贸易行,由恒生银行的元老何善衡、梁球琚、何添、林炳炎等人创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昌已成为香港一家大型贸易公司。1990年8月10日,恒生银行首任董事长林炳炎之子林秀峰、周大福企业老板郑裕彤、中华制漆主席徐展堂联合组成的备怡公司正式成立,备怡公司将作为收购恒昌的旗舰展开收购。

收购期届满,备怡收购失败。中信泰富这个时候却冒出来要收购恒昌。但荣智健的财力不足以吞下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又去找大富豪们相助。1991年7月底,荣智健会同李嘉诚、郑裕彤、百富勤、郭鹤年等9名股东,成立了收购恒昌的旗舰GREAT STGLE公司。8月初,传出林秀峰兄弟与徐展堂另组财团竞购,但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及荣氏财团。

1991年9月5日,荣氏财团收购成功,他们出价每股330港元,比恒昌估计少出了60元一股。到1991年10月22日收购期届满,百富勤代表旗舰GREAT STGLE宣布,获得97%的恒昌股权。

中信泰富占恒昌35%股份,是首席大股东,荣智健出任恒昌主席。接着荣智健向其他股东收购恒昌股份,李嘉诚、郭鹤年再次相助,率先让出,李嘉诚还出面做其他股东的工作。到1992年1月13日,其他7名股东全部将股份售予中信泰富。至此,中信泰富实力大增。

荣智健率领中信泰富后来再上几个台阶,1995年第1期《现代画报》刊载的香港十大中资排行榜上,中信泰富以474.7亿港元名列第一。又据《资本》杂志记载,至1995年底,荣智健个人所持股份市值为25.2亿港元。

荣智健后来所拥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些帮他“蛇吞象”的中资贵人。没有李嘉诚等人帮他扫清障碍,荣智健不知道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贵人相助缩短了他发展的时间。

九、富人有求人送礼的资本

富人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穷人常说:“求人送礼是到鬼门关,低三下四不好受。”两种不同的态度,反应了富人与穷人的差别。富人很重视送礼的作用,他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总是适当地送礼,这无疑就增加了富人成功的机会。而穷人往往是空手求人,所以穷人求人办事就要难得多。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

如今商业社会,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样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计算机里有专门的数据库,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礼之机大搞歪门邪道,搞权钱交易,拉拢腐蚀国家干部,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则属正常。

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