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22796800000033

第33章 改变对待工作的心态(1)

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当我们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那就是:永远不要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敢于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一个人,无论你从事的是怎样的职业,都应该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一个在工作中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因此也获得了领导的赏识和更多人的敬佩。与此同时,也掌握了自己命运的能力。

有个工厂的入口处,有一只被丢弃生了锈的大铁钉。员工们都从它旁边进进出出。第一种员工视若无睹,抬脚跨越而过。在他们认为,肯定有人会捡起,不劳自己费心;第二种员工则认为自己很忙,等忙完工作后,再来捡起它;第三种员工则认为铁钉容易给别人带来伤害,便立刻很谨慎地弯腰捡起,并妥善处理。

由此可见,一个小小铁钉却能折射出许多人的心态。一种员工是在公司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觉察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直到下岗,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属于自私的人,一切利益以自己为中心;第二种员工虽然能够意识到环境的危机,但是却是总以借口为理由的人;第三种员工则是积极负责的人。这种人具备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具有责任感。这才是公司所欣赏的重要人才。

如果你想在公司获得成功,你必须做第三类人。因为想获得很多,就必须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做一个敢于负责的人。

身为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对此就有深刻的见解。在他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问题到此为止!这就是责任。总统有总统的责任,员工有员工的责任。对于任何一名员工来说,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俗话说,“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犯了错就要自己承担,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要嫁祸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应该有的责任心。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因为犯了错,怕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而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或者总想着隐瞒错误或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开脱的借口,那么错误就会制约你前进的步伐,减慢你成功的速度,降低你的行为质量。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逃避错误,不敢承担责任。

杰拉德是美国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一天,他在作工资表时,由于疏忽,给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定了个全薪,忘记扣除他请假那几天的工资。当他发现这个错误,就他找到这名员工,告诉他下个月要把多给的钱扣除。但是这名员工却说自己目前手头有些紧,请求分期扣除,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利,所以他必须要请示老板。

自然杰拉德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这件事情告诉老板,肯定会受到老板的指责。但是杰拉德却认为这就是自己的错误,所以应该勇敢地承担。于是他没有找任何借口,将原委告诉了老板,并请求老板原谅,愿意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但令杰拉德没想到的是,老板听完他的错误后,却很生气地指责这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杰拉德却再次强调这是他的错误。这时,老板又大声指责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可杰拉德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错误时,老板站起来拍了拍杰拉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嗯,不错,我坚持不说你所犯的错误,而指责别人,是为了看看你承认错误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好了,现在你去把这个问题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解决掉吧。”

就这样,事情解决了。因为杰拉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老板更加器重杰拉德了。

由此看来,工作中犯了错误,要取得老板的谅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勇于面对承担自己的错误,敢于抢先一步到老板那里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会很容易得到别人的谅解。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不要用任何借口为自己开脱,完美的执行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因为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当我们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那就是:永远不要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敢于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则。

敬业精神的力量

当你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取得事业成功的秘方。

美国学者罗宾斯认为: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一个人如果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自己的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肯定是个出色的人才。

所谓敬业精神是指个体以明确的目标选择、朴素的价值观、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敬业是取得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企业和老板来说,敬业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著名管理大师艾柯卡,在福特汽车公司面临重重危机时开始担任公司领导,一上任他就进行大胆地改革,致使福特汽车公司走出危机。然而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小福特却对艾柯卡十分不满,进而不断排挤,这使艾柯卡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艾柯卡却坚定地说:“只要我在这一天,我就有义务忠诚于我的企业,我就应该为我的企业竭尽全力地工作。”最后,艾柯卡不得已离开了福特汽车公司,但他仍然很欣慰自己为福特公司所做的一切。

由此可见,对公司来说,忠诚、敬业会使公司的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会增强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具竞争力,能使公司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员工来说,忠诚、敬业能使员工更快地与公司融为一体,真正的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分子,更有责任感,对将来更加自信。如果想要做一个成功者,那就要保持忠诚、敬业等这些美德,使其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准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发展真正的好品格,这样,才能在将来的事业上获得成功,得到应有的回报。

而且,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做到敬业,就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因为认真地做了,才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因为付出了努力,就算工作绩效不是特别突出,也还是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还会带动全公司形成敬业的风气!

此外,敬业的人也更容易受到提拔。一个公司的老板都喜欢敬业的员工,在他们看来敬业的人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而且事情交给他们做自己也放心。一个公司,如果每个人都为企业的发展着想,人人都敬业地工作,这样的企业肯定是个出色的企业。企业发展好了,员工也会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福利。所以敬业是一种好的习惯,是一种能为彼此带来利益的工作态度。

或许,敬业的习惯不能立即为你带来现实的利益,但是,拥有不敬业的习惯一定会让你一事无成。让敬业成为习惯的人,既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利益,你将与企业实现双赢!

那么,作为一个已经有了稳定工作的人来说,应该如何修养自身的敬业精神呢?

首先,做好工作要有敬业精神,就是要热爱职业像热爱生命一样,因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当我们说某个人生活得值不值得时,不是指他活的年龄大小、漂亮与否、知识程度高低,而是指他(她)做了多少有益的事。

其次,对工作的忠诚度。因为忠诚是敬业的体现。生活中,人对待工作的忠诚度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工作态度好,能力又强的人;二是工作态度好,能力弱的人;三是工作态度不好,能力又弱的人;四是最令人难以定夺的是工作态度不好,但能力强的人。

管理学者认为,第一种人要重用,第二种人要培训,第三种人要失业,而对待第四种人则辞退。因为这种人一是自命不凡,难以管理;二是不出事便罢,出事便是大事。长痛不如短痛。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但是每个企业最需求的理想人才则是那种既有能力又忠诚的人。因为忠诚于职业的人,都会努力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他的忠诚会让他达到想象不到的高度。

总之,如果你是想做一个不被时代淹没、不被企业淘汰的人,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变以前那种上班中规中矩地完成该干的活的思想,改变下班懒洋洋地读报看电视的习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承担工作中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及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责任、挫折和失败。当你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你会发现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取得事业成功的秘方。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凡事不做就是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最好的理念足以使企业在社会竞争中永久不败,做到最好足以让一个人能成就事业。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负责撞钟。过了不久,小和尚便觉得早晚各撞一次钟,单调重复,谁都能做,并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没什么大的意义。

于是,小和尚从此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敲了半年多。

有一天,方丈宣布调他到后院挑水劈柴。

小和尚十分不服气,便问道:“师傅,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

方丈则回答:“你的钟撞得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没有认识‘撞钟’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你应该明白:“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还是为了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你如此对待你自己的工作,如此的不虔诚,又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小和尚听后,心中十分惭愧,默默地向后院走去。

生活中,如同小和尚的人也比比皆是,有的人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受不了而放弃,有的人则敷衍了事,却从没意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量到质的飞跃。因此,多数人都走向了平庸,而成功者寥寥无几。

欧洲雕塑大师罗丹在工作中就能使自己达到质的飞跃,因为他有着要做就做最好的信念。

在巴黎中心的两条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为《巴尔扎克纪念碑》的塑像。这座塑像上的巴尔扎克,昂着头,披散着头发,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花花世界。然而仔细注意过的人会发现巴尔扎克却像没有双手。这是让人很费解的一件事情。

原来,这座塑像是近代欧洲雕塑大师罗丹所创。为了能够理解和体会这位“人间喜剧”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巴尔扎克的内在神韵,罗丹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认真钻研了有关巴尔扎克的评论文章和传记作品。

尤其是罗丹在雕塑过程中认真态度更是让人佩服。当时塑像的委托者限定他18个月完成,并预先付给了他一万法郎订金。而他却退回了一万法郎,并要求多给他一些时间。因为他不想因为时间的仓促和金钱的诱惑而亵渎了艺术。

在塑像的过程中,罗丹常常会征求别人的意见。一天深夜,罗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巴尔扎克的塑像,一个人在那里欣赏。展现在他面前的巴尔扎克,身穿一件长袍,双手在胸前叠合,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这让罗丹十分兴奋。便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学生来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位学生来到塑像前,看到老师的作品如此欣喜。欣赏中,目光逐渐落到了塑像的那双手上。于是赞叹道:“妙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听到学生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找来另外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看后,用虔诚的口吻说:“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罗丹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最后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同样用尊敬的口吻说道:“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这时罗丹开始不安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反复端详眼前的雕像。终于他抡起锤子,果断地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被老师这一举动惊呆了。

罗丹则用平静的口气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片刻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个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完美的人。在他的眼中,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件事,而在于你做的事是不是有意义,是不是做到了最好。

罗丹的这种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现代人要学习的。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明确一点,做好跟做到最好是不一样的。做好是一种结果,做到最好是一种态度。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最终的结果。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凡事不做就是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事实证明,只有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堪当大任。做到最好的理念足以使企业在社会竞争中永久不败,做到最好足以让一个人能成就事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工作中追求快乐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快乐”是人本能的向往和追求,谁都渴望能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追求快乐。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一封名为《天堂与地狱比邻》中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在古老的欧洲,有个人死后,来到了一个地方。一位侍者模样的人告诉他,在这里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的娱乐和消费,他都可以尽情享用。这个人听后十分高兴,他暗想: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于是,他每天都在品尝佳肴美味,尽享美色口福。然而有一天,他觉得天天只重复着这样一件事情,很是乏味,于是他对侍者说:“我感到这一切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可以给我找份工作吗?”没想到,侍者却摇头回答:“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唯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听后十分沮丧,愤怒地说:“早知这样我还不如去地狱好呢!”侍者温和地说:“那么您以为,您是在什么地方呢?”

寓言告诉我们: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可有些人直到失去工作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

工作的人是美丽的,是快乐的。工作让人有了工作目标,给生命注入自信、勇气、坚强和航向。工作让一个人懂得,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在于他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能够通过自己的业绩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的工作于他人有益,对公司有贡献,使生命有价值,这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鼓励和精神力量,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这种工作中的快乐是在不断追求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