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心态改变一生
22796800000026

第26章 改变对待家庭的心态(3)

格西麦克·罗区之所以能得到自己的一切期望,就是因为他希望伴侣做到的,首先他自己先去做。他曾在书中写道:“如果你希望你的伴侣不再生气的话,你自己首先要停止生气,你自己先要停下来,不要等他停下来,他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你首先要停止愤怒。不要跟你的伴侣生气,也不要去求他,说你别生气,别生气,千万别生气……你只要熄灭你内心的愤怒。就这样子,你坚持做一两个礼拜,你的伴侣的愤怒就会消失,这就是阻止你伴侣愤怒的唯一的方法。”

事实如此,如果想让婚姻保鲜,就要以改变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对方。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先把这个东西给出去。

为孩子把握好方向

做父母的如果能够为孩子把握好方向,那么孩子一定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决定未来的是孩子,决定孩子的是母亲,民族的未来掌握在母亲手中。”做母亲,当家长,任重而道远!如果能够为孩子把握好方向,那么孩子一定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天下父母都想成为好父母。好父母都想寻找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下面的细节,作为父母的一定要谨记: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有些父母十分溺爱孩子,把孩子当做“皇帝”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关心着、呵护着。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长大。他们已经不愿再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不再愿意接受父母过于亲昵的动作,也不喜欢听廉价的称赞。当着外人做不切实际的夸奖,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因为他们自己已有一定的判断力。

要知道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这时,父母给予的爱就要从形式到内容,都应当有所发展和深化。在感情上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也应当有不同的“爱”法。应当主动地利用一些机会,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压抑他们的才智。

如:孩子过生日时,对他说你又大一岁了,从明天起要自己穿衣服、穿鞋了。根据不同的年龄,每年都可以提出新的任务,孩子一般都会愉快地接受。最初,孩子可能需要指导帮助,告诉他怎么样做好这些事,千万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自己代替他去完成,那样做只会使孩子刚萌芽的独立意识过早地夭折。

给孩子相应的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对于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处理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将来孩子不管在学习上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够独立地处理,而不用依赖父母。这就是父母为什么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所在。

——孩子需要尊重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与天性。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美国心理学家亚马莫托,曾对孩子们“怕”什么做过一个调查。调查表明,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怕父母当着外人数落自己的短处,怕父母拿自己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怕失去信任,怕在课堂上出丑。这些“怕”实质上就是怕自尊心受到伤害。

生活中,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说什么孩子都能听”。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也不想理解孩子的想法,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这种对孩子毫不尊重的做法,必然使孩子受到压抑,孩子的反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所以,要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就要学会尊重他们。比如,孩子想吃什么东西时,微笑着点头,便是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制止。当他的吃相不佳时,可以皱皱眉头,表示不喜欢。当孩子表现得好,做了值得肯定的事情,你应当拍拍他的肩膀,以表示鼓励与赞赏。有人在休息而孩子大声喧哗时,可把食指放到嘴唇边,轻轻“嘘”一声,表示别出声,孩子也就应声而止。这样做既制止孩子的失礼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以后类似的场合,表现得懂礼貌。与此同时,也体现了做家长的个人修养。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宜太高

每个父母脑海中都有一个想象中的“模范孩子”,并以此督促自己的孩子也要这样去做。

当目标过高、与自己的距离过大时,往往产生畏缩心理。而且一开始就会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做不了。即使勉勉强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但是如果目标适中,稍加把劲就会达到目的的话,则会下决心试试看。

——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当今的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所以父母们都不惜倾其所有来浇灌,希望让其开花结果成才,于是开始让他们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孩子在被逼无奈下,心中不免会产生一种受害者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伤仲永》的文章。唐朝时出了一位少年诗赋天才仲永。本来仲永正值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他的父母因急于让其显示才能,博得赞誉,经常带着他出席酒宴吟诗作赋。仲永也确实博得了一些名声。但是,小仲永的天赋也就此止步,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结果只是成为一个平平常常的诗人,一句绝唱也没有流传下来。有些孩子属于大器晚成,作为父母地此时应该用长远眼光去关爱孩子的成长。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柏拉图曾说:“任何坏人也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为坏人的。”这一道理也适用于孩子。人之所以成为坏人,其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教育不良的结果。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处处为孩子做表率。比如我们的言谈举止,说话是否算数,是否不讲卫生、不孝顺老人等。时刻提醒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是否先带头做好了。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评价、鼓励同时并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他总会迫切地让父母来看看,希望获得父母的赞赏。如果父母会因为事情不好而严厉批评,或者忽视对孩子精神的鼓励,孩子就会很失落。在一次次的失落中,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爱,从而会走向消极的一面。尤其是对于表现平平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成人的鼓励和喝彩。

总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开始启发教育好了,那么孩子在以后的路也会越走越顺,最终不会辜负父母希望,成为栋梁之才。

把快乐带回家

家是最温馨、最不需要“设防”的地方。每个人都应当珍爱自己的家,每天都应把好心情带回家。

有人说家庭好比是一个“情感银行”,你把快乐“存”进去,收获的是带利息的快乐;但是如果你把烦恼“存”进去,回报自然也是更多的烦恼。

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有快乐的心情。工作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孩子有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时候,老人有生病的时候……,总之烦恼的事情会很多。但如果每天我们都把外面的烦恼带回家,那该是怎样的处境。如果丈夫回家就愤愤地讲述着公司里的不平待遇,妻子也旁边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孩子也在愁眉苦脸地拿着不及格的考卷,那么哪里还有什么温馨可言,只会让人窒息,感到压抑。但是如果我们回家时,能把不愉快关在门外,尽量把快乐带回家,家的氛围就温馨得多。

有个女主人一天因为工作很不顺心。回到家后,她在试衣镜前换衣服时,突然看到一张疲倦灰暗的脸,一双眉头紧锁,双眸中透露出烦恼……这时怎样的一张脸庞,这让她有些惊恐,她想如果丈夫和孩子看到这张愁苦的面孔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假如我面对的是别人这样的脸孔,我又会有何反应呢?那肯定是丈夫的冷漠,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大家心情都会陷入一阵冷的局面。于是,她写了一副对联:“进门前,把烦恼卸去;回家时,带快乐回来。横批:笑对人生。”以此来提醒自己,也提醒家人,就这样这一家人每天都快快乐乐的,来到她家的客人也都变得欢欢喜喜。

家是最温馨、最不需要“设防”的地方。所以,每个人都应当珍爱自己的家,每天都应把好心情带回家。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坏情绪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愈亲近的人,愈容易感染。人一旦被“情绪病”所感染,不仅易染上由细菌病毒等致病源引起的疾病。而且也会染上有害心理健康的“情绪病”,如沮丧、不快、悲痛等。因此,防止“情绪病”的感染,最大的秘诀就是让自己时刻选择快乐的心情。

Jerry是美国一家餐厅的经理,他每天都拥有一种快乐的心情,当人们问候他过得是否好时,他都微笑着说:“我过得非常快乐,一切都很好。”每当他在一家公司转行到另一家公司的时候,有许多员工也跟随他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天生是个激励者,如果有个员工今天看起来不开心,他就告诉他一切要往好处去想,这样就会没有烦恼。

有的人对此不解,就问他:“你怎么总是能够那样地积极乐观,你是怎么办到的?”

Jerry回答:“我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告诫自己,今天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好心情;二是选择坏心情,但每次我都是选择好心情。如果有不好的事情发生,那么可选择做个受害者或是选择从中学习,而我总是选择从中学习。当有人同我抱怨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接受抱怨,也可以指出生命的光明面,但我总是选择生命的光明面。

可是每件事情看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那人更是疑惑不解。

Jerry则笑着说:“的确如此,生活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件事情面前,你都要作出个选择:选择如何面对,选择好与坏,选择你想要的一种生活。而你每次的选择,就是你要过的一种生活。”

几年后,Jerry遇到了一次意外:一天他忘记关餐厅的后门,结果早晨就有三名歹徒闯进来抢劫,并要挟Jerry打开保险箱,由于过度紧张,Jerry拨错了一个号码,造成抢匪的惊慌,开枪射击Jerry,幸运的是Jerry很快被邻居发现,紧急送到医院抢救,保全了生命。但身体里却存留了一颗子弹。

不久后,Jerry出院了,他的朋友都来看他,并问候他的身体情况。他则依旧乐观地说:“我已经很幸运了。我记得在事发现场,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锁后门的,当歹徒击中我之后,我躺在地上,脑中想到的是我还有两个选择:一我可以选择生;二我可以选择死。但我最终选择了活下去。

朋友问他:“那当时你不害怕吗?”

Jerry继续说:“记得我被推出紧急手术室的时候,朦胧中我看到了医生忧虑的表情,当时叫我真得很害怕,因为感觉到他们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我已经是个死人了。于是我告诫自己,此时必须要采取自己的行动。

朋友着急地问道:“那你当时做了什么?”

Jerry依旧一脸轻松地说:“当时有个护士用吼叫的音量问我一个问题:问我是否会对什么东西过敏。”

我回答说:“有。”

当医生等待我回答时,我深呼一口气喊着:“子弹!”

当时,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在笑,脸上的忧虑神情都渐渐消失了,听他们笑完之后,我就告诉他们:“我现在选择活下去,请他们把我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开刀,不是一个活死人。”就这样我活了下来。

由此可见,Jerry活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医生的精湛医术;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选择生命的态度。这也是他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

因此说,快乐的因素很伟大,它能让一个人起死回生,更会感染周围的人快乐和幸福。如果人人都能像Jerry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选择快乐的心情,那么生活中根本没有烦恼而言;如果人人都把快乐带回家中,犹如有一顿丰盛的美餐供全家咀嚼。那么根本就没有不幸福的家庭。

下面告诉你拥有好心情的几种途径,掌握了,你就会觉得快乐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好心情来自于爱心。拥有爱心能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是一种幸福。爱是具体的、细微的,它可以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礼物,一桩平凡的家务事。把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想到了、做好了,不仅可以使自己快乐,还可以影响家人。

好心情还需要克制。面对各种挫折和失意,情绪会受影响,但一定要记住,在回家的时候,要像抖落身上的灰尘一样把坏心情全都丢在路上,换上一种好心情。因为家是你温馨的港湾,那里有父母的期盼,爱人和儿女的等待,有生活的甜蜜,不应该让不和谐的音符影响幸福的合奏。

好心情更需要创造。有本杂志上说一位女青年推荐的创造快乐的方法,叫做“开列快乐清单”,就是把自己做到的、碰到的、快乐的事记下来,然后供自己和家人欣赏。如女青年举了个例子: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看了一本好书;欣赏了一次美丽的日出;与朋友吃了一顿愉快的晚宴;买了一件漂亮的时装;受到上司的表扬或同事的赞扬……她说,记住这些好事,把这些好事讲给家人听,快乐的细胞就会在每个人身上流动,快乐的氛围就会在家里弥漫。

让说话营造家庭气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掌握好说话的言语,就会让你的家庭永远保持春天的温暖和温馨。

生活中,随着夫妻的朝夕相处,说话倒成了夫妻间最容易忽视的环节。有的家庭因为彼此之间再也没有初恋时候的话多,逐渐变得沉默,最多的只是几句日常生活中的招呼。使家庭生活处于枯燥、令人窒息的氛围中。而有的家庭却是让说话成为了生活中的沟通交流的环节,让说话来营造家庭融洽的气氛。

——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有个男人穿着一双已经快三年的皮鞋,一天他突然觉得皮鞋样式很老,就想换新的。于是他在吃饭的时候对妻子说:“亲爱的,我想买双新款皮鞋,你看怎样啊?”

妻子回答道:“现在商店里的皮鞋款式也就那几样,新式的还没上全,我看你还是将就穿几天,等过几天样式多些,我再陪你去买。但如果你要急着穿,这周末我就陪你去看,怎样?”男人觉得妻子的话很有道理,便说:“听你的,那就过几天再买吧。”

生活中,有的夫妻习惯用命令口吻来决定一件事情的行或不行,这很容易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或者成为争吵的导火索。但如果双方都能用商量的口吻,那么就会让彼此都有尊重感,从而使双方的心时刻连在一起。

——多说体谅的话

由于工作忙,小张好几个周末都没能好好陪陪新婚的妻子。一天,他对妻子说:“老婆,这周日我没事情,我带你出去好好玩玩。”

妻子听后,十分高兴地回答:“好啊,好啊,这可是我期待好久的一天。”

转眼周末到了,可不巧的是公司临时通知小张要去外地出差。所以,小张就急匆匆地告诉一下他的妻子,坐车就去了外地,早把对妻子的承诺忘在了脑后。

周末过后,小张在回归的途中,突然想起对妻子这周末的承诺,深感惭愧。想到回去,妻子肯定是脸上阴云密布,心里有些惶恐。

到了家,一开门没想到妻子却是嘘寒问暖,丝毫没有怨言。这让他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于是搂着妻子说:“老婆,对不起!这周忙得我又忘记陪你了。”

老婆则温柔地回答道:“没关系的,工作要紧,你好好工作,我们有时间再去玩。”

几句话让小张十分感动,心里热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