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拯救睡眠
22791300000033

第33章 好享睡觉:不同人群安心入眠有妙招(3)

首先,要做到工作不熬夜。中年的你,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偶尔适度地开开夜车,第二天休息休息补充体力,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妨碍。但若经常熬夜,所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自然的,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的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你。更糟糕的是长期熬夜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

许多35岁左右的男性,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实际上,他们的睡眠状态,已经接近于老年人的睡眠状态了。然而,男子在25岁~45岁之间,是睡眠质量从正在睡着年龄增长而开始退化的第一个阶段。一项对16岁~83岁之间的149名健康男子的观察实验表明,年龄不到25岁的男性,其深度睡眠的时间几乎占夜晚睡眠时间的20%,到了35岁则下降到5%,而到了45岁时则几乎是0,稍有吵闹即会惊醒。原因是他们体内所分泌的生长激素,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在减少。45岁以后,体内开始缺乏生长激素,脂肪不断增加,肌肉数量减少。于是,深度睡眠在消失。尽管三十几岁的男子也许与年龄较轻的男子一样,在睡眠时间内。可能被窗外大街上的噪声吵醒,但他们用于恢复性深度睡眠上的时间,却比年轻者少了许多。

这个实验表明,深度睡眠的下降在相对年轻的男性身上就开始了。深度睡眠直接关系到中年人的保健养生,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而中年人到了老年,再改善睡眠质量,那将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此,改善中年人的睡眠质量,必须引起中年人的重视。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调节和改善中年人缺乏深度睡眠现状呢?试试下面的建议:

自身调节睡眠时间。尽管你的睡眠受着职业岗位、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健康状况及特殊嗜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你多忙,都需要确保经常的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固然可以因人而异,但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会帮助人快速入睡,并改善深度睡眠,值得注意的是,面包、糕点、牛奶、米饭、糖等,都含有促进入睡的色氨酸,这种物质在体内可以转化为与睡眠有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它有助于睡眠。

健全大脑功能。研究表明,大脑的睡眠神经元决定了人的睡眠。当人处于苏醒状态时,睡眠神经元便在苏醒中枢神经元释放在大脑中的三种兴奋质作用下,处于不活动状态。苏醒中枢神经元释放的三种兴奋质,分别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血清素。如果当一个人的睡眠神经元抑制了苏醒神经元时,就能够很快地入睡。因此,人到中年以后,尤其要重视维护大脑的健全功能,正常使用和发挥大脑的作用。对多数中年人来说,目前的问题还不在于肯不肯用脑,而是用脑过度了。脑力紧张带来了脑力疲劳。脑力疲劳发生时,使人感到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变得迟钝,继而头昏脑涨甚至头痛起来。紧张工作并没有错,如果你打算逆流而上,打算花光你的“革命的本钱”,可能疾病就离你不远了。

睡前切忌情绪过度波动。宋代邵康节在《能寐吟》中就指出:“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喜不寐”,只有“大安能寐”。而要保持心神安定,在睡前就要避免激烈的交谈,不宜观看惊险的小说或电视,也不宜进行紧张的棋赛或其他比赛。如能在室内外悠悠散步,放松身心,或用温水泡脚,引血下行,安定心神,都有助于安然入睡。

努力延缓衰老。既然睡眠与衰老有关。那么,改善睡眠就能推迟衰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芝加哥大学的专家认为,一是调剂饮食。二是加强运动。这样可以保证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强化心肺功能,促进代谢平衡,以此延缓体内生长激素的下降,当年龄到了50岁以后,每过10年,睡眠时间大的减少27分钟,同时,睡眠间断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基本上是正常的,倘若配合些药物延缓衰老,效果也许会好些。四川绵竹县有位114岁的名老中医罗明山的经验,有一条就是“与日月共阴阳”。黎明即起,黄昏便睡,按时作息,每天如此。虽年已逾百,仍睡得很熟很香,从没尝过失眠的“滋味”。

扪心自问,你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多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现在起,请放轻松些,唤醒被你忽略的睡神经,好好睡个觉吧!

老人睡觉,不必苛求时间长

隔壁王大爷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属于典型的潮流人物,从穿衣打扮就能看出来,结婚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没有和父母分开住,但住在一起的时间长了,问题就来了。

小儿子经常晚出晚归,而王大爷呢,年纪比较大了,睡眠时间短,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这会儿小儿子睡下还不到一两个小时。王大爷锻炼了一圈,去市场买菜回来时,小儿子还没有醒。王大爷就憋不住心里的火,朝小儿子门口喊“太阳晒屁股了,怎么还不起来”、“像你这么懒,天下掉钱都给起床早的人捡走了”。原本瞌睡无比的小儿子经父亲这么一闹,自然就睡不着,心里也火大,有时候忍不住朝父亲嚷嚷几句。

没过多久,小儿子就搬出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习惯不合,住不到一块去。然而,这一分开住,小儿子和王大爷的关系又亲密了许多。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和老一辈的父母亲住在一块,问题就多了,主要是生活作息习惯不一样。年轻人喜欢夜生活丰富一点,而老年人却要求晚上安静睡觉,早上起得早,不是他们不想睡,而是他们睡不着。

我们常听人说:“30以前睡不够,30以后睡不着。”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都会感觉奇妙,事实的确如此。人体内存在一个松果体,它可以分泌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催眠的效果。随着年龄增大,褪黑素分泌量越多,到了30岁以后,褪黑素分泌的数量只是高峰期的1/2,然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速度会因人而异。到80岁以后,很多人褪黑素所分泌的数量下降到高峰期的10%以下,只有少数人可以保持到10%以上。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会越来越少,甚至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的现象。

很多人经常在强光的照射下进行工作,或者长时间的在灯光下熬夜都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睡眠质量就会变差。长此以往,松果体就无法进行自我保护,便会逐渐从功能减弱到细胞的萎缩钙化,加速人体衰老。

由此可见,生物钟不仅调节你在一天中的“清醒”和“睡眠”,而且还影响着你一生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年以前,生物钟被称为“生长时钟”;中年以后,生物钟被称为“衰老时钟”。所以说,人在30岁以前不爱护自己的身体,透支健康,使生物钟严重紊乱,到30岁之后就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会产生提前衰老的趋势。等你老了,你就会发现越来越睡不着。

因此,我们常常能听见周围的一些老人总抱怨说自己入睡晚,苏醒早。睡眠过浅、不易入睡、睡觉中易惊醒、醒后不易再睡、清晨醒来过早而白天或昏昏沉沉,或总打瞌睡……这些几乎成了老年人共有的苦衷。不少老年人轮番使用催眠药,并不断加量,但效果愈来愈差。

其实,人老觉少是正常生理现象,与年轻时相比,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深度变浅,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增加,早晨也醒得较早。这都是正常的,对身体不会有危害。老年人要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睡眠形态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事实,应该完全打消安睡时间长才算养老那种陈腐观念。而且,判断睡眠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所以,老人睡觉不要单纯求“长”。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睡5~7小时即可。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每天需要睡多长时间,也不是一概而论,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过分强调“8小时”。判断睡眠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第二天的感觉,如果第二天感觉疲劳全消、精神很好,即使睡眠时间短,也被认为睡眠质量良好。因此,老人睡觉不能单纯求“长”。就像我前面讲的那篇“睡眠超过8小时的危害”所讲的一样,睡得时间太长,对老年人来未必是好事。

不过,近年来,老年人失眠的现象越来越多,老年人是失眠的一大群体,老年人失眠除了有各种老年疾病的推动,一些看似有利健康实则可致不良后果的生活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素。例如,很多老年人喜欢早起锻炼,在晨练后再回家补上一个回笼觉。这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晨练后睡回笼觉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睡眠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是因为神经衰弱、骨痛、心肺功能不正常、前列腺疾病等问题引起的失眠,就要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了。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无需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睡眠习惯和进行心理调适来达到目的。因此,我建议老年朋友采取下列方法改善睡眠:

▲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做运动,睡前做2~4小时的轻微体力劳动,对睡眠有利。

▲调节好自己的睡眠时钟,按时起床。

▲每天下午暴露在自然光线中一段时间,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戒烟,尤其不要睡前或失眠时吸烟,尼古丁是刺激剂,会扰乱正常的睡眠。

▲睡前喝杯热牛奶有助睡眠。

▲最好每晚睡前做同样的事情,如看电视后写书法,或画画,或看书,洗澡或洗脚,然后上床。或在看电视后到户外漫步,再看书、洗漱、上床。

▲睡前回忆愉快的往事或编撰一个结局圆满的故事,在愉悦的心情中入睡。

此外,老年人还应在起卧过程中注意饮水的问题,睡觉前不要喝太多的水,以免起夜次数太多。

最后,我套用一句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调侃的话作为结语:人,总有一天会长眠于地下,所以,觉无须多睡。多做一些对自己、对大家有意义的事,会让你觉得更充实、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