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体代表的支持下,普鲁东主义者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他们中的不少人灰溜溜地溜走了,另有不少人离开了普鲁东主义阵营,来到了第一国际这边。
巴枯宁主义:第一国际所开展的第二个斗争,是与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巴枯宁也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曾参加过奥地利1848年革命,但被捕后3次写信给俄国沙皇,奴颜婢膝地乞求政府宽恕。以后窜到英国。加入第一国际时,把这段不光荣的历史隐瞒了。
1868年10月,巴枯宁在日内瓦背着第一国际,组织了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同盟”组织,大肆宣传“废除国家”、“阶级平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等无政府主义思想,还派人到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去建立支部。巴枯宁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造成强大的声势,提高自身的威望,最后夺取第一国际的领导权。1868年12月,他还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说了一大堆恭维马克思的话,并希望马克思接纳他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所有成员,集体加入第一国际。
马克思接到信后,立即意识到巴枯宁的险恶用心,于是他代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给巴枯宁写了一封回信,告诉他,第一国际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组织了,其内部不能再有一个国际组织。拒绝了巴枯宁的无理要求。巴枯宁口头表示同意,并“解散”了“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但他却指使心腹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国际,妄图伺机捣乱。
机会终于来了,1869年,第一国际在巴塞尔召开代表大会,巴枯宁分子便伪造了许多证件,冒充代表,试图取得多数选票,挤走马克思及总委员会主要成员。马克思发现后,立刻予以斥责,并揭穿了他们的阴谋。这样,巴枯宁主义者的捣乱也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国际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更加有力地团结各国工人,支持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在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小知识
第一国际的权力机关
第一国际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协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总委员会执行大会的决议,并监督每一个国家严格遵守国际的基本原则。总委员会设有主席(1867年马克思提议取消)、总书记和通讯书记。总委员会内有一个核心组织:常设委员会,又称小委员会,由主席、总书记和各国通讯书记组成。各国的中央委员会称为联合委员会,下设分部、支部或小组。
国际在每个国家都依靠现有的工人组织:政党、工会、工人教育协会、互助会、合作社以及新建立的支部。
美国南北战争
18世纪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和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不过南北两地依旧各行其道,美国南方在种植园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着黑奴制,而北方则发展了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制。到19世纪中叶,这两种对立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于是南北双方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社会背景:美国原为英属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反英斗争,并于第二年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样一个年轻国家,在独立尚不足100年的时间便发生内战。原因固然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但归根结底,在于南北双方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中,便含有资本主义和奴隶制2种互相对立的成份。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还处在幼年时期,与奴隶制的矛盾被同英国的民族矛盾所掩盖,表现得不那么尖锐。独立战争后,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与奴隶种植园主联合掌权的政府。原先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比较发达的东北部地区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部新开发地区也建成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南部地区则保持了奴隶种植园经济体制,从而使美国经济沿着2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发展。
进入19世纪后,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与奴隶主的矛盾变得日渐尖锐,这主要表现在对新领地的争夺方面。
对土地的争夺:奴隶种植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土地的掠夺经营,使肥田沃土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便成为贫瘠不毛之地。为了维持和扩大奴隶制经济,奴隶主需要不断扩张他们的土地。
1803年,美国政府以购买方式,获得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这片东起密西西比河,西迄落基山,南自墨西哥湾,北抵加拿大的广阔土地,成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争夺的对象。
1819年,密苏里地区申请加入联邦,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内部争论。资产阶级代表要求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奴隶主代表则希望在那里推行奴隶制。双方于1820年在成妥协: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同时,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块地方成立一个新州,即现在的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北纬36°30?以北永远禁止奴隶制。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密苏里妥协案”的主要内容。由于它在实际上扩充了实行奴隶制的地域,而在政治上又使资产阶级在国会内保持了与奴隶主势力的平衡,因此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1846~1848年,美国通过侵略战争,从墨西哥掠夺了54万多平方英里的土地。1853年,它又以购买的方式从墨西哥取得了44.6万平方英里的土地。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州的全部和怀俄明、科罗拉多及新墨西哥州的一部份,就建立在这两次取得的土地之上。新土地的获取又引起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
还在侵略墨西哥战争初期,美国国会讨论战争拨款法案时,民主党人威尔莫特曾提出不得在从墨西哥获得的土地上实行奴隶制的附加条款,当即遭到奴隶主代表强烈反对,奴隶主代表提出在这一地区实行奴隶制的主张也被资产阶级代表坚决拒绝。后来虽然产生了一个妥协的方案,但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
经济掠夺:在经济方面,资产阶级为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对欧洲商品的竞争能力,主张实行高关税;奴隶主则希望获得廉价的工业品,因而要求对工业品进口实行低关税。双方曾围绕关税问题进行斗争,结果是奴隶主势力逐步占据优势,进口税率由1828年的44%,降低到1858年的20%,次年又降至19%。
同关税问题紧密相连的另-问题是市场问题。北部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同欧洲产品争夺币场,在主张保护关税的同时,希望尽力保持和开辟国内市场。而奴隶种植园经济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
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种植园经济的并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矛盾。种植园使用奴隶进行生产,奴隶全是黑人或黑白混血儿,他们不但受着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受着沉重的政治压迫,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奴隶主可以随意处罚或杀死奴隶而不受法律制裁。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
为了帮助黑人奴隶逃脱奴隶主的魔掌,白人普通劳动者、自由黑人和资产阶级进步人士,联合组成了秘密运送逃亡奴隶的“地下铁道”,帮助奴隶逃到北部或加拿大以获得自由。据估计,1830~1860年的30年间,经地下铁道获得自由的奴隶有6万多名。原为奴隶,1849年逃到北方的塔布曼,是一位积极活跃在地下铁道上的人物,8年间她19次只身南下,引导300名奴隶奔向自由,因此被黑人奴隶誉为“摩西”--救星。
林肯当选:1860年11月,以呼吁维护联邦统一、反对奴隶制扩张而著称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的当选引起了南方奴隶主极大的恐慌,他们决定在林肯正式就职前制造分裂,发动叛乱,以战争来维护奴隶制度。
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难,退出联邦,接着密西西比、乔治亚、阿拉巴马、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等6个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退出联邦的7个州的代表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城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即“南部同盟”,选举大种植园奴隶主戴维斯为总统。此后,弗吉尼亚、阿肯色、北卡罗来纳和日纳西等蓄奴州也先后退出联邦,“南部同盟”达到了11个州,并以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为首都。种植园奴隶主公开打起叛乱的旗帜。
一开始,林肯试图与种植园奴隶主谋求和解。在1861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林肯一方面强调绝不允许分裂联邦,另一方面向南北保证,他的政府不会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现在的奴隶制度。但是,南方叛乱者不愿作任何妥协,决心用战争巩固并扩大奴隶制。
战争爆发:1861年4月12日,“南部同盟”首先炮击并占领了查尔斯顿港口的萨姆特要塞,公开挑起了国内战争。4月15日,林肯被迫宣布南方各州为叛乱州,下令征召7.5万名志愿军,号召人民为恢复联邦的统一而战。人民群众纷纷响应,各地工会积极动员工人参加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
费城工会也通过决议,誓与南部奴隶主斗争到底,他们立即组织了自己的工人连队,奔赴前线。联邦军队迅速组织了30多万人的队伍。
当时就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北部占有绝对优势。北部22州拥有人口2200万;南部11州人口仅900万,其中黑人奴隶就有383万。在经济方面,北部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5%,全国铁路的70%,这是北部取得内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优势虽在北部,但内战第一阶段的军事主动权却掌握在南部手里。
1861年7月,南北双方军队在距首都华盛顿40千米的马那萨斯城展开了内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会战,联邦军队3万人由麦克莱伦将军指挥迎战南部同盟军,联邦军大败,同盟军乘势向华盛顿杀去。
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一是北部没有战争准备,而南部早已做了精心准备;二是内战爆发后,林肯把恢复联邦统一作为内战惟一目的,不触及现存奴隶制,甚至在军队中拒绝征集和组织黑人团队。
1862年1月,林肯发布了对南部进攻的第一号作战命令。在西线,格兰特将军率领一路联邦军沿密西西比河向南推进;巴特勒将军率另一路联邦军从海上进攻密西西比河口的新奥尔良。5月,两路军队在新奥尔良会师。但在东线,6月26日~7月2日,里士满城下之役,联邦军队的麦克莱伦将军和南部名将罗伯特·李苦战7天,北方军队遭到惨败,联邦军不得不退守华盛顿,新奥尔良再落叛军之手。
联邦军屡遭失败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北方陷入了风暴之中,人们纷纷指责林肯与北方联邦政府。前线失利和群众运动的高涨,推动林肯政府放弃了不谈黑人奴隶解放的政策。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1862年9月24日,林肯终于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庄严宣告: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从现在起永远获得自由。与此同时,林肯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求击败叛乱分子:
(1)实行《宅地法》:规定所有忠于联邦的美国成年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之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产。
(2)武装黑人:黑人奴隶可以自由参加联邦军队。从北方到南方的黑人顿时欢呼雀跃,大批大批地拥进了联邦军队。
(3)实行《征兵法》:规定凡20~45岁之间的男子都有当兵的义务。这样一来,北方军队迅速扩大到了上百万人。此外,林肯还将各军区的分散指挥变成全国统一指挥,任命格兰特将军为“全军大将军”,统一指挥全国所有军队。
林肯政府的革命措施,大大激发了人民战胜南方叛军的热情。北方有60万工人参加军队,18万黑人奴隶直接参军作战,25万黑人担任后勤服务;南方还有50多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展开游击战。北方势力大长,迅速扭转了颓势。
1863年夏,联邦军队转入反攻。7月1~3日,在东线战场,米德指挥的12万北方大军与罗伯特·李的9万南方大军在葛底斯堡展开大战,联邦军取得大捷,歼灭同盟军3000人。7月4日,在西线战场格兰特将军指挥的联邦军队攻陷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维克斯里,南方同盟军2.9万人投降,从而摧毁了同盟军的进攻力量,扭转了战局。
1864年春,联邦军队采取新的战略计划,格兰特将军命令巴特勒将军率部在东线军工人,自己则亲自指挥部队从北线向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发动进攻。9月,格兰特又命令英勇善战的谢尔曼将军率部攻人南方腹地,占领乔治亚首府亚特兰大,随后向海岸进军。12月21日,谢尔曼将军占领萨凡纳港,切断了敌人粮食运输线,使南部陷于瘫痪状态。
1865年4日,联邦军队在格兰特将军指挥下,势如破竹,捷报频传,而叛军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4月2日深夜,南方同盟的“总统”戴维斯逃离里士满。4月3日,联邦军队占领了叛军大本营里士满。4月9日,同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率其残部28印0人在弗吉尼亚州的阿坡马托克向格兰特将军投降。不久,各地南方军队相继放下武器,历时4年之久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小知识
林肯遇刺
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发生了。
1865年4月14日晚10时15分,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遇刺,凶手是一个同情南方的精神错乱的演员。1865年4月15日,亚伯拉罕·林肯去世,时年56岁。林肯去世后,他的遗体在14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后被安葬在普林斯菲尔德。